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_第1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_第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_第3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_第4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中华之美,异彩纷呈: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建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_xio纷呈笙_(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_改为_(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_ , _。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2. (2分)修改下面病句。(1)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修改意见:_(2)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修改意见:_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3. (12分)名著阅读,完成下题。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他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1)这里的大造化指什么?(2)该情节之后,他有了一个什么称号?随着情节的发展,他还有孙悟空_孙行者_等称号。(请补充完整)(3)他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因何返回又回到唐僧身边?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古诗文填空。 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曹操在龟虽寿中借老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老骥伏枥,_ ”。 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_,终岁常端正”,以此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道,“_,_”,借鸢鸟来表达自己爱慕自然,淡泊名利的志趣。一地一景,诗人的生花妙笔又能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 ,_”,是诗人登高所见的明丽景象,郦道元的三峡中我们又能看到秋季“每至晴初霜旦,_”的萧条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用白描手法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雄壮的景色“_ ,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古诗词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塞外声”指的是悲壮粗犷的战歌。B . 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C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D . 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最终实现了率师北伐,统一天下的人生理想。(2)“可怜白发生”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6.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胜。【注】贾诩:张绣的谋士。太祖比征之:曹操连续攻打张绣。比,连续;之,代张绣。 断后:行军时走在后面。(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奈何复追( )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 )纵留诸将断后( )(2)与“太祖比征之”中“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 公与之乘C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绣 以 精 兵 追 退 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5)根据选文说说贾诩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场战争的胜利和张绣也有一定的关系,请问张绣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什么贡献?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 (15分)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下列各题。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看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竟然觉得陌生起来。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客,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宇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我们不但在图象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幺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有删改)(1)文章第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第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第段中划线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3)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8. (2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棕榈老屋后面是缓斜的土坡,坡顶上矗立着一片棕榈林,称之为林,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六七棵棕榈而已。也许是地域、水土和气候的缘故,几棵棕榈生得矮小而萎缩。天性爱爬树的孩子也不和棕榈亲昵,对外表丑陋的它们缺乏好感。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棕榈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小时候,整天吃不饱似的,每天挖蕨根,刨伏苓,酸梨树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挚爱。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我们太急切的期盼中,这些瘦瘦的但洁白无瑕的花朵,终于摇身一变,变成指头大小的酸梨,缀在簇簇绿叶中间。在我们的誓死捍卫和邻家孩子的肆意掠夺中,酸梨没来得及成熟便一一落入口腹之中,那又涩又酸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相隔咫尺的棕榈偶尔也会走进视野,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中秋临近的时候,棕榈结出累累果实,那青灰色长圆形的棕籽虽不能吃,却是游戏时最佳的武器。夜晚,在月光笼罩的旷地里,通常能见到一大群孩子在虚拟的硝烟中追逐,恣意地欢叫。农闲时节,父亲用薄而弯曲的刀片,将紧裹着棕榈的红褐色棕衣一张一张地剥下来。父亲剥棕衣的时候一副特别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稍有闪失,而且每回剥下三四张便住手。我疑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继续剥下去呢?“棕衣就是棕榈的衣服,剥光了它们怎么过冬呢?”父亲一边回答我,一边注视着刚剥过的那棵棕榈。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榈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伫立一旁,父亲久久注视的目光是那样深长耐读,其中,蕴含有隐隐的内疚与不安,有请求原谅的意味,有源自肺腑的感激。也许父亲一生都在企求棕榈原谅,是他剥夺了棕榈赖以御寒的衣物;父亲一生对棕榈满怀感激,在他挑着生活的重担踽踽独行的时候,是棕榈给了力所能及的支撑。给孩子们带来短暂口福的酸梨树怎能和棕榈相比呢?它能换来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酱醋油盐吗?能换来煤油把漫漫长夜点燃点亮吗?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搓棕绳。我们在一旁看着,倦意漫上来,不知不觉便酣睡了。早晨醒来,我们惊讶地发现,那小山似的满地棕衣变成了数十根棕绳,在早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古铜色眩目的光泽。断断续续有人上门求购棕绳,家里开始荡漾起小小的欢乐的涟漪。一天早晨,早起的父亲像往常一样爬上后坡,来到棕榈林里。父亲的一声惊呼把母亲和我们吓了一跳。我们赶紧上去,发现父亲一脸痛苦和惊惶的表情。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一棵棕榈死掉了。死掉的棕榈蔫蔫的,披针一样的叶子失去了往昔的葱绿与锋芒。父亲拿来一把锄头,招呼大家一起动手把棕榈连根挖起并运走。父亲告诉我们其中“奥秘”:一棵棕榈死了,其它的棕榈因为伤心会跟着相继死去的。把这棵棕榈挖起并运走,是不让其它的棕榈为之悲恸欲绝。父亲的话让我浑身颤栗,我从未想过这些草木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像我们一样相互之间有着太深太沉的牵挂与关怀。我感到无限内疚起来,为自己曾经对棕榈的漠视与伤害。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注视这些棕榈的时候,一种敬意从心中油然升起,目光里的东西渐渐多起来,最后变得和父亲注视的目光一模一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脑海中常常产生这样的联想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榈林,和后坡上的棕榈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在风雨中相濡以沫。(本文有删改)(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于棕榈树的态度有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榈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搓棕绳。(3)文章主要写了棕榈树,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酸梨树,这样写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榈林”这句话?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作文。以“我很幸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性学习 (共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