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_第1页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_第2页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_第3页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_第4页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一 城市化的概念界定英文Urbanization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 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化正确的说法 城镇化 Urbanization 英文中的Urbanization是城镇化的意思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Urbanization 城镇化 在中国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意思应该等同 镇是城市的初级形态 属于城市的一种类型 Rural 农村居民点 UrbanPlace 城镇地区 镇及镇以上居民点 既包括City 也包括Town 西方的城市包括镇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一 关于城市化的不同定义 社会学 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和扩展的过程 人口学 人口向城镇迁移和集中的过程 经济学 从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集中的过程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地理学 人口 产业向城镇的集中 新城镇的形成 已有城镇的扩展 已有城镇向更集约的方向发展 从人口 产业与空间转变的角度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综合观点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是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生产方式 生活居住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转化的过程 人口 财富 技术 服务聚集的过程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二 关于城市化的一些讨论 1 城市化的类型 2 是过程还是结果 3 城市内部是否存在城市化 4 城镇化开始的时间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三 城市化的定义 产业革命以来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 非农业活动的比重稳步上升 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 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 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向城镇型转化和强化 这一个过程即城镇 城市 化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二 城市化动力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有不同看法 经济学家 资本的急剧扩大 资本扩大再生产 社会学家 人类行为的变化 精神 个性 政治 地理学家 产业的地理集中 集中 集聚 一 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城市化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第二 三产业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二 集聚效益与城市化1 内部规模经济2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城市的拉力 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其他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城市生活方式和较高生活水平对农民的吸引力 乡村的推力 人口增殖超过土地开发 人地矛盾增加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特定条件下的农村破产 农民流入城市 农民寻找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 三 城市化动力的推拉力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在初期阶段 乡村的推力不大 城市的吸力也不大 城市化进程不快 到中期阶段 乡村的推力加大 城市的吸力也加大 城市化进程很快 到后期阶段 乡村的推力又不大 城市的吸力也缩小 城市化进程不快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三 城市化过程 城市规模扩大过程 集心阶段 人口与产业2 3 41集心扩大阶段 2 3 41 3 42初期离心阶段 12 3 42离心扩大阶段 12 23 43离心阶段 1 23 41 城市中心区2 内圈3 外圈4 乡村地区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四 城市化类型 一 按性质 典型城市化 正规城市化 假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 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乡村城市化 中国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二 按地域特点1 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从建成区的扩展方式来考察城市的发展外延型比较常见飞地型 如卫星城镇 2 向心型 集中型 城市化和离心型 分散型 城市化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三 按城市化的动力 自上型城市化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 自下型城市化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操作主体的自上型和自下型 投资主体的自上型 自下型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五 世界城市化进程1 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2 中世纪时期的城市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城市数量少 规模少 土地利用单一 功能单一行政 军事职能 3 城市化的萌芽 15 16世纪 4 工业革命时期 1750 1900 机器大工业 城市化起步与发展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5 现代 1900 二战后 世界性发展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迅速增加巨大城市带的形成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不断发展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重 100万人 100万人 1750525192 01800978505 118251100605 418501262806 3187514201258 81900165022013 3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重 100万人 100万人 1925195040020 51950250173429 219754076156438 419905246223442 6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1 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 城镇化水平的年均增长率 1800 18500 0241850 19000 1401900 19500 3141950 19900 3401980 19970 353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2007年 世界上有50 人口生活在城镇 城镇人口比1967年的全球总人口还要多 2030年 全世界城镇人口预计为49 8亿 约为全球预计总人口82 7亿的60 2 2000年 全球人口为60 6亿 城镇化水平47 2 城镇人口28 6亿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2 世界城镇化的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925年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占71 25 不发达国家占28 75 1975年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占50 2000年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占32 不发达国家占68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预计从2000到2030年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 6亿增加到39 8亿 而发达国家则从9亿增加到10亿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快速城镇化 贫困 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单位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3 城镇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更快城市规模级越高人口的发展速度越快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加强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或国际城市 的作用加强 全球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1950年为71座 1960年为114座 1993年为316座 2000年为388座 预计到2015年将会达到554座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联合国把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称为 超大城市 mega city 