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1页
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2页
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3页
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4页
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润肺健中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雷贵仙(1968年生)男江西省吉安市普济门诊部,大专,中医师雷峥(1992年生)男江西省吉安市白塘社区服务中心,大专,针灸推拿师摘要:目的:观察清肺健中益肾法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消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渴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辨症与辨病相结合,运用针灸及中药内服共106例。结果:治疗结果有效率93.4%。结论: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消渴疗效显著。关键词:清肺、健中、益肾、方法、针灸、治疗、消渴。消渴也属中医“脾瘅”“食郁”“肥胖”等范畴。多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体型消瘦为主要特征,属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临床资料:共治疗106例,其中上消(肺热伤津型)26例,中消(胃热炽盛型)30例,下消(阴阳两虚型)27例,下消(肾阴亏损型)26例,无症状型7例,合并昏迷(糖尿病昏迷)1例,肺痨(肺结核)2例,眩晕(高血压)38例,胸痹(冠心病)2例,中风(脑血管意外)2例,水肿(糖尿病肾病水肿)3例,雀目(视网膜病变)1例,疮痈(皮肤感染)2例,脱疽(肢端坏疽,糖尿病足)1例,皮肤瘙痒27例;男性56例,女性50例(其中妊娠者1例)儿童2例。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为诊断依据。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显著,病久常伴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3、查空腹、餐后2小时尿糖和血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肝、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纳、钙、氯化物等。治疗方法:采取辨病与辨症相结合清肺健中益肾的方法,以针灸配合中药自拟方:参芪术精汤加减辩症施治。针灸治疗本病一般按症循经取穴,治则多为滋阴清热、清泄三焦、健脾益肾为主。针灸处方:肺俞、脾俞、胃俞、胰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配穴按兼症辩证加减;上消加尺泽、曲池、廉泉、承浆;中消加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下消加太溪、关元;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多食便秘加天枢、支沟、丰隆;胸闷痹痛加心俞;视物模糊加太冲、光明;阴阳两虚加气海、关元、命门、复溜、太溪;烦渴多饮加承浆;多尿腰痛加复溜;肝郁烦躁易怒加太冲;阴虚热盛加膈俞;气阴两虚加尺泽、中脘、气海;针刺手法:以针刺为主或并用灸法。进针后施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在没有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可用艾条悬灸足太阳、小趾尖、腰目穴或灸510分钟,隔日或每日1次。中药以润肺健中益肾补气活血生津为法,药用自拟经验方:参芪术精汤:人参(或西洋参)5-20克、黄芪50-120克、苍术10克、白术30克、黄精20克、葛根20克、丹参、鬼箭羽各30克,灵芝、茯苓各15克,山药30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10克,地黄15克,附子、肉桂各5克,川连1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甘草5克。辩证加减用药:肺热津伤加:金荞麦根、天冬、桔梗;胃热炽盛加:生石膏30克;阴阳两虚加生脉汤合参附汤加减;肾阴亏损加知母、黄柏;合倂昏迷采取急救措施;肺痨加百部、白芨、黄芩;眩晕加天麻、鬼针草;胸痹加田七、红花;中风:中风病症辨症施治;水肿合五苓散加减;雀目加白蒺藜、决明子、菊花;阳痿加蜈蚣、雄蚕蛾;麻木加桂枝,川芎、蕲蛇;疮痈加银花,天地丁、蒲公英;脱疽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皮肤瘙痒加蝉蜕、刺蒺藜、僵蚕;腹泻腹痛加马齿苋、白芍;尿频尿多加金樱子,芡实;口渴多饮加乌梅;记忆力减退早衰加核桃仁、黑芝麻、远志;脾胃虚寒加干姜或生姜;心烦口干不寐加石莲子,竹卷心,夜交藤;肾阳亏虚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加巴戟天,桂枝;便秘合用增液承气汤;尿多而浊加益智仁,桑螵蛸;气短困倦加重用参,芪以益气;淤血阻络加鸡血藤,田七,川牛七;以上方药按每日一剂,每剂煎服3次。治疗结果:疗效评定仍以中医病症治疗标准为准;1.治愈:症状消失,试验室检查多次正常。2.好转: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及实验检查无变化。结果:7天-30天治愈31例,30-90天治愈36例,90天以上治愈5例,共治愈72例;7-30天好转28例,共好转28例,7-90天未愈共7例,有效率达94.3%。临床体会:消渴病的病机是:由于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复因情志失调,久坐少动,劳欲过度所致。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是为标实为主,继则气阴两虚,终致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是为本虚为主。综括而言之,肺、胃脾、肾三脏阴伤为消渴的基本特点,而燥热为其主要病理因素。