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技术资料(超全).doc_第1页
甘蔗技术资料(超全).doc_第2页
甘蔗技术资料(超全).doc_第3页
甘蔗技术资料(超全).doc_第4页
甘蔗技术资料(超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蔗技术资料(超全)一、甘蔗概述(一)甘蔗的形态甘蔗主要由根、茎、叶、花和种子组成。1、甘蔗的根甘蔗的根为须根系,根系庞大,但入土较浅。它有三种类型的根即种根、苗根和气根,主要起到吸收和固定作用。种根是指从种茎上节部位根带长出的根,种根数量较少,寿命短,约一个月;苗根是指从甘蔗幼苗和植株基部节长出的根,其数量多,根系发达,是甘蔗生长的主要根系;气根是指在地上部分节长出并露于空间不入土的根,由茎节上的根点在空气湿度较大时萌发形成的,也叫气生根。气生根的多少是外观鉴定品种特征之一。2、甘蔗的茎甘蔗的茎由主茎和分蘖茎组成,蔗茎从外观上分为节和节间。节上有芽、根带、叶痕、气根和生长带;节间指上下节之间的部分;蔗茎有蜡粉带、芽沟、木栓斑块和生长裂缝(水裂)。所有这些器官的结构、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因此是鉴定品种的主要特征。蔗茎是甘蔗生长繁殖的主要器官,同时甘蔗茎具有支持蔗叶生长和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蔗糖分储藏在蔗茎的薄壁组织中,蔗茎是甘蔗栽培的主要产物。甘蔗栽培主要采用无性繁殖,因此蔗茎还是甘蔗繁殖的主要种源,在生产上一般用蔗茎梢部作种茎,这样既可减少原料蔗对蔗糖的损失,又可提高发芽率。甘蔗茎的颜色有黄色、黄绿色、红色、紫色、白色等,蔗茎的颜色是品种的主要特征,但往往易受环境的影响,随株龄的增加、叶梢剥落时间的早晚、暴露时间的长短、光照的长短和强度而变化。3、甘蔗的叶甘蔗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其外部结构由鞘基、叶梢、叶耳(又可分为外叶耳和内叶耳)、叶舌、肥厚带(又称叶环)、叶中脉和叶片等组成。蔗叶的主要作用: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二是把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含氮化合物,以构建成甘蔗各器官;三是具有蒸腾作用。根据叶片的形状可分为三种:锐剑形、剑形、带状。叶片大小长短是鉴别品种的特征之一。4、甘蔗的花和种子在生产上一般甘蔗较少见到开花,但实际上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甘蔗是可以开花结实的。甘蔗的花是由植株顶部生长点通过光周期后进行花芽分化,为园锥花序。一个花穗上有小穗800015000个,每个小穗有1粒子实,甘蔗的种子为颖果,极小,大约1.50.5mm。甘蔗的花和种子其主要作用是繁殖后代。利用甘蔗的开花和结实是人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甘蔗在南北纬10左右的热带地区较易开花结实,纬度过高过低甘蔗不易开花。因此在我国除少数地区(海南省南部、云南的瑞丽)、少数品种和特殊年份外,甘蔗一般不会孕穗抽笞,即使孕穗抽笞也不会开花结实。(二)甘蔗的种类甘蔗在植物学上属于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甘蔗属。学名为:Saccharumofficenarum.L;英文名:sugarcane。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因此,于南、北纬度35以内都可种植生长,以南、北纬1023之间为最适宜生长区,在南北纬23以上或10以下,甘蔗产量或糖分较低。甘蔗与玉米、高粱等均属四碳作物,不仅抗逆性强,且光合作用率较高。目前,甘蔗按用途不同形成了两大种类:一类用于制糖,其纤维较为发达,利于压榨,糖分较高,一般为12%18%,出糖率高,这一类称为糖料蔗或原料蔗;另一类主要作为水果食用,其纤维较少,水分充足,糖分较低,一般为8%10%左右,称为果蔗或肉蔗。(三)甘蔗产量的构成甘蔗是通过蔗茎为收获物作为产量的,不象其他作物需要开花结果以种子为收获物。种蔗最终是以提取蔗茎内贮藏的蔗糖为目的。从生理上说甘蔗的产量99%以上是来自空气和水。从栽培上看,产量的高低主要看植株高度、蔗茎粗细和每亩的蔗茎数,这三个因素就称为甘蔗产量的构成因素:甘蔗产量(kg/亩)=茎径(cm)20.785茎长(cm)每亩蔗茎数(条)106每亩产糖量(kg)=亩产蔗茎(kg)蔗糖分含量(%)蔗糖回收率(85%左右)要获得甘蔗高产,实际上就是围绕每亩蔗茎数、株高和茎径三个因素进行的。生产上所采用的技术与三个因素的关系如下:茎径主要由品种本身特性决定。疏植大茎,密植小茎;肥水好大茎,肥水差小茎;强光、温差大,大茎;弱光、温差小,小茎。株高品种决定;早种,施肥量大,平衡,土壤通气,水分充足,阳光强,高温昼夜温差大,植株较高,节间长;反之肥少,干旱,阳光不足,低温,迟种,生长时间短,植株就矮,产量低。一般来说,在广西条件下亩茎数达到4500条以上的,株高就是决定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茎长1米相当于3吨的产量。株高的决定时期是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所以,蔗茎产量主要是由这时期决定的,这时期正是长大叶、拔大节、吃大肥的时期,栽培管理上必须保证足够的肥料和水分供应,才能获得高产。每亩蔗茎数品种决定;细茎品种茎数多,大茎品种茎数少;分蘖多的品种茎数多,反之则少。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是施足磷肥,施足基肥,合理密植,保证每亩有基本苗5000株以上,阳光充足,水分适合,蔗茎数则多,反之管理不善,杂草多,肥少,苗期渍水死苗,造成蔗茎数少。不管种植多密,由于生理上的自我调节作用,最终每亩蔗茎数都会保持在4000-6500株左右。行距过密,多下种只有浪费蔗种。决定每亩蔗茎数的时期是从种植至分蘖末期,即5月下旬以前。栽培措施上必须根据不同种植质量,注意种后的防旱和苗期渍水,保证全苗。(四)甘蔗的化学成份及综合利用1、甘蔗的化学成份甘蔗的化学成份一般都随品种、土壤、气候条件、栽培措施、成熟程度等而有所不同。