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课件.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课件.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课件.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课件.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必修二 1 基本思路 时空定位线索梳理目标确定考点突破整合拓展巩固提升 2 俄国 苏联 发展线索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 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教材 3 1917 1921 1925 1953 198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64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十月革命后初期 列宁领导时期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20年代中 50年代初 斯大林领导时期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0世纪50年代 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5 目标定位 6 利用新材料 设置新情境 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特别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显现的特点 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对比 辩证分析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命题视角 7 一 非常时期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全部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考点突破 8 阅读材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征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 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 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 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 布 八大党纲 1919 回答 你觉得有必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吗 请从材料中品一品共产主义的 味道 有必要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 物力 为保卫苏维埃国家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9 材料一1921年初俄国农民对苏维埃政府说 土地属于我们 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1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挫伤农民积极性 材料二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2 以上这两段材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0 粮食税 部分中小企业私有化部分矿产实行租让制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实物分配制 二 以退为进的新经济政策 11 阅读材料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 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 论粮食税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新经济政策 新 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发展生产力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小结 列宁说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12 新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改善和工农联盟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理解历史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 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13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外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内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实物配给制 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 物力 为保卫苏维埃国家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使农民负担过重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 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经济危机 战争的破坏 自然灾害 政治危机 农民不满 工人罢工 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叛乱直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根本原因 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 收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找到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4 结合史实 从背景 内容和作用方面概括说明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 15 思维导图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叛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特点 排斥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 战胜国内外敌人 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设想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行不通 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特点 利用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与生产力水平适应 16 17 18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 功过鲜明的斯大林模式 19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现在不发展重工业 就等于慢性自杀 斯大林 思考 针对苏联当时的国情 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政策 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直接管理经济 制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 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 为它提供资金 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行动 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20 思考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 与此同时 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 苏联 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欧美 1929 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 21 该图反映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农业集体化 中苏农业改造比较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据统计 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在苏联农村中 牛减少了20 马减少了13 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 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D 22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斯大林模式 1936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的主要表现 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个人高度集权 23 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政治 高度集权 个人专断 缺乏民主 党政不分 干部终身制 任命制 经济 高度集中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统得过死 缺乏活力 思想 个人崇拜 公式化 行政干预 24 阅读下列资料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到1940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计划 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 人均粮食产量 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 这一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25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 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26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 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有些国家 指资本主义国家 甚至开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 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危机 全球通史 美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 27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 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 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 上身出水 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28 材料 据统计 在苏联农村中 从1927年7月到1930年 牛减少了22 马减少了13 猪牛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 材料 实现农业集体化后 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 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 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 约占其收获量的40 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 一五计划 期间 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 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 3 材料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吃米 又要马儿跑的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29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9年 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 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第87页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 1913年为31 4公斤 1955年为31 8公斤 周荣坤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第116页 30 功绩 弊端 政治方面 高度专权 对干部缺乏监督 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 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思想文化 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31 评价 1 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 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2 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成为工业强国 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存在弊端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32 例题 2013 全国 卷 1931年 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 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B 33 2012 高考广东文综卷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极其浪费 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 34 D 35 2011 高考江苏单科卷 在苏联 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 75公斤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 5米印花布 0 9公斤砂糖 1953年 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 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副产品质量差 价格低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D 36 2012 高考福建文综卷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广人稀B 自然灾害频发C 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C 37 四 举步维艰的苏联改革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38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44 易错提醒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 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45 专题总结提升 网络构建 46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 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二 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1 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方针提出 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整合拓展 一 47 2 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 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不同结果 中国成功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 苏联解体 48 3 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 具体做法不同 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 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 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 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 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 对改革认识不同 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改革成就突出 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 对外争霸的工具 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