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1 页 共 22 页 中中 药药 化化 学学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绪绪论论 一 中药化学的含义一 中药化学的含义 中药化学的研究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内容 中药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构特点特点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提取分离提取分离方法以及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 此外 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途径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有效成分有效成分 中药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 能代表中药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单体化合 物物 有效部位有效部位 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被 认为是有效成分时 该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被称为有效部位 例如 左旋麻黄素为麻黄的有效成份 甘草酸为甘草的有效成份 大多 数药材的树脂 淀粉 蛋白质 多糖 叶绿素等为无效成分 需设法除去 但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 具引产作用 猪苓中的猪苓多糖 具抗肿瘤活 性 也是有效部位 所以有效与无效不是绝对的有效与无效不是绝对的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经典的提取方法经典的提取方法 溶剂法 水蒸气蒸馏法 升华法 后两种方法的应用 范围十分有限 一一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 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 且难溶或不溶 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此类成分需满足三个条件 挥发性 热稳定性 水不溶 性 如挥发油 小分子生物碱 小分子生物碱 香豆素 香豆素 游离醌类游离醌类等 二二 升华法 升华法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 蒸气遇冷后又凝结 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中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此性质 如樟木中的樟脑 茶叶中的咖啡因等 三三 溶剂法溶剂法 1 1 原理原理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根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能 选用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而 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将所需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一种方 法 选择溶剂依据 相似相溶 水水 强极性溶剂 适于提取无机盐 氨基酸 蛋白质 糖苷类蛋白质 糖苷类等极 性大的化合物 亲脂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不与水任意混溶 可分层 正丁醇 乙醚 氯仿 苯 石油醚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对天然产物中的挥发油挥发油 萜类萜类 甾体等脂甾体等脂 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等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等极性小的化合物均可提出 酸性 碱性及两性化合物酸性 碱性及两性化合物溶解度因 PH 改变而改变 常用溶剂的极性 石油醚 四氯化碳 苯 二氯甲烷 氯仿 乙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2 2 溶剂溶剂法分类法分类 1 1 浸渍法 浸渍法 以水或稀醇水或稀醇为溶剂 在常温或温热 60 80 条 件下 适于遇热易破坏及含多量淀粉适于遇热易破坏及含多量淀粉 黏液质黏液质 树胶树胶 果胶的植物果胶的植物 提取效 率低 提取时间长 2 2 渗漉法渗漉法以稀乙醇或酸水稀乙醇或酸水为溶剂 不断向药材中添加新鲜溶剂 使其渗过药材 适于遇热易破坏及含多量淀粉适于遇热易破坏及含多量淀粉 黏液质黏液质 树胶树胶 果胶的植物果胶的植物 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消耗溶剂量大 费时 操作比较麻烦 3 3 煎煮法煎煮法是将中药材 粗粉 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 将有效成 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不宜用于具有挥发性及遇热成分易破坏具有挥发性及遇热成分易破坏 多淀粉多淀粉 多黏多黏 液质成分的药材 液质成分的药材 操作简便 提取效率高 4 4 回流提取回流提取法法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 法 提取效率高 但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且溶剂消耗量大 操作麻 烦 5 5 连续回流提取 连续回流提取法法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 弥 补了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 操作麻烦的不足 提取效率高 节省溶剂 但提取时间长 不适于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6 6 超声提取法超声提取法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振动波 它产生强烈振动 高速度 强烈的 空化效应 因此能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壁 使溶媒渗透到药材细胞中 从而 加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 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出率 研究证明 超声提 取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 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 提高了提取效率 是目 前常用的方法 在皂苷类成分中有广泛的应用 7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当一种物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状态下 形成即非液体 又非气体的单一相态 称超临界流体 SCF 原理 SCF 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和液体比较 其密度接近液体 而粘 度又接近气体 扩散系数比液体大 100 倍 浸透性优于液体 在超临界状态 下 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 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 压力以及不 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 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 沸点高低和 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这种萃取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SFE 可用作超临界流体的物质很多 