主要化学成份如下:蔗糖12%-18%、还原糖0.4%-1.5%、粗纤维9.5%-12%、灰分0.5%-1.0%、有机非水分0.7%-1.0%、水分70%-77%。2、甘蔗的综合利用(1)糖厂三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当前,我国在甘蔗的综合利用上,除少数农户利用很少量的甘蔗梢作饲料外,主要是对糖厂三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部分企业对三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所产生的价值已超过主产品蔗糖的价值。糖厂三大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效益显著。现按一万吨甘蔗(约2500亩)为单位来计算,制成各种产品的数量为:蔗糖约12001300吨。蔗渣2300吨,除去30%的蔗髓,剩下1610吨纤维料,如全部用来造纸可产各种纸张402吨。这就代替了2000立方米的木材。如全部制成人造纤维可得产品220吨,可织布140万米。如2300吨蔗渣全部加以干馏,则可得木炭1330吨,以及副产物粗甲醇、醋酸。蔗髓690吨,通过水解可制成糠醛25吨。废蜜300吨,可制成酒精75吨左右,按发热量计算,相当于50吨汽油。酒精发酵的副产品中,还有食用酵母、杂醇油和干冰。如将这300吨废蜜用作其它发酵工业原料,则能制得以下各产品中的一种:柠檬酸 54吨 丙酮丁醇 53吨乳 酸 170吨 甘 油 41吨醋 酸 54吨 食用酵母 52吨丁 酸 63吨 谷氨酸(味精)43吨滤泥150吨左右,可以提出蔗蜡4.5吨,蔗脂(即蔗油)3.5吨,残余的泥渣可制成颗粒肥料。从乙蜜(即二号糖蜜)还可提炼出乌头酸,是人造橡胶和塑料的重要原料之一。(2)甘蔗的其他利用方式甘蔗除了用于生产蔗糖外,还可用于作饲料和生产石油代替品能源酒精原料。饲料甘蔗甘蔗是一种光合能力最强的C4 作物,生长快,宿根性好,分蘖力强,作青饲料一年可以收34次,且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特高产的饲料作物。饲料甘蔗的优点是含糖量高,贮藏时间长,纤维含量低,能量高,易消化等。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新品种饲料甘蔗喂养的牛比用同样数量传统饲料喂养的牛增重20%,用甘蔗代替玉米作奶牛饲料并不影响奶牛的重量和牛奶的脂肪含量,日产奶量可达18公斤以上(I.S.T1999年)。目前巴西的饲料甘蔗已发展种植750多万亩。在国内也有不少农民偶有用甘蔗的叶和梢作青饲喂牛喂鱼的习惯。由于种植饲料甘蔗的产量和收入远高于糖料蔗,也高于牧草,随着我国南方牧畜养殖业特别是养牛养羊业的高速发展,甘蔗作为饲料为目的来种植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也将缓解我国蔗糖业目前所面临的种植结构调整的压力。能源甘蔗随着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石油资源严重短缺。2003年,我国全年石油消费中,近1/3来自进口,达8000多万吨,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今后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暂时和局部的石油短缺、油价的异常波动及国际形势动荡等,将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已将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高生物量、高糖分的能源甘蔗,作为可再生能量的潜力位于所有植物之首。从70年代开始,巴西、美国等应用甘蔗、玉米等作物研究与开发汽车用酒精燃料,其中以巴西利用能源甘蔗生产无水酒精作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目前巴西甘蔗用于制糖和制酒精的比例大约在45:55,1999/2000年榨季原料甘蔗产量3亿吨,产糖1920万吨,产酒精150亿升(1200万吨),2003年其汽车混合燃料中酒精的比例为25%。我国科研工作者目前已在借鉴巴西发展能源甘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二、甘蔗生产发展概述(一)世界甘蔗生产区域分布从1996年至2002年世界甘蔗生产面积大约在29000多万亩(见表5)。其中世界上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年种植面积7300多万亩;其次是印度,植蔗面积6200多万亩;中国位居第三,植蔗面积1800多万亩;植蔗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印尼、南非等。其中巴西、印度的甘蔗种植面积分别占世界总面积的25.16%和21.21%,中国占6.08%。由于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印度蔗糖国内产消基本持平,出口蔗糖较大的国家分别是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古巴、南非,年出口蔗糖分别达858、412、368、325、120万吨。巴西疆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甘蔗糖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一年四季均有食糖(与酒精)生产,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区分,是世界主要食糖生产和输出国,年产糖量近2000万吨,年出口糖量超过850万吨。由于巴西是实行既用甘蔗加工制糖,又用甘蔗直接生产燃料酒精的国家,甘蔗用于产糖和用于产酒精的比例,要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巴西的产糖量和出口量,除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外,还要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就使世界食糖供求平衡和世界糖价增加了难以预测的变数。