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条件 2.1 工程地理位置黄骅港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km的渤海之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北纬3819,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km,水上北距天津60海里,东距龙口149海里。汇集漳卫新河与宣惠河的大口河在此入海。2.2 气象黄骅新村气象站位于大口河河口三千吨级码头,北纬3816,东经11751。风速风向观测采用EL电接自记仪,24小时连续观测,风速感应器离地高度9m。2.2.1 气温年平均气温:12.2年平均最高气温:17.3年平均最低气温:7.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1981年6月7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5(1983年12月30日)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天。2.2.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01mm历年最大年降水量:719.4mm(1984年)历年最小年降水量:336.8mm(1982年)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36.8mm(1981年7月4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年日数为5天,最多7天。2.2.3 风根据黄骅新村气象站2002年风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该区常风向为E向,次常风向为SW,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0.5%和9.8%;强风向为E向和ENE,该向6级风的频率均为1.2%。详见风频率统计表2-1和风玫瑰图。黄骅港2002年风频率统计表 表2-1风级风向13级45级6级合计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N3644.21541.8120.15306.1NNE2012.31391.6160.23564.1NE3894.42212.5610.76717.7ENE2382.72693.11031.26107.0E4294.93904.51041.292310.5ESE2552.91812.170.14435.1SE4164.71501.710.05676.5SSE3153.61812.180.15045.8S5416.22232.530.07678.8SSW3323.81681.9170.25175.9SW5256.03043.5320.48619.8WSW2633.0871.010.03514.0W3313.81091.250.14455.1WNW1481.71111.3220.32813.2NW2923.31882.1190.24995.7NNW2422.81281.5150.23854.4C500.6合计528160.3300334.34264.98760100图2-1 黄骅港风玫瑰图2.2.4 雾雾日多出现在秋、冬两季。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2.2.5 灾害性天气影响本区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寒潮和台风、龙卷风。多年资料统计,寒潮大风居多。应特别说明的是:2003年10月10日13日黄骅港海域出现一次偏NE向的大风过程,据中央气象台报告,这次偏NE向大风为历史罕见,自有记录以来,46年内首次出现如此大风。黄骅港区气象站观测资料,10月10日13日7级风连续出现40小时,8级风连续出现27小时,9级风连续出现8小时,瞬时最大风速达31.9m/s,风向为ENE。1991年2002年各向各级大风频率统计表表2-2风级风向6级7级8级9级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N135.284.335.5NNE135.2115.935.5NE3011.92613.81018.2330.0ENE4618.33820.21221.8220.0E9738.56836.21832.7550.0ESE72.842.123.6SE20.821.1SSE20.8SSSW10.410.511.8SW166.3136.923.6WSW62.421.111.8W10.4WNW31.221.1NW72.863.211.8NNW83.673.723.6合计25210018810055100101002.2.6 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64%2.3 水文2.3.1 潮位(1)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 平均海面 0.04m 1985国家高程系 2.40m 2.03m 黄骅零点 0.37m 黄骅港理论最低潮面(2)潮汐性质及潮型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型。其(HK1HO1)HM2=0.64。(3)潮位特征值(以下水位值均从黄骅理论最低潮面起算)最高高潮位:5.71m(1992年9月1日)最低低潮位:0.26m(1983年3月18日)平均高潮位:3.58m平均低潮位:1.28m平均海面: 2.40m最大潮差: 4.14m(1985年2月12日)最小潮差: 0.19m(1992年2月29日)平均潮差: 2.30m(4)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4.05m设计低水位:0.62m极端高水位:5.61m极端低水位:-1.22m(5)乘潮水位全年乘潮水位见表2-3,冬三月(12月、次年1、2月)乘潮水位见表2-4。乘 潮 水 位 表 表2-3 频率 水位(m)延时 50%60%70%80%85%90%95%乘潮一小时3.523.413.303.163.072.962.77乘潮二小时3.413.303.193.052.972.872.70乘潮三小时3.253.143.032.902.822.722.56乘潮四小时2.972.882.772.642.562.472.31冬三月(12、1、2)乘潮水位表表2-4 频率 水位(m)延时 50%60%70%80%85%90%95%乘潮一小时3.203.113.002.892.802.672.48乘潮二小时3.113.032.912.802.722.602.43乘潮三小时2.962.872.762.652.572.472.28乘潮四小时2.682.592.512.392.332.222.042.3.2 波浪(1)资料概况根据离黄骅港区西北约25km的7号平台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区以风浪为主,涌浪为辅。