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_第1页
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_第2页
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_第3页
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_第4页
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载中编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 中 编 数理奇门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奇门遁甲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 (一)古代三式之一太乙、奇门、六壬合称三式,是我国传统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历史上都是由国家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少数人所掌握。据说,太乙以占测君国大事、自然灾异为主,奇门以占测行军制敌为主,六壬以占测日用百事为主。之所以叫做式,乃因为这三种预测方法,都是用特制的式盘来进行推演的。这一点,不仅在大量古籍史料中有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为证。如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三式的构成,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八卦、象数,因而都源自易学,其创制大约都在春秋战国时代。其中奇门,全称奇门遁甲。据有的学者考证,奇门遁甲在周秦时期叫阴符,汉魏时期名六甲,晋隋唐宋称遁甲,明清以来才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或遁甲。按时间又分年家奇门、月家奇门、家奇门、时家奇门;按推演方法,又分为活盘奇门遁甲(排宫法),飞盘奇门遁甲(飞宫法);按用途又分为数理奇门、法术奇门。数理奇门主要用于预测,法术奇门将奇门与道家法术相结合,夹杂了许多神秘和虚妄的东西。前者流传下来的代表性著作是烟波钓叟歌。后者是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简称六阴洞微真经。为了使广大读者都能了解奇门遁甲的预测原理及其操作方法,促进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研究,本文只讲流传最广泛、实用性最强的时家奇门、活盘奇门遁甲(排宫法)、数理奇门。(二)奇门遁甲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奇门遁甲这种预测方法产生于什么时代?来源是什么呢?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我认为,虽然其产生的具体年代不好确定,但是,它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应该是没错的。首先,有流传下来的著述为证。先秦时期兵家代表作孙子一书卷四形篇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唐代李筌在注解这一句话时说:天一遁甲经云:九天之上可以陈兵,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时干。后一所临宫为九天,后二所临宫为九地。地者静而利藏,天者动而利动。故魏武不明于遁,以九地为山川、九天为天时也。夫以天一太乙之遁幽微,知而用之,故全也。经云:知三避五,魁然独处。能知三五,横行天下,以此法出,不拘诸咎,则其义也。(注:天一,指奇门遁甲;太乙,指太乙金镜式。知三避五,三指开、休、生三吉门;五指其余五凶门,即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李筌在这里,就是用奇门遁甲来注解孙子这句话,而且批评曹操(魏武帝)不懂奇门遁甲,误把奇门遁甲神盘中的九地解释为山川,九天解释为天时。显然,李筌认为,奇门遁甲是用于战争的。李筌在他辑录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九遁甲章中说:经云,黄帝征蚩尤,七十二战而不克,昼梦金神引领长头元狐之裘而言日:某,天帝之使,授符于帝。帝惊悟,求其符不得。乃问风后、力牧。力牧日:此天帝也。乃于盛水之阳,筑坛祭之。俄有元龟巨鳌从水中出,含符致于坛而去。似皮非皮,似绨非绨,以血为文,日:天乙在前,太乙在后。黄帝受符再拜。于是设九宫,置八门,布三奇六仪为阴阳二遁,凡一千八十局,名日天乙遁甲式,三门五将具,而征蚩尤,以斩之。(注:天乙指奇门遁甲,太乙指太乙金镜式;三门指开、休、生三吉门;五将当指除元帅甲子外的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五员大将。)宋初宰相赵普辑录的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昔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帝日:闻伏羲治天下无兵,今蚩尤一庶人,生妖气,伐而无功,战而不克,吾之过矣。忽目前五色云从空而下,云中有六玉女持书,出二童日:奉九天玄女圣命,送遁甲符经三卷,告以伐之,愿传。此文乃天地福祸,是圭之吉凶,辨风云之变动,识气候之成败,观日月之盈亏,论阴阳之顺逆,晓星辰之休咎,知人情之胜负。此术乃万变万化之法也。帝乃长跪而受之。帝遂开函,得阴符经三卷。上卷乃神仙炼丹抱一之术,说长生之法;中卷安邦定国,抚安王民之法;下卷论战伐之事。遁甲者,乃玄女之法。帝得之,而设坛造印、剑、令依此,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尔后厥胜。赵普在其所撰烟波钓叟歌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以上典籍都载明,奇门遁甲源于黄帝战蚩尤之时,由天神传授给黄帝,黄帝命其军师风后整理成文字。这种行文方式,显然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等一批托名黄帝的著述相一致,由此,再结合易学中八卦、九宫、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易学符号语言产生成熟的时代,两相对照,断定奇门遁甲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恐怕是比较妥当的。