基于以上原因,愈来愈多的国内糖业界同事,在分析世界食糖市场形势时,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巴西糖业。表51996-2002年世界甘蔗生产大国种植面积情况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7年平均占世界%世界2923929052291382898629359294862937029233100巴西7125722174797348726974607592735625.16印度6225625559106082633064456150620021.21中国186516621780156417831922186017776.08古巴186718691573149415611511151116265.56泰国147814701376141813831275127513824.73墨西哥9509229469659279369239383.21澳大利亚5756026306216296176266142.1美国5405545756036276246235922.03印尼6465766085876086105185932.03南非4494454754744834834884711.61(资源来源:FAO统计数据库,表中数据经换算获得)(二)中国甘蔗生产区域分布1、蔗区划分(根据甘蔗生长的气候条件划分)(1)华南蔗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的北纬24度以南地区,台湾全省,福建东南沿海和滇南海拔1100 m以下的地区。特点是全年可种植甘蔗。(2)华中蔗区在北纬24度以北,33.5度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约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开始于春分的等日期线以南地区。海拔5001000m。(3)西南蔗区包括云南的大部分、贵州西部及西南隅、四川西部高原南部,南起北纬23度,北至北纬29度,东邻华中蔗区,南接华南蔗区的滇南亚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1800 m之间。属亚热带或温带季风高原气候。2、中国甘蔗生产优势区域分布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逐渐向西转移,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目前,全国有359家糖厂,制糖能力1000多万吨,其中甘蔗糖厂340家、制糖能力近1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按照气候条件适宜、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制糖产业布局合理等原则,我国选择桂中南部、滇西南部和粤西为全国甘蔗优势区,包括48个县(市)。(1)桂中南甘蔗优势区域 桂中南蔗区是广西蔗糖生产的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崇左、扶绥、横县、宁明、宾阳、大新、龙州、隆安、武鸣、邕宁、南宁辖区、覃塘区、来宾、武宣、象州、鹿寨、柳城、柳江、宜州、上思等20个县(区)。2001年桂中南蔗区糖蔗种植面积为585万亩,糖蔗总产2739万吨,糖厂榨蔗能力17.89万吨/日(53家糖厂),分别占全区的70.45、78.76、65%。(2)滇西南甘蔗优势区域滇西南德宏、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玉溪、红河等7个地州,2000年甘蔗总量1349万吨,占云南总量的95%;2001年产糖140万吨,占云南产糖量的96%。其中当年产蔗50万吨以上者计有耿马、永德、盈江、潞西、陇川、澜沧、勐海、昌宁、弥勒、新平、元江等11个县(市);产蔗2050万吨的有梁河、瑞丽、保山、施甸、龙陵、镇康、双江、沧源、凤庆、云县、景东、景谷、孟连、江城、蒙自、建水、勐腊等17个县(市)。(3)粤西甘蔗优势区域粤西蔗区主要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以湛江市为主。近年湛江全市糖蔗种植面积维持在16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70%。2001年糖蔗生产上升到种植面积176.2万亩,糖蔗总产850万吨,为广东蔗糖业的集中、优势产区(三)中国甘蔗生产发展情况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广东及沿海蔗糖业逐步发展,到了40年代以后取代四川发展为中国新的产糖区,一直到1992年六十多年中,广东成为中国的食糖中心,其历史最高产量是19911992年榨季曾达到216.35万吨。但从上世纪70年代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差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壮大,导致整个蔗糖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致使中国的食糖生产向广西、云南转移,从19921993年榨季开始到现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12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见表6、表7,下同)。在广西蔗糖业发展的同时,云南糖料蔗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1997年、产糖量19981999年榨季超过广东,跃居中国第二大甘蔗种植面积、产糖大省,随后稳定发展,并一直保持全国第二的位置。2003/2004年榨季,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1796.7万亩,产糖943.6万吨。