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_第1页
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_第2页
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_第3页
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_第4页
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刘儒案例”引发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张玲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督导评估处)摘要:本文就辽宁大学生刘儒被男友焚烧这一事件,引发了笔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思考,由此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对大学生面临的困难缺乏心理干预、措施干预以及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等盲区,并相应地提出对策。关键词:刘儒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 盲区 对策曾经在新浪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 题目是“23岁女大学生遭男友焚烧”,消息经证实的确属实。女大学生名叫刘儒,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本来明年8月,她就可以走出校门了,踏上社会了。但此时正在家里为她的姥姥准备生日宴会的刘儒父母接到了一个电话:刘儒被男朋友用车拉到了郊外,男友将汽油浇到了她的身上,随后将汽油点燃,刘儒被严重烧伤,鼻子耳朵手臂均已烧毁。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认为社会上不乏恶棍无赖,但是作为学校,没有及时给予她帮助,致使悲剧发生;也有人说,大学生几乎是成人了,自己应该具有较高自主意识和社会识别能力了,大学只是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场所,个人的私生活无法干涉。作为高校的思想工作者应深刻地意识到,发生“刘儒案例”不仅是社会、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惨痛教训,更是高校工作者引以为鉴的一个真实案例。它引发了我们对高校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缺失的思考。一、由“刘儒案例”引发的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及早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防患未然。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针对“刘儒案件”来说,教育学生慎重交友和洁身自好是成为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一,教育大学生要慎重交友案件中的刘儒就是在歌厅中认识了他的男友,继而深入交往,直至发展到同居。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交友提示,是相当有必要的。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学阶段学校的生活相对紧张,环境也相对封闭,交接不良朋友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即使发生事情,也有家长的庇护。大学阶段,大学生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熟悉环境,来到陌生的都市,陌生的校园,面对陌生的人际环境,他们以前所获得的一点社会经验不足以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环境;此外,大学是一个相对中学来说较自由的环境,这里不再有教师的热心唠叨,也不再有家长的管束,有些大学生犹如困雀出笼,自由的飞翔有时会让他们没了方向,此时的大学生就容易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比如:通宵上网,寻找现实世界以外的精神家园;出入歌厅,寻找现实世界的朋友。所以作为高校的思想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慎重交友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突然开放了,面对茫茫人海,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有必要通过讲座,或学院网站,或通过实际案例个别交谈,或通过思想政治修养课,告诉他们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可以交到高质量的朋友,如何交友,同时告诉他们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我想这一点学校是相当有必要做的,也是能做好的。应对压力,适应社会是学校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教给学生防身之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教育大学生要洁身自好案件中的刘儒认识男友之后,男友曾对她出手相当大方,刘儒很快就堕入男友的怀抱。因此笔者认为告诫大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眼界较以前开阔了许多,交友广泛了,接触外界的媒介也扩大了,花花世界诱惑的魅力到处都是,大到汽车、笔记本电脑、名牌服饰和化妆品,小到MP3或手机,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要重视大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尤其是贫困学子,应接不暇的外界刺激令他们的虚荣与浮躁难以按耐,据调查,由于贫富悬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案件频发。有大学生偷窃的,有女大学生卖淫的,有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网络犯罪牟取暴利的。例如:李俊是武汉某电脑学校学习软件开发的,2007年9月,他开始制作“熊猫烧香”病毒。10月,李俊毕业后,在武汉洪山区租了一单间房屋,潜心制作“熊猫烧香”病毒, 11月,在朋友的帮助下,李俊将“熊猫烧香”病毒写完,通过QQ群发布出售“熊猫烧香”病毒的消息,先后在网上以每个病毒5001000元的价格出售约20套,日平均进账7000元以上。大学生这一高智商的社会群体,对外界事物敏感而不成熟,在加上社会的极巨变化,让他们的心理难以顺应变化,所以学校要特别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告诫他们,要甘于清贫,甘于偏安繁华世界的一角,厉兵秣马,厚积薄发,耐心的等待是为了明日更辉煌的前程。(二)教育大学生遇到困难,寻求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刘儒在和男友的相处中,发现其男友为一地痞流氓,想与其分手,但被男友以杀死她的家人相威胁。刘儒的辅导员及同学多次对她进行劝说,但刘儒都不敢。笔者认为学校理解到了刘儒的实际情况,应帮助她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寻求帮助,不能光是作为一受害者的听众进行提醒,而是切实采取行动去帮助他,为他提供法律上的援助。众所周知,大学生虽作为高智商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权益易受侵害,侵害之后,他们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或如何诉诸法律。例如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一些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等)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在招聘中采取种种欺骗手段,如以试用期的名义,盘剥大学毕业生;向应聘大学生收取风险抵押金、培训费、建档费等各种不合理费用;招聘时以高薪为诱饵,进入单位后却违背承诺;甚至利用考试等形式,将大学生设计的程序等无偿占有,最后以考试不合格为由拒聘。