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_第1页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_第2页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_第3页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_第4页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培训有感8月28日,我参加了街道XX秋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师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让我受益颇深。在早上的讲座中,王万致副主任问了与会老师们“如果你是家长,你把你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教放心?”听到了这个问题,我愣了一下,然后,也深深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用更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学生。下午的讲座,是由吴文峰老师主讲的。一开始吴文峰老师就以他那磁性的嗓音吸引了参与培训的老师们。首先,吴文峰老师指出了常见的不正确用声方法,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离不开“说”,此时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听得更是认真了。接着,吴文峰老师更是现场教我们用“Pi和Pa”两个音来纠正我们平时语音的错误。大家都很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练习发音,虽然一时半会儿收效甚微,但是大家都因为有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而感到由衷地高兴。最后,吴文峰老师还告诉我们情感是需要具体的声音来表达的,而不同的气息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吴老师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2/9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除此之外,吴文峰老师还带领大家一起读诗歌,让大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一样的声音能表达不一样的情感。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慢慢地练习,不仅能够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还能恰当运用语气、语调、节奏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次培训对我们从思想、行动、实践中给予指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告诉自己,我还很年轻,不怕吃苦,也能够承受压力。满怀信心与激情的我会不断自我提高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在锻炼中不断地成长。谈谈教师工作坊培训与传统培训的不同教师工作坊培训和传统的培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传统的培训符合中国人的学习习惯,对于不会用电脑的老教师是很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师之间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感觉更真实、更亲切。其次,是传统的培训限制了教师的学习地点,时间,很多约束条件导致不能参加培训。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受限制,信息少。然而,教师工作坊培训,时代性比较强、新颖,需要老师3/9能够掌握电脑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学习时间和地点很灵活,信息量大,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反复学习和研究,自主性很强,学习不受限制。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随时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量大。为教师间的成长提供了机会。但灵活的学习方式导致学员“放羊式”的学习,学习效果打折扣。两种培训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扬长避短。感受感动感谢谈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收获与体会三江县古宜镇中学杨远芬自XX年10月“广西特级教师杨丹工作坊”成立后,我有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万分激动,因为我想到能与特级教师面对面的相处,能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来引领我对教研工作的探究,能有名师来指点我对教研工作的迷茫与困惑,这怎么不让我兴奋呢!感受感受一:果不出所料,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无论在工作坊的会议室里课例讨论、总结发言,还是在网站上的热烈交流,每次都成为我“研训”的另一种“有效”平台。在我们的工作坊这个平台中我学习到了在以前的各种培训中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以前我们很难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教学心得,现在可以了;以前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教学想法拿出来“讨4/9论”,现在可以拿出来“晒晒”了;以前我们的教学反思无法及时记录,现在我们有了工作坊的监督,我们“不得不”及时“反思”了,以前我们碰到问题无法解决,现在可以请教工作坊以及杨丹老师,聆听他们得指点和教诲教?这一切的一切,给我的感受就是:“虽然我辛苦,但是我充实,因为我充实,所以我快乐!”感受二:“特级教师工作坊”是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动力,也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工作坊”产生了辐射效应。首先、我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课题思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告诉老师们,然后与我们本校语文组的老师们交流了我们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如何传承与发扬时,我们想到了同学们茶余饭后常讲到的很多民间故事、民俗风情,我想这是一笔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资源,这样在大家的多次讨论中,在杨丹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下,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点,确定了一个课题三江县民间民俗与故事的采集与写作研究,并对之进行论证与立项。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我们古宜镇一中全组同仁们利用了“工作访”这个平台,在学生这个层面做到:按照我们课题研究计划设想开展以下工作。对于七年级学生进行采集写作为工作重点,七年各班级的教师在课外主要以指导学生到民间去采5/9集民间故事或民族风情为第一阶段,在校内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民间故事为,这为第二阶段。为此,七年级各班科任教师从XX年10月份开始实践这个课题,充分利用“双休”日及寒假时间,有计划有安排的组织学生走访村寨:有教师带领学生的,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还有家长出动带自家孩子个别采访行等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去民间采风。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薄弱,并且学生大多数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生源,他们有侗、苗、壮、瑶、六甲等多个民族学生。因此,所采集到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多彩。这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我们利用了“工作访”这个平台,在教师这个层面我们做到:组织全组教师确定三江民间风俗及故事的采集与写作的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开展实验研究的各项工作。1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要求,管理制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2、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夯实基6/9础。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我们三江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有关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村寨了解民间风俗及故事采风活动,回来后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多次邀请坊主杨丹老师到校为课题组成员作相关的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有关知识指导,让老师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能把此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个重点任务来完成,更是为参与课题的老师提供明确的方法与策略。3、本课题实施第一阶段。XX年寒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布置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或上网查阅有关“民间风俗和故事”。开学第一周,每生上交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民间风俗或故事。开学第二周,课题组成员对学生采集的作品整理和修改的指导,然后每个班级筛选出二三篇优秀的作品,制作学生民间风俗及故事集。4结合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与体会,设计出符合各班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活动。XX年3月份,阳国良老师首先在本组内上了一节别开生面民间风俗作文构思作文课,他自创的“民间风俗作文七要素”得到了全组老师的称赞。这一节课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给了课题组成员为下一阶段探究课题树立了榜样和信心。接下来杨远芬、覃丽花、谢妮、陈建议等老师分别上了一节尝试课,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94月份,学校以该课题为契机,开展有关民间风俗及故事采集与写作的黑板报以及手抄报的展示,深得师生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学校领导的好评。XX年9月以来,本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了解民间风俗和故事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时间和空间。如开展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比赛,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俗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的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感受,一句话:科研中的课题,改变了我们,让我们的老师充满自信,让我们的学生提高了能力,充满了快乐?感动“工作坊”是我的导航船,近些年来,一直以工作繁忙为由的我,终于又一次被震撼,被感动,我没理由退缩,没理由不发展,因为我感动于“民族画苑特级教师工作坊”教师们我们的团队!感动一:感动于坊主杨丹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记得最让我难忘的是工作坊成立刚成立,他几次到我们的学校对我个人的培训指导,从电脑平台的操作到图片的发出以及课题的论证与立项,无数次的耐心指导;感动于他对我的人文关怀,六月份我发生了不幸的车祸,他为了鼓励8/9我坚持科研,他代来工作坊团队的亲切问候让我感激不已;感动于杨丹老师的人格魅力,他的不计得失、不摆架子,他的亲和,让我感受到“名师”的真正内涵,也让我决定了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杨丹老师对于我的“自碑”与“惰性”,他常告诉我:“要想成为名师就要带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来”,“你的责任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我感动了,我也记住了。感动二:感动于工作坊的侯荣山老师,他在那种环境与条件下,教研却是那么有声有色,他所克服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韦江凤老师把苗乡的丰富文化资源“剪纸与刺绣”引入了课堂,赢得了机遇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陈玉秋老师、杨全老师、韦媛婷老师、梁艳台老师,你们的精彩的课堂,你们各自的教学特色,另敬佩不已,你们是三江县美术和音乐教师的后起之秀,你们让我感动了:“原来教研也可以这么做!”我从你们的教学研究中学到很多东西!其实很多学科之间的教学研究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我深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