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庐山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远 近 高 低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书写 题写 1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 同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2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 交流 自学古诗三步法 1 知诗人 解诗题2 抓字眼 明诗意3 多诵读 悟诗情 苏轼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他的诗 文 书 画都很专精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被合成 三苏 题壁诗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 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 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 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 发表 作品的途径之一 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 就可以传播开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墙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连绵起伏的山岭 巍然耸立的险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着看 庐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着看 像巍然耸立的险峰 从远处看 从近处看 从高处看 从低处看 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 诗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 因为 认识 知道 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我 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因为我身在此山之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 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 必须要正面 侧面 远望 近看 高俯 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 如果你只看了庐山的一角 一面 一个方向 那你就不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 认识庐山是这样 那么认识一个事物 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结果也各不相同 不管看待任何事物 都要全面地了解 不仅看侧面 也要看整体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举个例子说一说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 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轻读 强调 朗读指导 小测试 同学们 试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