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论文定稿.doc_第1页
liao论文定稿.doc_第2页
liao论文定稿.doc_第3页
liao论文定稿.doc_第4页
liao论文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研究学 生 廖凌云指导教师 胡玉平 副教授年 级 2009级本科专 业 应用心理系 别 教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3年5月 目 录标题1中文摘要 11 引言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3 研究结果3.1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总体状况 3.2不同性别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3.3不同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3.4不同年级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3.5不同志愿选择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3.6不同成绩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4 分析与讨论 4.1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总体状况 4.2不同性别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4.3不同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4.4不同年级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4.5不同志愿选择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 4.6不同成绩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状况5 结论6 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外文页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研究 廖凌云摘要 本研究以唐山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西南大学秦攀博自编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正式问卷和华中科技大学唐巍华自编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度问卷对被试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关键词 专业认同感 学习投入度 大学生1 引言 学习投入度:美国印第安那大学NSSE(National Survey for Student Engagement)调查中student engagement的中文翻译,目前国内有学者将之翻译为学生参与(度),也有研究者将其翻译为大学生在校经验调查或者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学习投入度能较好的体现出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关注,因此采用学习投入度这一翻译。根据库恩的定义,学习投入度一词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学生在校园中的学术活动与非学术活动的投入程度,第二个层面指学校吸引学生投入各项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的力度和能力。库恩的“学习投入度”(student engagement)是在阿斯丁和佩服的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进而提出“学习投入度”这一概念的。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假设:学生花在某一门课的时间越多,就学得越多;学生在写作、分析和解决问题上练习的越多,反馈越多,就越熟练,掌握的就越好;学生的投入程度越高,在技能和性情发展也就越大。判断一所大学的质量高低就看其学生的学习投入高低、看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所做的努力,看学校提供的学术环境、资源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认为,学习投入度是测量一个学生投入到有效教学实践中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以及学校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力度的概念。 Britt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军人坚韧性中的承诺水平与其工作投入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Sheared等人在对大学生的坚韧性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承诺程度对大学生良好学业成绩的取得有重要影响。 我国对学习投入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加强。现有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介绍美国的NSSE调查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以及NSSE调查问卷的翻译工作。个别研究者借鉴美国的NSSE调查问卷,进行大学校际情况比较,进而根据差异提出对策。大学对学生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对有教育意义活动的学习投入程度。大学对学生的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参与、投入程度决定的。大相关。在学习投入各维度中,得分的高低依次为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与情绪投入,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主要是体现在行为投入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习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都存在中等的正相关,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投入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根据前人研究及实际,将学习投入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我国研究型大学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状况;二是从个人背景变量来考察影响学习投入生的学习投入指标作为考察大学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具有合理性。这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国外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都是包含在professional identity的研究中,和职业认同混在一起,国外文献中的专业认同多是指对专门职业的认同研究,在对象上主要是对心理咨询师、律师、教师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研究,其含义等同于职业认同。例如,Welmond认为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在兴趣和意识形态间可能的矛盾能够被有效建构,敢于追求学术真理和承担责任,能用不同的方式理解成功和成就。Sullivan(2002)认为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主观上重大而有效的改变的一种思想工具,包括教师的发展前景、以教师作为职业的动机、价值观、态度等。张志毓(1997)认为教师专业认同是对教育专业目标及本质的正向评价和接受程度。国外学者Henning(2001) 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它具有与之紧密相关的结构和发展进程,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国外学者Mary(l997),影响法学博士专认同的因素有:律师职业的独特性,职业发展问题,不喜欢做学术研究,获得同伴群体或团队支持的程度,对管理体系的不满,对该专业地位的不满,学习和工作环境对身心的影响。Henning(2001)影响专业认同的四个因素是个体自身特点、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劳动报酬、职业定位。Nehami (2004)对阿拉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研究发现影响其专业认同的四个因是:个人需要和专业需要的矛盾,对专业能力的怀疑,满足个人空间和专业责任的矛盾,对社会工作中厌恶的事情所产生的困难。Valerie (2003)探讨了青年人为了构建专业认同而担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经历,在认同的构建中,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职业经验是两个决定的维度。Chia(2005)研究从对一群刚毕业的新管理顾问人员发现所学专业对他们在组织的专业认同和职业适应都有重要作用。Tracy(2006)进行一项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追踪研究,发现年级、性别和学习成绩对专业认同的影响,高能力、课外经历和学习成绩好的朋友他们的正在形成的专业认同有促进作用。 国内研究者安芹(2006),描述专业认同是指认同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及认为自身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这些层面的和谐统一称之为专业认同。王顶明(2007)认为,专业认同(specialty identity)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它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的人一样的反应。杨晶(2007)认为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是指:高师学生从心里喜欢教师这个专业,愿意把教师专业当成职业,并对教师专业有一个积极的情感和正面的评价。有学者认为,专业认同感也就是专业学习中的“我是谁”。国内的研究有:胡志海(2006)对旅游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发现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属于某些人格类型及维度者更认同所学的旅游专业。