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精选模板.doc_第1页
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精选模板.doc_第2页
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精选模板.doc_第3页
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精选模板.doc_第4页
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精选模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急诊科护士事迹材料供大家参阅!她是急诊战线的一名老兵。所谓“老”,并不是年龄老,而是她在急诊科的资历。所谓“兵”,也并非实际意义的兵,而是她身上具备的如士兵一样的勇敢与坚韧。xxxx,80后的她以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在护理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在汇集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大厅里,她辗转载春秋,绽放着独特的光芒。xxxx3年,xxxx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步入了让她梦昧已久的护理岗位。她怀揣梦想,心怀信念,把奉行南丁格尔誓言铭记心间。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话太过空洞,但却实实在在的在她身上印证。从xxxx3年入职以来,xxxx的职业生涯就此定格,定格在了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急诊大厅。这里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xxxx在这条急救之路上忙碌奔走了年,练就了一身本领。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她冷静沉着,从容干练,为急救患者送去了一份温暖与希望。“这一天”与“每一天”5月6日,上午7点40分,xxxx已早早来到岗位上,换好工作装,检测抢救室的器械。在急救室里,这些仪器非常重要,一旦病人被送到这里,每一部仪器都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必须。如果因为仪器的问题,延误治疗,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也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仪器的检测绝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战前紧张的准备。这时,急诊科闯入几名家属,怀里抱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婴儿,大人声嘶力竭地喊着:“救救孩子!救救孩子!”xxxx闻声立即赶到患儿跟前。因食物呛进孩子的气管,已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孩子面色青紫,抢救刻不容缓。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可是在无呼吸、心跳的情况下,准确找到血管扎针谈何容易?xxxx神色沉着,丝毫不受外界干扰,全神贯注地寻找着脚部血管。一针下去,针头顺利进入血管,药物慢慢流入孩子体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穿刺的成功为孩子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赢得了时间,成功挽救了一个弱小的生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时55分,0急救车送来了两位因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外伤患者血肉模糊,需要紧急包扎,注射破伤风。xxxx从容以对,因为她没有时间惧怕,她要冷静、理性地处理突发事故,一心只有为病人减轻痛苦的信念。刚处理好患者,0车再次驶来。xxxx立即又投身到下一场战役。这次接来的是一位患肺水肿、呼吸困难的老太太。抬下车的时候,老太太已经被插上氧气管。在抢救室,xxxx不停地跟老太太说话,一方面教她配合治疗,一方面跟她聊家长里短,让她坚强、坚持。鼓励她勇敢与病魔作斗争,强化她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地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做了基本处理之后,老太太又被送到心血管科的病房接受更为专业的处理。一转眼,中午休息时间就到了,可是收容所送来了一位病人,这位老人因脑血栓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不慎跌入粪池,昏迷不醒。送到急诊科时,粪水还顺着衣服滴落着,老人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恶臭。科室内的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四下散去,x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行,这样下去,耽误抢救怎么办?”于是她率先走到老人面前,强忍刺鼻的味道,为他脱去脏衣服,拿来清水,帮老人擦身。事后她还找来干净的衣服为老人换上,急诊室其它患者和家属们将一切看在眼里,赞声一片!刚刚处理好老人,一位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的病人被推入急诊科。xxxx刚刚整理好衣装,见状立即投入到患者的抢救中,她按医嘱为患者进行洗胃,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已经消化得差不多的食物,就从病人的嘴巴、鼻子里流出来,不时还喷射出来。整个抢救室弥漫着一股馊臭味和酒精味,原本洁净的护士服点点滴滴地挂着各种食物残渣,连她的头发都一绺一绺地凝结在一起。她却丝毫没有顾忌。患者几乎是络绎不绝地来到急诊科,而在xxxx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倦怠,她始终是那样专注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急诊科的“这一天”映射出的却是“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年,这样周而复始,虽然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剧情,但是对于身经百战的xxxx来说,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价值都是平等的,都需要她的认真对待,都需要她的精心呵护。“小女子”的“大担当”看她的外表,只是一个80后的“小女子”,却不知她有着“大丈夫”的勇气与担当。xxxx9年,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袭入我市。做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临危授命成为了冲锋陷阵的第一战场。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面对这群特殊的病人,医院于急诊科成立了甲流病房。在这个闻之丧胆的传染病面前,这个“小女子”选择了主动请缨,进入到隔离病房,护理甲流患者。面对随时有可能被传染的危险,她从容不迫,严格按照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规范去做,四、五月份正是大热天气,然而在隔离病区内,她却务必穿戴三层防护服,戴着眼罩和18层以上的口罩、两层手套,穿上雨靴,活脱脱一个被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身行头,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更别说还要在隔离区内忙前忙后的治疗、护理病人,为了减少更衣次数及节约时间,她尽量在这期间内不吃饭、不喝水,更不上厕所。她要24小时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吸痰、皮试、喂流食,这些平日里简单的护理操作,在那时却变得极其艰难,不能允许有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因为这个失误很有可能造成感染。当时科里一位来自建昌的患者高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面对疾病的折磨,失去家人的陪伴,多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发现后,就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她讲解疾病知识以及隔离的重要性,使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直到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如果没有你的鼓励和细心地关怀,三个孩子就永远失去了妈妈”,将一面承载着家属无限感激的锦旗送到了她的手中。她以自己的坚忍不拔,义无反顾圆满完成了甲流期间的工作任务,她不计个人安危的这种奉献精神也在科内树立了楷模。“老”护士的“新”人生33岁年华,年护龄,3000多个与病患相伴的日夜,虽然是一名“老”护士,xxxx却从未对自己放松过学习上的要求,在这个信息知识更新特快的时代,她常常利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或短暂休假的机会去参观其他行业的理念或学习同行的所长。xxxx4年,她受医院委派,到沈阳盛京医院急诊科进修,进修期间,以她扎实的基本功,勤奋的学习净胜,认真的态度得到了进修单位以及科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学成归来的她,更是毫不保留地将所学知识在科内传播,带动着科室的其它人员共同提高。为了给病人提供更贴心的,急诊科护理团队不断深化护理内容,提出了“六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温水、一张卡片、一腔热情、一流。“四个不”,即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主诉不说没事。“三个规范”,即规范用语、规范仪表、规范举止。她按照要求去做,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优质护理。接待每一位患者,都让她有了一段新的心路历程。面对同事,她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每逢节假日,她总是照顾同事们合家团圆,而她却坚守在工作岗位。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凭着精湛的技术,悉心的护理,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病人、家属、同事以及各级领导的赞誉,曾连续获得医院“优秀护士”荣誉称号,然而,在荣誉面前她没有止步,而是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关爱健康,为民。她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着现代护理的品质,用先进的护理技能传播着护理文化,用周到的诠释着护理的内涵,她用她的勤奋、努力、热情与善良传递着她名字里的每一分芬芳,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在看似平凡枯燥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尽情书写着她的急诊人生。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D)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C)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