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珠海陆上终端工程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1页
石油公司珠海陆上终端工程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2页
石油公司珠海陆上终端工程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3页
石油公司珠海陆上终端工程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4页
石油公司珠海陆上终端工程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CPFCC ZH PR 0035 中海石油珠海陆上终端工程中海石油珠海陆上终端工程 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 一版 一版 编编 制 卢建昌制 卢建昌 审审 核 易小彬核 易小彬 批批 准 王志伟准 王志伟 中油一建珠海终端项目部中油一建珠海终端项目部 20052005 年年 5 5 月月 1818 日日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施 工 文 件 报 审 表 工程名称 中海石油番禺 惠州天然气开发项目陆上终端工程 致 中海石油珠海终端项目组 珠海终端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和施工需要完成了 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方案 的编制 请予审查批准 承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2005 年 5 月 18 日 监理单位意见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意见 年 月 日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一 编制说明 一 编制说明 1 1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1 1 三 工程概况三 工程概况 1 1 四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四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4 4 五 施工工序安排 五 施工工序安排 6 6 六 检验部位表面质量要求六 检验部位表面质量要求 7 7 七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七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7 7 八 检测设备要求八 检测设备要求 7 7 九 射线检测工艺 九 射线检测工艺 RTRT 8 8 十 渗透检测工艺 十 渗透检测工艺 PTPT 1111 十二 超声波检测工艺 十二 超声波检测工艺 UTUT 1515 十三 安全注意事项十三 安全注意事项 1818 十四 无损检测器材十四 无损检测器材 1919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一 编制说明一 编制说明 为了更好地指导施工 保证工程质量 圆满完成无损检测工作 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番禺 惠州天然气开发项目珠海终端工程的两台 1500m3和六台 2500m3球罐安装的无损检测工作 本技术措施中所出现的数据仅对于单台球罐而言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1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999 版 2 GB12337 98 钢制球形储罐 3 JB4730 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4 GB150 98 钢制压力容器 5 GB50094 98 球型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4792 84 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7 国务院第 44 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防护条例 8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无损检测分公司 质量管理手册 9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无损检测分公司 程序文件 10 施工图纸 档案号 制 04279 1 2500 m3丙烷球罐 制 04281 1 1500 m3 稳定轻烃球罐 制 04280 1 2500 m3丁烷球罐 三 工程概况三 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番禺 惠州天然气开发项目珠海终端工程的两台 1500m3和六台 2500m3稳 定轻烃球罐安装工程 2 基本技术参数 容器类别 类 公称容积 1500m3 2500m3 容器内径 14200mm 1500 m3球罐 16900mm 2500 m3球罐 容器壁厚 18mm 1500 m3球罐 24 26 52 54mm 2500 