该区常浪向为E,次之为ESE,出现频率分别为8.64%和7.04%;强浪向为ENE,次之为NE。详见波高频率统计表2-5和波高玫瑰图。波高(H1/10)频率统计表 表2-5 波高(m)波向0.10.91.01.92.02.93.0合计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次数频率N3802.81671.2470.320.05964.4NNE3452.51351.0390.330.05223.8NE3712.71771.3840.6140.16464.7ENE5073.72942.21431.1140.19587.0E8075.92882.1680.5130.111768.6ESE8926.61401.0170.110497.7SE6464.7450.330.06945.1SSE5384.0380.35764.2S7135.2410.37545.5SSW8936.6830.630.09797.2SW7875.8940.750.08866.5WSW4513.3230.24743.5W2581.9110.12692.0WNW2441.8380.320.02842.1NW2912.1830.6390.350.04183.1NNW3332.42361.7700.590.16484.8C267619.7267619.7合计1113281.7189313.95203.7600.41360599.9 图2-2 黄骅港波玫瑰图(3)设计波要素经计算,码头前N向50年一遇波要素为防波堤越浪和小风区合成波要素,详见表2-5。50年一遇波要素表表2-5 波向波要素水位N向H1%(m)H5%(m)H13%(m)(s)极端高水位2.92.42.08.1设计高水位2.01.61.4设计低水位1.10.90.7(4)海流本海区为规则半日潮流,(WO1WK1)/Wm2在0.230.43之间。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3m等深线以外,往复流较明显,-3m等深线以内,显示出旋转流的性质。据实测资料统计,从0-5m等深线,涨潮流流向在226267之间,落潮流流向在59100之间。据实测资料统计,大潮涨潮流速平均在0.290.64m/s之间,最大在0.471.00m/s之间;落潮流速平均在0.190.56m/s之间,最大在0.290.89m/s之间。中潮涨潮流速平均在0.220.54m/s之间,最大在0.330.88m/s之间;落潮流速平均在0.170.44m/s之间,最大在0.250.67m/s之间。小潮涨流速平均在0.120.21m/s之间,最大在0.190.78m/s之间;落潮流速平均在0.140.30m/s之间,最大在0.220.43m/s之间。本海区余流不大,平均余流流速小于0.1m/s,最大0.25m/s。(5)冰况本区地处华北平原,冬季常受寒潮侵袭,产生海冰。本区初冰日在12月上旬,盛冰日在12月下旬,融冰日在2月下旬,终冰日在3月上旬,总冰期91天,盛冰期58天。本区固定冰最大宽度1984年度目估约为7km,即沿0m等深线分布,1985年度为4km;流冰外缘线最大距岸距离1984年度为46km,1985年度为43km;最大冰厚1984年度为35cm,1985年度为30cm;沿岸冰最大堆积高度1984年度为4.2m,1985年度为3.6m。流冰厚度最大0.2m,流冰速度一般为0.30.4m/s,流冰方向主要集中在偏西(WNW、W、WSW)和偏东(ENE、NE)两个主方向。2.4 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2.4.1 地形、地貌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属滨海平原,海河水系。地势低平、多洼淀,并自西南向东北倾斜。2.4.2 底质粒径经科研单位研究表明,黄骅港滩面物质经历了由细到粗的演变过程。1985年-2m等深线以外平均中值粒径为0.012mm,为粘土质粉砂,粉砂为主、粘土占20%50%;中潮位到-2m等深线之间平均中值粒径为0.036mm,为粉砂;大口河拦门沙平均中值粒径0.051mm,为砂质粉砂。1995年取样发现,-2m等深线以外滩面物质明显变粗。通过对2003年4月大范围底质取样结果分析,自深水区向浅水区两条不间断的D50=0.03mm和D50=0.01mm等值线划分。宏观上将本海域从分为三个区:大于0.03mm等值线以南为区,其D50为0.042mm;0.03mm0.01mm为第区,其中航道以南的D50=0.022mm,航道以北D50=0.017mm;小于0.01mm等值线以北为第区,其D50=0.007mm。宏观上自南而北,自西向东滩面粒度由粗渐细的规律明显。泥沙分选程度的区域分布,纵向上自南而北的泥沙分选程度差异不大。航道南北各20km范围泥沙分选系数界于0.781.43之间,基本上同属分选好范畴。但相对而言航道南好于航道北,其中又以距航道南侧1220km区域泥沙的分选程度最好,航道南612km区域次之。横向上近岸浅区的泥沙分选程度优于其外,从黄骅港建设前的1995年及建港后的2001年2003年,航道南北两侧宽各5km滩面泥沙的平均分选系数看,自浅水区向深水区泥沙的分选程度亦同属“好”的范畴,但相对而言,水深-4.5m以里的平均分选系数为0.89,-4.5m-8.5m的平均分选系数为1.05,再向外为1.19,即随着水深增加泥沙的分选程度略有下降。从2003年大范围底质取样分析成果看,套儿河口附近“分选很好”至“分选好”的区域可延伸至水深-10m以外。黄骅港航道南北(特别是北侧),一般表现为“分选中等”,其间自浅至深虽然也存在“分选好”的条状分布带,可能与抛泥影响有关。据分析,对于1995年以后发生的滩面底质粗化原因,应与80年代中期以后两河(大口河和套尔河)来沙巨减及黄河细颗粒泥沙难于到达本区有关。即1995年以来的滩面粗化是海区细颗粒泥沙来源减少,原滩面的细颗粒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分选掀沙以及近岸粉沙外移扩散所致。2.4.3 含沙量黄骅港海区含沙量的观测自2000年以来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2001年11月-2002年5月份,进行了三个月的含沙量巡测工作(6级以上大风在风后24小时后观测)。2003年3月5月份进行了二个月的含沙量观测。