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我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熟读全文,理清思路,简要复述本课内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即使最细微的东西也能引发智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一本破裂成半截的书引发了诗人牛汉怎样的人生思考与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屏幕出示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学习1.作者简介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史承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2.给黑体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幽默(yum):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qcn):凄凉悲惨。奥秘(o m):奥妙神秘。翻来覆去(fn f):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厚(wnhu):温和宽厚。酷似(k):极像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3.背景链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三、整体感知,解读“书”意自主学习: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概括出来。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通过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交流点拨】事件:背书、拿书、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童年生活)2、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我、父亲、弄不成、乔元贞、二黄毛。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识礼,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明确:我:懂事、勤奋、调皮、乐于助人父亲:温厚 善良、慈爱、有同情心 弄不成:忠厚、没本事乔元贞:聪明好学、本份;二黄毛:勇敢、带点傻气;祖母:风趣 诙谐; 3、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A、父子之情: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B、同学朋友、师生之情: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 “我”。C、人与狗的情趣:大狗、小狗的陪伴。【交流点拨】四、合作探究,体味苦乐(品味语言,精读课文环节)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课文中哪些内容你比较感兴趣?找出来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论题:“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学生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部 的书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五、拓展延伸,体验生活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 ?你能说一说吗?说说我的第一 (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说说我的第一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六、课后小结本文是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七、布置作业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 ?写出来。我的第一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