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第十三周周测试题1、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 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 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 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2、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 三角贸易的形成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洋务企业 C 在华外商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 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 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5、欧洲人在评价一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项发明是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计算机6、清康熙年间,广州知府蓝鼎元在奏疏中指出:“天下利国利民之事,虽小必为;妨民病国之事,虽微必去。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这表明清朝A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7、“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评价 A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 B美化了西方殖民主义罪恶行为C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辩证地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美国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46年11月4日,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两个条约( )A.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大幅度提高中国的财政收入 D.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政治要求9、“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A 肯定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但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B 批评了“欧洲中心论”,也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C 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也肯定了“欧洲中心论”D 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但批评了“欧洲中心论”10、下面是19591963年中国粮食进出口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出口粮食数量进口粮食数量其中出口大米其中进口小麦1959415.750.20177.351960272.046.63107.153.871961135.50580.9742.83388.171962103.09492.3045.79353.561963149.01595.2068.45558.77 (注:国际大米价格远高于小麦)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饮食结构 B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大力推进工业化 D 减轻外汇储备压力11、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A 经济危机的缓和 B 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C 民族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D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12、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种植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 D.畜牧经济的出现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圈地运动 海外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工厂的出现A. B. C. D.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15、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16、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 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A. B. C. D.17、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 间所有制土地经营19531954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19531954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1978至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18、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移。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19、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20、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 B C D2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2、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材料指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破除封建束缚 B女子入学,普及近代教育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23、从下图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示意图(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A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 C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 D“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24、五百二十年前,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 B C D25、史记货值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A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26、从“重农抑商”到“海禁”政策,表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A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B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C无法出现商业繁荣景象 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27、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29、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30、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条例,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依铂新尺、新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3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32、“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这是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对其祖国的深情描绘,其中最确切的是A.地处海陆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33、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 3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5、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右图),理解正确的是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A B C D36、“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37、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1938年10月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人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时间舱”,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里面可能有: A电话机 B电脑 C原子弹残骸 D披头士唱片38、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39、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40、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A B C D4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42、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整体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4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44、高铁网2012年08月05日讯:预计今年年底前,京深北段与先期开通运营的武广、广深高铁相连,形成我国最长的南北高铁纵贯线,到时,旅客从北京到深圳只需9小时左右,比目前缩短15小时。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4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系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46、2011年11月8日至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市举办。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下列楹联不能体现徽商特点的是 A. “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肉店)B.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C.“ 千年重贾传家业,万世耕读守古风”D.“拈花一问 ,无人会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传”47、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图: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4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49、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50、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之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这一记载反映出 A女工相对于男工更适合从事棉纺织业 B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 C工业革命导致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D工业革命期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51、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52、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 推翻满清政府 B. 实业救国 C. 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 支持革命事业53、“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A.法国德国 B英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英国美国54、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55、“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A.平等性 B.扩散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56、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等经济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存在着继承关系 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A B C D57、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小农经济 =农业+ 家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 = 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发昌机器厂 = 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干预 + 垄断资本主义A B C D58、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 C. D59、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C60、浩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举办博螯论坛D、2010年上海世博会61、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62、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史 实推 论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A1个 B2个 C3个 D4个63、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64、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