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图形倾斜不要怕 这是惯性载荷大 保持生产防断杆 合理泵深与冲次 图形产生偏转的示功图在塔河油田比较多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泵挂较深 冲次较快 尤其在西达里亚油井上更易出现 但不影响泵效 在惯性载荷的作用下示功图不仅整体按顺时针方向扭转了一个角度 而且减小了冲程损失 有利于提高泵效 但增加了最大和最小载荷 使抽油杆受力条件变坏 易使抽油杆断脱 25 图形出现阻尼线 波峰由大到平缓 冲次过大是因缘 未曾断杆属正常 通常见到的是有弹性振动的示功图 对于抽油杆有明显振动的井尤其井下泵功图显示有倾斜的振动波的要注意调整泵挂和冲次 防止抽油杆断脱 不平衡时也异产生井下泵功图带有波形 由于抽油杆柱作变速运动和液柱载荷周期性地作用于抽油杆柱上从而引起抽油杆柱的弹性振动 其数值与抽油杆柱的长度 载荷变化周期 冲次快慢 抽油机的结构有关 液柱载荷在排液过程中是周期交变作用在活塞和油管上上冲程液体由静止到运动 液柱载荷会突然作用于抽油杆下端而引起抽油杆柱发生震动 下冲程亦然 使图形产生偏转 泵正常抽油杆产生振动时示功图 图形出现阻尼线 波峰由大到平缓 冲次过大是因缘 未曾断杆属正常 不是震动波 26 上修完井不出液 产生原因多方面 井口疑点要搞清 综合分析下结论 测试仪器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5年9月30日井口压力 MPa 套压 最大载荷P KN 31 40回压 最小载荷P KN 28 20冲程 m 5 26冲次 次 分 3 15泵深 m 1500 6泵径 mm 57动液面 m 静液面 m 714产量 m3 d 油 0气 0水 0解释抽油杆底部断脱 活塞未进工作筒 活塞未进工作筒 检泵 修井投产后不出液的原因 修井投产开抽就不出液 判断其不出原因比分析其它功图难度要大 其原因是没有正常功图进行对比 再则井口无产液不好判断泵阀功况 测出的图形一般都在下负荷线附近 这是因为抽油杆在底部断脱 游动阀失灵 固定阀失灵 活塞不进工作筒 卸油器打开 进油部分严重堵塞 油管脱落及油管在中下部漏失严重 液面低于泵挂都会产生此类图形 确切判断不出原因必须了解井下管串结构 液面高度 井口压力 抽油机平衡状况 上下电流值等 并采取简单可行的验证措施进行排查 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油井快速投产 27 上下死点出圆圈 二级震动冲次快 合理冲次防杆断 保持泵效防断脱 28 游动阀关闭迟缓的示功图 游动阀关闭迟缓的示功图 原因是游动阀与阀罩间隙太小 或修井不当违章上卸造成或赃物卡阻 实测游动阀关闭滞后示功图 深井对冲程损失的影响 测试仪器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4年6月7日井口压力 MPa 回压 最大载荷P KN 104套压 最小载荷P KN 54 1冲程 m 5 08冲次 次 分 3 31泵深 m 2099 05泵径 mm 44动液面 m 1113静液面 m 产量 m3 d 油 气 水 解释正常 2100m 3000m 3000m 2008m 深井对冲程损失的影响 玻璃钢抽油杆深抽的图形 测试仪器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5年2月4日井口压力 MPa 套压 最大载荷P KN 94 8回压 最小载荷P KN 47 4冲程 m 4 45冲次 次 分 5 15泵深 m 3300泵径 mm 38动液面 m 静液面 m 1786产量 m3 d 油 0气 0水 0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5年2月4日套压 最大载荷P KN 94 8回压 最小载荷P KN 47 44 45冲次 次 分 5 153300泵径 mm 38静液面 m 1786油 0气 0水 0 新泵入井不出液通过实测功图分析发现泵结构不合理时造成不出液原因的示功图 泵结构不合理时造成不出液原因的示功图 利用示功图进行反相推理查找问题就惊奇的发现泵设计不合理的原因 给泵厂家进行合理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改造依据 抽稠泵结构不合理 不出液或影响泵效 抽稠泵结构不合理 不出液或影响泵效 胜利产抽稠泵结构不合理不出液和排液不佳的原因 抽稠泵结构不合理不出时的示功图 先出而后不出是必然的结果 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5年7月3日测试仪器套压 最大载荷P KN 89 9回压 最小载荷P KN 33 2冲程 m 5 19冲次 次 分 3 13泵深 m 1600泵径 mm 70 44动液面 m 静液面 m 产量 m3 d 油 气 水 解释 功图分析发现泵问题所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玉门产 新泵 结构不合理 造成不出的示功图 通过对部分新泵入井后即造成不出油的功图分析 惊奇的发现即使是不同厂家的泵在不同油井所测的图形和产生的问题都是基本一样的 