再者,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战争频繁,奇门遁甲正是适应战争中排兵布阵、克敌制胜的需要,才应运而生的。所谓黄帝战蚩尤不下,九天玄女授予遁甲阴符经云云,不过是为了神秘其术而已。正因为它产生于或萌芽于春秋时期,才会在春秋末期我国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子的兵法著作孙子兵法一书出现上述记载。其次,我认为奇门遁甲的格局,实际上就是排兵布阵的阵法。有的专家考证,三国时诸葛亮演练的八阵图、八卦阵,实际上就是洛书的九宫格,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的一个三阶幻方(图一)。这个从一到九,九个数字的排列,有二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奇数1、9、3、7、占北、南、东、西四正位,偶数2、4、6、8均占斜位,即西南、东南、西北、东北;二,不论沿正方位还是沿对角线,每三个数字的和都是十五。如果按照这种数理格局来配置兵力、演练阵法,显然有几大妙处:一、每个方向、方位、方面兵力布置均相等,即都是15或15的倍数,比如150,1500,15000,等等,这样没有薄弱环节,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遇到几乎相同的兵力。二、从九的行军路线走的是一条类似檄字形的宇宙螺旋气场,符合人进入功能态后所走的罡步,这种螺旋气场中心或罡步的中心,形成一个稳定的隐蔽地带,便于保护军队指挥机关或主帅不受敌人袭击。这种步法,笔者1991年5月在成都参加中国首届民族神秘文化研讨会期间,曾亲眼目睹过。当时一位研究符咒的四川省社科院学者,一旦进入气功态,或画符之前,都会身不由己地走出这种九宫八卦阵来。三、这种从一到九或从九到一的演练兵力的格局,既然是一个幻方、魔方,它就好似迷魂阵一样,从外边看起来眼花缭乱,九支部队不停地更换方位,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看不见主帅,无懈可击;而在我一方,又可随时选择有利的时间、有利的方位,向敌人发起进攻,或者突围,或者退却。现代数学工作者,依据九宫八卦这个三级幻方,可以排列出四级幻方、五级幻方、六级幻方、七级幻方乃至干级、万级的幻方。1992年在安阳召开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一位数学工作者背去了用电脑计算打印出的重二、三十斤的数学幻方图。这些数学幻方,一类是偶数级的,可以叫做偶阵图,一类是奇数级的,可以叫做奇阵图。如每个方向四个数字相加其和均为59的四级幻方偶阵图(见图2)和每个方向七个数字相加之和均为175的七级幻方奇阵图(见图3): 春秋战国时期、两汉和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们,是否能像现代数学工作者在九宫八卦这个三级幻方的基础上排列出这么多复杂的奇阵图、偶阵图,我不敢断定。但现代数学工作者在此三级幻方基础上能排列组合出成千上万级的幻方、魔方,则足以证明这个三级幻方的九宫八卦图有着很科学很值得研究的数学原理在里边。古代军事家在九宫八卦阵的基础上,根据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种制约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逐步完善它、发展它,使奇门遁甲从最初只是一种演练部队的阵法,发展成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菜种自然界尚未认识的神秘力量综合在一起以便预测决策战争的秘密武器、神秘工具。这些军事家,可能包括姜子牙、孙武子、孙膑、张良、陈平、诸葛亮、李靖、郭子仪、赵普、刘伯温等人。由于奇门遁甲逐步成为一种预测方法,所以后来就不限于军事上使用,也逐渐被民间采用,用于预测疾病、事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类事物。(三)诸葛亮借东风的奥秘在流传至今的众多有关奇门遁甲的著述中,有三部书都标明为诸葛武侯原著,刘伯温校订,这就是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秘笈全书和诸葛武侯奇门丁甲大全。学者们多数认为,这三部书都是后人伪造、托名诸葛亮的。不仅如此,一位研究奇门遁甲的学者甚至提出:诸葛亮根本不懂奇门遁甲,不然,他怎么会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把根据地建在西蜀这一块按中国地理方位属于坤宫死门的地方呢?中国历代统治者统一天下,几乎都是从西北开门创业,并始终抓住开、休、生三吉门,而逐步取得成功的。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第一,诸葛亮集中上先帝书一文曾载:臣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洛城之分,主于将帅多凶少吉。这证明诸葛亮懂得太乙术。一般懂太乙术的人,也懂奇门遁甲。如前文所述天乙在前,太乙在后。而流传下来的八阵图,如前所述,正说明诸葛亮懂得奇门遁甲。第二,为刘备选择西蜀这块根据地,不足以说明诸葛亮不懂奇门遁甲,因为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的工具,它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势力最大,江东已为孙权占据,也有相当实力,只有刘备最弱,尚无立足之地,而此时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是其薄弱环节,刘备只有选择薄弱环节,先觅立足之地才是上策。况且,按照奇门遁甲中五宫寄坤二宫的办法,在当时这种客观形势下,为刘备占领中原统一天下着想,也只有先寄于坤二宫,如此,一者符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策略;二者西蜀离西北开门最近,第一步先占领西蜀作为根据地,第二步就可以就近夺取西北开门之地,从而进军中原了。观诸葛亮在西蜀立稳脚跟之后,六出祁山,以及他死后姜维九伐中原,都是在力图实现这一战略决策,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理想没有实现罢了。但毕竟实现了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阶段计划。