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4 精气血津液神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4 精气血津液神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4 精气血津液神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4 精气血津液神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4 精气血津液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概说 一 关于哲学与中医学精 精气和气 中医学中 关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理论 与古代哲学的精 精气和气有密切关系 但哲学多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 是抽象的概念 而中医学中的精气血津液多指具体的物质概念 限于当时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 也必然发生哲学与医学 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二 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是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在体内的代谢 又依赖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而 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 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关于神的概念 神 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表现 神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 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 而且又能主宰调节脏腑精气及其生理活动 精 气 神 称为人之三宝 第一节精 中医学关于精的理论 主要是研究精的基本概念 代谢 功能及其与脏腑 气血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 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 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一般以液态物质贮藏于脏腑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素问 金匮真言论 说 夫精者 身之本也 精包括有 1 广义之精 指藏于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 包括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血 津液等 2 狭义之精 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中医学的先天之精 从分子生物学来看 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酸和性激素 在遗传工程中 核酸是携带父母的遗传信息 形成胚胎 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 而性激素则是人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 类似中医学中的 天癸 中医学的后天之精 目前研究认为 主要是体内各种激素 如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甲状腺素等 同时还包括蛋白质 糖 脂肪 各种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 二 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 精的生成 1 先天之精 稟受于父母 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2 后天之精 来源于水谷 又称水谷之精 是人出生以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二 精的贮藏与施泄 1 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 主要藏于肾中 化生肾精肾气封藏 2 精的施泄 1 精华物质 布散全身 濡养脏腑 后天之精 经脾的转输 布散至脏腑 成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与各脏的血 津液相互化生 促进脏腑功能正常发挥 先天之精 化生元气 以三焦为通道 布散全身 推动和激发各脏腑功能活动 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 生殖之精 施泄有度 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的化生 生殖之精 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 在天癸的促发作用下而化生 生殖之精的施泄 与肾气封藏 肝气疏泄 脾气运化有关 三 人体之精的功能 1 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是生命的本原 2 濡养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滋润濡养各脏腑形体官窍 3 化血 精可转化为血 为血生成来源之一 4 化气 精可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 元气 水谷之精化为谷气与肺吸入清气结合化为宗气 5 化神 精能化神 为神的物质基础 四 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1 先天之精 禀于父母 为人体的基础 又赖后天之精以充养 2 后天之精 源于水谷 为人体的补充 在先天之精的促成下化生 二 脏腑之精 分藏于脏腑 以先天之精为最基本物质 以脾气转输的后天之精为主要成分 化生脏腑之气 具有推动脏腑功能的作用 三 生殖之精 源于肾精 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化生 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 第二节气 中医学中的气 与古代哲学中的气 有明显的区别 中医学气的理论重在研究人身之气的概念 生成 分布 功能及其与脏腑 精 血 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一 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 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 物质性 功能性和运动性 1 物质性 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质 用 最 表达 如庄子所说 人之生 气之聚也 淮南子 天文训 精气为人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2 功能性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 素问 六节脏象论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 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 任何物质都有功能 有一定的表达方式 这也叫做信息 3 运动性 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 