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符号与模型教案.doc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符号与模型教案.doc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符号与模型教案.doc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符号与模型教案.doc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符号与模型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3-18学科 科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教版学案主题符号模型课时数量(全程或具体时间)第(5 )课时授课时段19-2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原子结构模型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3、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4、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5、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教学重点、难点化学重要引入教学过程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符号 1举例:速度v、时间t。 2作用: (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二、模型 1举例: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3类型: (1)物体的复制品 (2)事物变化的过程 (3)图片 (4)数学公式或特定的词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模型(2课时)一、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1、认识水分子模型(如图)蓝色球氢红色球氧2、水分子电解模型 第5页图143、道尔顿(英)的原子学说理论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及其变化的新纪元。4、电解水实验结论: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5、思考: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具有水的性质,而是具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在该变化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身一直没有变化。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读图练习:课本第6页图17,并填空6、物质的构成: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类物质、碳、氦气、氖气和氩气(稀有气体)等二、不同种类的物质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以字母组合成单词为比喻,说明物质的微粒构成,如课本第8页图111、112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结合图112读图思考: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的结构,说明了什么?金刚石的石墨的性质一样吗?金刚石石墨足球烯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那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究竟有多少呢?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算一算:课本第10页实验题,等分一粒米需几次才能分到1027千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2课时)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浸入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4、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水水分子氢、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电子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宏观概念读图: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有什么不同?课本第16页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举例氧的三种同位素,它们都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看图124,注意其中原子核的不同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四、带电的原子离子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观察钠和氯气的状态和颜色 在空气中点燃钠,并将它置入氯气中,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烟,最终得到一些白色粉状固体本质分析: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两种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互相吸收,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离子: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微粒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1、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110多种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观察:出示金属铝、铜和非金属硫粉、碳粉,观察有什么不同?4、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金属元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二、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元素: 氧硅铝铁2、海水中的元素: 除了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外,还含有 氯元素、钠元素等3、有机化合物中主要还有碳、氢、氧三 种元素组成4、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碳、氢、氧、氮(介绍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一)元素的种类1、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5、引导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外观上的差别(金属有金属光泽),导入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1课时)一、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Oxygenium 氧,表示为O Hydrenium氢,表示为H当第一个字母与其他元素重复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并用小写表示。2、常见元素符号介绍 见课本第25页的表格3、元素符号的意义以N氮为例来说明:可以表示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思考:2H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为2个氢原子,注意不能表示为两个氧元素)1、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例:C、O、H等。思考:钙元素和铜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相同,钙元素和铜元素应是什么?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第二个字母须小写。例:H、Ca、Cu、Mg等2、 运用元素周期表查找教材中的几种元素符号,分散难点,化整为零,这是记忆元素符号的“诀窍”之一。3、讲解记忆元素符号的“诀窍”之二:采用韵语和文字与字母对照记忆法。记忆时,一边口念元素名称,一边手写元素符号,这样反复练习,便可较快地记住这些元素名称和符号了。二、元素周期表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出问题: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寻找同一周期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分别在什么位置?在同一族元素中,以什么元素为主?记录考察结果:观察周期表,了解上述元素所处的位置检验假设:以某一种元素为例,根据我们已知它的性质判断假设是否正确。交流。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