m3球罐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容器材质 16MnR 操作介质 稳定轻烃 1500 m3球罐 丁烷 2500 m3球罐 设计压力 0 6Mpa 1500 m3球罐 0 8Mpa 2500 m3球罐 设计温度 50 计算风压 8 5 10 130MPa 地震烈度 7 度 腐蚀裕度 2mm 结构形式 三带混合式 1500 m3球罐 四带混合式 2500 m3球罐 焊缝系数 1 0 3 球罐对接焊缝分布及长度见下表 单台数量 3 1 1500 m3球罐对接焊缝分布及长度 单台数量 部位 名称 罐板 数量 罐板 厚度 环缝形式及条数 焊缝长度 mm 条 焊缝总长 mm 极侧板拼缝 4 条 720128804 极边板 侧板拼 缝 4 条 15956380 上极带 718 极中板拼缝 2 条 8237 716475 4 上环缝环缝 1 条 37092 437092 4 赤道带 1618 纵缝 16 条 8364 5133832 极侧板拼缝 4 条 720128804 极边板 侧板拼 缝 4 条 15956380 下极带 718 极中板拼缝 2 条 8237 716475 4 下环缝环缝 1 条 37092 437092 4 合计 30 38 条 311335 6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2 2500 m3球罐对接焊缝分布及长度 单台数量 部位名称 罐板 数量 罐板 厚度 环缝形式及条数 焊缝长度 mm 条 焊缝总长 mm 极侧板拼缝 4 条 7202 228808 8 极边板 侧板拼缝 4 条 1360 45441 6 上极带 724 极中板拼缝 2 条 7879 615759 2 上环缝环缝 1 条 3754237542 温带 2024 纵缝 20 条 5889 2117984 大环大环 1 条 493457 252890 赤道带 2026 纵缝 20 条 7374147480 极侧板拼缝 4 条 7202 228808 8 极边板 侧板拼缝 4 条 1360 45441 6 下极带 726 极中板拼缝 2 条 7879 615759 2 下环缝环缝 1 条 3754237542 合计 54 63 条 493457 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四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四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4 1 1500 m3球罐检测要求 NDT 检测部位 检测 比例 一次检 测长度 合格 级别 执行 标准 RT A 类对接焊缝 100 311 3 m II 球壳板测厚抽检 20 8 块 5 点 块 球壳板超声抽查检验 20 8 块 UT 对接焊缝进行 UT 复检 水压试验 前 20 62 m I 水压试验 前 100 311m 16 个 球壳板 人孔及接管对 接 焊缝内外表面 水压试验 后 20 62m 16 个 接管与球壳板对接焊缝 内外表面 补强 垫板 支柱及其它交焊缝的外 表面 工卡具焊迹及球 壳体缺陷焊接修补和打 磨后的部位 水压试验 后 100 根据 现场 计算 I MT 或 PT 对接焊缝清根部位检查 100 311mI JB4730 94 表面检测 应优先选 MT 注 1 上述 NDT 要求是依据设计文件及图纸 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而确定 如在现场施 工中有所变化 应以项目或业主书面要求为准 工作量应以实际检测发生量为准 注 2 检测时机 焊后 24 小时之后进行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4 2 2500 m3球罐检测要求 NDT 检测部位 检测 比例 一次检 测长度 合格 级别 执行 标准 RT A 类对接焊缝 100 494 m II 球壳板测厚抽检 20 12 块 5 点 块 球壳板超声抽查检验 20 12 块 UT 对接焊缝进行 UT 复检热处理前 20 99 m I 热处理前 100 494m 16 个 球壳板 人孔及接管对 接 焊缝内外表面 水压试验 后 20 99m 16 个 接管与球壳板对接焊缝 内外表面 补强 垫板 支柱及其它交焊缝的外 表面 工卡具焊迹及球 壳体缺陷焊接修补和打 磨后的部位 水压试验 后 100 根据 现场 计算 I MT 或 PT 对接焊缝清根部位检查 100 494mI JB4730 94 表面检 测应优先 选 MT 注 1 上述 NDT 要求是依据设计文件及图纸 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而确定 如在现场施 工中有所变化 应以项目或业主书面要求为准 工作量应以实际检测发生量为准 注 2 检测时机 焊后 24 小时之后进行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五 施工工序安排 五 施工工序安排 球片到货检验 UT 球罐组装焊缝外口焊接 划定位线 并编号 焊缝内口清根 PT 焊缝内口焊接 内卡具拆除 打磨 MT 内焊缝 MT 外卡具拆除 打磨 MT 外焊缝 MT PT 对接焊缝 RT 对接焊缝 UT 热处理 内 外焊缝 MT PT UT 水压试验 焊缝 MT PT 返工 打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六 检验部位表面质量要求六 检验部位表面质量要求 1 形状尺寸及外观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纸规定 2 焊缝上的熔渣和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除 3 