在6级风况下,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为4.6kg/m3,垂线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1.77,表层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2.16;6级风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为3.6kg/m3,垂线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3.22,表层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4.83,上下层的梯度明显增大;5级风下,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为1.3kg/m3,垂线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2.52,表层平均含沙量与滩面和底层平均含沙量比值为1:3.12,上下层含沙量有一定的变化。从现场观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结果分析,在6级大风作用下,底层明显存在大于5kg/m3高浓度含沙层,厚度不大。在特殊大风情况下,2003年4月17日和5月7日现场均观测到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的存在,含沙量与风有很好的对应性,最大含沙量出现在风后期,4月17日底部平均最大含沙量为40kg/m3, 10月7日为20kg/m3,含沙量大于10kg/m3的水体厚度小于1.5m;风后含沙量衰减较快,风后16小时底部含沙量衰减至1kg/m3左右。交通部天科所对收集的遥感卫星图片进行了研究分析,图片时间覆盖范围为1999年1月2002年12月,这些资料中气象和潮流条件分别包括了大风天、无风天、大中小潮及涨落潮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1)不同风况下含沙量分布悬沙浓度及分布受风向及风速的影响较大,对于S及SW向的中小风天气,海域的含沙量都比较小,-2m等深线以外普遍在0.1kg/m3以下,在口门附近最大不超过0.3kg/m3;对于N、NE、E向等比较强的风作用时,港口附近海域含沙量就会明显增大,大部分海域的含沙量都超过了0.5kg/m3,即使在口门以内平均含沙量也达到了0.40.5kg/m3。(2)含沙量的时间分布根据遥感资料分析结果,冬季与夏季含沙量分布有较大分别,在冬春季节,即使在风速并不大的条件下,海域含沙量(特别是渤海湾南侧)都比较高。而在夏季含沙量比较低。这种原因可能与涌浪和水体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2.4.4 滩面水深变化从水下滩面冲淤变化分析,1959年至1983年24年中,黄骅港海区滩面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5.0m等深线以内略有淤积,-5.0m等深线以外略有冲刷,冲刷深度为0.2m,对比1983年至2001年的海图,可以定性判断,18年中,航道以北-2.0m等深线以内处于冲刷状态,-5.0m等深线以外处于淤积状态;航道以南-5.0m等深线以内处于冲刷状态,-5.0m等深线以外处于淤积状态。2.4.5 海岸的形成及泥沙运动趋势大口河海岸是旧黄河河口遭废弃后,经800年左右时间的侵蚀、后退及破坏,才形成目前地貌形态。大口河海岸的废弃侵蚀破坏受潮汐和波浪的双重作用,其地貌特点为:(1)有残留堡岛及半珠状堡岛链出现;(2)形成大片近岸或内陆架侵蚀残留浅滩;(3)大口河水道呈喇叭形状,-2m-10m等深线呈锯齿状,即水下有许多潮流侵蚀的沟脊。这些特点表明,大口河的废弃破坏,主要是波浪作用的结果,但潮流的侵蚀及搬运泥沙和对地形塑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经分析,目前大口河海岸已渐趋于稳定。海岸破坏的最终结果是在口外形成大面积以粉砂为主的残留浅滩。大口河-5m以浅的浅滩区,均可视为具侵蚀后退形成的残留浅滩性质,它主要是波浪作用的产物,以粉砂物质为主,厚度不大(0.5m)。经科研单位多年研究,黄骅港海区泥沙运动活跃,滩面表层泥沙粒径较粗,与淤泥质海岸泥沙特性明显不同,属于淤泥质粉沙海岸。上述河口废弃演变过程表明,黄骅港海域的泥沙来源严重不足。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黄河入海泥沙对这里没有影响,邻近大口河和套尔河口的泥沙,由于近20年北方干旱少雨,两河几无径流下泄,河道萎缩,两河年入海沙量很少,对海域泥沙也无重要的影响,沿岸纵向输沙量不大。因此,黄骅港海区所发生的泥沙运动,主要是由海岸本身被侵蚀产生的泥沙活动的结果。“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是海岸泥沙运动的特点,黄骅海区的泥沙运动也遵循上述特点。从涨潮流的方向、底质分布特征、海区的主要风向上分析,泥沙运动的总趋势为从南到北;从落潮流的方向、岸滩的冲淤变化分析,泥沙运动的总趋势从近岸到远岸,即从西向东,遥感图片也清楚地反映了上述泥沙运动趋势。2.5 工程地质2.5.1 区域地质构造本工程勘察区域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南岸陆地紧邻南疏港路和黄骅港神华港务集团的北防波堤,钻孔位置详见钻孔位置图。勘察区域为滨海滩涂,属海湾滨海地貌单元,表层土质以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原始水底泥面总体由西南到东北逐渐加深,呈缓慢倾斜状态。围堰轴线钻孔部分区段勘察时正在抛填砂垫层,码头区钻孔孔口高程在-0.20m-1.89m之间。2.5.2 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岩土层分布根据我公司2009年1月对本工程码头区进行的钻探资料表明:在钻探深度内土层分布较有规律,自上而下依次为:海相沉积层:1淤泥、2淤泥质粘土、1淤泥质粉质粘土、2淤泥质粘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粘土、2粉质粘土、3粉土、4粉质粘土、5粘土、6粉土和7粉细砂;湖沼相沉积层:粉质粘土、粘土;陆相冲积层:1粉土、2粉细砂、3粉质粘土、4粉土和5粉细砂。海相沉积层:1粉土、2粉质粘土、3粉土陆相沉积层:粉细砂、1粉质粘土和2粉土。码头区域各土层分布特征描述如下。1淤泥:灰色灰褐色,流塑状,高塑性,土质较均,含有机质和少量碎贝壳,局部夹砂斑、粉土斑和少量粉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击。2淤泥质粘土:灰色灰褐色,流塑软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含碎贝壳,夹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夹少量粉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击。