第三,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方法,一种思维模式,运用得恰当,可以帮助决策,取得一定效果,但决不是万能法宝,更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因而一个人掌握了奇门遁甲,并不能保证他一定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对任何学术、任何技能应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第四,解剖三国演义一书中所载诸葛亮借东风一事,可证明诸葛亮是精通奇门遁甲预测术的。三国演义写赤壁大战中,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日: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日: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日: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苟攸日: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日: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三国演义第48回)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江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时,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往后一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发起愁来。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日: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日: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日: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将此句删去了,这是不应该的)。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日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日: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日: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晴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竞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下坛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三国演义)第49回)这里对诸葛亮利用奇门遁甲借东南风一事写得十分详尽,不仅有具体方法和细节,而且有具体的年、月、日、时,这样就为我们剖析诸葛亮是否懂奇门遁甲以及借东风到底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还是实有可能,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我不揣浅陋,试着解析一下这个千古之谜。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戊子,冬十一月为甲子月,农历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东南风大起。我们不妨用时家奇门的方法,测一下这个乙丑日丁丑时的天气状况。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前后,无论用置闰法定局,或拆补法定局,按符头甲子,子、午、卯、酉为上元,则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说明甲戌己在地盘二宫值班,因而与地盘二宫对应的天盘天芮星为值符,人盘死门为值使。到丁丑时,值符天芮星运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五宫,寄二宫,天辅星运转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现将丁丑时阳遁一局的奇门格局列在下边: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晴。此时天辅星落九宫,木生火,为我生之宫,为旺相,主有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火生土,也为我生之宫,为旺相,主晴天;离九宫又呈现出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神盘上的白虎落震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不难看出,此时会出现晴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日干落空亡,为孤地。西北方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加癸、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动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由此可见,诸葛亮筑七星坛施法术借东风只是个形式,实际上他运用奇门遁甲早已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当然,也不排除,诸葛亮是将数理奇门与法术奇门综合运用,他确信法术奇门也是有效的。由此,也会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但诸葛亮讲得明白。当他在鲁肃陪同下,用二十只船从曹营借来十余万枝箭时,鲁肃问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日: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见三国演义第46回)。