焊缝表面用砂轮磨光 不得有焊波且外形圆滑过渡 4 焊缝表面不得有肉眼能发现的任何缺陷 5 UT 和表面检测部位表面应去除浮锈 油漆 涂层 氧化皮 污垢及油脂 七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七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1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检测资格证书 2 级人员可在 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 记录检测数据 整理检测资 料 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技术措施 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 级人员 指导下编写工艺卡 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 评定检测结果 级人员 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 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 协调 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 术争议 3 检测人员应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 保养工作 执行安全防护制度 4 检测人员的校正视力不低于 1 0 并要求评片人员距离 400mm 能读出高为 0 5mm 间 隔 0 5mm 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5 无损检测人员要牢固树立 质量第一 的观念 做到不漏检 不误判 严格执行检 测标准 6 无损检测人员在实施检验前 须了解和熟悉有关监察规程 验收标准 技术文件要 求 熟悉被检工件的规格 材质及其制造工艺 焊接工艺 检测工艺 7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RT II 级资格人员 2 人 UT II 级资格人员 2 人 MT II 级资格人员 2 人 PT II 级资格人员 2 人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八 检测设备要求八 检测设备要求 本工程的检测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 射线检测工艺 九 射线检测工艺 RTRT 1 射线检测流程图见下 审核 委托 指令 不符合要求 不合格 射线透照检测 暗室处理 底片评定及审核 签发检测报告 交付监理 复核部位 检测准备 底片质量不合格 返工 外观检查合格 制定工艺 档案室 审核 射线防护 检测委托 指令 检测人员设备确定 过程监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中心全景曝光检测 射 线 源 Ir192 胶片类型 柯达 AA400 型工业 X 光胶片 胶片规格 425 115mm 增 感 屏 铅箔增感屏 象 质 计 GB5618 Fe 6 12 型象质计 3 划线和编号 在球罐壁外侧 垂直于焊缝方向划底片定位线 根据每张底片的透照长度 把各条 焊缝分成若干段 环缝及纵缝应以 0 为基准 按 0 90 180 270 顺序从小 到大编号 各条纵缝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上对底片进行编号 划线和编号后 在各底 片部位贴上定位标记 各带编号 1500m3球罐 上极 F 上环缝 AF 赤道带 A 下环缝 AG 下极 G 2500m3球罐 上极 F 上环缝 BF 大环 AB 赤道带 A 温带 B 下环缝 AG 下极 G 4 底片布置 贴片顺序 先环缝 后纵缝 相邻底片要有重叠 重叠长度要基本相同 并保持 下一张底片压在前一张的片尾上 底片固定 可采用松紧带固定胶片 沿纵缝绷紧 然后将暗袋逐个按顺序插入 固定暗袋 对处于下半球纵缝的暗袋需要每隔一定间距用一块磁铁压紧 防止松动 环缝用磁铁固定 5 底片标识及象质计放置 底片标识 全景曝光每条焊缝的第一张底片上的识别标记应至少包括 球罐编号 焊缝编号 底片号 检验日期等 铅字摆放应齐全工整 并距离焊道 5mm 以上 如果 业主或监理对底片标识有进一步的要求 则根据业主或监理要求补充标识内容和方式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象质计的放置 射线全景曝光时 应在上下极板及赤道带 上温带纵缝 上下 极环 大环 每隔 90 度放置一个象质计 6 全景曝光射线源布置 首先用一根结实且弹性小的绳子测出球罐上下人孔间长度 然后将源头固定在所 测长度中间 绳子两端固定在上下人孔处 采用源头向上和源头横向放置 源头横向 放置用于源头向上放置时的透照盲区部位 7 曝光时间 用 Ir192 专用计算尺 根据源强 球罐半径 壁厚和胶片型号拉出最佳底片黑度 所需曝光时间 8 取片 应按球罐各带顺序取片 并分别放入木箱内 切勿错乱 9 暗室处理 采用手工处理 按胶片厂家要求 配制冲洗药液并定期更换新的药液 冲洗温度 20 2 冲洗时间 显影 5 8 分钟 停影 0 5 分钟 定影 10 15 分钟 流动水洗不少于 30 分钟 底片可采用机械烘干或自然干燥 底片夹持部位应避开评片区域 10 底片质量要求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影响底片观察评定 的影像和痕迹 底片黑度均匀 影像清晰 对比度 灰雾度 黑度和象质指数符合要 求 