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医门法律 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 庄子 知北游 人之生 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 二 气与精的区别 1 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 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 气是由精化生的极微细的物质 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 生成来源 1 先天之气 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化生 又称原气或元气 为人身之气的根本 2 后天之气 包括源于脾胃化望的水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 素问 宝命全形论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二 相关脏腑功能 1 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 化生先天之气 元气 为气之根本 若肾失封藏 则精耗气衰 2 脾胃为生气之源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由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共同完成 脾气散精 将水谷之精微化生为水谷之气 3 肺为气之主 肺主气 司呼吸 肺吸入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 三 人身之气的运动 一 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 谓之气机 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动 维持人的生命 气的运动一旦停止 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 二 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 气自下而上 降 气自上而下 出 气由内向外 入 气由外向内 读医随笔 无升降 则无以为出入 无出入 则无以为升降 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 具体表现 1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升其清阳 降其浊阴肺的吸清呼浊摄其所需 排其所弃 2 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 排泄血能载气津液能载气 三 气运动的意义 1 布散全身 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 运行精 血 津液濡养全身 2 完成脏腑 经络 形体 官窍的生理活动 并使之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 3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联系 如肺的吸入与呼出 饮食物和津液的新陈代谢等 四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 脏腑之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 上者宜降 五脏 肝肾在下 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 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2 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一 1 肝气主升 肺气主降 2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3 心火宜降 肾水宜升 3 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 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 五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 气机失调 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平衡 称为气机失调 2 气机失调的表现 1 气机不畅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阻而不畅通 2 气滞 气运动受阻较甚 局部阻滞不通 局部表现 闷 胀 痛 3 气逆 不顺为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横逆或脏腑之气逆乱 肺气上逆常以胃气上逆为多见 肝气上逆或横逆 4 气陷 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过 以脾气下陷常见 5 气脱 气不能内守 大量外逸 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 如大汗亡阳引起的气脱 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脱 6 气闭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又称 气结 如浊邪所导致的闭厥 四 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 一 推动作用 1 含义 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推动 动力 激发 气以自身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 2 生理表现 1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 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3 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 3 病理表现 气虚推动无力 1 生长发育迟缓 早衰 2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 血行迟缓 血瘀 4 津液停滞 痰饮 水肿 二 温养作用 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 温暖机体 营养全身 温 指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 难经 二十二难 气主煦之 气是机体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 因动而生阳为热 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 养 指气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如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 作用表现 温暖机体 维持体温的恆定 如张景岳所说 人之所以通体皆温 充满活力 都赖于阳气的功能 人死则身冷如冰 灵觉尽灭 是由乎阳气消亡之故 温煦并营养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 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 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施泄 循行和输布 如 素问 调经论 血气者 喜温而恶寒 寒则泣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之 