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4页
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教育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 .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C .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D .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 .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 .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D .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3. (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问渠那得清如许? _。(朱熹观书有感)一曲新词酒一杯, _。(晏殊浣溪沙) 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 _。论语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句子是 _, _。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7分)5. (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_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在中国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以自身经历来告诫他为人为官的准则。从此,周公训子便成为一段中国家训文化中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训,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等等。它们感召来者,_后人。近年来,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凝聚祖先智慧的家训,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以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恭诵钱氏家训的仪式。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甲】”;家庭章强调“【乙】”;社会章强调“【丙】”;国家章强调“【丁】”。在今天,那些千古流传、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家训已经远远超出了“家”的范畴,成为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1)对文中划线字读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感召(zh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B . 感召(zh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C . 感召(zh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斜钩”D . 感召(zho) “仪式”中的“式”字笔顺,第二画是“横”(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置业 滋养B . 治业 滋养C . 置业 滋润D . 治业 滋润(3)下列词语中的“就”与“就封”一词中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就业B . 持就火炀之C . 功成名就D . 瞬息可就(4)依据文段,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A . B . C . D . (5)钱氏家训中,“家庭章”和下列论语中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B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C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D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7分)语言运用。 (1)研读下面三则材料,仿照示例分别概括材料二,三中人物成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艰辛,使他管护的森林,不曾有一起乱砍滥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发生。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他婉言拒绝。示例:刘兴勇,孝老爱亲,困难面前不低头刘安容,_。郑定祥,_。(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示例: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推荐语:“缺钱不缺德”,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一颗朴实心。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小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常安慰爸爸:“爸爸不哭,我们都是男子汉”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名著阅读。(1)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是(国籍)作家。(2)格列佛游记中写道:“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这两大危机一个是 ;另一个是。(3)格列佛游记是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椰子树像什么?胡世宗椰子树像什么?像芭蕉像棕榈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椰子树像什么?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1)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B . 与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C . 、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D . 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A . 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B . 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C . 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D . 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9. (13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黯然。翌日,遂收太守。【注释】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按:追究。青天:形容公正无私。孺文:苏章的名。(1)解释文中的划线词。其故人为清河太守_(2)翻译划线句。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3)对文中太守先“喜”后“默然”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太守“喜”的是终能与多年的老朋友相见很高兴。B . 太守“喜”的是苏章可能会念及旧情,网开一面。C . 听了苏章讲的“私恩”与“公法”,感到无地自容。D . 太守明白自己不可能得以侥幸,终还是难逃法网。(4)苏章为后世官员做出了怎样的榜样?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10.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历史中学什么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地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德国总统勃朗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祭拜二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扣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我们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3)选文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 (35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第段:第段:(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文中画线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