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1 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认真观察 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 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 会正确播种 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 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 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 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 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 某种植物的果实 浸泡过的种子 放大镜 培养皿 镊子 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 不同植物的种子 花盆 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 1 课时完成活动 1 与活动 2 的教学 第 2 课时完成活动 3 与活动 4 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2 一 教学导入 春天 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 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 题 二 活动 搜集并认识种子 1 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 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 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 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 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 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 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 图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描述自己的发现 说出自己的猜想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 绿豆 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 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3 三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 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 那么猜 想是否正确呢 可以怎么办 用种植的方法验证 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试验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 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 猜想哪个培养皿中 的种子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 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 二号种子浸 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 三号 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 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 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 第 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 比较只有空气 只有水 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 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 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 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 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 空气 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 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 2 课时 一 复习引疑 种子萌发需要哪三个条件 请依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怎样播种 二 学习播种 看教材第 4 页提供的图片 补充完善播种过程 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 4 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 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 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 通 三 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师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 怎样才能观察到种子在萌发的 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把种子种在透明杯里 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实验 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完成活动 待学生观察完过程后要特别提醒 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但是由于 杯子小 营养不够 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 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 移植到花盆里 2 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管理好自己种植的植物 使其健康成长 2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 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3 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 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小苗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生长规律 5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记录 适时提起的话题 让学生感受有时猜想和事实之间 是有差距的 二 活动 观察小苗的生长 1 课堂指导 首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通过讨论 使学生明确观 察内容 其次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教材第 6 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尺测量小苗的高度 数叶子的数量 用绘图纸 网格纸 测量叶子的大小 宽窄 最后 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 课后观察 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 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 教师适 时提醒同学观察 记录 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 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察的兴趣 注意 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 开花结果之前 结合本单元第 3 课内容进行教学 三 拓展 寻找植物生长的 证据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 活动前讲清安全注意事项 给每个小组安排好观察场地 以便 每一个学生都有合适观察的角度 采用晋级制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与激情 发现 4 个植物生长的 证据 为 C 级 发现 5 7 6 为 B 级 发现 8 个以上为 A 级 3 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 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 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 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 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 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 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 