病理表现 1 气不足则寒 脏腑功能减退 诸病源候论 夫脏气虚内生寒也 2 气郁则发热 脏腑功能失调 如肝郁化火 横逆犯脾 木火刑金 丹溪心法 气有余便是火 3 脏腑组织器官失养 功能活动减退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 气有卫护肌表 抗御外邪侵入的作用 防御 防卫抵御之义 2 作用表现 1 护卫全身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如 素问 遗篇剌法论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 驱邪外出 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 病理表现 1 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防御功能减弱 病后难愈 四 固摄作用 1 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 血 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 统摄和控制作用 防止其无故流失 保证其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 指控制 统摄 约束之意 2 作用表现 1 统摄血液 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 防止溢出于脉外 2 固摄汗液 尿液 唾液等 控制其分泌量 排泄量 使其有节制的排出 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故流失 3 固摄精液 防止妄泄而耗损 3 病理表现 气失固摄 1 各种出血证 2 多汗 多尿 自汗 尿失禁 如 景岳全书 人以卫气固其表 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 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3 遗精 滑精 早泄 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 此外 妇女带下过多 滑胎 都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 六 气化作用 1 含义 广义 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狭义 指精 气 血 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 表现 1 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 输布 能量转化 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糟粕 水谷精微 气血津液 津液 汗 尿 气化 2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变化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 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 3 病理表现 1 精 气 血 津液代谢的失常 2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异常 气的五大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缺一不可 相互间密切配合 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 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的温煦振奋 气化作用又离不开气的温煦 推动 气的温煦 推动 气化三者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 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 共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 输布与排泄 气的营养 防御作用既是气 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 又能抵御外邪侵犯 确保气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 如 类经 摄生类 人之有生 全赖此气 气者 人之根本也 五 人体之气的分类 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 脾胃 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 由先天精气 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抟而成 因此 本质上说人身只有一种气 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 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点 所以 历代医家曾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 但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不同名称的 气 有时出现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 如 灵枢 口问篇 所说 故上气不足 中气不足 下气不足 则是依上 中 下三焦分 则有 上气 宗气 中气 脾胃之气 下气 元气 如 灵枢 营卫生会篇 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 则是依脉内脉外分 则为 行于脉中 营气行于脉外 卫气 五脏之气经脉之气依脏腑分依经络分六腑之气络脉之气其中 脏腑之气与三焦的上 中 下之气就有所交叉重复 中气 又可化生营气 卫气 本节重点介绍概括性较强的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一 元气 宗气 卫气 营气 1 元气 1 涵义 指先天之气 又称原气 真气 是人体最根本 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考 元 与 原 古代相通 故元气又名 原气 以 真气 原气 为元气之异名 2 生成 来源于先天 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 充养于后天 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 通过分布 3 分布 藏于肾中三焦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4 主要功能 a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 在肾之元气 为肾气 b 对各脏腑 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激发和调节作用 循行全身之元气 5 临床意义 元气充肺 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力旺盛 体健少病 元气虚弱 生长发育迟缓 脏腑功能减退 体弱多病 2 宗气 1 涵义 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积聚于胸中之气 为人体后天之气 又称大气 动气 宗气的生成 直接关系到人体之气的盛衰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之为 气海 又名 膻中 广雅释诂 宗 聚也 医旨绪余 宗气者 言气之宗主也 灵枢 五味篇 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名日气海 医门法律 大气 即宗气之别名 读医随笔 宗气者 动气也 凡呼吸言语 声音以及肢体运动 筋骨强弱者 宗气之功用也 2 生成 