根据功图反映的迹象而后对泵进行鉴定分析找出了泵具体存在的实际问题所在 并得到了证实 挽回了相当经济损失 抽稠泵结构不合理 不出液或影响泵效 正常抽稠泵进液口 示功图在 反向 验证泵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实测功图分析先后发现了一批新进抽稠泵入井不出油的原因 TK213 TK437 TK403 TK401等 减少了修井费用 同时减少了60多台已购泵经济损失 泵筒上部或活塞底部间隙过紧 8 抽喷图型有特点 增载卸2载不明显 产液较高憋压缓 制度调整再挖潜 套压 0 60最大载荷P KN 67 90回压 0 30最小载荷P KN 55 20冲程 m 5 21冲次 次 分 3 18泵深 m 1800 2泵径 mm 70 44动液面 m 井口静液面 m 产量 m3 d 油 22 0气 1790水 13 8实际柱塞1 3m 错 深度1808 02m 泵筒深度8 99 1809 17m 防冲距1 15m 油管油补距6 92m 抽油杆油补距5 00m 光杆9 30m 完井数据漏洞太 柱塞没有防砂槽的示功图 测试仪器故障测示功图 不正常 抽喷不严重的示功图 测试仪器SF 型综合测试仪测试日期2006年1月16日井口压力 MPa 套压 0 5最大载荷P KN 69 6回压 0 82最小载荷P KN 54 1冲程 m 4 91冲次 次 分 3 17泵深 m 1797 7泵径 mm 70 44动液面 m 静液面 m 产量 m3 d 油 4 1气 48水 78 6解释防冲距过大 善于分析示功图的重要性 对示功图不重视或不会分析曾给油井管理及原油生产带来一些损失 最典型的有 S22 DK16 DK17 TK411 S79 TK403 TK213 TK401井等 这种隐性的无形损失有些实际已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实示功图不仅仅是查井下问题的 同时对泵工况正常的井的产液进行计量误差监测 DK16 等井 为油井采油挖潜提供依据 可据流压 液面初步划分出泵效正常区 潜力区 供液不足区 参数偏小 偏大区 问题待落实区 对油井量化管理 没有利用分析功图造成损失 丝堵0 13m 27 8 EUE油管4根 38 63m 27 8 EUE筛管2根 19 28m 变丝0 12m 气锚3 77m 变丝0 06m CYB 70 44TH7 1 1 2 0 9 6 6 FIC 抽稠泵一台1 33m 7 19m 变丝0 10m 31 2 EUE短节3 50 31 2 EUE 油管123根 1184 09m 油管挂0 39m 油补距6 05m 1275 04m 泵深 70 44 1201 32 1202 65m 音标深度198 66m 怎样分析实测示功图 1 把图形分成上下左右四块逐一分析 对比相面法 根据泵工况首先看活塞上下行程泵是否增载 卸载明显 如果没有特别是未产生斜率就可认定泵不正常 抽喷除外 2 看图形上下左右四角曲线是否出现圆滑或缺失 做功面积大小 一般是凡尔关闭不正常 漏失 失灵或柱塞磨损严重 3 看载荷是否与油井实际负荷相符可查是否断脱 查动液面 实际产液等资料数据查井筒供液是否充足 必须根据图的特殊性综合分析逐一解剖 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4 对本油井近期生产情况 变化原因 油层情况清楚 深井泵性能 管串结构清楚 对功图分析也不是和典型功图生搬硬套 有时会同时出现几个不同问题 技术管理者只有真正懂得示功图语言 了解油井的生产全过程 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避免盲目下结论 通过看图可引申出很多生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不会看图或未引起重视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采油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功图结合产液 含水 动液面等基础资料来管理好油井 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工作制度 完成配产计划 最大限度发挥出井筒应有的生产潜力就达到了功图诊断为生产服务的目的 塔河一厂示功图反应出的井下 泵 异常现象 1 泵正常动载干扰少的示功图 16 固定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2 泵正常振动载荷较大的示功图 17 固定凡尔失灵时的示功图 3 泵正常惯性载荷大的示功图 18 活塞脱出工作筒的示功图 4 泵正常超深泵挂的示功图 19 抽油杆断脱时的示功图 5 泵正常供液不足的示功图 20 油管漏失时的示功图 6 泵正常受气体影响的示功图 21 抽稠泵活塞未进工作筒的图7 泵正常产生二级振动的示功图 22 泵深冲程损失大的示功图 8 泵正常气锁时的示功图 23 活塞磨损漏失时的示功图 9 泵正常结蜡时的示功图 24 活塞砂卡时的示功图 10 泵正常油稠影响的示功图 25 泵间隙过小时的示功图 11 泵正常碰泵时的示功图 26 抽稠泵凡尔结构不合理泵不12 泵正常防冲踞大的示功图 出示功图 13 泵正常光杆蹩驴头时的示功图 