故中医治则: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清胃养阴、滋补肾阴。治疗不外:辛苦开降、行气化痰、开郁清胃、苦酸制甘、益气养血、滋阴补阳、润燥生津、辛润通络、辛香疏络、活血通络等为法。上消宜润肺,中消宜清胃,下消宜滋肾。本人釆取润肺健中益肾法治疗消渴,是因三消之症易传变,不一而终,兼而治之,未雨绸缪。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对该病的治疗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热证用凉,燥则润之是为常法,然消渴一症易致阴阳俱虚,累及多脏,故为病之变而通常达变,补偏救弊,谨察阴阳而调之,择轻重缓急、主次标本而治之,是本人治消渴的立法立治之依据。方中:人参西洋参、黄芪补中益气、调养脾胃而生津二药补气以敷布津液是为君药。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运血,血载气,津血又同源,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又则二药相伍可强健身体,提高人体抵抗力、免疫力等作用,人参又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降低血糖赤水玄珠日“凡消渴而小便反多有脂者,皆肾气不摄津液,宜多服黄芪,黄芪乃补气之要药。”;苍术、白术健脾燥湿、益中蠲痰是为臣药,古人谓苍术“敛脾精,止漏浊”之功,与白术、玄参相伍一健一燥一润,又入脾胃肾而善降血糖,然而苍术又为燥湿圣药,脾胃尤喜燥而恶湿,方中少量用之是为甚妙,正所谓“湿浊中阻则祛湿”,白术本草纲目载:“延年不饥,益津液生津止渴”现代研究认为:白术能调整肠胃运动功能,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能减轻肝糖原及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增长而护肝,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血糖;黄精润肺滋阴,补脾益气本草便读曰“黄精,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脾阴之正品”,现代研究发能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对胰腺有保护作用;葛根养阴生津止渴,升胃中清阳之气以使胃阴得以滋养而胃气不塞滞,葛根又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黄精、葛根相配伍脾阴胃阳得补,后天之本得健则水谷精微,得以疏布,气血津液得以化生,又因津血同源,津亏不足以载血必涩而难行以致瘀血阻滞,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谓血有如舟,津有如水,有血无津不能行,有津无血不能运。”是故,补脾阴胃阳以生津血;丹参、鬼箭羽活血通络降糖;鬼箭羽味苦坚阴,善清解阴分之燥热,现代研究发现其内含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调整不正常的代谢过程,加强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尿糖。正所谓“燥热伤阴则重补阴”!丹参活血祛瘀、养心安神、凉血消痈,能预防和防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二者都具活血化瘀之力,对消渴症并发心脑、肾、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的病变,有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的作用,读医随笔日“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功倍捷”也诚如素问痹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即所谓:病久入络,虚久入络也!灵芝滋养强壮,安神平喘;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二药具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提高人体抗病能,防病抗衰,保肝利尿,安神减少胰岛素需要量,控制餐后血糖的代谢等作用;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脾肾精血,山药具避免胰岛素分泌过剩,有效调控血糖,山茱萸在古方六味地黄(丸)汤中治消渴起主要作用;五味子敛肺益肾生津;麦冬润肺养胃生津;地黄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生津,具降低血糖,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作用;玄参清热解毒养阴二药可拮抗苍术之燥性而不使过及,以致润燥相宜;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甘草和中调和药性;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具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酵解的作用;少佐附子、肉桂温肾阳暖胃,以生微火,鼓动胃气,即所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疏垢以清水源”、“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少火生气”之理也!也即前贤所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火降水滋则渴自止。方中黄连、五味子、山茱萸相伍具苦酸制甘之效;五味子、山茱萸、甘草相配具酸甘化阴之力!综观方中诸药:人参(西洋参)、灵芝、玄参、麦冬、山药、五味子润肺生津;人参(西洋参)、茯苓、苍术、黄连、黄精、葛根、甘草健脾胃和中;地黄、五味子、山茱萸、肉桂、附子滋肾温阳;丹参、鬼箭羽活血通络以不变应万变!本方特别之处在于健脾燥湿及少佐温肾益(振)阳药的使用,因为本病之根本原因在先天之虚与后天失调!燥湿健脾以补后天之本;滋肾温阳以益先天之本。本病的病因病机之一为精气不足,水不制火,阴火上潜上灼于肺则为上消,上灼于胃则为中消,久则肾阴更亏是为下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