肺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 3 分布 积聚于胸中 贯注心肺 向上出于息道 呼吸道 贯注心脉 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灵枢 邪客 曰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 4 生理功能 a 走息道 而司呼吸 与呼吸 语言 声音有关 生理 宗气充沛 呼吸徐緩均匀 语言清晰 声音洪亮 病理 宗气不足 呼吸短促微弱 语言不清 发音低微 b 贯心脉 以行气血 与心搏的力量 气血运行 及肢体运动有关 临床上常以 虚里 处 心尖搏动处 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生理 宗气充盛 脉搏徐缓 节律一致 肢体温暖 活动灵活 病理 宗气不足 脉来躁急 节律不齐 或微弱无力 四肢不温 活动不利 c 资助先天之气 宗气为后天生成之气 具有资助先天之气的重要作用 先天责之于肾气虚后天责之于脾肺 3 营气 荣气 营阴 营血 1 含义 指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 因其行于脉中 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 故又称为 营阴 因其富有营养作用 故又称之荣气 因其与血可分却不可离 故又称 营血 营 与 荣 古今通用 说文通训声 荣 假借为营 2 生成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柔和精粹部分 如 素问 痹论 营者 水谷之精气也 3 分布 分布于脉中 循脉运行于全身 内入脏腑 外达肢节 终而复始 营周不休 素间 痹论 说 循脉上下 贯五脏 络六腑也 4 功能 a 化生血液 灵枢 邪客 荣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b 营养全身 素问 痹论 营者 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c 营运血液 营气乃血中之气 有运血之功 灵枢 营卫生会篇 营在脉中 营周不休 4 卫气 卫阳 1 含义 行于脉外 具有护卫作用之气 因其有卫护人体 避免外邪入侵作用 故称之为卫气 卫气行脉外 与营气相对而言 故又称 卫阳 2 生成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慓疾滑利部分 如 素问 痹论 卫者 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 3 分布 卫气运行于脉外 不受脉道约束 外而皮肤肌腠 内而胸腹脏腑 布散全身 素问 痹论 曰 卫者 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悍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薰于盲膜 散于胸腹 4 功能 a 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明 孙一奎 医旨绪余 卫气者 为言护卫周身 不使外邪侵犯也 B 温养作用 温养肌肤 腠理 脏腑 C 调节作用 司腠理开合 控制汗液排泄 调节体温 张景岳 人以卫气固其表 卫气不固 则表虚自汗 津液为之发泄也 如 灵枢 本脏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5 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点 相同点 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不同点 分布 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性质 营气性质精纯 富有营养 属阴 卫气性质慓疾滑利 易于流行 属阳 组成 营气水谷之精气 卫气水谷之悍气 功能 营气有化生血液 营运血液 营养全身的功能 卫气有防御 温养 调节等作用 二 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 1 生成 源于先天之气 水谷之气和自然界清气 实际上都是由真气所派生 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 即成为某脏腑 某经络之气 2 分布 人身之气分布于脏腑 经络之中 3 生理功能 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动力 使之功能发挥协调有序 气的生成 分类及其分布 组成 功能小结表历经三焦化生分布 藏于肾中布达全身先天之精气 肾 元气推动 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 养功能 推动激发全身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充组成 精专柔和之气营气分布 行于脉中水谷之精气 脾胃 化生血液功能营养全身营运血液组成 慓疾滑利之气卫气分布 行于脉外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功能温养脏腑肌肉 皮毛 司汗孔开合 控制汗液排泄 调节体温分布 积于胸中 贯注心肺自然界之清气 肺 宗气走息道司呼吸 呼吸 语言 发音有关功能贯心脉行气血 肢体运动有关 第三节血 一 血的基本概念血是人体脉管内按一定方向运行不息 具有濡润滋养作用的赤色液体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血的生成心火化赤心肺血液肺吐故纳新脾胃营气生饮食物水谷精微化生津液而化精血肾精髓归精于肝精血互生互化如 灵枢 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是谓血 1 血液生成的化生之源 营气精专物质水谷精微津液有用水分肾精精血互资互化 2 影响血液生成的相关脏腑 1 脾胃 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 肾 肾藏精 精生髓 精髓化血 3 心 肺 脾输精于心肺 与肺吸入清气结合 贯注心脉 在心气作用下 变化而赤 是为血 医碥 血 血色独红者 血为心火之化 血证论 血者 火赤之色也 灵枢 营卫生会篇 中焦亦并胃中 出上焦之后 此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化为血 三 血液的运行 一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1 取决于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的平衡协调 是血液正常运行的保证 2 血液质量 脉道通利 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血液的黏稠状态血液质量血液的充盈程度 二 与血液运行相关脏腑 1 心 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2 肺 肺主气 司呼吸 肺气主心行血 3 肝 肝藏血 调节血量 防止出血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促进血行 4 脾 脾统血 防止血逸出脉外 血液的循行方式 循环不息 如环无端 在脉管内运行全身 具体走向 内经 有两种论述 营血循十四经脉不断循环流行 起于手太阴肺经 依次流入足厥阴肝经 流经督脉 任脉 手太阴肺经 灵枢 营气 素问 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留于四脏 肺循环脉气流经经气归于入浊气归输精食气胃心肺皮毛脉体循环 四 血的生理功能 一 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难经 二十二难 血主濡之 灵枢 本脏 血和 则筋骨劲强 关节滑利也 1 血液充盈 脏腑组织器官得养 面色红润 肌肉丰满壮实 皮肤毛发润泽 筋骨劲强 运动灵活 2 血液亏虚 脏腑组织器官失养 面色萎黄 肌肉瘦削 皮肤毛发枯槁 筋骨痿软 肢体麻木 运动不利 二 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灵枢 平人绝谷篇 血脉和利 精神乃居 素问 八正神明论 血气者 人之神 不可不谨养 