如 COCO2 2 N N2 2O O SFSF6 6 NHNH3 3 CClCCl2 2F F2 2 CHCH3 3CHCH3 3 庚烷庚烷等 常用的气体流动相有 CO2 也可以在流动相中加入夹带剂以改变其 性能 夹带剂夹带剂 常用甲醇 乙醇 丙酮 乙腈甲醇 乙醇 丙酮 乙腈 夹带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 15 夹带剂可改善或维持选择性 提高难挥发溶质的溶解度 优点优点 环保 成本低 提取分离一步完成 效率高 节约能源 接环保 成本低 提取分离一步完成 效率高 节约能源 接 近室温下进行工作近室温下进行工作 防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成分被破坏或逸散防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成分被破坏或逸散 对于提取挥发性成 分 脂溶性物质 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局限性局限性 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强 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弱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强 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弱 设备造 价高而导致产品成本中的设备折旧费比例过大 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 二二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一 根据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 一 根据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 1 1 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 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 常用结晶与重结晶常用结晶与重结晶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 将不是结晶状态的固体物质处理成结晶状态的操作称为结晶 从不纯的结晶经过精 制处理得到较纯的结晶过程称为重结晶 结晶原理 固体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 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 溶液 就会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 具体操作具体操作 将适当的溶剂加热至近沸点后 投入需纯化的晶体 使其溶解并成 为热饱和溶液 趁热滤过热溶液去除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后 即析出晶体 若析 出的晶体仍不符合要求 可多次反复操作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混合溶剂操作 现将样品溶于适量易溶溶剂 然后逐次逐滴加入对样品难溶的 溶剂 但跟原溶剂互相混溶 至刚刚浑浊 加热使澄清 放置 析晶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原则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原则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1 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对待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 冷时溶解度小 3 对杂质的溶解度冷热都易溶或冷热都不溶 4 溶剂的沸点较低 容易挥发 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 无毒或毒性很小 便于操作 单一溶剂 单一溶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 冰乙酸 甲醇 乙醇 丙酮 乙醚 氯仿 苯 四氯化碳 石油醚 二硫化碳等 混合溶剂混合溶剂 当选择不到上述理想的单一溶剂时 可以考虑使用混合溶剂 即把 对此物质溶解度很大和溶解度很小的两种溶剂混合在一起 可以获得良好的溶解性 能 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一水 乙醚一甲醇 乙酸一水 乙醚一丙酮等 结晶纯度的判断结晶纯度的判断 结晶形态和色泽 一个纯的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熔点 溶距 熔点一致 单一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 重结 晶前后的熔点是否一致 双熔点特性 色谱法 纸色谱纸色谱 PCPC 纸上电泳纸上电泳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 TLCTLC 三种以上溶剂系统呈单 一斑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单峰 其他方法 质谱法 质谱法 MSMS 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 NMRNMR 等 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 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 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能与该溶液互溶的溶剂 改变混合组分溶液中某些组 分的溶解度 使其从溶液中逐步析出 例如 水水 醇沉 醇沉 在含糖 蛋白质的水液中 分次加入乙醇 逐级沉淀出由大 到小的蛋白质 多糖蛋白质 多糖 醇醇 水水法法 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的水稀释 沉淀 除去树脂树脂 叶绿素等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 在含皂苷的乙醇液中分次加入乙醚 醇 醚法 或丙酮 醇 丙酮法 沉淀皂苷皂苷 沉淀法沉淀法 酸碱法酸碱法 生物碱 碱酸法碱酸法 黄酮 蒽醌类 试剂沉淀法试剂沉淀法 最常见的是铅盐沉淀 中性醋酸铅可用于酸性或酚性物质 碱碱 性醋酸铅性醋酸铅作用更强 除以上物质外 还可沉淀醇 酮 醛类物质 二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二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 1 两相溶剂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法 1 原理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通常一相为水 酸水或碱水 另一相为水 酸水或碱水 另 一相为水不溶有机溶剂一相为水不溶有机溶剂 因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K K 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各个成分在两相 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 则分离效率越高 K Cu CL K 分配系数 Cu 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 CL 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 分离的难易用分离因子分离因子 K KA A K KB B表示 100 一次分离即可 10 需萃取 10 12 次 2 需做 100 次以 上的分离 分配比与 PH对酸性 碱性 两性化合物来说 分配比受 PH 影响 一般一般 PHPH 3 3 时 酸性物质以分子状态存在 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 碱性物质时 酸性物质以分子状态存在 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 碱性物质 以离子状态存在 易分配于水中 以离子状态存在 易分配于水中 PHPH 1212 时时 酸性物质以离子状态存在 