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 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二 新课 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 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 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 你有办法统计吗 7 4 学生讨论交流 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 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 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 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 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 数一数 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 为学生准备好镊子 手套 白纸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 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 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 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 播种 发芽 长出花蕾 开花 结果 收获种子 三 全课小结 四 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第 2 单元 生 生 不 息 1 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8 科学探究 1 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 会使用解剖的方法细致而有序地观察花的构造 3 能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述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花蕾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2 激发学生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科学知识 1 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 如 萼片 花柄 花瓣 雌蕊 雄蕊等 2 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 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4 知道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 教学准备 1 开花植物的花蕾 或实物 图片 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 2 放大镜 镊子 白纸 3 有关解剖花 植物传粉 受精的 CD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教学导入 师 身边的开花植物开始长出花蕾来了 这是植物生长的又一证据 那么植物的花蕾是什么 样的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去观察吧 9 二 活动 观察花蕾 1 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 看一看 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 教师要提 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 图画 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 学 生认识到 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 大小 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是他们都有花柄 萼片两 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 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 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 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 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 避免在观 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为了落实观察活动的时效性 要求每个同学只观察一到两种植物的花蕾 2 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第 2 课时 一 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蕾 它们在一段时间后 会竞相开放 那么里面的构造又是怎样的 呢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花的构造 二 活动 观察花的构造 1 教师指导 10 学生观看 CD 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 用力拔下 避免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 完整性 2 学生解剖花 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 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 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每一 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 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 组织学生对 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 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三 拓展 花的传粉 学生观看 CD 了解不同的传粉方式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 如 菊花 有的依靠自花传粉 如 黑麦花 大豆花 有的是虫 媒花 如 菊花 有的是风媒花 如 黑麦花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 进行人工授粉 在观看之后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花授粉之后的发生的变化 告诉学生这样能更深入地了解 了花的作用 2 无心插柳柳成荫 教学目标 11 科学探究 能使用扦插 嫁接的方法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2 关注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科学知识 1 知道植物可以通过根 茎 叶繁殖后代 2 了解扦插 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易于利用扦插技术繁殖后代的植物的茎 如 大蒜 太阳花 马铃薯 花盆 枝剪 植物 繁殖方式的课件 一 教学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 学生讨论 植物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吗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 可能有的学生应用过扦插 嫁接技术 可能有的同学从书本 上了解过扦插 嫁接技术 还有的同学可能对扦插 嫁接技术一无所知 教师可以根据前测 情况导入下面的教学 具体操作如下 前测情况亲身经历直接经验 书本间接经验无经验 导入对策请有经验的同学介绍方法这些方式是怎么回事 怎么操作呢 教师直 接介绍 二 活动 植物分身术 1 指导 12 在学生操作之前 必须掌握规范的扦插方法 学生观看相关 CD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 使用枝剪时应注意安全 要爱护植物 为学生特别讲述 教材图示中 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枝条下端剪成斜口 便于与土壤 充分接触 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 植物扦插能否成活 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提醒学生细心照料所扦插植物 2 扦插 教师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 如 大蒜 土豆 太阳花 芦荟 组织学生进行扦插的实践活动 3 介绍 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 如 大蒜 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 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 落叶生根用叶繁殖后代等 三 拓展 移花接木 1 活动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践 2 让学生意识到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 在果树 蔬菜 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 3 翩翩雌与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 录观察结果 2 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13 