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_第1页
《长城》教案_第2页
《长城》教案_第3页
《长城》教案_第4页
《长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长城长城要求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重在巩固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了解长城建造背景,知道文中长城段地点。了解长城各组成部分,初步了解长城建造的不易。3.能够结合提示复述课文大意。4.初步感受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之情。1、 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世界遗产”图片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2.有一处“遗产”的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 Great Wall(伟大的城墙)。是的,这就是长城!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板书课题:长城3. 你们去过长城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媒体出示:长城插图l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修建。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4.结合长城建造的背景,再看看插图,你想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饱满情感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长城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情感。2、 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请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情,朗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笔划上记号。l 注意文中的多音字。如“血”,xi用于口语,例如:流血了、吐血了、血淋淋;xu用于书面,例如:血缘、血气方刚、血液、血本。此外还有“垛”(du du)等字词需注意。2.交流反馈(1)媒体出示:辨析组词崇( ) 峻( ) 佳( ) 魄( ) 祟( ) 俊( ) 嘉( ) 魂( ) (2)看看这些词语你们都理解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媒体出示:读一读城砖 城墙 垛子 堡垒 射口 瞭望口l 这些建筑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可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如查字典、辞典,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文中大致的地理位置也应简单解释,如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等。l 垛子: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这些词语都是长城的组成部分,你们能在插图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吗?画一画它们的形状位置。(3)你能用上这些词语再说一说你心中的长城吗?媒体出示:崇山峻岭 蜿蜒 盘旋 陡峭3.整体感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齐读填空。(2) 过渡:长城正是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所以文中是这样称赞长城的媒体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句话的?(赞叹)指导朗读。作者为何说“这是一个奇迹”,又是如何具体介绍这个工程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3、 课时作业1. 抄写词语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2. 辨析组词崇( ) 峻( ) 佳( ) 魄( ) 祟( ) 俊( ) 嘉( ) 魂( ) 3. 用上以下词语介绍一下长城,并写下来。崇山峻岭 蜿蜒 盘旋 陡峭 雄伟 坚固 伟大 奇迹*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城的知识和故事?课下搜集一些和大家分享。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能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2.以中心句为主线,指导体会课文的内涵,领悟文章的写法。3.体会长城是民族智慧和劳动血汗的结晶。4.进一步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1、 初读课文1. 这节课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处被联合国收录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我国的一处物质文化遗产-长城。(出示课题,学生读两遍)昨天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大家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现在,请把你搜集到的信息拿出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在学生交流反馈中,能达到初步了解长城的目的,知道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军事建筑。)2、回顾上一课时内容。读词语,再用上出示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崇山峻岭 蜿蜒 盘旋 陡峭 雄伟 坚固 伟大 奇迹 屯兵 堡垒 奇迹媒体出示:长城像一条长龙,在( )之间( )(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 )。垛子上有方形的( )和( ),城墙顶上的城台是屯兵的( )。2. 过渡:是啊,这样的工程,难怪作者会这样称赞它媒体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工程在文中具体指怎样的工程?为何称长城为“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长城。二、研读课文1.出示文中两幅插图,一幅为长城远景,一幅为近景。(1)看看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你们发现这两幅图画观察点有何不同?(远近的不同。板书)(2)结合课文和插图,从远近两个不同的观察点了解长城。请大家读一二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3)学习远看长城的内容,读文字思考: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长城的长表现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做批注。指名回答。(4)教师出示地图理解“长”2.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l 整体说明长城的“长”。课文运用了比喻手法,“长龙”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城在群山间盘旋的形态特点与雄伟的气势,结合课文理解“蜿蜒”,指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巧妙。数字的标明说明长度惊人,更加凸显出长城的宏伟壮观。3.长龙有头有尾,长城再长也有尽头,它的两个头在哪儿?媒体出示地图,教师边演示边朗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l 学生对于长城的起始可能缺乏概念,从地图入手可以直观地体现长城的“长”。“一万三千多里”的“多”字在朗读时必不可少,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媒体出示,朗读第一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4.齐读第一小节,读出长城蜿蜒盘旋的雄伟气势。(2) 近看长城1. 设想今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一起去近距离地观赏八达岭一段的长城。引读: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百多里”路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漫长啊,可是为什么作者说“不过一百多里”呢?l 对比万里长城,一百多里的路程实在是太短了。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你激动地、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长城。那我们就一起读文登长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读完以后交流一下长城留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高大坚固)你观赏到了什么?2. 交流反馈。教师配合图解媒体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长城保存到现在,此时我们不禁由衷地赞叹到: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放眼望去,看着这样高大的建筑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我们不由得又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过渡:当我站在长城上,看着这些平整的方砖,当我在瞭望口驻足远望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我想到了谁?1.同学们,作者此刻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媒体出示: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作者一站,一踏,一扶,想起了什么?l 想起了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付出艰辛修建长城的。疑惑在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力肩挑肩扛怎么能修筑起这么雄伟的建筑。媒体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l 抓住这句请学生谈仿佛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劳动人民?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教师随机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这句话。体会搬运这么沉重的建材建造长城的不易。想到当时人民劳动工具的落后 ,再看看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让人不由得赞叹:媒体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让我们带着崇敬的感情再读一读第三小节。5对比学习:体会“多少”“才”的用法。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过渡:这样艰巨的防御工程靠人力完成,是人类智慧与血汗的结晶。长城已被写进国歌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它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听国歌一段)联想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场面,展望未来:你认为国歌中唱的新的长城有什么新的含义?三、课时作业(1) 如果让你做一名导游,你会如何介绍长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