27 卸油器打开时的示功图 14 游动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28 管线堵塞回压大时示功图 15 游动凡尔失灵时的示功图 29 进油部分堵塞时的示功图 影响泵效的因素与利用功图提高油井生产能力的方法 机抽井深井泵工况的好坏其主要衡量标准是泵效 泵效的好坏与其地面井下的工作制度 泵深 泵径 冲程 冲次 管串优化组合 井下相关附件的合理应用 沉没度和生产压差 油层供液能力 含水 气油比 粘度 含砂等因素有关 同时与泵的质量和漏失大小有关 与进油部位是否畅通有关 与防冲踞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有关 它涵盖了油井管理水平的多项内容 在实际生产中泵效高不能完全就代表管理水平高 这是相对的 因为同一口油井在两种制度下生产 主要还要考虑有效油量是否增加 但只要泵效低则就说明管理水平低 找出低泵效的原因是一项主要的管理内容 其时把功图判断准确了一般相关问题也就迎忍而解了 两者有其相关的因果联系 就目前的机抽工艺采取相关的措施也比较简单 受油井特殊条件的限制真正确定出一个合理的生产压差范围在理论上还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确定 不好确定 我们只有随油井油层的变化及目前配产要求来采取相应采油措施 从功图上也可将油井生产情况宏观纳入是否处在 正常区 潜力区 断脱漏失区 参数偏小区 问题待落实区 使管理有一个量的概念 抽油泵易发生的故障和排出方法 影响抽油泵正常工作的因素主要有 腐蚀 液击 气体 砂 蜡 结垢泵本体质量等原因 腐蚀 油井中都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泵腐蚀作用 其对井下设备的影响危害较大 油井中腐蚀介质主要有硫化氢 二氧化碳 氧气 以及硫酸还原菌所造成的腐蚀 1 抽油泵常见的腐蚀形式有脆裂腐蚀 酸蚀 电化学腐蚀 点蚀和磨蚀 2 液击 抽油泵在上冲程中 当泵腔未被液体完全充满时 泵腔顶部就会形成低压气顶 下冲程时柱塞底部与泵内液体接触的瞬间压力突然升高产生震动 这一工况现象为 液击 其对抽油系统危害较大 产生的原因有沉没度不够造成泵内供液不足产生抽空导致液击发生 或由于进液部分堵塞泵挂不合理等 危害会使抽油机变速箱齿轮轴承等构件疲劳加剧基础松动 使抽油杆 泵阀组损坏 漏失 主要措施建立合理可行的工作制度 优化抽油参数 合理泵挂使泵排量与油层能力相适应 3 气影响 气锁 气体充满泵腔使柱塞在上下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失去作用 进可能减小防冲距 采取有效的防气措施 4 砂 5 结蜡 6 结垢 利用功图提高油井生产能力的方法 提高生产能力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前井筒的生产产能 消除影响泵效的各种不利因素 1 泵效低 a 油层产能低供液不足是主要因素 b 泵挂不合理一般偏小 c 泵径偏大 地面工作参数不合理 供产不协调 d 进油部位堵塞 砂面掩盖油层 2 惯性载荷大的原因 a 泵挂较深 b 冲次较大 动载与其成正比 c 抽油杆在上下行程有振动和柱塞摩擦 液体的粘滞力 结箍硬摩擦等均会使动载增大 3 动载较大 惯性 振动 弹性 的原因 a 泵挂较深一般大于1500以上 b 冲次较快 越快图形偏转就越大 变形越严重 避免误解 c 发生二级振动时是抽油杆柱受力换向与杆柱弹性作用而产生 弹性振动传递快 而杆柱与油管 液体摩擦等因素造成滞后 抽油机不平衡 d 多气液体可吸收振动波 含气少的容易出现二级振动右上方有一个 结 4 游动 固定阀漏失的原因 a 阀漏一般多是砂 蜡 稠油 脏物卡堵等因素造成 b 疲劳磨损 腐蚀 修井违章等 a 阀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报废统计管理办法
- 东莞机械换人管理办法
- 落实专项债务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与标准区别
- 社区矫正法管理办法
- esd防静电管理办法
- 自动堆垛机管理办法
- 一事一议工程管理办法
- 要实施自动化管理办法
- 脱钩后资产管理办法
- 幼儿园课件大班美术《会变的圆》微课件
-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电子封装、微机电与微系统 全套课件
- 竣工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
-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
-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扬帆“之江汇”助航“初中英语教学”-基于“之江汇”的初中英语智慧教育案例
- 工程管理导论课件P1038
- 玻璃体腔注药术方法及护理课件
- 经济学基础第5版(曼昆)-微观课件全
- 安全阀喉径口径计算
- 电缆购销合同文本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