3 能够利用分析 比较 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 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 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3 乐于参与主动接受式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 1 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 卵生和胎生 2 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 放大镜 实验记录表 其他动物繁殖后代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 小鸡是从哪里来的 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二 阅读 从蛋到鸡 1 学生观察图片 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 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述 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 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 这个是鸡蛋的胚盘 是由受精卵 分裂形成的 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 这段时期胚胎 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 身体结构逐步形成 逐渐长出喙和羽毛 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 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 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 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 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14 2 组织全班交流 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 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鸡生活 趣事 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神奇 激励学生观察鸡蛋结构的兴趣 特别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只有公鸡和母鸡交配 后产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 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 三 活动 观察鸡蛋 1 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 观察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 观察鸡蛋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 外壳 再指导学生把鸡蛋从中间敲碎观察卵壳膜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卵白 卵黄和胚盘 观察要求 鸡蛋打碎后要把卵白 卵黄和胚盘放到培养皿里 既注意了教室卫生 又便于观察 2 学生观察 教师提示学生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指导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在学生观察记录鸡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教师讲述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资料 鸡蛋椭圆形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蛋壳上有小孔可以起到透气的作 鸡蛋壳里面有两 层卵壳膜 可以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鸡蛋一头大一头小 在鸡蛋大头的一端卵壳膜分开 形成气室 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鸡蛋的内部由卵白 卵黄和胚盘等部分组成 卵白 能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同时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 卵黄内贮存着供胚 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15 第 2 课时 课前布置 学生回家搜集有关自己出生情况的资料 一 谈话引入 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 二 阅读 人从哪里来 1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人的孕育过程 学生自行阅读 学生提问教师 提问学生 人的孕育过程与前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相比较 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胎生动物胎生 哺乳的特点 2 制作成长记录卡 教师提示 希望大家大胆设计卡片的形式 可以是多样化的 甚至还可以加入自己成长过程 中的一些照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的父母付出了许多 请大家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恩之言 特别提醒 请大家保存好手中的成长记录卡 五年级下册 我们在成长 一课中还需要使用 3 最后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 了解动物繁殖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有性繁殖 不同点 卵生 胎生 教师结合教材小狗的图例让学生找到动物有性繁殖的共同点 即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成 受精卵才能发育成后一代 然后再对比前面小鸡的孵化 了解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的不同点 16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 而胎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 胚胎然后再生出来的 而且刚出生的幼体是靠吸食母乳长大的 观看其他动物繁殖方式的录像资料 促进学生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的认识 4 科技发展话克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的发展 2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 关注与克隆技术有关的生物繁殖技术问题 科学知识 1 知道克隆是生命科学中一项巨大的技术工程 2 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有关克隆技术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学生谈 克隆技术知多少 17 二 阅读 了解克隆技术 1 学生通过阅读 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克隆技术 2 组织小型辩论会 主题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约 20 分钟 正方 正面 负面 反方 负面 正面 要求双方在简要提出本方观点后 进入辩论阶段 用 3 分钟时间做总结陈词 3 教师简要评述辩论会学生的表现 4 教师向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 提出希望 今后保持对生物繁殖技术发展的关注 注意资 料的搜集 第 3 单元 位置与运动 1 它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用语言 路线图等方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能利用导游图 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辨认位置的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知识 1 知道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 18 物 2 了解人们确定位置的一些方法 3 知道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 方位 教学准备 石头 彩笔 介绍航海定位及 GPS 定位的图片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家长要来学校参加座谈会 你怎样为家长介绍你所在教室的位置及进入学校后所走路线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活动 它在什么位置 活动进程 1 认识参照物 教师选择一个位置站好 如黑板中间位置的前方 请学生描述老师所在位置 将学生不同的描述板书在黑板上 寻找不同描述位置的相同点 都相对于某一物体 都描述了老师在这个物体的某个方向上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位置的方法 我们在描述位置的时候用到了前后 左右 上下 远近 等词语 而这些词语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来说的 那么这个物体就是描述选定物体的位置时 的参照物 然后可以打开书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给出的参照物的概念 