碱性物 酸性物质以离子状态存在 碱性物 质以分子状态存在 质以分子状态存在 2 2 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 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硅胶 硅藻土及纤维素粉硅胶 硅藻土及纤维素粉等 正相色谱正相色谱 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 分离水溶性和极性较大的化合物 如 生物碱 苷类 糖类 有机酸等化合物时 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 如水 缓冲溶液等 流动相则用氯仿 乙酸乙酯 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反相色谱 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 适用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 如高级脂肪 酸 油脂 游离甾体 固定相可用石蜡油 液体石蜡 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 强极性溶剂 常用的反相键合柱亲脂性 RP 18 RP 8 RP 2 加压液相制备色谱 分析用 HPLC 分离规模大约 1mg 制备型大约 10mg 1g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2 页 共 22 页 还有低压柱色谱 中压柱色谱 分离条件可利用 TLC 摸索 价格便宜 操作 简便 很受欢迎 三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三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 表面吸附表面吸附 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 子间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特点是无选择性无选择性 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 且可快且可快 速进行速进行 常见吸附剂为硅胶 氧化铝硅胶 氧化铝 活性炭活性炭 半化学吸附半化学吸附 氢键吸附 如氢键吸附 如聚酰胺吸附聚酰胺吸附 1 1 物理吸附基本规律 物理吸附基本规律 相似者易于吸附相似者易于吸附 应用广 分离效果好 分离效果由吸附剂 溶剂和溶质 被分离物质 决定的 2 2 化合物极性强弱的判断 化合物极性强弱的判断 极性是一种抽象概念 大体上与偶极矩 极化度 介电常数等概念 相对应 1 常用官能团的极性常用官能团的极性 R COOH Ar OH R OH R NH2 R CHO R CO R R H 2 化合物的极性化合物的极性由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 数目及排列方式 空间 位阻和分子内氢键 等因素决定 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 极性大而亲水极性大而亲水 分子中碳链越长或结构越大 非极性部分越大 则亲脂性分子中碳链越长或结构越大 非极性部分越大 则亲脂性越越强 强 3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 己烷 苯 乙醚 无水 氯仿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 乙腈 乙醇 甲醇 水 正丁醇跟水不互溶 所以可用于水溶液中溶质的萃取 而丙酮跟水 互溶 3 3 常用吸附剂 常用吸附剂 硅胶硅胶 极性吸附剂 微酸 适用于分离酸性成分 不宜分离碱性化合物不宜分离碱性化合物 洗脱规律 对极性物质吸附能力强 溶剂极性越弱 吸附剂对溶质 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越强 洗脱能力越强 硅胶吸附柱使用注意事项 用量 样品量与吸附剂 1 30 60 可提高到 100 200 倍 装柱 选极性小的溶剂 上样可用干法或湿法 洗脱用溶剂 极性宜逐步增大 但跳跃不能太大 一般用混合溶剂 为防拖尾 洗脱剂中加入适量酸即可 薄层选择条件时 f 值一般在 0 2 0 3 即可 氧化铝氧化铝 极性吸附剂 适于分离碱性成分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用氧化铝分离碱性物质时 加入二乙胺或氨可防止拖尾 活性碳活性碳 属于非极性吸附剂非极性吸附剂 现多用 C18分离 一般用水及不同浓度的醇洗脱 应用 脱色 脱臭 从水溶液中提取一叶秋碱 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没有可解离集团 多孔结构的有机高聚物吸附 剂 1 具有传统分离纯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优势 操作简便 树脂再生容 易 可重复操作 产品质量稳定 得率恒定 既能选择性吸附 又便于溶媒 洗脱 且不受无机盐干扰 2 吸附原理吸附原理 选择性吸附 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 分子筛的性能 由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所决定的 3 影响吸附的因素影响吸附的因素 1 树脂性质 大孔树脂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 一般非极性化合物 在水中易被非极性树脂吸附 极性物质在水中则易被极性树脂吸附 2 溶剂性质 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越大 则树脂对此物质的吸 附能力越小 反之就大 3 化合物性质 能与大孔树脂形成氢键的易被吸附 4 4 洗脱液的选择洗脱液的选择洗脱液可选择水 甲醇 乙醇 丙酮 不同浓度 的酸碱等 根据吸附作用的强弱可选择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 对各类成分进行粗分 其一般方法如下 水洗 洗下单糖 鞣质 低聚糖 多糖等极性物质 用薄层色谱 检识 防止极性大的皂苷被洗下 70 乙醇洗 洗脱液中主要为皂苷 但也含有酚性物质 糖类及少 量黄酮 实验证明 30 乙醇不会洗下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3 一 5 碱溶液洗 可洗下黄酮 有机酸 酚性物质和氨基酸 10 酸溶液洗 可洗下生物碱 氨基酸 丙酮洗 可洗下中性亲脂性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工作 中 如苷与糖类的分离 生物碱的精制 聚酰胺 聚酰胺 聚酰胺吸附属于氢键吸附 特别适合分离酚类 醌类 黄酮类化合 物 以及植物粗体物中的鞣质 吸附原理吸附原理 一般认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 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 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 附 聚酰胺规律 聚酰胺规律 1 形成氢键基团数目越多 则吸附能力越强 2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 吸附能力减弱 3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 吸附能力越强 萘酚强于苯酚 溶剂洗脱规律 溶剂洗脱规律 由弱至强的顺序为 水 甲醇或乙醇 浓度由低到高 丙酮 稀氢氧化钠水 溶液或氨水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DMF 尿素水溶液 应用 应用 聚酰胺对一般酚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 分离效果好 加以吸附容 量又大 故聚酰胺色谱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此外 对生物碱生物碱 萜类萜类 甾体甾体 糖类糖类 氨基酸氨基酸等其他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另外因 为对鞣质的吸附极强 近乎不可逆 故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适宜 四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四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 1 凝胶过滤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 