第一大层分布底高程为-3.24m-9.19m。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状,中上塑性,土质不均,含碎贝壳,夹较多砂斑和粉土斑,夹粉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7击。2淤泥质粘土:灰褐色,软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含碎贝壳,夹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夹较多粉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2.3击。第二大层分布底高程为-11.00m-14.70m。在2淤泥质粘土之下揭露有粉土夹层:灰褐色,稍密状,土质不均,含贝壳,局部夹粘土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1.5击。1粘土:灰褐色,可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局部夹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含较多有机质,夹少量粉土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5.9击。2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夹少量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含少量有机质,夹少量粉土层和粉砂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7.7击。3粉土:灰褐色,中密状,土质不均,局部夹砂斑,局部夹粉细砂薄层和粘性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20.2击。4粉质粘土:灰褐色,局部黄褐色,可塑硬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夹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夹粉土薄层和少量有机质。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0.1击。5粘土:灰褐色,局部黄褐色,可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夹砂斑,局部夹粉土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7.7击。6粉土:灰褐色,褐黄色,稍密中密状,土质不均,局部夹砂斑,局部夹粘性土层和粉砂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4.6击。7粉细砂:灰褐色,褐黄色,中密密实状,土质不均,偶见碎贝壳,局部夹粘性土层和粉土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2.3击。第三大层分布底高程为-22.82m-29.33m。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褐色,可塑硬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夹砂斑,局部夹粉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2.2击。粘土:灰褐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夹砂斑,局部夹少量粉土层和砂层,局部含少量结核。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8.4击。该层分布底高程为-28.63m-34.13m。在粘土层之下,层位约-29.5m-36m之间有粉质粘土层:灰褐色,可塑硬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局部夹砂斑和少量粉土薄层。分布较连续。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5.5击。1粉土:灰黄色,黄褐色,密实状,局部中密状,土质不均,局部夹砂斑和少量粉质粘土薄层,局部含结核。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35.9击。2粉细砂:灰黄色,黄褐色,中密状,局部密实状,土质不均,夹粉质粘土薄层和粉土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2.7击。3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状,局部可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夹砂斑和粉土斑,局部含结核,夹粘土层,该层夹较多粉土透镜体。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7.0击。该层中夹较多粉土透镜体:灰黄色,黄褐色,密实状,土质不均,局部夹少量粘性土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39.5击。4粉土:灰黄色,黄褐色,密实状,土质不均,夹砂斑,局部含贝壳屑,夹较多粉质粘土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2.9击。5粉细砂:灰黄色,黄褐色,密实状,局部中密状,土质不均,含贝壳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8.0击。第六大层分布底高程为-47.36m-54.66m。1粉土:灰褐色,密实状,局部中密状,土质不均,夹砂斑,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34.2击。2粉质粘土:灰色,灰褐色,硬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含贝壳屑,夹砂斑和粉土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3.6击。3粉土:灰色,灰褐色,密实状,土质不均,含贝壳屑,夹粘性土斑。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1.8击。