2 学会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分析事例 图中叔叔的怎样为小朋友指路 讲清了什么 以珍禽馆为参照物 向左走 300 米描述的是猴山在珍禽馆的什么方位和离珍禽馆的距 19 离 让学生明了如何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练习 如果校门口一位外地人打听去本地学生熟悉的某处地点 新华书店 中心医院 你 将怎样指引路线 3 利用音像资料介绍其它的定位方法 三 活动 餐厅在哪里 活动按下列环节展开 1 认识图标 2 寻找路线 画出路线图 要求学生先找到餐厅的图标 然后寻找从西门走到餐厅的路线 并用笔标出两条路线 3 描述路线 首先让学生同桌相互描述自己所选路线 做好相互的补充和言语上的准备 点兵点将台 任意叫一名同学向大家清晰地描述 其余同学按其描述找到路线 再任意叫一 名同学指出路线 正确两人都可或星号一颗 4 比较谁选择的路线最近 估计活动中学生凭直观判断路线的远近可能会有争议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学到的测量方法 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即借用棉线 尺子可以准确比较路线的远近 5 交流体会 说说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提供导游图 路线指示图 今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体会 学到的这些知识 获得的辨识位置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第 2 课时 室外课 找 地雷 20 教师宣布活动目的 在于利用所学 能绘制找 地雷 的路线图 能利用他人绘制的路 线图找到 地雷 提出活动要求 1 先阅读书上的活动场景图 提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活动的帮助信息 如果你担 任 埋雷 你需要按步骤完成哪些任务 如果你担任 找雷 的任务 又怎样才能找到 雷 2 学生回答 3 想想 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4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合理安排活动顺序 先给 地雷 做上标记 然后找到合适的地方埋下 地雷 再绘制一张找 地雷 路线图 与他人互换后展开寻找 地雷 的活动 合理分配小组 合理人员分工 组内一半人负责 埋雷 一半人负责画出线路图 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 也可以将一个活 动小组分成两个小组 活动就在组内进行 注意安全 注意爱护环境 整个过程中不要踩踏植物等 活动结束后的小结 说一说在寻找的过程中哪些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帮助找不到 地雷 的同学分析原因 可以让他们和 埋雷 的同学交流 问题出在哪 是 路线图有误 还是辨识路线图有误 课后可以由双方共同找到 地雷 21 2 谁在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 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准备 沙盘 模型车 小塑料人 木棒等小物体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 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 或者类似的画面 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 活动 谁动过 1 游戏 谁动过 具体方法是 请四名学生上台 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 要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住这四个同 22 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 然后请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 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 动过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 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 小结得出 活动中你们选择的讲 台或者某个同学 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 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 这个同学一定动 过 三 活动 运动还是静止 活动分三层展开 1 场景模拟 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在桌面沙盘上设置旗杆等参照物 用模型车 载两个模型小人在沙盘上活动 选择不同参照 物来判断旗杆 车上的人 车后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 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 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说出自己的理由 3 师生共同小结依据什么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 则该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4 判断练习 组织填写教材第 30 页的表格 游船上 电梯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相对于船身 电梯是静止的 5 判断练习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6 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 3 谁运动得更快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能合作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 23 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进行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曲线图了解物体运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 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小车的运动进行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 课件 含蜗牛 蚂蚁 小汽车 公共汽车的图片及数据 2 名学生跑步比赛的视频 2 名学 生跑步速度变化曲线图 小车 棉线 秒表 钦尺 线轴 记录表 粉笔头 记录用的水彩笔 磁铁 可以吸在黑板 上的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谈话 今天 我们班上来了几位特殊的运动员 它们要来比一比谁运动得更快 大家来当裁 判好吗 板书 谁运动得更快 二 活动 判断不同的物体谁运动得更快 1 判断蚂蚁与蜗牛运动的快慢 现在第一组运动员上场 24 蚂蚁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 经过测量 蚂蚁爬 1 米大约用 1 分钟 蜗牛爬一米大约用 11 分钟 那么 谁运动得更 快呢 你是怎么判断的 2 判断小汽车与公共汽车运动的快慢 现在请第二组队员上场 认识它们吗 有人测量发现 小汽车 1 小时可以跑 80 千米 公共汽车 1 小时可以跑 50 千米 那么 谁运动得更快 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真是个聪明的裁判员 三 活动 设计跑步比赛 判断同种物体谁运动得更快 1 谈话 在这两场比赛中 蚂蚁比蜗牛跑得更快 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跑得更快 那我们 班上有这么多同学 谁跑得更快呢 2 看来咱们班跑得快的同学还挺多的 要不这样吧 我们来设计一场跑步比赛 比一比究 竟谁跑得更快好吗 请大家先商量商量 看哪能个小组设计的比赛方法又多又好 3 学生分组讨论 4 提示 好 时间到 现在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 5 学生交流 老师板书 相同时间 3 分钟 比距离相同时间 30 秒钟 比距离 里程表 相同距离 100 米 比时间 长短相同距离 1 圈 比时间 6 提问 真不错 想出这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来了 那么 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方法进行分类 25 呢 有的是规定相同距离比时间 有的是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距离 这两类方法都能比较出谁跑得更快 但如果我们要选出一名学生参加 100 米短跑比赛 用哪种方法比赛会更好些 说说你的理由 7 学生回答 四 活动 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 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提出问题 如果要精确知道到底快多少 慢多少呢 需要怎么办 出示小车 我这里有一辆小车 它能在桌面上沿直线运动 演示几秒钟 它在运动中每个 时刻的快慢都是一样的吗 怎样进行测量呢 1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 学生提出自己的测量方案 老师板书与追问 计时 报时 需要什么工具 多久报一次时 今天我们就 10 秒钟报一次时吧 测量距离 用什么工具量距离 小车在运动的时候好不好测量 怎样做既不会影响小车 的连续运动 又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做记号 用什么做记号 做完记号以后再来测量小 车到达的位置 拉小车 做记录 3 演示实验 哪个小组先来试试 让小车运动起来 并测量它每运动 10 秒钟 运动到什么位置 大家分一下工吧 学生进行合作测量 评价 你们觉得这一小组的做得怎么样 26 