1950年全世界超大城市只有纽约1座 1975年增加到5座 我国上海名列第3 2001年17座 我国上海和北京分别名列第10和14 2015年 全世界将有21座 我国上海 北京和天津分别名列第13 16和21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4 世界城镇化水平与速度的地域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水平低 水平不高又不低的地区速度快 很低和很高的地区速度慢 部分国家2005年城市化水平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地区差异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5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 我国GDP的70 国家税收的80 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的90 以上出自设市城市 在每个国家 城市都是最大的财富 它拥有国家很大部分的生产力 提供大部分的经济产出 科学发明 技术创新 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大都来自于城市 美国三大城市群GDP占全国65 日本三大城市群GDP占全国69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在21世纪 所有国家的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的规模 结构 主导产业和竞争力是经济全球化态势中的关键因素 城市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六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历史 夏商周 黄河流域春秋战国 多中心秦汉唐宋有发展 城镇 元明清 经营北京清后期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叶 香港 广州 上海等 城市化萌芽 20世纪初期 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与发展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二 新中国城市化进程1 稳步发展时期 1950 1958 工业化带动城镇人口增长 城镇化水平从10 6 提高到16 3 年均增长0 63个百分点 2 徘徊和停滞时期 1958 1978 大跃进 三年自然灾害 文革 上山下乡城镇化水平从16 3 提高到17 9 年均增长只有0 08个百分点 还有几年是负增长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3 恢复与加速发展时期 1979 至今 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 9 提高到2004年的41 8 年均增长0 88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0年 中国仍将保持城镇化快速增长的态势 是全球城镇化率增加最快的国家之一 城镇化率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三 中国城市化特点与问题1 起步晚 反复多 总水平仍然很低 1949年136个市 2000多个建制镇 城镇人口5765万 1978年193个市 2004年设市城市667个 建制镇20226个 城镇人口54283万 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前30年城镇化的速度很缓慢 80年代以来比较快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原因 非城镇化的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前 离土不离乡 进厂不进城 的分散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 反复性和曲折性 大起大落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2 类型多样 小城镇 大战略城市群 都市带乡村城市化集中与分散并存 3 城市化质量较低 基础设施差 供水供电 道路交通 文体设施 住房 环境质量 产业结构低级 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比重小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4 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 城市化水平东高西低 由东向西递减 除4个直辖市外 27个省 区 中 广东高达55 西藏只有19 北部省区高于南部省区 西南诸省最低 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5 城市中流动人口多 大量的和源源不断产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有限的城镇吸纳能力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即使到2020年 农村人口比目前减少1 6亿 但仍有6 2亿 富余劳动力仍然大量存在 城乡 二元结构 的影响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6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例如从城乡收入来看 城乡收入比1978年为2 6 1 1985年降到了1 9 1 但以后情况逆转 1994年扩大到2 9 1 2003年达到3 5 1 2008年达到3 6 1 我国的城乡差距已处于甚至高于两极分化的国际警戒线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7 城市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大城市普遍交通拥堵 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与紧缺并存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 全国城市年产生活垃圾1 5亿吨 垃圾处理率50 只有10 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全国70 城镇缺水 90 的城镇水域和65 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水处理率36 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为GDP的1 5 3 0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今后城市化率按年增长1 预测 年均增加城镇人口1500万 年均需要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 建设用地1800平方公里 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 建筑耗能64亿千瓦时 以及土地开发资金2700 3600亿元 就业 资源 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都将会相当大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与此同时 为提升现有5亿多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 需要解决住房 文化教育 体育和商业设施 道路 交通 绿化 供水 排污 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到2020年城镇面临的水资源 能源 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四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城镇化进程受那些因素的影响最大 农业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 政治和政策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矛盾是乡村对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的推力和城镇有限的容纳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影响因素 1 经济快速增长和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 形成城市化的强大拉力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推力3 国家城市发展政策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五 中国城市化对策1 农业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开拓 缓和农村推力对城市的冲击 2 依靠科技发展支撑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3 加快小城镇发展 4 建设若干个世界级城市 国际性城市 5 从实际出发 分区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6 调动社会资本和现代企业制度等力量促进城市建设 7 城市化与经济 社会 环境发展相协调 8 加强公众参与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七 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一 城乡一体化 城乡网络化 数字城市的发展 二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 生态城市 园林城市 的建设 三 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 大集中小分散 的趋势将占主导地位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四 在城市的经济形态上 产业 软化 现象突出 信息产业 服务业占总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五 城市的国际化 开放度日益提升 六 城市的专门化 个性化的特色日渐突出 七 城市的共生性是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的另一大主要趋势 第三章 城市化原理 思考题 1 城市化概念 类型 动力 2 以历年城镇化水平的数据 预测一下我国可能在什么时候城镇化水平达到50 3 我国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4 我国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5 教育与城市化的关系 6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三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