其中广西植蔗面积1026万亩,产糖量588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5%;云南植蔗面积425万亩,产糖量19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19.4%;广东植蔗面积190万亩,产糖量98.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9.8%;海南植蔗面积95万亩,产糖量40.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4.0%。以上四省区植蔗面积、蔗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植蔗总面积、蔗糖总产量的96.7%和97.7%。 表6 19942003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情况(万亩)省区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广西6407008107007007629701027广东306310294.21245210182214190云南280315400370375400390425海南106102100100100908595福建383528.8519.2128.61316四川3527232322151614江西30.53229.1222.8139910湖南2426.5282820202412其他1010101010888合计131314191469.51557.51723.18151814621494.617291797甜菜925904894827.4754.69550461519.4586320表71994/19952003/2004榨季中国蔗糖产量情况(万吨)省区9495959696979798989999000001010202030304广西174232235321366301.4340443564588广东108111123149.310.959975.34104.4211598.5云南9684111123164149.2130143.5160195海南18222429.0126.13224.7730.43640.5福建18161918.817.377.082.756.438.8四川15141111.597.66.67.348.7江西88911.2107.012.422湖南66510.510.8895.17.98.5其他4232.52.52.763.6422合计465494538676.8756.8615.1550.6747.0905944甜菜95129142134.4125.866.269.4102.7111.8124三、甘蔗栽培技术 (一)甘蔗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沛的雨量,一般要求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006500;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我国蔗区是亚热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全年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或全年无霜,春季、夏季降雨多,这有利于甘蔗的萌芽、分蘖和拔节伸长,秋冬季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转化和积累。说明产区甘蔗生长期长达9-17个月,我国蔗区的气候和甘蔗生长需求是基本同步的,基本能满足甘蔗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要求。甘蔗的生长发育一般分为五个时期,即发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各个生长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栽培管理也有所不同。生产上,称第一年用种茎种植后长成的甘蔗称为新植蔗,而第二年后利用砍收后甘蔗留在地下的蔗蔸的蔗芽,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出土,通过人工栽培和管理后长成的甘蔗称为宿根蔗。因此,甘蔗栽培一般下种一年后可以收获多年。有的甘蔗品种宿根性很强,可能保留宿根35年。新植蔗又因下种的季节不同而分为秋植蔗、冬植蔗、春植蔗、夏植蔗,由于种植期不同,再加上不同的砍收期使甘蔗生长期有较大的差别,最长的达18个月(如在8月种植的秋植蔗于次年4月才砍收),最短的只有7个月(4月种植的春植蔗于当年11月砍收),一般为1011个月(2月种植于次年元月份砍收)。由于生育期的不同,所以不同植期的甘蔗产量及含糖量也有较大差异。(二)甘蔗各生长时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发芽期甘蔗播种后至蔗芽萌发出土,这段时间称为发芽期。不同季节播种,由于温度、水分条件不同,蔗芽萌发迟早和生长快慢也不一样,因此,发芽期的长短相差很大。如冬季播种温度低,发芽期长达70-110天,秋季播种温度高,发芽期只是15-20天。影响发芽期甘蔗生长的环境因素有:(1)温度:它对甘蔗发芽的影响很大,是环境条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种茎内酶的活性提高,发芽进程加快。甘蔗发芽适宜温度是25-27,最适宜温度是30-32,超过40抑制萌发。温度20以下发芽缓慢,13以下,即使其它条件良好,蔗芽也很难萌发。休眠芽在-1以下,萌动芽在0以下被冻死。根据试验结果,甘蔗发芽需要13以上的活动积温200左右。温度高,其它条件配合好,所需活动积温较少;相反,所需积温增加。由于发芽时间长,种茎在土壤中受干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影响,发芽率下降。如果冬种甘蔗采取地膜覆盖,增温和保水,改善蔗芽萌发条件,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全苗壮苗。表1甘蔗不同播种期与发芽时间播种日期始 期盛 期终 期月平均气温()(月/日)天数(月/日)天数(月/日)天数12月15日3/5803/251004/511014.81月15日3/25704/10854/2510013.22月15日3/30454/10554/257014.63月15日4/10254/20354/254017.54月15日4/16114/20154/252022.2注:各期试验地保持土壤湿润。