原理原理 主要是分子筛作用 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 分离目的 当混合物溶液通过凝胶柱时 比凝胶孔隙小的分子可以自由进入凝胶内部 而 比凝胶孔隙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 只能通过凝胶颗粒间隙 首先被洗出 即 分子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出柱 常用的有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G 只适于在水中应用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 20 Sephadex G 25 的羟丙基化产物 可 用于不同极性溶剂 适用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离 对成分的分离随使用溶剂的不 同 既有分子筛特性 又能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 2 2 膜膜分离分离法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 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 对 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 分级 提纯或富集的方法 目前 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渗透 反渗透 超滤 电渗析 液膜技术等渗透 反渗透 超滤 电渗析 液膜技术等 透析法原理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按照孔径大小 可将透析膜分 为微滤膜 超滤膜 反渗透膜 纳米膜微滤膜 超滤膜 反渗透膜 纳米膜 应用 应用 生产中药注射剂和大输液 生物大分子溶液的浓缩与脱盐等 五 根据物质的解离度不同进行分离 五 根据物质的解离度不同进行分离 1 1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1 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以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 以水或含水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流过交换 柱时 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与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基团不能发生交换的离子将通过柱 子从柱底流出 而可交换的离子则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换并被吸附到柱 上 随后改变条件 并用适当溶剂从柱上洗脱下来 即可实现物质分离 可见 离子交换法可用于酸性 碱性 两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为它们具有可交 换基团 2 2 离子交换集团 离子交换集团 阳离子交换树脂有强酸性 SO3 H 和弱酸性 COO H 可吸附碱性及两性化 合物 阴离子交换树脂有强碱性 N CH 3 3Cl 和弱碱性 可吸附酸性及两性化合物 3 3 应用应用 氨基酸 生物碱 有机酸和酚类的分离 六 六 分馏法分馏法 是利用中药中各成分沸点的差别进行提取分离的方法 挥发油和一些液体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常采用分馏法 第三节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 一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一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均一晶型与色泽 敏锐的熔点 均一晶型与色泽 敏锐的熔点 0 50 5 1 01 0 PCPC TLCTLC GCGC HPLCHPLC 色谱法 色谱法 PC 或 TLC 3 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 均显示单一的斑 点或谱峰 1 纸层析 PC是以滤纸作为支持材料 水为固定相 用一定的溶剂系统展开 而达到分离 分析目的的色谱方法 分配色谱 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 与展开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O H H O O H O H O H O H O H H O O H O H O H O H O H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3 页 共 22 页 2 薄层色谱 TLC 硅胶 氧化铝 聚酰胺等吸附薄层色谱 分配薄层 色谱 二 二 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1 1 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 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同位素丰度比法 高分辨质谱法 HR MS 2 2 质谱 质谱 MSMS 计计算分子量及确定分子式算分子量及确定分子式 分子离子峰 化合物分子量 高分辨质谱 元素组成 分子式 裂解碎片 辨认化合物类型 推导碳骨架等 常用的有 常用的有 电子轰击质谱 EI MS 提供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 场 解析质谱 FD MS 可得到明显的分子离子峰 快原子轰击质谱 FAB MS 糖 和苷分子离子峰 糖和苷元的结构片段 电喷雾质谱 ESI MS 质谱与其他仪器联用 质谱与其他仪器联用 LC MSLC MS GC MSGC MS 3 3 红外 红外 IRIR 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将在光的红外区域 即 4000 400cm 1处 引起吸收 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4000 1500 cm 1为特征频率区 许多官能团的吸收出现在这个区域 1500 600 cm 1为指纹区 可用于化合物的真伪比较鉴别 4 4 紫外 紫外 UVUV 可见吸收光谱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中的电子可因光线照射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其中 跃 迁以及 n 跃迁可因吸收紫外光及可见光而引起 吸收光谱将出现在光 的紫外及可见区域 对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 不饱和羰基 醛 酮 酸 酯 结构 以及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来说是重要手段 5 5 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谱 NMRNMR 氢核磁 氢核磁 1 1H NMR H NMR 1 化学位移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氢核 2 峰面积用于推算每个信号所相当的质子数 3 信号的裂分及偶合常数 已知磁不等同的两个或两组氢核在一定 距离内会因相互自旋偶合干扰而使信号发生分裂 表现出不同裂分 如 s singlet 单峰 d doublet 二重峰 t triplet 三重峰 q quartet 四重峰 m multiplet 多重峰 等 碳核磁 碳核磁 1313C NMR C NMR 噪音去偶谱 H 对 C 的影响全部消除 所有的 C 信号在图谱上呈单峰出 现 DEPT 谱 不同类型的 C 信号在谱图上呈单峰形式分别朝上或向下伸出 灵 敏度高 三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三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 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一 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1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探索中药防止疾病的原理 