王顶明 (2007)研究生的专业认同与教学评价之间关联度较好,专业研究条件、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教学管理构成的教学评价影响着专业认同度。杨晶(2007)发现家庭不同所在区域、经济状况、家庭子女状况、性格类型对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的个别维度有影响,但不存在明显差别。安芹(2006)研究发现影响咨询师专业认同的因素有:咨询理论、专业训练与资质、定期接受督导、归属于协会组织、与同行联系、得到外界认可。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方面,如专业本身的因素、个人自身的一些状况、学习成绩、人格因素等。 王顶明(2007)对于专业认同的操作性定义比较适合所要研究的内容构想,他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产生的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究,将该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程度。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维度 分类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120 47.2% 女 134 52.8专业 文科 123 48.4% 理工科 130 51.6%年级 大一 27 10.6% 大二 96 38.8% 大三 68 26.8% 大四 63 24.8% 志愿 自主选择 142 56.0% 父母和他人意愿33 21.7% 调剂专业 79 31.1% 专业前景 热门专业 18 7% 一般专业 142 55.9% 冷门专业94 37.0% 2.2研究方法 2.2.1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正式问卷本论文采用西南大学秦攀博硕士论文中的自编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共有23道题目。在结构上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情感性。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题目计分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说明专业认同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正式问卷的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在0.760-0.894之间,总问卷的a系数为0.916,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该问卷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2.2.2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 本论文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唐巍华硕士论文中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在结构上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学术挑战级别、合作性学习、师生互动、校园环境、教育活动经历、收获自评。问卷中根据被试回答“总是如此”、“时常如此”、“很少如此”、“几乎没有”分别赋以 4 分、3 分、2 分、1 分。问卷中对于与教师、行政人员、同学关系的评价,根据回答者的回答“冷漠不友好”到“亲密友好”,从 1 分到 5 分逐级递增。本问卷在计分方式上,“学术挑战级别”这部分采用 1 分到 5分的五点计分法。1 代表没有,2 代表 1-3 次,3 代表 4-6 次,4 代表 7-10 次,5 代表 11 次以上,其理论平均值为 3.0。“合作性学习”等剩余四个维度的计分均采用四点计分法。4 代表总是如此,3 代表时常如此,2 代表很少如此,1 代表几乎没有,其理论上的中等强度值为 2.5。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维度中,“评价与同学的关系”、“评价与老师的关系”和“评价与行政人员的关系”分别考察学生与同学、教师及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采取五点量尺计分。1 代表不友好,5 代表亲密,程度 1-5 逐步递增。该问卷的a信度系数为0.897,各分量表的a系数介于0.756-0.898之间。本问卷来自美国NSSE问卷并得到我国教育学专家、教育工作者的修订,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2.2.3施测程序本研究以唐山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主试到学校进行调查,当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问卷调查从2013年3月到4月,共历时一个月。所有的问卷回收后进行检查、整理,有效回收率约为84.7%。 2.2.4 数据统计与处理本研究使用SPSS 13.0 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研究结果3.1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总体状况 表2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状况因子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行为性 3.77 0.857 1适切性 3.66 0.6672认知性 3.34 0.8813情感性 3.11 0.696 4专业认同感 3.47 0.622 表3 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状况因子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学术挑战级别 3.60 0.756 1收获自评 2.85 0.403 2合作性学习 2.76 0.483 3师生互动 2.33 0.509 4校园环境 2.29 0.487 5教育活动经历 2.25 0.477 6总体学习投入度 2.68 0.320 表4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分析专业认同感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情感性学习投入度0.679*0.451*0.554*0.583*0.578*学术挑战级别0.748*0.813*0.785*0.413*0.395*师生互动0.264*0.1070.1120.333*0.309*合作性学习0.298*0.0960.181*0.307*0.369*校园环境0.345*0.0290.245*0.444*0.350*教育活动经历0.157*0.0290.0970.213*0.203*收获自评0.539*0.399*0.396*0.427*0.518*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及各个因子分与专业认同感及各个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度与专业认同感的四个因子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情感性都达到中等程度(0.3r0.6)的正相关。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因子 性别 平均值 标准差 T值 sig专业认同感 男 3.41 0.672 -1.412 0.159 女 3.52 0.573学习投入度 男 2.71 0.340 1.422 0.156女 2.66 0.301从表中可以看出女生的专业认同感平均值高于男生,但经检验P=0.159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故此可以认为性别不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显著性因素。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习投入度平均值高于女生,但经检验P=0.156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故此可以认为性别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的显著性因素。 表6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因子 专业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sig 专业认同感 文科 3.57 0.620 2.495 0.015 理科 3.38 0.613学习投入度 文科 2.74 0.313 3.091 0.012 理科 2.62 0.316 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平均值高于理科生,经检验P=0.015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故可以认为专业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显著性因素。从表中同时可以看出,文科生的学习投入度平均值高于理科生,经检验P=0.012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故可以认为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显著性因素。表7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年级 人数 专业认同感(MS) 学习投入度(MS) 相关系数大一 27 3.100.615 2.540.317大二 96 3.500.634 2.690.290大三 68 3.650.573 2.790.327 大四 63 3.400.591 2.620.324 F=5.739 F=5.627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的年级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存在显著差异。 表8 不同志愿选择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志愿 人数 专业认同感(MS) 学习投入度(MS) 相关系数自主选择 142 3.590.594 2.700.330 0.717* 父母意愿 33 3.460.585 2.760.302 0.628*调剂志愿 79 3.270.642 2.620.300 0.632* F= 6.855 F=2.802从表中可以得出,不同志愿选择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志愿选择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表9 不同成绩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成绩 人数 专业认同感(MS) 学习投入度(MS) 相关系数较好 31 3.590.674 2.800.360 0.723*中等 168 3.480.598 2.660.288 0.650* 较差 55 2.470.622 2.680.320 0.713* F=1.517 F=2.416成绩不同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成绩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呈显著正相关。