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 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 环境 的变化相互作用。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生殖 和 发育 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种子中的 胚,是由两性 生殖细胞 结合成 受精卵 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例如:种子繁殖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 生殖细胞 的结合,由 母体 直接产生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例如:椒草用 叶 繁殖、马铃薯用 块茎 繁殖。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数具有有性生殖的能力。三、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1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 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例如:苹果、梨、桃等果树2嫁接中,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 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以确保 接穗 成活。3甘薯、葡萄、菊、月季常用 扦插 的方法。4影响扦插的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6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 无性生殖 原理,可用植物的 茎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一、家蚕的发育完全变态在由 受精卵 发育成 新个体 的过程中,经过 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幼虫与成体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1不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经过 卵、若虫、成虫 三个时期,幼虫的 形态 和 生活习性 与成虫相似。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2蝗虫的幼虫也叫 跳蝻。3蝗虫的发育经过 5 次蜕皮,脱去的是 外骨骼。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原则:问题应当尽量 具体、明确。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1特征:幼体生活在 水 中,用 鳃 呼吸,成体则生活在 陆地 上,也可以生活在 水 中,主要用 肺 呼吸,兼用 皮肤 辅助呼吸。2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2发育:变态发育,经过 卵、蝌蚪、幼蛙、成蛙 四个时期3春末夏初,雄蛙鸣叫是在 求偶。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 水 中进行,幼体要经过 变态发育 才能上陆生活。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鸡卵的结构 P17鸡卵的结构图卵壳和卵壳膜保护作用,卵壳上还有 气孔卵白含 营养物质 和 水分 ,供 胚胎发育 的需要卵黄主要 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 卵黄膜胚盘卵黄表面中央,含有 细胞核,是 胚胎发育 的场所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生殖: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2发育:没有变态发育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如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 繁殖行为。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相似性。 2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 差异。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 生殖 和 发育 而实现的。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性状:生物的 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控制性状的基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生殖过程 把 基因 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 和 卵细胞 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一、基因和染色体1基因是 染色体 上控制 生物性状 的DNA 片段。2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形态 和 数目 都是一定的。3在生物的体细胞(除 生殖细胞 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基因也是 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 染色体 上。4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包含 46个 DNA分子,含有 数万对 基因。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 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2.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3对,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为 23对,精子中染色体数为 23条,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3条。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有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之分。2基因有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与 隐性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之分。3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 或 Dd4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显性基因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二、禁止近亲结婚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 和 三代以内 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2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后代得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3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发现: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 麦克郎2美国细胞学家 威尔逊 和 斯特蒂文特 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即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Y;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 X染色体,即 XX。3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条+XY 精子组成为:22条+X或22条+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条+XX 卵细胞组成为:22条+X4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有 两种,一种是含 X 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只有 一种,是含 X 染色体的。5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细胞核 DNA基因6Y染色体上只有一小段DNA是决定雄性性别的。7双胞胎的性别不一定相同。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 普遍存在 的。2生物性状的变异首先决定于 遗传物质基础 的不同;其次与 环境 也有关系。但单纯由 环境 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 遗传物质基础,就 不会遗传 给后代。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如 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太空育种(基因突变)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 有机物 和 能量。2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3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 氧气。4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 米勒 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 氨基酸。5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6许多学者认为: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有实验证据),再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出现(缺乏实验证据)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7原始生命起源的条件:物质条件原始大气,能量条件高温、雷电、紫外线,场所原始海洋。8斯巴兰让尼和巴斯德的实验证明:生物不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1化石:生物的 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在年代越久远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越简单、越低等。3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5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动物向古代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6植物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7动物进化历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1保护色:动物的 体色与周围环境 的色彩非常 相似。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2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达尔文)和人工选择。3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4意义:生物通过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5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人类的疾病1非传染病:由于 自身结构 发生变化引起的,如 近视眼、贫血、龋齿、糖尿病。2传染病:由 病原体 引起的,如 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3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等生物。