资料来源广西甘蔗研究所。种根萌发所需的温度略低一些,气温10以上即可萌发,25为适宜,所以,冬春植蔗种根先萌发。(2)水分:水分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水分不足对发芽不利。甘蔗种茎含水分多,新鲜种茎的含水量70%以上,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蔗芽可利用种茎水分萌发。如果由于土壤干旱而造成种茎水分损失,当种茎含水量降至50%以下,蔗芽萌发力大大下降;当种茎含水量降至40%以下,蔗芽丧失发芽力。冬季的土壤温度高于0时,不会直接造成蔗芽致死,而土壤缺水干旱可以使种茎干枯,蔗芽死亡。所以,提高冬植甘蔗的发芽率,保湿是关键。土壤含水量以20%25%为适宜。如果土壤水分过多,甚至积水、淹水,也造成种茎腐烂,蔗芽死亡,水田种蔗必须注意排水。(3)空气:蔗芽和根点的萌发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旱地种蔗一般不会存在土壤空气不足而影响发芽出根,在粘重土壤上深种厚盖土影响空气流通,不利蔗根的生长。淹水蔗地土中缺氧,种茎被迫无氧吸收,产生酒精毒,使种茎腐烂。(4)其它:病害。在低温干旱或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种茎易感凤梨病、黑腐病、赤腐病,影响发芽。虫害。播种以后,地下虫害如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咬食蔗芽、蔗根。栽培技术不当。a.土壤干旱时播种,施化肥集中、量多,造成生理缺水而影响发芽。b.播种时施多量未腐熟的堆厩肥于茎下,切断毛管水上升,造成干旱。c.整地粗糙,土块大,不能形成毛管水。为了克服干旱,促进发芽,云南省临沧蔗区采取板土播种法,即整地开植沟后,将植沟底松土铲完,种茎排放在沟底板上,然后施肥盖土。由于沟底板土的毛细管水上升,有利于根点萌发,抗旱效果很好。d.干旱季节推行催芽播种,又不淋水。e.消毒用药浓度过量,造成根点中毒等等。2、幼苗期自蔗芽出土有一片真叶至6-7片真叶(开始分蘖)称为幼苗期。由于蔗芽出土持续的时间长,往往有的早出土的蔗芽已有2-3片真叶,有的蔗芽刚刚出土,因此,就一个蔗芽来说,发芽期和幼苗期是分得很清楚的;而一块蔗地,发芽期和幼苗期有一段时间交互一起。一般蔗地有少部分蔗苗已有3-4片叶(包括心叶),发芽期就算基本结束,还未出土的蔗芽多数是丧失了发芽力。幼苗期蔗苗生长特点是:地上叶片增多,叶面积扩大;地下出现苗根(永外根),吸收力增强,由依靠种茎养分维持生长过渡到独立生长。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有:(1)温度 温度可以提高幼苗体内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每提高10,酶的活性增加1倍。蔗苗生长适温是25左右,广西除了冬季以外,其余季节温度对蔗苗生长是有利的。(2)水分 幼苗蒸腾量少,生理需水不多,以土壤含水量20%-25%为宜。一般早上土壤颜色较深、潮润;表土下7-10厘米土壤用手抓成团,松手不散;中午幼苗叶片伸展,是土壤水分适宜的象征。如果表土发白,幼苗卷叶,表示土壤水分不足。苗根长出以后,吸收力强,抗旱能力提高,一般干旱只能影响生长,不会造成幼苗死亡,待降雨后便迅速恢复生长。苗期土壤水分较少,有利根系的生长。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或蔗田积水,土壤缺乏氧气,蔗根无氧呼吸,吸收作用受阻,造成生理干旱,叶片枯死,根系腐烂,对生长影响更大(表2)。表2 积水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类别积水状况叶色正一叶长(厘米)正一叶宽(厘米)株 高(厘米)分蘖(%)枯叶(片/株)宿根积水不积水黄绿绿色59922.43.031.537.5020新植积水不积水浅绿浓绿561001.93.53447901702.91.2注:广西甘蔗研究所资料。(3)空气 幼苗地上部分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是基本满足的。处于土壤中的根系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在旱地土壤也是可以满足的,因为旱地土壤空气的含氧量一般在10%以上,只有短暂的积水或水田蔗才容易出现根系因缺氧而影响生长。(4)养分 幼苗初期生长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种茎,3-4片叶以后,依靠根系从土壤吸收。幼苗需肥量很少,但是缺肥影响生长造成损失是很难补偿的。幼苗缺磷、缺钾,根系不发达,易老化,吸收能力弱,严重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如新开荒种蔗,一些地段漏施磷、钾作基肥,在同样管理和气候条件下,亩产不足半吨,仅为正常生长产量的10%-15%。因此,要求播种时施基肥,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配合,以满足幼苗生长需要。(5)阳光 如杂草多,间作密度大且生长茂盛,除了争肥料外,还荫蔽甘蔗,阳光不足,抑制幼苗的生长,或使之徒长。3、分蘖期当幼苗长出6-7片真叶,其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出土,称为分蘖。由开始分蘖至分蘖基本停止,即主苗有12-13片真叶时,称为分蘖期。影响甘蔗分蘖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其中以光和养分的影响很大。(1)光的影响 影响生长激素在蔗株体内的分布 在强光条件下,生长素在向下流动过程中受光氧化作用破坏,浓度减少,而细胞分裂素相对的增多,抑制作用减弱,侧芽萌发,产生分蘖。同明,强光一般伴随着温度高、湿度低,在这种生态条件下,甘蔗产生的脱落酸较多,也有利于分蘖。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素向下流动受光氧化破坏较少,基部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分蘖。