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押题卷)(a卷)C卷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B . 美酒飘香C . 菜刀生锈D . 轮胎爆炸2. (2分)今年3月26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目的是号召公众从衣食住行做起,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 .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B . 露天焚烧秸秆C . 多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D . 减少空调的使用3.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生活中有人通过宽放飞机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介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孔明灯升空是因为产生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小于空气密度B .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C .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 放飞机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7.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CO+O2CO2化合反应B2KMnO4 K2MnO2+MnO2+2O2分解反应C2Ag+H2SO4Ag2SO4+H2置换反应DCuSO4+BaCl2CuCl2+BaSO4复分解反应A . AB . BC . CD . D8. (2分)(2012丹东)除去括号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 铜粉(炭粉)在空气中灼烧B . 硫酸钾溶液(碳酸钾)适量的稀硫酸C . 氧气(氢气)点燃D .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氢氧化钠溶液9.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铁锈能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里面的铁不再生锈B . 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C . 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 . 生铁是一种纯净物10. (2分)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 )A . 苹果汁中含有Cu2+B . 苹果汁中含有OHC . 苹果汁中含有Na+D .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11. (2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 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得到c g氧气,残留固体质量为d g,则d =acB . 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升温,硝酸钾固体质量增加C . 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能形成200mL溶液D . 向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加入10mL蒸馏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g二、 本题 (共7题;共50分)12. (6分)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1)2个氢分子_;铵根离子_ (2)用下列四种元素(O、H、S、K)写化学式;酸_;碱_;盐_;氧化物_ 13. (9分)(2015河池)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 (1)据报道,2015年我国从缅甸引入的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河池市,天然气与沼气都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 (2)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奶粉”等食品,这里的“碘”、“钙”是指_(选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 (3)小林发现昨天洗好的铁锅底浸水处生锈了,生锈的原因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_和_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小林立即盖上锅盖,火就熄灭了,其原理是_ (4)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液的pH_7 (5)粽子是河池各民族喜爱的一种食品,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猪肉、苏打、蒜叶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原料是_ (6)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A . 不锈钢水龙头B . 尼龙袜子C . 木制椅子D . 纯棉毛巾14. (6分)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写化学式) (2)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但它很容易跟水和_等发生反应而生锈写出一种预防你家铁锅生锈的具体做法_ (3)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 (4)铝比铁活泼,但铝锅比铁锅更耐腐蚀,其原因是_ (5)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 15. (4分)结合如图中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如图可知,t1时,氯化钠溶解度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_; (3)t3时将9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g (4)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采用的操作为先_,再过滤 16. (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用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为的仪器的名称_,若实验室制CO2 , 应选用_(填序号)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若用上述所给的仪器制取H2 , 则实验室制取H2气体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接_(填序号),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H2的密度比空气小:_ 17. (11分)甲乙小组按右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提出问题】 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猜想】 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1)【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燃烧, , b中溶液变浑浊。乙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 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2)【分析与结论】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 (填字母序号)。A .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 . 将试管b移走(3)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_。 (4)【反思】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18. (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填写一条即可)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更换床单和枕套(教案)-二年级下册劳动人教版
- 智能农业设施建设创新案例分析
- 制造业能源节约与环保措施
- 企事业单位健康减肥活动方案范文
- 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说课稿(苏教版)
- 护理研究生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板
- 红酒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模板
- 质量安全排查整改问题库及答案解析
- 河北安全b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劳动关系管理XXXXs课件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答案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版)习题答案
- ppt模板:我不是药神电影鉴赏报告模板
- GB/T 5013.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 GB/T 25728-2010粮油机械气压磨粉机
- GB/T 1859-2000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
- UPW系统介绍(培训学习资料)解析课件
- 轮机英语(新版)
- 后的英雄-中国远征军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