学生提出自已的看法 老师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评价 测量进行得怎么样 计时的同学表现如何 配合得怎样 记录得好不好 4 交待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 5 师生共同总结交流 大家来看这些曲线图 你能发现什么吗 线条都是上扬的 时间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运动时间越长 运动的距离越远 小车每个 10 秒钟内运动的距离一样吗 不一样 哪个时间段运动的距离长一些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课外作业 搜集一组动物或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 按由快到慢的顺序填写好书上的表格 4 它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2 通过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3 用纸飞翼探究槭树种子传播的秘密 科学知识 1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 运动的方向和快 慢 27 2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类 3 了解槭树种子为什么能飘落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 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橡皮筋 轮子 悠悠球 纸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神舟 5 号发射升空后的录像 地面控制中心对飞船位置 速度 方向的了 解情况 然后可以简单介绍神舟 6 号在这方面的情况 用教材的导入语引导学生进入下环节的学习 二 活动 小汽车车是怎样运动的 1 学生读图 了解图中信息 图中包含的信息包括方向 出租车行驶路线 路标 时间指示 和房子等参照物 2 学生思考并试着自行描述 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出租车的运动情况 怎样描述 3 组织学生描述出租车的运动 注意教学的组织 强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要求 学生评价他人的描述 出租车的运动情况 3 点出租车位于路标 10 千米处 往东北方向行驶 3 30 到达路标 20 千 米处 此段 10 千米用时 30 分钟 速度较慢 然后向东行驶 3 45 行驶至路标 30 千米处 此段 10 千米用时 15 分钟 速度较快 然后在路旁一座红色房顶的屋子处转弯向南行驶 4 00 行驶至路标 40 千米处 此段和第二路段速度相同 4 师生共同小结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 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三 活动 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 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很多物体的运动 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让学生用轮子模仿这些物 28 体的运动 归纳出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 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 一个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 另一个在纸上可以用文字或图画 来记录轮子的运动路线 当学生小组合作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时 教师适时指导 2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介绍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和转动两种 讲述 摆动属于振动 振动又属于平动这是 因为摆动和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 因此可以看作平动 四 拓展 槭树种子会怎样运动 由于槭树的种子具有双翅 像长了翅膀的鸟 故而能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安排学生课后 制作纸飞翼进行探究 第 4 单元 力与运动 1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 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 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 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 种影响 作用效果 3 在 弯道 竞走 的体验活动中 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在活动中勇于探索 善于总结经验 乐于合作与交流 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 关 29 科学知识 1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 力的单位是 牛顿 用符号 N 表示 2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铁球 木质斜面 斜面要比较长 条形磁铁 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 图片 学生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 海绵 手按下去须有一定反弹的感觉 厚纸条 做蛇形弯道 用 胶带 乒乓球 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帆船在海面上航行 想想船受到了哪些力 师 对 就像你们回答的那样 水的浮力使船只漂浮 风力让船只前行 力的作用远不止这 些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力的作用吧 二 活动 力的作用 1 体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 人人都要参与 要有秩序 要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 向对方用力时 对方有回应吗 如果有回应 和你用力的方向一 样吗 人与物体可直接感知的力 进行 提水 推门 掰手腕 等活动 物体与物体之间须间接感知的力 进行 压海绵 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 等活动 思考 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30 2 交流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交流 然后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帮助他们认识到 提 推 拉 压 吸引都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有大小和方向 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 三 指南车信箱 各种各样的力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指南车信箱 中的资料 2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2 弹簧和橡皮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玩过弹簧和橡皮筋之后 能用语言 图画等方式表示它们形状的变化和自己所感受到的 反推力的方向并由此认识弹力 2 能正确使用测量力的大小并做好记录 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能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并 据此制作简易测力计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乐于探究弹力的奥秘 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 2 认真分析数据 善于发现规律 愿意合作制作测力计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 1 知道弹簧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形状所产生的力是弹力 知道使用测力计需要注意的相关 事项 2 知道在一定范围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它就伸得越长并且是有规律的 3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片 教师用橡皮筋自制的测力计 圆筒测力计 握力计 按教材第 43 页的形式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 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 长短不一 来自不同产品上的各种弹簧和橡皮筋 平板式 弹簧测力计 钩码 学生准备 长 20 厘米宽 4 厘米的硬纸板 剪刀 市场上常见的外面没有缠绕彩线的小号普 通橡皮筋 长约 16 厘米的细铁丝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完成活动 1 并学习使用测力计 第 2 课时将测量记录表中 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从中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并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一边观察 一边思考 这些 产品中都用到了弹簧或橡皮筋 弹簧和橡皮筋在这些产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 