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doc_第1页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doc_第2页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doc_第3页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植物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原生质)的过程为初生代谢,所生成的物质(蛋白质、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脂类、糖类、氨基酸等),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sm)。利用这些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如:甙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化合物等,称为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这个代谢过程称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生药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有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7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一般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水制指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火制: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使用最为广泛,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水火共制: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燀、蝉、淬等。其他炮制法:除上述四类以外还有些特殊制法,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5.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多具2条主要支根,形似人体;根茎细长,上部扭曲,茎痕密生,下部常无芦碗而光滑,不定根较粗;须根稀疏,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气香浓厚,味甜微苦,口嚼之有清香感。生晒园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侧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偶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有1个明显的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色的点及放射状裂隙;气特异,味微苦、甜。6. 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生地黄:呈不规则类圆形团块,可见明显的挤压曲折沟纹;表面土灰色至灰黑色,具细皱纹;体重,质硬实而显柔糯性,横切面乌黑油润有光泽,黏性大,隐约可见菊花心纹理。味微苦、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有焦糖气。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阴虚内热。糖尿病。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 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卷叶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前三者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表面灰黄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气微,味微苦。炉贝母:鳞茎呈长圆锥形,或卵圆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微臭,味微苦。主要是甾类生物碱, 如川贝碱。8. 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的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毛壳麝香: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香囊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麝香仁 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习称“散香”,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银皮和细毛。以质柔润、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传统经验鉴别:(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迅速抽出,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