在被检焊缝影像上至少应识别出规定的象质指数金属丝影像10mm以上 底片黑度 D 1 8 3 5 字号摆放整齐 距焊道影像不少于 5mm 球罐编号焊缝编号返工标识返工标识 象质计定位标记 底片编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1 底片评定 评片室条件 评片室室内光线暗淡但不完全黑 室内照明不在底片上产生反射光 底片评定使用冷光源强光观片灯 观片灯应有足够亮度 观察黑度 3 5 且亮度可 调 底片评定 严格按照 JB4730 标准对底片进行评定 准确对缺陷进行定性 定量和 评级 同时对超标缺陷准确定位 底片评定严格执行复审制 初评后再进行复评 底片评定中 对有疑问缺陷无法确定时 评定人员结合焊接工艺和透照原理分析确 定 在底片评定备注栏中进行说明 必要时重新透照或采用其它检测方法辅助确定 12 报告签发 射线底片经有 级或 级资格人员评定在报告上签字 再有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 字无误后 技术负责人签发无损检测报告 13 辐射防护 严格遵守 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 84 和国务院第 44 号令 放射性 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防护条例 切实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控制辐射对人体的照 射 使之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放射工作人员受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 当量不应超过 5rem 公众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 0 5rem 我们采取三个方面的防护 措施 13 1 时间防护 控制射线对人体的曝光时间 完成一项工作如果照射时间长时 要以个人来接替完 成 确保每个人均能在允许的剂量水平下完成操作 对于工作人员 这就要求操作熟 练 动作尽量简单易行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13 2 距离防护 控制射线源到人体间的距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增大人体与辐射源之间 的距离 13 3 屏蔽防护 采用铅防护屏 铅防护服进行屏蔽防护 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剂量水平以下 防护距离计算 R A Kr N 2 Th 1 2 A 射源活度 Bq 1Ci 3 7 1010 Bq Kr 常数 4 72 R cm2 h mCi N 允许接受剂量 5 42 10 7 C kg h 2 1mR h 壁厚 cm Th 半值层 c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十 渗透检测工艺 十 渗透检测工艺 PTPT 1 渗透检测流程图 见下页 2 检测方法 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快干湿式显像剂 3 检测剂 渗透剂 清洗剂 显像剂 4 灵敏度校验 用镀铬试块进行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校验 校验应随环境改变和工程同步进行 5 检测环境 在 15 50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检测 当被检部位温度低于 15 或高于 50 时 应先 做对比试验 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 应有充足的光线和照明 6 操作工 艺 6 1 预处理 确认受检部位及附近表面无油漆 涂层 氧化皮 污垢以及油脂等 以免堵塞表 面开口缺陷 用清洗剂进行一次予清洗 并在施加渗透剂前使工件表面充分干燥 6 2 渗透 渗透剂用喷涂的方法施加在被检面 喷嘴距被检面 20mm 30mm 在渗透过程中 被检面应保持湿润状态 渗透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6 3 清洗 首先用干净不脱毛布或脱脂棉将多余的渗透剂擦去 然后用蘸有清洗剂的不脱毛 布或脱脂棉进行擦拭 直至将多余渗透剂全部去除 不得反复擦拭 不得用清洗剂直 接在被检面冲洗 6 4 干燥 自然干燥 干燥时间 5 10 分钟 6 5 显像 采用喷涂法将显像剂薄而均匀的喷涂在被检部位表面上 不能往复施加 自然干 燥 喷洒前应充分摇动喷罐 喷罐喷嘴与被检面的距离为 300mm 400mm 为宜 喷嘴喷 洒方向平行于被检焊缝 且于被检焊缝方向成 30 40 夹角 显像时间 0 30 分钟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6 6 观察 观察应在显像剂施加后 0 30 分钟内进行 观察时 被检部位的光照度应大于 500Lx 必要时可用 5 10 倍放大镜观察 6 7 评定 记录 签发报告 按 JB4730 94 标准对缺陷进行评定 详细准确作好检测原始记录 采用图示法记录 缺陷的位置 形状 大小和数量 由 级或 级资格的检测人员在报告上签字 再有 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字无误后 技术负责人签发无损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流程图 过程监督 审核 委托 指令 不符合要求 不合格 预清洗 渗透 清洗 显象 