由此可以推论,阴天多、主苗多、间作密度大的甘蔗分蘖很少。增加有机物质甘蔗是光饱和点很高的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光照强度不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增多,这样甘蔗分蘖就有丰富的物质基础。间作物生长茂盛,甘蔗苗受荫蔽,阳光不足,光合作用弱,形成的物质只能维持生长,分蘖很少。一块蔗地壮苗多分蘖多,弱苗很少分蘖或无分蘖。(2)养分的影响 土壤养分状况对分蘖有很大的影响,氮、磷、钾和其它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不足或缺少,甘蔗的分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很少分蘖或无分蘖。我国蔗地土壤肥力比较低,大多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都处于低水平,加上基肥少,追肥不及时,甘蔗苗期生长不良,分蘖很少。有一些蔗区的蔗苗因营养不良而出现生理病害,蔗叶过早黄化枯死,同化面积减少,光合效率显著下降(表3)。如叶片含钾量低至0.4%时,光合强度下降84%-98%,蔗苗生理失调,即使有较强的光照,甘蔗分蘖也不多,因此,改善蔗苗的养分状况是促进分蘖的重要措施。表3 养分对甘蔗光合强度的影响处 理叶片颜色光合强度(脉冲数/分钟/厘米2)光合强度下降(%)备注完全肥料缺 氮缺 磷缺 钾绿淡绿绿绿556257208449416319注:资料来源于甘蔗栽培生物学。(3)水分和空气 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协调有利于甘蔗分蘖。旱地蔗区土壤的空气条件是良好的,但水分条件不稳定,常受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蔗区5-6月正是雨季来临,降雨量较多,多数年份土壤水分是有利冬春植蔗和宿根蔗分蘖的;少数年份5-6月降雨量少,土壤干旱影响分蘖。总的来说,旱地甘蔗养分不足,土壤有时干旱,加上间作套种,不利甘蔗分蘖,因此不宜过多的依靠分蘖来增加苗数和增加有效茎。水田蔗区土壤则往往水分多、杂草多、空气不足,抑制分蘖和生长。(4)温度的影响 温度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也就影响甘蔗的生长和分蘖。日平均气温在20-30范围内,随着温度提高,甘蔗生长快,分蘖多。广西5-6月,日平均气温25左右,对冬春植蔗的分蘖是有利的,分蘖期较短。而秋植蔗分蘖期在冬季,温度低,分蘖慢,分蘖期长。土壤温度的高低影响根系的吸收,也影响分蘖。有试验证明,土壤温度在17-2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2.8,干物质积累增加1倍。土壤温度从25降至20,磷的吸收约减少1/3,氮的吸收减少1/2。不但降低光合作用效率,而且影响光合产物向基部运送。(5)品种 不同品种分蘖力的强弱区别很大,这与品种的遗传有关。目前栽培品种是杂交育成的,品种的遗传性与血缘有关,含有多种血缘,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含有野生种血缘多的品种分蘖性最强;含有印度种、中国种血缘多的分蘖性一般;含有热带种血缘多的分蘖性较弱。以蔗茎大小而论,小茎品种分蘖力强,中茎品种次之,大茎品种分蘖较少。品种蔗茎的大小也与血缘成分有关系。(6)栽培措施的影响 栽培措施是通过调节光、温、水气、肥的作用而影响分蘖的。如果运用栽培措施改善上述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分蘖;相反,就抑制分蘖。种植密度合理,间套作物适当,少影响光的强度,分蘖较多。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等措施都影响分蘖。4、伸长期当甘蔗长出12-13片真叶时,如外界条件适宜,蔗苗基部节间开始拔节伸长,叶鞘张开,可看见蔗茎。自节间开始迅速伸长至缓慢伸长,称为伸长期。伸长期是甘蔗生长中期,其生长特点是表现为植株生长迅速加快,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增强,节间伸长增粗,是甘蔗一生中生长最旺盛、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甘蔗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植株每月生长速为5080厘米,高的可达80100厘米。在广西南部甘蔗伸长期,秋植蔗一般4-10月,冬春植蔗是6-11月上旬。蔗茎伸长的影响因素有:(1)光 阳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光强度在10万米烛光的条件下,甘蔗的光合作用还可以提高,因此,甘蔗是光能利用率较高的作物。在甘蔗伸长期5-11月,我国光照条件是有利伸长的,只有雨天阴天,光的强度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2)温度 甘蔗是喜温作物,强光与高温对生长有利。日平均气温30左右蔗茎伸长最快,我国6-9月平均气温25-28,很适宜甘蔗的伸长,10、11月气温下降,伸长缓慢,12月平均气温降至14以下,甘蔗停止伸长。温度升高,甘蔗生长必须的水、二氧化碳及无机盐类容易吸收,高温促进蒸腾作用,提高酶的活性和光合效率。(3)水分 甘蔗伸长期需水最多,有了充足的水分,各种生理活动如养分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才能正常进行。充足的水分使细胞的澎压大,有利节间伸长。旱地甘蔗靠自然降雨供给水分,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土壤保水力差,因而甘蔗伸长需要的水分常常得不到满足。有些年份干旱成为甘蔗伸长的制约因素。甘蔗缺水,酶的活性减弱,光合作用明显下降,伸长缓慢。椐观测,广西1988年6、7月少雨干旱,甘蔗月伸长量只有30厘米,而8月雨量充足,甘蔗月伸长量达80厘米。据多年资料统计,旬降雨2-3次,每次降雨量20-30毫米,对伸长有利。