活动 变形的弹簧 1 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 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 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受 反推力 的方向是怎样的 2 学生玩弹簧和橡皮筋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3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谁施力了 方 向是怎样的 谁产生了反作用力 方向又是怎样的 结果怎样 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 且画出反推力 弹力 的方向 帮助学生形成或完善弹力的概念 32 三 活动 使用测力计 1 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测力前应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若指针没归零 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 在测力过程中 要注意轻拉轻放 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下端导板相撞而移位 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 待指针停稳后 眼睛平视指针读数 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2 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 先让学生练习调零 再要求他们将测力计挂在支架上 然后在下面的挂钩上先挂 1 个钩码 全组成员练习读数 1 个 50 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 是用 gf 克力 非国际单位制 是工程单位制 还是 N 表示 牛顿 国际单位制 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 用 N 表示 1 个 50 克的钩 码重量是 0 49 牛顿 用学生的话说 就是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 0 49 牛顿 学生再次练习之前 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 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 2 5 牛顿 每个钩码重 0 49 牛顿 那么测量时最多只能挂 5 个钩码 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并做好记录 3 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 有规律的 四 拓展活动 制作简易测力计 本活动在课内完成 33 3 苹果落地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 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 行验证 2 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 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 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 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敢于猜想 尊重证据 实事求是 愿意合作与交流 2 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 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 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知道万 有引力的存在 2 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 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 儿童提水 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 绘 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 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 支架 细线 钩码 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34 学生准备 玩具小车 钢笔 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完成活动 1 的教学 第 2 课时完成活动 2 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 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 然后提问学生 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 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 活动 感受重力 1 学生体验 提水 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 向下 这个词来 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 下落 的规律并形 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 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 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 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 地球引力 的 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 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 例如 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 并再次倾斜支 架 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 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 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 方向 但是 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 论 这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 指南车信箱 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 活动 重力的大小 35 1 明确研究主题 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 接着 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 钩码 玩具小车 钢笔 苹果等小物体 分组制 定研究计划 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 个个动笔或动手 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 的技能指导 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 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 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 材料 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 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必须调换 3 学生动手测量 测量时 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 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 差 要分工合作 要如实记录等 4 制成统计图 5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以苹果为例 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 使学生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 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 可以 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 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4 巧推棋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利用已有器材能进行有目的的体验和研究摩擦力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能感受到摩擦力 的存在及方向是怎样的 2 能初步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并懂得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3 联系生活实际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36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在推棋游戏中能主动探寻其中的奥秘而不是单纯地做游戏 游戏之中能遵守规则 2 能意识到摩擦力无处不在并且能辩证地看待它的利与弊 科学知识 1 知道棋子在桌面滑动时 受到了桌面的阻碍 