4分析与讨论4.1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的总体状况4.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4.3 不同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4.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 4.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4.6 不同志愿选择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4.7 不同成绩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投入度状况5结论5.15.25.35.45.55.65.76 建议第一,(l)改变专业培养方式前面实证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最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机率提高在招生时按照大学科门类进行招生,暂不分具体专业,在一年级给学生适应了解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成绩和素质测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既给学生充分选择专业的自由,也进行合理必要的引导同时,在申请专业调换方面,给学生广开渠道和提供便利也加强双学位教育,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需要通过自选专业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需要和市场接轨,避免闭门造车培养人才,依据市场的变换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而不是抱残守缺的依据本校现有师资力量进行专业培养(2)加强专业学习环境建设通过实证研究,专业具体情境例如学校环境氛围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师资力量!培养目标!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和学习行为及专业感受,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在学校方面,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双管齐下:加强专业设施建设,丰富专业学习资源,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和专业学习评估制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促使其提高教学成效和榜样示范作用创造多样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机会,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等,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条件,创建积极的专业学习环境和专业学习氛围;建设开放的专业资讯平台,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创造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这些是提高专业认同的有效措施(3)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和专业适应教育专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服务,就业前景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认同但是刚进大学的学生对于就业前景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指导教育,科学合理地分析具体职业的发展前景,避免对所谓的热门专业进行盲目拥挤扎堆指导学生了解就业的政策和专业就业的灵活性,扩大对专业就业面的认识,对自身能力和素质!兴趣爱好进行测评,做到人和专业的匹配,提高专业认同加强学习适应性教育,专业的选择只是一方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在于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所以必须培养专业情感!促进专业认知,在专业行为上要积极努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只有学好专业才能有就业竞争力,才能有利于就业同时学校应该加强职业决策的指导,加强职业测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合理进行科学的职业决策面对职业决策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根据具体的情况,例如缺乏准备!缺乏信息!信息不一致或者人格因素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提高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减少职业决策困难(4)按照专业特色和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研究表明各个专业的认同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和专业具体情境紧密结合,那么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工作要细致,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农学类学生,学校应该改变其认知观念,在就业前景和范围上使学生全面和合理的了解自身专业的特色情况,培养专业的兴趣,提高专业情感和行为在专业的年级发展阶段上,根据特定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落脚点在于促进专业学习行为的积极和持续,避免因为专业认同度低而导致学习倦怠和松懈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使学生也合理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中途改换专业的机会成本,以及对其他专业由于了解不全面而产生盲目向往的/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成就感,提高专业认同第二,一、转变教育质量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转变质量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建立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基于研究的课程模式和学习模式。四、强化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进课堂。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机制,是大学生具备求职的各种素质,确实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组织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与咨询工作相关学习,使之具备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展咨询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职业相关的主题活动。五、深化大学国际化,丰富学生的教育活动经历第三,第四,参考文献 1唐巍华.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舒子吁. 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 3张娜. 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02:83-92. 4廖友国. 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王学坚 .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6 吕良成. 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7方来坛,时勘 ,张风华. 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8王学坚,张秀丽. 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策略和方法初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3:63-64. 9张信勇,卞小华,徐光兴.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人格坚韧性的关系J. 心理研究,2008,06:72-76. 10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1胡志海,黄和林 .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06,06:1498-1501. 12李志,王琪琪,齐丙春.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2011. 13刘海健,许锐.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问卷的编制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9:1. 14王顶明,刘永存.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中国高教研究 2007(8):18-22. 15安芹 . 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对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99-501. 16胡志海,黄和林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29(6):1498-1501 17杨晶 . 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内涵研究.科技信息,2007(34):1 致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胡玉平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胡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半年多来,胡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