2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3 改进中药制剂剂型 提高临床疗效 4 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 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 开发新药 扩大药源 7 结构修饰 合成新药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如 吗啡的代用品盐酸哌替啶盐酸哌替啶 杜冷丁杜冷丁 阿托品 麻黄素 紫杉醇均 已合成或半合成 二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二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各种色谱法 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 质谱及其联用技术 DNA 分子诊断技术 X 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国内外广泛被接受的整体评价中药质量的有效控 制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 图谱 前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尤其是色谱和光谱的联用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生生 物物 碱碱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一 定义一 定义 生物碱生物碱 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 多呈碱性 可与酸成 盐 一般来说 除生物体必需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 氨基糖 肽类氨基酸 氨基糖 肽类 蛋白质 核苷酸及含氮维生素蛋白质 核苷酸及含氮维生素外 其他含氮有机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 分布和存在情况二 分布和存在情况 1 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 较集中分布在防己科 汉防己 北豆根 罂粟科 罂粟 延胡索 夹竹桃科 毛茛科 黄连属黄连 乌头属乌头 附子 豆科 苦参属苦参 槐属苦豆子 马钱科 马钱子 小檗科 三颗针 茄科 曼陀罗属洋金花 颠茄属颠茄 莨菪属莨菪 等 在单子叶植物中分布较少 主要在兰科 百合科 川贝母 浙贝母 石蒜科 禾本科等 裸子植物 麻黄科 红豆杉科 三尖杉科 松柏科 低等植物 动物中较少 2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在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 如麻黄生物碱 在麻黄髓部含量高 黄柏生物碱主要集中在黄柏树皮中 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 金鸡纳树皮中 三棵针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根部 尤以根皮中含量最高 3 科属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 在同一植物中 结构相似的多种生物碱共存 其中常以一种或两种含量较高 生物碱存在形式 生物碱存在形式 1 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 如柠檬酸盐 草酸盐 酒石酸盐 琥珀柠檬酸盐 草酸盐 酒石酸盐 琥珀 酸盐酸盐等 2 少数以无机酸盐形式存在 如盐酸盐酸小檗碱 硫酸硫酸吗啡等 3 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态存在 如酰胺类酰胺类生物碱 4 少数生物碱以酯 苷类 N 氧化物形式存在 三 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三 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按氮原子所在基本母核化学结构分类 一 一 吡啶类生物碱吡啶类生物碱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1 1 简单吡啶类 简单吡啶类 槟榔中的槟榔碱 槟榔次碱 烟草中的烟碱 胡椒中的胡椒胡椒 碱碱等 2 2 双稠哌啶类 双稠哌啶类 由两个哌啶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的杂环 具喹诺里西 啶的基本母核 如苦参中的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野决明中的金雀金雀花花碱碱等 二 二 莨菪烷类莨菪烷类生物碱生物碱 多由莨菪烷环系的 C3 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如莨菪碱 古柯碱莨菪碱 古柯碱等 莨菪 烷环是由四氢吡咯和六氢吡啶并合而成的杂环 三 三 异喹啉类异喹啉类 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 1 1 简单异喹啉 简单异喹啉 鹿尾草中降血压成分萨苏林萨苏林 2 2 苄基异喹啉 苄基异喹啉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1 1 1 苄基异喹啉苄基异喹啉异喹啉母核 1 位连有苄基的一类生物碱 如 罂粟碱罂粟碱 解 痉 去甲乌药碱去甲乌药碱 强心碱 厚朴碱厚朴碱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4 页 共 22 页 2 双苄基异喹啉双苄基异喹啉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 1 3 个醚键相连接的一类生 物碱 如 汉防己甲汉防己甲素素 汉防己乙素汉防己乙素 蝙蝠葛碱蝙蝠葛碱 3 3 原小檗碱类 原小檗碱类两个异喹啉稠合而成 分为原小檗碱类 叔胺碱 和 小檗碱类 季铵碱 如 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乙素 小檗碱小檗碱 4 4 吗啡烷类 吗啡烷类具有饱和的菲核 如 吗啡吗啡和可待因可待因 镇痛 镇咳 成 瘾 四 四 吲哚类吲哚类包括简单吲哚类 大青素大青素 B B 色胺吲哚类 吴茱萸碱吴茱萸碱 双吲哚类 长春碱长春碱 和单萜吲哚衍生物 利血平利血平 士的宁士的宁 N 五 五 有机胺类有机胺类 N 原子不在杂环内 在环外 如 麻黄碱麻黄碱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 益母草碱益母草碱等 C H C H 3 N H C H 3 C H O H 麻黄碱 第二节第二节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 一 性状性状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1 1 形态 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 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 少数小分 子的生物碱为液体 如烟碱 毒芹碱 槟榔碱烟碱 毒芹碱 槟榔碱等 少数液体状态和小分子的固体生物碱具有挥发性 麻黄碱 可用水蒸 气蒸馏 个别生物碱还具有升华性 如咖啡因 川芎嗪 2 2 味道 多具苦味 少数呈辛辣味或具有其他味道 如甜菜碱具有甜 味 3 3 颜色 绝大多数生物碱为无色或白色 仅少数分子具有一定的颜色 如小檗碱 蛇根碱呈黄色黄色 药根碱 小檗红碱呈红色红色等 二 二 旋光性旋光性 1 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 且多呈左 旋光性 2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手性碳的构型手性碳的构型 测定溶剂测定溶剂 pHpH 值值 温度温度及浓度浓度等 的影响 如麻黄碱在水中呈右旋性 在氯仿中测定则呈左旋性 烟碱在中性 条件下呈左旋性 在酸性条件下则呈右旋性 北美黄连碱在 95 以上乙醇中 呈左旋性 在烯乙醇中呈右旋性 在中性条件下呈左旋性 在酸性条件下呈 右旋性 3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密切相关 通常是左旋体的生物活性 显著 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弱或无活性 三 三 溶解性溶解性 