一个节间伸长经历15-20天,如果遇上20多天干旱,可能某一节间伸长受制约,出现短节。(4)养分 氮、磷、钾三大元素与微量元素都是甘蔗生长不可缺少的。这些物质只占甘蔗鲜重的1%左右,但对伸长影响很大。根据广西甘蔗研究所1988年和1989年盆栽试验结果,在瘦土上施用氮、磷、钾混合肥料,分蘖期植株正3叶叶片干物质的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分别达1.6%、0.49%、1.68%,7-10月甘蔗总伸长量152厘米,茎粗2.59厘米,比不施肥的对照分别增加47厘米和0.48厘米,增长量为33%、48%,单株鲜重增加45%。我国蔗区510月是甘蔗大伸长期,这个时期的光、温和空气是有利于甘蔗伸长的,而水和肥两个因素的满足程度对伸长量有决定作用。两者的作用虽然不能代替,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很好的互补作用。伸长期雨水多,分布均匀,旱地甘蔗不出现缺水现象,施肥水平高的甘蔗高产,施肥水平低的甘蔗也有收获;若伸长期干旱,土壤水分明显不足,则施肥多的比施肥少的伸长量增加,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因此,要减少干旱的影响,首要的还是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5)株龄 甘蔗生长到12-13片叶龄才进入伸长,株龄不足的,即使上述条件很好,也不伸长。5、工艺成熟期甘蔗成熟期可分为生物学成熟期和工艺成熟期。生物学成熟期是指甘蔗抽穗开花,有的能正常结籽。在生产上的成熟期一般是指工艺成熟期,即一个品种蔗茎积累蔗糖分和纯度达到开榨初期要求标准至最高的时期。在田间,一般应用手提折光锤度计采样测定甘蔗工艺成熟期,当甘蔗上下节间的蔗汁锤度平均达到20BX时,即为工艺成熟期。影响成熟的因素有:(1)品种 不同品种含蔗糖分高低与成熟迟早是不同的,这是品种遗传所决定的。蔗糖分的积累与体内的多种酶活性有关。不同遗传性品种细胞内各种酶活性也不同,早熟高糖品种,酸性转化酶含量较少,活性低,中性转化酶活性强;而迟熟品种酸性转化酶活性强,中性转化酶活性低。(2)气候因子 温度和水分对甘蔗成熟影响很大,气候干燥冷凉,阳光充足,甘蔗成熟早,糖分高,蔗汁纯度最高。冷凉是要求日间气温20以上,夜间10-15,这样有利光合作用和蔗糖分积累及含糖量的提高,温度低于15抑制光合作用,0以下出现冻害,组织死亡,糖分下降。干燥是大气湿度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活性较弱。相反,脱落酸活性增强有利成熟。但是过于干旱,也不利光合作用和蔗糖输送,蔗汁纯度下降。阴雨潮湿,温度较低,或气候干燥而温暖,两种因素中,一种有利生长,一种有利成熟,互相制约,蔗糖分与纯度一般。热带蔗区的甘蔗成熟的气候条件是干燥温暖,所以糖分也不很高。气温较高,水分充足,对成熟不利,蔗糖分和纯度较低。从以上分析看,由于甘蔗成熟的气候条件不同,出现高糖年份、低糖年份和糖分一般年份。在相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因气候变化,成熟期可以推迟或提早,推迟则降低糖分,提早则提高糖分。(3)株龄 甘蔗糖分积累是随着生长时间增加而提高,所以,生长期长,株龄长的含糖分较高,如秋植蔗比宿根蔗、冬春植蔗成熟早,糖分高。但生长期短,种早熟品种可以使糖分赶上生长期长的迟熟品种。(4)养分 正常供应养分可以促进甘蔗早生长、早成熟,特别早施磷、钾肥效果更显著。养分不足,甘蔗生长受抑制,被迫成熟,往往出现低产高糖,但亩含糖量是很低的。过多地施肥,尤其是过多过迟追施氮肥,在水分多,气温高的条件下,甘蔗继续生长,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影响蔗糖分积累,往往是高产不高糖。同时部分氮素未合成蛋白质,而以多种氨基酸的可溶性氮存在于细胞中,使蔗汁中的非糖分增加,纯度降低。(5)病、虫、风害 对糖分积累为害最大的是绵蚜虫、粉介壳虫。绵蚜虫刺吸叶片汁液,消耗大量的光合物质,又引起蔗糖分转化,并诱发煤烟病,妨碍光合作用,被害严重的植株蔗糖分可减少30%-50%。条螟、白螟危害造成枯梢,侧芽萌发也消耗糖分。风害造成甘蔗倒伏,光合效率下降;部分植株折断,养分、水分运输受阻;气根萌发,地下和地上侧芽萌发,消耗养分,这些都造成蔗糖分下降。(三)甘蔗高产的条件1、适宜的温度甘蔗是喜温性作物,其要求的年平均温度1830,大于10之活动积温在65008000的条件下生长量能随着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其生长发育和适宜温度是:除工艺成熟期需要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在20以下和凉爽气候外,其余各生长期和适宜温度在25-32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甘蔗生长快,各生长期生长量大,成熟早,蔗糖分高。温度低于20,生长缓慢但有利蔗糖分积累,13以下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各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冻害起点温度也不同。一般来说-1左右生长点和萌动芽被冻死。甘蔗生长的适温较高,温度也是由品种遗传性所决定的。另外,要求20温度最小250天;无霜期大于350天/年。我国蔗区温度的季节变化与春植蔗从种植到生长各个时期对热量的要求相一致。时冷时暖的春季到炎热的夏季,这种由暖到热的气候变化下适应糖蔗的发根、萌芽、分蘖、伸长,凉爽的秋季和温和的冬季的昼夜温差大,又有利于蔗糖分的积累。2、较强的阳光甘蔗就像一座绿色的糖厂,甘蔗的干物质,包括甘蔗本身及其积累的糖分,98%左右的重量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甘蔗光合作用需要强光,在自然光照下,光照越强,对光合作用越有利。光补偿点一般为5000Lax,光饱和点为8-10万Lax;光照强度与纬度和各种地理差异有关。阳光的照射时数越长越好,与高产是正比例关系,日照时间越长,产量和糖分越高,最适光照时数为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我国大部分蔗区平均年日照只有5-6小时/天。