第七大层分布底高程为-52.23m-59.70m。粉细砂:灰黄色,黄褐色,局部为灰色,密实状,土质不均,含贝壳屑,局部夹少量粘性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部分钻孔未钻穿该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7.2击。1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局部为灰褐色,硬塑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含贝壳屑,夹砂斑和粉土斑。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部分钻孔未钻穿该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16.5击。2粉土:灰黄色,黄褐色,密实状,中塑性,土质不均,夹粉砂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钻孔均未钻穿该层。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44.3击。各土层的分布情况详见表2-6。岩土层分布特征及描述具体可参见相应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2)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对本次勘察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按算术平均值法进行了统计,并依照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提供了各主要土层的地基容许承载力f值,结果详见表2-7表2-15。桩基参数:根据外业钻探资料,现场标贯试验,以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依据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48-2001)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94-2008),提供了各主要土层预制混凝土挤土桩和灌注桩的桩基参数,如表2-16所示。表中“土层平均深度(m)”一栏所列数据为勘察区域各土层在所有钻孔的平均埋藏深度,设计和施工时,建议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桩基参数做适当调整,详见表2-16。土层分布特征一览表表2-6层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变化分布底高程0.8m6.0m-3.24m-9.19m2淤泥质粘土0.8m7.0m1淤泥质粉质粘土1.0m7.5m-11.04m-14.70m2淤泥质粘土0.9m8.0m1粘土0.8m6.0m-22.82m-28.77m2粉质粘土0.7m5.5m3粉土0.6m3.4m4粉质粘土0.9m3.8m5粘土0.5m6.0m6粉土0.3m5.0m7粉细砂1.0m8.1m粉质粘土1.0m3.0m-25.12m-27.88m粘土2.3m7.6m-28.98m-33.11m1粉土0.5m4.6m-47.36-54.66m2粉细砂0.4m3.5m3粉质粘土最厚约18.5m4粉土0.5m7.5m5粉细砂0.5m3.9m1粉土1.2m3.4m-52.48m-58.99m2粉质粘土0.5m7.6m3粉土0.5m3.9m粉细砂0.9m7.0m部分钻孔未钻穿1粉质粘土0.75m6.4m部分钻孔未钻穿2粉土0.4m5.3m未钻穿表2-7表2-8表2-9表2-10表2-11表2-12桩基参数表表2-16层号土名土的状态土层平均深度(m)预制混凝土挤土桩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f(kPa)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qR (kPa)土的地基抗力系数随深度增长的比例系数m(MN/m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 (kPa)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kPa)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液性指数IL孔隙比e密实度1淤泥1.691.692.042122.52淤泥质粘土1.311.234.11032041淤泥质粉质粘土1.451.085.9155224.52淤泥质粘土1.151.178.81542452下卧夹层粉土0.700.75稍密11.8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业合作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超市化妆品采购合同3篇
- 公司借款生产经营协议书7篇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12-NBD-Stea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液体活检技术竞争-洞察及研究
- 部队安全培训发言稿课件
-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杨浦区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35Kv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对策
- 2025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德育主任的发言稿:让责任与品格同行让梦想与行动齐飞
-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sm调教协议书
- 吴伯萧名篇阅读理解与教学设计
- 55790《表面工程学(第2版)》教学大纲
- 仓库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
- 2025秋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 SOP考试题及答案
-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办法
- 无痛人流患者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