生物碱的溶解性与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的存在状态 分子大小 分 子中极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溶剂的种类有关 一 游离生物碱 一 游离生物碱 1 1 亲脂性生物碱亲脂性生物碱 多数具仲胺和叔胺氮原子的生物碱有较强的脂溶性 易溶 于乙醚 苯和卤烃类 二氯甲烷 氯仿 四氯化碳等 等有机溶剂中 尤其在氯仿 中溶解度较大 可溶于甲醇 乙醇 丙酮 乙酸乙酯等 不溶或难溶于水 但易溶 于酸水 2 2 亲水性生物碱 亲水性生物碱 1 季铵型生物碱季铵型生物碱 易溶于水和酸水 可溶于甲醇 乙醇 正丁醇等极性较大 的有机溶剂 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如厚朴碱 小檗碱 2 具有半极性的具有半极性的 N N O O 配位键的生物碱配位键的生物碱 可溶于水 如氧化苦参碱 3 小分子生物碱且碱性较强的小分子生物碱且碱性较强的 既可溶于水 又可溶于氯仿 如麻黄碱 烟 碱 4 酰胺酰胺类生物碱类生物碱 因易形成氢键 故可溶于水 醇 如秋水仙碱 咖啡碱 3 3 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1 1 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 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两性生物碱 既可溶于酸水 也可溶于碱水溶液 具有酚羟基 的生物碱 常称为酚性生物碱 可溶于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 如吗啡 具有羧 基的生物碱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如槟榔次碱 2 具有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 其溶解性类似一般叔胺碱叔胺碱 但在强碱性溶液中加热 其内酯 或内酰胺 结构可开环形成羧酸盐而溶于水中 酸化后环合析出 如喜树 碱 苦参碱等 特例 吗啡难溶于氯仿 乙醚 石蒜碱难溶于有机溶剂 溶于水 喜树碱只溶 于酸性氯仿 二 生物碱盐 二 生物碱盐 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 可溶于甲醇 乙醇 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生物碱在酸水中成盐溶解在酸水中成盐溶解 调碱性后又游离析出沉淀调碱性后又游离析出沉淀 可利用此性质提取分离 生物碱 生物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因其成盐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生物碱的无机酸盐 有机酸盐 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 卤代酸盐 小分子有机酸盐大 大分子有机酸盐 某些生物碱盐难溶于水 如小檗碱盐酸盐 麻黄碱草酸盐等 四 四 碱性碱性药 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碱性是生物碱的重要性质之一 生物碱因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接受质 子而呈碱性 能与酸结合成盐 生物碱盐遇碱又可转变为游离生物碱 具有羧酸和 酚羟基的生物碱具有一定的酸性 这一性质是进行生物碱提取 分离和结构鉴定的 理论依据 一 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一 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根据 Lewis 酸碱电子理论 凡是能给出电子的电子供体为碱 能接受电子的电 子受体为酸 生物碱碱性强度统一用其共轭酸的酸式解离常数 pKa 值表示 pKa 越大 该碱 的碱性越强 反之 碱性越弱 根据 pKa 值大小 可将生物碱分为 强碱 pKa 11 如季铵碱 胍类生物碱 中强碱 pKa7 11 如脂胺 脂杂环类生物碱 弱碱 pKa2 7 如芳香胺 N 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极弱碱 pKa羟基苦参碱 苦参碱 四 苦参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临床应用中 四 苦参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1 苦参总生物碱 消肿利尿 抗肿瘤 抗病原体 抗心律失常 调节免疫 2 不良反应苦参碱可致胆碱脂酶活性下降 产生倦怠 乏力 纳差等不良 反应 苦参栓可致外阴过敏 苦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可致呕吐 恶心 苦参素 胶囊致乙肝加重 二 二 麻黄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 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一 麻黄中主要生物碱及其 一 麻黄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类型化学结构类型 麻黄中含有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 以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为主 二者互为立体异 构体 它们的区别在于 C1的构型不同 前者 C1 H 和 C2 H 为顺式 后者为反式 故 1H NMR 谱中前者的 前者的J J1 2 1 2 4Hz 4Hz 后者的 后者的J J1 2 1 2 8Hz 8Hz 中国药典 以盐酸麻黄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麻黄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二 麻黄碱的 二 麻黄碱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1 1 碱性碱性 有机仲胺衍生物 碱性较强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立体异构 由于伪 麻黄碱的共轭酸与 C OH 形成分子内氢键 稳定性大于麻黄碱 所以伪麻黄碱的碱 性 pKa9 74 稍强于麻黄碱 pKa9 58 2 2 溶解性 溶解性 游离麻黄碱可溶于水 但伪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麻黄碱小 这是由于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7 页 共 22 页 伪麻黄碱形成较稳定的分子内氢键的缘故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也能溶解于氯仿 乙醚 苯及醇类有机溶剂中 麻黄碱盐与伪麻黄碱盐的溶解性能也不完全相同 如草酸麻黄碱难 溶于水 而草酸伪麻黄碱则易溶于水 盐酸麻黄碱不溶于氯仿 而盐酸伪麻 黄碱则可溶于氯仿 三 麻黄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三 麻黄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 但下列两种 特征反应可用于鉴别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1 二硫化碳 硫酸铜 反应在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醇溶液中加入二硫化 碳 硫酸铜试剂和氢氧化钠各 2 滴 即产生棕色沉淀 2 2 铜络盐反应 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硫酸铜试剂 随即 加氢氧化钠试剂呈碱性 溶液呈蓝紫色 再加乙醚振摇分层 乙醚层为紫红 色 水层为蓝色 四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 四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提取分离提取分离 1 1 溶剂法溶剂法 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既能溶于热水 又能溶于亲脂性有 机溶剂的性质 提取二者 利用麻黄碱草酸盐比伪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 度小的差异 使两者得以分离 2 2 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游离状态时具有挥发性 