像这样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 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系 3 知道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也有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增大或减小 的 DVD 2 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 1 颗围棋子 毛巾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直接从游戏式的课题引入 同学们 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个 巧推棋子 的游戏 二 活动 推棋子游戏 1 介绍材料 2 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值区内 尽量停在高分区 既然是推棋 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而不是滚动 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 圆弧形的那 37 面则要朝上摆放 每人有三次机会 将所得分记入 P68 页的表格中 3 进行第一轮游戏 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 然后让学生带着 怎样控制好棋子 的问题 进行第二轮游戏 5 交流总结 三 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1 寻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学生自由发言 2 观看 DVD 3 设计 抓鱼手套 4 想象没有摩擦力的生活会怎样 第 5 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变 来 变 去的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以 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 为例 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建立可逆 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 把苹果切开 为例 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 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 念 3 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 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 能 38 模仿青铜器的生产方法制作蜡星星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科学知识 1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 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2 知道 煮海为盐 青铜器的生产 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蒸发皿 三脚架 酒精灯 烧杯 食盐溶液 火柴 蜡 碎蜡 坩埚钳等 教师演示材料 苹果 水果刀 海水晒盐和青铜器生产等有关资料 课件或图片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完成活动 1 和活动 2 的教学 第 2 课时完成 青铜器的生产 和活动 3 的教学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溶解食盐 1 器材介绍与确认 师 同学们 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 盛有少量的蒸馏水 副板书 1 蒸馏水 它是不含任 何杂质的纯净水 你们先看看 然后每个小组推选 1 人 用那已经消毒了的筷子蘸一点尝尝 师 学生尝过之后 不但没有颜色 而且没有任何味道 是吗 师 桌上还有 2 个小纸包 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 请打开其中的一个 看看里面是什么 小 心别弄洒了 39 板书 盐 2 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 将盐变 没了 师 桌上的这些材料 你们看也看了 尝也尝了 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 请将那纸包里 的食盐全都给变 没了 咱们比比 看哪组变得最快 开始吧 2 实验方法交流 师 现在 所有的盐都已经变 没了 只看见盐水了 板书 盐 盐水 说说 你们 是用的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加水溶解 请问 这盐是真的没了吗 二 提取食盐 1 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师 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 没了 请问 这些盐还能再 变 回来吗 如果 能 又有哪些方法 2 实验方法交流 3 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 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 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 请拿出来 小心别碰坏了 师 看看 有不认识的吗 介绍 蒸发皿 灯片 1 蒸发皿 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 可 以直接用来加热 为了防止烫手 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 咱们就用试管夹吧 4 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 需要说明的是 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 现在请问 利用这些材料 我们可以采用那种 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 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5 交待注意事项 师 实验当中 一定要操作规范 注意安全 请看 注意事项 40 灯片 2 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 正确使用酒精灯 盐水快干时要 移开酒精灯 熄灭火焰 师 明白了吗 请将盐水倒出来 开始加热吧 6 学生提取食盐 7 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 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 是吗 板书 再说说 刚才是用的什么方 法呀 板书 将水蒸发 但是 老师有疑问了 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 里的食盐呢 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三 建立概念 1 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 同学们 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 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 变 来 变 去的 盐 板书 变来变去的盐 在变化过程中 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 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 质 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所以 我们还得给这两个 变 字加个引号 添加引号 师 现在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 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 盐水去掉水份又 变成了原来的盐 像盐 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 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 程 板书 可逆的变化过程 2 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 1 名学生到前面尝苹果 学生嚼苹果的时候 师再切 1 个 师 对嚼苹果的学生 请稍等 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 现在老师有个要求 麻烦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师 对全班同学 我的那个才切开还没吃呢 你们大家说说 它从一个变成两半 还 能再变回来吗 41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 小结 现在 我们已经知道 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四 演绎应用 1 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灯片 3 水的三态变化 种子发芽 热胀冷缩 捏橡皮泥 森林大火 炸鸡蛋 蜡烛 熔化 2 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 课件 煮海为盐 可逆变化 有利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阅读与分析 阅读 了解青铜器及青铜器的生产 教师适当补充介绍 青铜器的生产包括 制模 制范 熔铸 和 修整 各个过程 分析 判断青铜器的生产过程是否可逆 青铜器的生产 是可逆的变化过程 青铜器的生产与青铜的冶炼不同 青铜器被损坏以后 还可以再次熔铸 二 活动 制作一个蜡星星 1 从青铜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