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需同时具备)传染源:能够散播 病原体 的 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 传染源 到达 健康人 所经过的途径,如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流感和肺结核为空气传播,肝炎和蛔虫病为饮食传播)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 缺乏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艾滋病常识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2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3下列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握手、拥抱、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共用电话、共用浴室。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如传染病院隔离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打扫卫生、喷洒消毒液保护易感人群:学生锻炼身体、接种疫苗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能 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有 杀菌 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 清扫 异物的作用。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 溶菌酶 能够 破坏 病菌的 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分布在 血液 和 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 生来就有 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 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 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 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第三道防线)三、抗原和抗体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2抗体:病原体 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3一定的 抗体 能与一定的 抗原结合,从而促进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四、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 衰老、死亡和损伤 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 体内产生的 异常细胞。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五、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 过强 时,在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的刺激下,就会发生。六、计划免疫1疫苗:用 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制成的生物制品。2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性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 预防、控制和消灭 相应传染性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 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3卡介苗预防 结核病,百白破预防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糖丸预防 脊髓灰质炎。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复习题一、作出决策1.下列几组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 )A.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B.肺结核、流感、非典、肝炎C.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 D.糖尿病、艾滋病、天花、龋齿2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包括 (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灰尘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4.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 )A.结核杆菌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A.血液和精液 B.握手与拥抱 C.衣物与卧具 D.空气、食物6.为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7.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可预防多种疾病,这是因为 ( )A.消灭了传染源 B.切断了传播途径 C.消除了病原体 D.保护了易感人群8.传染病的特点是 ( )A.由病毒引起的 B.具有一定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通过呼吸道传播9.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10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飞沫和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11平常喜欢在路边小吃摊吃东西的人,容易患上下列哪种疾病 ( )A.狂犬病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细菌性痢疾 D.水痘12.“处死患病动物”这项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13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哪种传染病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体表14蛔虫病的传播途径和一种预防措施分别是 ( )A.空气传播,搞好环境卫生 B.饮食传播,饭前便后要洗手C.生物媒介传播,大力消灭害虫 D.土壤传播,经常扫地15下列关于易感人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比较瘦弱,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B.与传染病人有接触的人群C.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D.正在患有该传染病的人群16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蔓延,需对确诊的甲流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样做是为了( )A.研究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17我们身体的“天然屏障”是指 ( )A.神经 B.皮肤 C.眼睛 D.脾脏18.医学上的器官移植手术,过去经常容易失败,从免疫上看,主要是由于 ( )A.免疫系统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B.移植过程中容易导致细菌感染C.在移植过程中容易大量失血 D.异体器官对身体的吞噬作用19.注射麻疹疫苗可以 ( )A.杀死麻疹病原体 B.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相应的抗体 D.增加人体的营养20口腔内壁或舌被划破后,一般不会发炎,其原因是 ( )A.口腔内壁和舌本身具有杀菌作用 B.细菌等病原体被水和食物带走了 C.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D.口腔内没有细菌等病原体 21.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的人不得天花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22.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结对病原菌的过滤 B.皮肤对痢疾病原菌的屏障作用C.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不感染性 D.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23天花病毒对人体来说是 抗原 抗体 传染源 病原体 ( )A. B. C. D.24免疫对人体 ( )A.有利 B.有害 C.既无利也无害 D.既有利也有害25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为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失效药物26人体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 ( )A.抗体 B.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27疫苗通常是 ( )A.广谱的抗生素 B.致病的细菌 C.致病的病毒 D.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8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保护易感者 B.抗体,保护易感者C.抗原,消灭传染源 D.抗体,控制传染源2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免疫是人人生来都有的C.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30下列有关抗体和抗原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外来物质,抗体是人体蛋白质 B.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C.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物质 D.抗体是在有抗原物质的刺激下才产生的31大面种烧伤的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主要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D.体液大量流失32“全球犀牛数量锐减,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以上叙述为科学方法中的( )环节A.假说 B.结论 C.提出问题 D.实验二、慧眼识图下图为人体保卫自己的防线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A B C D 图A所示的是 的保护作用;图B所示的是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 作用,它们的分泌物还有 作用,它们是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场沟通技巧及案例实操
- 新版三年级科学期中复习测试题
-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预防措施手册
-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方案
-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 企业品牌推广方案及执行反馈
- 2025年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试卷及答案:安全管理职责篇
- 在线小学英语口语互动方案
- 2025年煤矿应急演练评估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测试
- 医药行业GMP管理执行报告
- 2025云南宣富高速楚雄市东南绕城高速元绿高速那兴高速高速公路收费员招聘34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详细版)
- 彼得·蒂尔:硅谷教父的叛逆人生
- 2025外研版新教材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复习必背)
- 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2025年)
- 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李洪春教学课件全套
-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风电厂冬季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5云南昆明元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批收费员招聘2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