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麻黄中提取 3 3 离子交换树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利用生物碱盐能够交换到强酸型阳离子树脂柱上 而麻黄碱的碱性较伪麻黄碱弱 与阳离子树脂的交换能力也较弱 可先从树 脂柱上洗脱下来 从而使两者达到分离 五 麻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五 麻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1 1 麻黄碱麻黄碱 有收缩血管 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能兴奋大脑 中脑 延 髓和呼吸循环中枢 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能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 缓 解平滑肌痉挛 2 2 伪麻黄碱伪麻黄碱 有升压 利尿作用 三 三 黄连黄连 毛茛科黄连的根茎 一 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及其 一 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类型化学结构类型 1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有小檗碱 巴马丁 黄 连碱 甲基黄连碱 药根碱 术兰碱等 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 可达 l0 除术兰碱为阿朴菲型阿朴菲型外 其它都属于原小檗碱型 且均为季铵型生物碱 中国药典 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黄连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 定 二 小檗碱的 二 小檗碱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1 1 性状性状 自水或稀乙醇中析出的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 加热至 l10 干燥后仍变为黄棕色 于 l60 分解 盐酸小檗碱为黄色小针状结晶黄色小针状结晶 加热 至 220 左右分解 生成红棕色小檗红碱红棕色小檗红碱 2 2 碱性碱性 季铵型 强碱性 pKa11 5 3 3 溶解性 溶解性 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 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 在冷乙醇中溶解 度不大 难溶于丙酮 氯仿 苯等有机溶剂 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溶解度较小 易溶于沸水 难溶于乙醇 小檗碱与大分子有机酸结合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因此 当 黄连与甘草 黄芩 大黄等中药配伍时 在煮提过程中 由于小檗碱能与甘 草酸 黄芩苷 大黄鞣质等酸性物质形成难溶于水的盐或复合物而析出 因 而影响药效 4 4 互变异构互变异构药圈会员整理资料 小檗碱一般以季铵型生物碱的状态存在 可以离子化呈强碱性 能溶予 水 溶液为红棕色 当在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碱时 则抑制了季铵离子的解离 季铵型小檗碱则部分转变为醛式或醇式 其溶液也转变成棕色或黄色 醇式 或醛式小檗碱为亲脂性成分 可溶于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 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三 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 还具有以下特征 性鉴别反应 1 丙酮加成反应 在盐酸小檗碱水溶液中 加入氢氧化钠使呈强碱性 然后滴加丙酮数滴 即生成黄色结晶性小檗碱丙酮加成物 有一定熔点 可 供鉴别 2 漂白粉显色反应 在小檗碱的酸性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 或 通人氯气 小檗碱水溶液即由黄色转变为樱红色 四 小檗碱和甲基黄连碱的 四 小檗碱和甲基黄连碱的提取分离提取分离 利用黄连中小檗碱等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五 黄连生物碱的 五 黄连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生物活性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檗碱有明显的抗菌 抗病毒作用 外用或口服偶引起过敏性皮疹 注射有毒性反应 引起皮疹 血小板减 少以致过敏性休克 给予大剂量可引起循环 呼吸骤停以及心源性脑缺氧综 合征 甚至死亡 四 四 川乌川乌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 有大毒 具有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的功 效 附子为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有毒 具有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的功 效 一 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及其 一 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类型化学结构类型 乌头和附子主要含二萜类生物碱 含量高的有乌头碱 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这类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 中国药典 以这三者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 测定 因它们结构中两个羟基常结合成酯存在 故称它们为二萜双酯型生物碱 二 二 炮制减毒炮制减毒 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水中加热 或将乌头直接浸泡于水中加热 或不加热仅在水 中长时间浸泡 都可水解酯基 生成单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 乌头次碱乌头次碱 或无酯键的醇胺型无酯键的醇胺型 生物碱 乌头原碱生物碱 乌头原碱 二者毒性小甚至无毒性 但它们均不减低原双酯型生物碱的 疗效 这就是乌头及附子经水浸 加热等炮制后毒性变小的化学原理 三 三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乌头碱类化合物有剧毒 其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乌头不宜与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芨等同用不宜与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芨等同用 五 五 洋金花洋金花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毛曼陀罗和白曼陀罗的花 具有平喘止咳 镇痛 解痉的功 效 一 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一 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1 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 是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 生成的一元酯类化合物一元酯类化合物 主要有莨菪碱 阿托品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樟柳碱 和 N 去甲莨菪碱 中国药典 以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指标成分进行定 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二 莨菪烷类生物碱的 二 莨菪烷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1 