说明血液是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液充盈 神得血养 神志清晰精神充沛血虚 神失所养 失眠多梦惊悸健忘血病及神血热 扰乱心神 烦躁甚至神昏谵语 第四节津液 一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 胃液 肠液正常的分泌液 涎 唾 涕 泪等排泄液 汗 尿乃津液所化 内经 称其为津液 如 灵枢 决气篇 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是谓津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二 津与液的区别与联系 内经 从津液的形状 性质 分布和功能方面进行了比较 区分为津与液两类 津与液的区别 津与液的联系 津与液本属一体 两者同源于饮食水谷 均赖脾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 两者在运行代谢过程可以相互转化 在病变过程中相互影响 因此 在生理上并不予以严格区分 并称为津液 但在疾病中 必须加以区别 有 伤津 与 脱液 的不同 一般认为 伤津乃伤阴脱液之渐 病情较轻 脱液乃津液干涸之甚 病情较重 三 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包括津液生成 输布和排泄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 一 津液的生成 物质来源 饮食水谷 脾胃运化小肠主液三腑一脏的消化大肠主津吸收功能正常 二 津液的输布 1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过肺的宣降布散全身 2 肺主宣降 通调水道 输布全身 3 肾为水脏 通过肾的气化作用 主宰津液代谢 4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气行则水行 5 三焦决渎行水 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饮 胃 小肠 大肠 主液 主津 大便 脾 肺 宣发 皮肤汗 呼浊 肾 气化 膀胱 气化 尿 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吸收津液 三焦决渎行水 三 津液的排泄 1 肾主气化2 肺主宣发呼浊排汗3 膀胱排尿4 大肠主传导 排泄粪便和部分水液 二脏二腑相互配合 排泄津液 根据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 津液代谢由多脏腑共同参与 但主要与肺 脾 肾三脏的关系密切 其中肾的功能最为关键 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作用 四 津液的生理功能 一 滋润和濡养作用 津 滋润体表 肌肤 官窍 液 濡养骨节 脏腑 脑髓 二 化生血液 充养血脉 津液与营气注于脉中 化生血液 以滋润濡养全身 三 调节血液浓度 津液根据血液浓度 渗入或渗出脉中 以调节血液浓度 四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津液性质属阴 生理上 阴液可制约亢奋之阳热 故有调节机体阴阳 协调寒热盛衰 平衡体温等作用 五 调节机体内外环境 排泄代谢后的产物和废物 第五节神 一 神的基本概念 1 广义之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 2 狭义之神 精神 意识 思维 活动 二 神的生成 一 精 气 血 津液为化神之源 精 气 血 津液充满于脏腑形体官窍之中 在脏腑之气的推动下 通过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 产生生命之神 体现于人之形色 眼神 言谈 精神 情志等方面 二 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反应 主要表现于人的精神 意识和思维活动 和不同的情志活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三 神的作用 一 调节精气血津液代谢 神有统领 调控精 气 血 津液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 二 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主宰脏腑精气 以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三 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主宰人体生理 心理活动 神的盛衰体现人生命力的盛衰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 气和血的关系 表现为气为血之帅和血为气之母二方面 一 气为血之帅 血的生成 运行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 包含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和气能摄血三亇方面 1 气能生血 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营气和津津的生成 以及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液 均依赖气的运动变化 即气化作用 生理 气旺则化生血液功能强盛 病理 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减退 治疗 血虚配合补气药提高疗效 医宗金鉴 有形之血难以骤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温病条辩 故善治血者 不求之有形之血 而求之无形之气 2 气能行血 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气行则血行 心气推动生理 血液运行依赖肺气宣发布散肝气疏泄条达 病理 气虚 血行无力气滞 血瘀血随气升 面红目赤头痛吐血气机逆乱血随气陷 脘腹坠胀下血崩漏 治疗 气虚血行无力 补气气滞血瘀 行气血行失常血随气逆 降气血随气陷 益气升阳 3 气能摄血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而不逸出脉外 依赖气统摄血液的功能 生理 气盛则血循脉而行病理 气虚统血失职 导致出血症治疗 补气摄血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等 二 血为气之母 血对气的关系而言 血为气之母 包括 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二亇方面 1 血能养气 气的充盛和功能发挥 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即血不断给气提供营养 生理 血盛则气旺病理 血虚则气虚治疗 补气兼补血 提高疗效 2 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 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 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即血是气的载体 气依附于血而存在 由于气的活力很强 若不依附于血 则漂浮无根 涣散不收 故 血证论 说 守气者 血也 载气者 血也 古人有 气得血而静谧 的说法 说明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 生理 血盛则能载气 气因血而旺 血虚 气虚 病理 血脱 气随血脱 血瘀 气滞治疗 治血常补血兼益气固脱 二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 津液属阴 气与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关系十分相似 津液的生成 输布 排泄 依赖气的推动 固摄 和升降出入运动 而津液又能载气 并滋润气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以下五个方面 1 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