建议高校多开展“大学生维权”讲座,通过讲座,使大学生知法懂法,除了了解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享有什么样的劳动权益;同时,也明白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校应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为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通过讲座,使每位大学生对易发生在身边的权益受侵害事件懂得如何应对。有学者认为,父母的责任是教会孩子读和写,而学校的责任是把一个学生变成公民。而把一个合格的公民送进职场,更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管一窥豹,由此我们也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盲区。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盲区及对策盲区一:对大学生的面临的困难缺少心理干预案件中的刘儒,班主任不仅知道刘儒交往的不良朋友,而且还知道刘儒经常遭受男友的暴力,常常情绪低落,以泪洗面。但班主任仅是个人对刘儒本人提出告诫,希望她断绝与其男友的关系,并没有辅之以心理疏导。因为班主任认为这不属于心理问题范畴。如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能给予刘儒正确的心理辅导,同时辅之以思想教育,或许刘儒能痛下决心与男友断绝关系。所以班主任虽及早发现,但并没有及早干预。缺乏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盲区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促使其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心理免疫能力,帮助他们走向成熟与独立。心理健康教育是不不可少的。高校对大学生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优良的心理教师,开展心理适应讲座,就大学生急需对的学业、交往、就业、友谊等问题进行适应性引导,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自我诊治。开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程 ,同时要注重伦理关怀。 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给予紧急干预,研究发现 ,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或多或少向亲人、朋友、同学、教师表现出种种预兆。我们应把握好这些特点,及时发现心理危机 ,给予干预。盲区二:对大学生面临的困难缺少措施干预“刘儒事件”中,班主任及早发现了问题,但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更没有让相关干预部门涉入,这样的不痛不痒的教育根本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盲区之二。高校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一些学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社会、学校中碰到的棘手问题。远离父母,他们又不愿意向父母诉说身边发生的事情。压抑以及不知所措往往迫使他们采取极端手段。如:2007年6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一名男同学因同班女同学拒绝与其谈恋爱,引发了这名男同学的不断骚扰,并扬言不与他谈恋爱就杀了她。这名女同学告知班主任后,班主任并没有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只是对那位男同学进行了劝说,但是惨案还是发生了,这名男同学拿刀划伤了这名女同学,触犯了法律。如果高校有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这名女同学完全可以求助此,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对于突发性事件、或有犯罪倾向性的事件等借助法律援助机构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现在仅有一部分高校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法律咨询机构应该是一个由法学教授、律师和青年大学生组成的提供法律援助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据调查,尽管高校为法律援助机构配备了指导老师,管理干部,但是他们都是兼职的,本身还负担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致使法律援助工作基本上由大学生承担,缺乏专职的工作人员。高校学生流动性大这一特点造成法律援助机构缺乏稳定的人员,开展工作没有连贯性、完整性。在办理重大、疑难的法律援助案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从而限制了法律援助的广度、深度。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管理和建设,优化人员结构,使高校中的法律援助机构能真正地发挥作用。盲区三: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高校中也许有千千万万个类似刘儒的案件发生了或发生着,高校如果有真正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生活吸引着、丰富着、感染着大学生,也许千千万万个恶性案例就避免了。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一书所强调的,“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教书育人的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它们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一些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过分的夸大就业压力,过度开展有关就业压力的活动,弱化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所以,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着手。对于社会环境,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坚持 “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校园环境的优化,则需要从治理整顿校园秩序,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入手,重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灵活、宽松的校园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此外通过举办各种特色的专题讲座、艺术沙龙和文化节等活动,以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替代和抵制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和腐朽的东西,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中提高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上所列举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的盲区,只是挂一漏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一大批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既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