3、良好的空气条件甘蔗生长与空气关系密切,因为甘蔗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土壤和空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对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需要一定的氧气,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叶片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约为0.03%-0.033%,甘蔗处于43000米烛光和25条件下,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6%时,则出现饱和现象。据测定,以上条件下,光合强度约为36.37-68.13CO2毫克/平方分米/小时,由于叶片的厚度不同,光合强度差异最高和最低相差1-2倍。4、充足的水分甘蔗一生需水量很大,茎的含水量多,幼嫩茎梢含水量最多,一般达85%92%,而到成熟期茎含水7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30%。甘蔗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根部吸收,但吸收到体内的水分90%以上又通过叶片气孔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甘蔗吸收水分的规律:幼苗期到分蘖期吸水大约占全生育期的15%20%;伸长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最大,约占全年生育期需水的55%60%;转入到成熟期,占全生育期需水的20%25%。这种现象也简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规律。据广东、广西试验结果,每生产1千克原料甘蔗耗水量85-210千克。单位产量耗水量的多少与气候、土壤、生长期长短、产量高低以及不同的灌溉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按以上标准,年雨量平均为1400毫米,折每亩降雨1000吨,即自然降雨可产甘蔗4.812吨亩原料蔗。但由于我国蔗区降雨时期和降雨量较集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秋冬旱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春旱夏旱也时有发生,且有逐惭变重的趋势。因此年降雨是否均匀是决定甘蔗产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正所谓“肥是甘蔗的劲,水是甘蔗的命”。5、丰富的养分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多。综合国内国外多年研究结果资料表明:按一般生长期1011个月(春种冬收)计,亩产5吨甘蔗,需吸收氮(N)8.0公斤12.0公斤,磷(P2O5)4.0公斤9.0公斤,钾(K2O)10公斤14公斤。甘蔗吸收元素量的差异,与单产高低,生长期长短有关,一般单产高、生长期长,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的养分较少。此外土壤还易缺少甘蔗生长所需要的Ca、Mg、B、Zn等营养元素,需要靠人工施肥来满足,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营养含量,应通过土壤诊断来决定施肥量的多少,这才是科学的施肥方法。甘蔗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有机肥和磷、钾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施完,氮肥则要分次施放;2、氮、磷、钾施用的比例一般为1:0.7:0.9;3、施肥要培土,可有效防止肥分的挥发和雨水冲刷造成的损失。6、肥沃的土壤土壤是甘蔗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场所,也是固定甘蔗植株,使茎叶分布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土壤环境对甘蔗高产影响很大。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因素互相协调,则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植株旺长。虽然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我国蔗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不保水,不保肥,不利甘蔗生长发育,是造成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遇到干旱年份,产量更低。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改良土壤的措施主要有:1、间种绿肥和花生等作物;2、增施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蔗叶还田等;3、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4、深耕深松;5、合理施肥,施适量的石灰调整土壤的pH值(中等偏酸为宜)等。7、高产、高糖抗性强、综合性能好的优良品种采用优良的品种是甘蔗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内因,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据专家估计,近几十年来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30%-40%的功劳归于采用优良新品种。优良的甘蔗品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