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2、 理解本课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 链接中考,实战演练。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近五年中招文言文考查情况一览表年份考查篇目题量分值考点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2016马说+汉书(主旨相同)4题10分一词多义(名、足、道、通)关键字(食)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2015曹刿论战+挺经(内容相关)4题10分判断解释是否正确(专、福、狱、靡)关键字(伏)语段(一)标题理解用兵者应怎样利用士气取胜 2014出师表+容斋随笔(主旨相同)4题11分一词多义(遗、喻、远、悉)关键字(秋、隆)诸葛亮劝谏的三条建议诸葛亮和魏郑公劝谏的不同点2013桃花源记+雪窦游志(内容相关)4题10分一词多义(异、舍、去、道)关键字(无论)作者的社会理想雪窦和桃花源的相似点 2012邹忌讽齐王纳谏+资治通鉴周纪一(主旨相同)4题10分古今异义(地方、蔽)关键字(面刺)邹忌讽谏的方式齐国“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2、 复习方略(学生讨论,归纳总结)1、 复习文学常识(作者及体裁)2、复习重点字词的解释3、复习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背诵4、复习文章内容的理解5、专项巩固练习(一)复习文学常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北宋哲学家,宋代 的创始人。 “说”古代一种 , 的文体。(二)自主复习 1、齐读课文(全班)2、看注释与资料,默读课文3、小组活动: 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关注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互释疑难问题4、提出没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处理(全班)(三)引导复习 重点字词可爱者甚蕃 多陶渊明独爱菊 仅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立 玩弄 亲近而不庄重重点句子(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重点句子理解(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文意理解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三个方面: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酌清涟而不妖 ”的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气远播;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 作者描写莲花,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品格。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的们的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菊 隐逸者 惋惜牡丹 富贵者 讽刺 4、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建立知识结构学生自己总结他山之石(实战演习一)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亵玩 宜乎众矣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菊,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点?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实战演习二1、 (2015菏泽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习惯说)(2) 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 香远益清 益:增加。C. 亭亭净植植: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解析】“益”在“香远益清”中是“更加”的意思。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只喜爱莲花的出自淤泥却不受污染(的品格),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译出大意,1分;“独”“染”“濯”“妖”译对,1分。共2分)(2)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宜”译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3.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呢?(2分)写“菊之爱”和“牡丹之爱”,是从正面和反面衬托“莲之爱”,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2分)【解析】分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句,可知菊花象征的是像陶渊明那样的避世者,牡丹象征追名逐利的人。这两种花都是为了衬托莲花及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语段(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语段(二)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2分)【解析】爱莲说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高洁,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习惯说最后一段揭示的道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克服坏习惯,都应该从少年时期开始;因为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计资料题库及答案
- web考试题及答案
- vb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 S-Ethylmalonyl-CoA-S-Ethylmalon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CMKLR1-antagonist-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25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 吉林省东辽市2025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5年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 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妇幼护理笔试题及答案
- 《跆拳道》教学大纲
-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高考必背72篇古诗词
-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最终稿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 2010)》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中文版-雷泽佳翻译-2024)
- JT-T-445-2021汽车底盘测功机
-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DB50-T 1557.3-2024 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级 第3部分:低温雨雪冰冻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共41张)
- 幼儿园爱卫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