旋光性 阿托品 莨菪碱的外消旋体 无旋光性无旋光性外 其他均具有左旋左旋旋光性 除山莨菪碱所表现的左旋性是几个手性碳原子的总和外 其他 3 个生物碱的旋光性 均来自莨菪酸莨菪酸部分 2 碱性 莨菪碱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和樟柳碱由于 6 7 位氧环立体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影响 碱性较弱 pka7 5 莨菪碱无立体效应障碍 碱性较强 pKa9 65 山莨菪碱分子中 6 位 羟基的立体效应影响较东莨菪碱小 故其碱性介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之间 3 水溶解性 莨菪碱 东莨菪碱 樟柳碱 山莨菪碱 莨菪碱 或阿托品 亲脂性较强 易溶于乙醇 氯仿 可溶于四氯化碳 苯 难溶于水 东莨菪碱有较强的亲水性 可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 丙酮 乙醚 氯仿 等溶剂 难溶于苯 四氯化碳等强亲脂性溶剂 樟柳碱的溶解性与东莨菪碱相似 也具较强的亲水性 山莨菪碱由于多一个羟基 亲脂性较莨菪碱弱 能溶于水和乙 醇 4 碱水解 酯键 加热均可水解 三 莨菪烷类生物碱的 三 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鉴别反应鉴别反应 莨菪烷类生物碱具有一般生物碱的通性 能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 淀反应 特征性反应如下 1 氯化汞沉淀反应 可区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可区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莨菪碱 或阿托品 在氯化汞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黄色沉淀 加热 后沉淀变为红色 在同样条件下 东莨菪碱则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原理 因为莨菪碱的碱性较强 加热时能使氯化汞转变成氧化汞 砖红色 而东莨菪碱的碱性较弱 与氯化汞反应只能生成白色的分子复盐沉淀 2 Vitali 反应 莨菪碱 或阿托品莨菪碱 或阿托品 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等阳性反应 当用发烟硝 酸处理时 再与苛性碱醇溶液反应 呈深紫色 渐转暗红色 最后颜色消失 樟柳 碱阴性 3 过碘酸氯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 DDL 反应 樟柳碱樟柳碱分子的羟基莨菪酸具 有邻二羟基结构 可被过碘酸氧化生成甲醛 然后甲醛与乙酰丙酮在乙酰胺溶液中 加热 缩合成二乙酰基二甲基二氢吡啶 DDL 而显黄色 故又称 DDL 反应 四 洋金花中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应用中 四 洋金花中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莨菪碱及其外消旋体阿托品有解痉镇痛 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 临床应用注意 过量或误食易中毒 中毒机制为 M 胆碱反应 六 六 马钱子马钱子药圈会员整理资料 马钱子科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为剧毒性中药 具有通络止痛 散结消肿 凉 血散热等功效 一 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 一 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化学结构与毒性 1 1 成分成分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 又称番木鳖碱 和马钱子碱 属于吲哚 类生物碱 中国药典 以二者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药圈会员整理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中药化学 药圈 药学人员的圈子 第 8 页 共 22 页 2 2 结构结构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均有两个氮原子 其中吲哚环上的氮原 子呈内酰胺结构 几无碱性 另一个氮原子为叔胺状态 故它们只相 当于一元碱一元碱 呈中等强度碱性中等强度碱性 3 3 毒性毒性士的宁是主要有效成分 也是有毒成分 成人用两 5 10mg 可中毒 30mg 致死 有毒成分可经皮肤吸收 外用不宜大面积涂 抹 二 马钱子生物碱的 二 马钱子生物碱的鉴别方法鉴别方法 1 硝酸 氯化亚锡反应 士的宁与硝酸作用显淡黄色淡黄色 再于 100 加热 蒸干 残渣遇氨气转变为紫红色 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即显深红色深红色 再加 氯化亚锡溶液 则由红色转变为紫色 2 浓硫酸 重铬酸钾反应 士的宁初显蓝紫色蓝紫色 渐变为紫堇色 紫红色 最后为橙黄色 马钱子碱在此条件下不能产生相似的显色反应 第三章第三章糖糖和和苷第一节苷第一节糖糖 的的 分分 类类 一 按水解和分子量大小一 按水解和分子量大小 单糖单糖 是多羟基醛或酮 是糖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可用 Fischer 投 影式和 Haworth 投影式表示 单糖成环后新形成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称为端 基碳 低聚糖低聚糖 寡糖寡糖 由 2 2 9 9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 能被水解成相应 数目单糖 多多聚聚糖糖 由 1010 个以上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 通常是由几百甚至 几千 单糖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能被水解为多个单糖 已失去一般单糖的性 质 二 按组成类别二 按组成类别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为均多糖均多糖 由二种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为杂多杂多 糖糖 一 一 单糖单糖 构型 构型 绝对构型分为D型和L型 在 Fischer 投影式中 距离羰基最远的那个 手性碳原子的羟基向右的为向右的为D D型型 向左的为向左的为L L型型 在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6年丽水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濮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七台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唐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6年芜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福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中国盐业集团招聘考试面试经验
- 口腔诊所消毒知识培训课件
- 异地医保办理流程
- 介入放射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福建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77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辽宁省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全国数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
- 涂装前处理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全国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考题大全(带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港口码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