观察评定及记录 签发检测报告 复核部位 检测准备 检测委托 指令 复查 返工 外观检查合格 交付工作班组 制定工艺 档案室 检测人员设备确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十一 磁粉检测工艺 十一 磁粉检测工艺 MTMT 1 磁粉检测流程图 见下页 磁粉检测流程图 委托 指令 不符合要求 不合格 现场操作 检测结果观察 评 定及记录 复核部位 检测准备 检测委托 指令 复查或扩探 返工 外观检查合格 过程监督审核 交付工作班组 制定工艺 仪器测试 磁悬液配制 灵敏度测试 检测人员设备确定 交付监理 审核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检测方法及器材 检测方法 交流磁轭式湿式连续纵向磁化 设备类型 MP A3 型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机 磁粉类别 磁膏 灵敏度试片 A 30 100 磁悬液浓度 15 20g L 3 灵敏度的确认 把 A 30 100 型试片 人工刻槽面向下 紧贴在罐壁母材上 然后用磁轭使用连续 法进行磁化 试片上应能清楚的显示人工缺陷的磁粉痕迹 根据能使试片清晰显人工 缺陷示时 确定磁化次数 测定磁轭在焊缝被检处纵向 横向移动的距离 4 磁悬液的施加 磁悬液必须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 施加磁悬液可采用喷浇方法 检测面上的磁 悬液的流速不能过快 已形成的磁痕不能被流动着的磁悬液所破坏 5 磁化操作 通电时间为 1 3 秒 应至少反复磁化 2 次 停止施加磁悬液至少 1 秒后才可停止 磁化 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域至少应进行两次独立的检测 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 应大致相互垂直 每一次方向的磁化确定没有缺陷时再进行下一次 6 磁化区域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 50 200 之间 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 50mm 范围内 磁化区域每次应由 15mm 的重叠 7 评定 记录 签发报告 按 JB4730 94 标准对缺陷进行评定 详细准确作好检测原始记录 采用图示法记录缺陷的位置 形状 大小和数量 由 级或 级资格的检测人员在报告上签字 再有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字无 审核 签发检测报告 交付监理 档案室 审核 核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误后 技术负责人签发无损检测报告 十二 超声波检测工艺 十二 超声波检测工艺 UTUT 1 超声波检测流程图 见下页 超声波检测流程图 委托 指令 不符合要求 不合格 现场操作 检测结果评定 及 记录 复核部位 检测准备 检测委托 指令 复查或扩探 返工 外观检查合格 过程监督 交付工作班组 制定工艺 仪器调校 灵敏度测定 检测人员设备确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检测方法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 3 检测器材及参数 仪器型号 SH500 数字超声波 探头 K1 5 K2 20mm 藕合剂 化学浆糊 配制 24 小时后方可使用 试块 CSK IA 型 CSK IIIA 型及平底孔试块 4 检测时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大于 150mm s 探头每次扫查重叠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 15 5 焊缝检测 5 1 探头移动区域 采用一次反射法扫查时探头移动区不少于 1 25P mm P 2TK 5 2 扫描速度的调节方法 深度 1 1 或水平 1 1 法调节 5 3 距离 波幅曲线 距离 波幅曲线以所用探头和仪器在 CSK IIIA 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 该曲 线由定量线 判废线和测长线组成 评定线以上至定量线以下为 I 区 定量线至判废 线以下为 II 区 判废线及以上称为 III 区 距离 波幅曲线的灵敏度 板 厚 52 54mm18mm 24 26mm 试块型号 CSK ACSK A 评 定 线 1 6 6dB 1 6 9dB 定 量 线 1 6dB 1 6 3dB 审核 签发检测报告 交付监理 档案室 审核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判 废 线 1 6 10dB 1 6 5dB 5 4 扫查方式 沿焊缝方向作锯齿形扫查 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基本扫查方式 为检测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应进行平行和斜平行扫查 检测时应在焊缝两侧边缘使探 头与焊缝中心线成 10 20 作斜平行扫查 6 缺陷的评定 当发现缺陷时 读取缺陷反射波幅的 dB 数 根据缺陷反射波幅出现的距离位置与 距离 波幅曲线族上的 dB 数进行比较 根据缺陷反射波幅位于距离 波幅曲线中所在 的区域 对缺陷进行评定 7 板材检测 7 1 扫查方式 探头沿垂直于球壳板压延方向 间距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