这时,有的读者也许会提出,三国演义只是历史小说,并非信史。考诸历史,究竟如何?查陈寿所撰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蜀书诸葛传和吴书吴主传、吴书周瑜传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中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显说明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火烧战船的时间写得如此具体、详尽,而且与实际天气相符,这说明他一定是有根据的,并非凭空杜撰。从以上几点看出,诸葛亮应该是懂奇门遁甲的,并在军事行动中会加以运用。至于流传至今署名诸葛武侯原著的三部有关奇门遁甲的书是否确系他的原著,倒不一定。我也认为,后人伪托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正史和诸葛亮文集中没有任何记载。 第二章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 (一)十天干与九宫八卦阵奇门遁甲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具体而言,就是九宫八卦阵。黄帝阴符经上讲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这就是说,奇门遁甲的神秘奥妙之处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九宫八卦是以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六十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是以时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奇门遁甲就是将这二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融时空为一体,包括天、地、人、神(自然界某种神秘力量)在内,多维立体的动态宇宙思维模型,并以提取时间信息为主,进行系统思维、辨识,从而达到预测万事万物、选择有利时空进行趋吉避凶的古典数术学、预测学,或叫预测术、预测方法,均可。由于它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因此,十天干除去其代表时间概念的特定意义以外,最大特征,是其含有人格化的军事意义,明白了这一点,奇门遁甲就应刃而解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符号,在奇门遁甲排兵布阵中,代表着军事上的特定事物。甲为元帅为主将,他经常隐蔽在阵中,所以叫遁甲。乙、丙、丁为三奇,是元帅或主将身边最得力的三个辅佐官。在一定意义上,乙、丙、丁三奇就像现代军队的司、政、后三大机关一样,司令部起参谋作用,政治部起政治宣传作用,后勤部起粮草供应作用。乙为文官为谋士,他或她打着一面绣有太阳标志的旗帜(日奇);丙为武官,为主帅身边最得力的卫士,他打着一面绣有月亮标志的旗帜(月奇: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也可能源于此);丁为军需官,负责粮草军需供应,他或她打着一面绣有星星的旗帜(星奇)。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为三支奇兵来理解,出奇制胜往往都靠它。也有人从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解释乙、丙、丁为何称为三奇,即甲为主帅,为阳木,最怕庚金克杀(阳金克阳木为七杀,最凶);而乙为阴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将乙妹嫁给庚金为妻,这样甲木就解除了威胁,乙自然可称得上实行美人计的奇兵了;丙为阳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儿子,能克杀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为阴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儿,也能克伤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为此她还有玉女的美称。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仪,也就是六支仪仗队,六面旗帜。我们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的概念,分别为它们命名:戊为阳土,可叫正黄旗,己为阴土,可叫镶黄旗;庚为阳金,可叫正白旗,辛为阴金,可叫镶白旗;壬为阳水,可叫正黑旗,癸为阴水,可叫镶黑旗。这样就形成黄、白、黑六面不同标志的旗帜、仪仗队。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则十天干每个都会用六次,这样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所谓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六甲就是六位将帅,其中甲子为元帅,其他五甲为大将,他们在排兵布阵中都要隐遁在一定的旗帜之下。在奇门遁甲的九宫八卦阵中,他们的仪仗旗帜是固定不变的。元帅甲子隐蔽在正黄旗戊土仪仗之下,二甲大将甲戌隐蔽在镶黄旗己土仪仗之下,三甲大将甲申隐蔽在正白旗庚金仪仗之下,四甲大将甲午隐蔽在镶白旗辛金仪仗之下,五甲大将甲辰隐蔽在正黑旗壬水仪仗之下,六甲大将甲寅隐蔽在镶黑旗癸水仪仗之下。换一种说法,就是元帅甲子以戊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子戊;二甲大将甲戌以己为仪仗,因此又叫甲戌己;三甲大将甲申以庚为仪仗,因此又叫甲申庚;四甲大将甲午以辛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午辛;五甲大将甲辰以壬为仪仗,因此又叫甲辰壬;六甲大将甲寅以癸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寅癸。这是永定例,即永远不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