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doc_第1页
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doc_第2页
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doc_第3页
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doc_第4页
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科研成果一、课程负责人叶献国近五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07041522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 2. 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与能量反应的研究,(90715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008.12010.12 3. 地震荷载下新型桩土结构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50278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1-2005.12 4. 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试验研究(EESR2002-4);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3.10-2005.9 5. 钢筋混凝土双轴弛洄本构建模及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50178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6-2005.8 6. 大唐电厂厂房检测与抗震鉴定;横向课题;2006.72007.3 二、课程负责人叶献国发表论文1 叶献国,徐勤,种迅,李康宁1985年墨西哥地震中受损R/C建筑三维弹塑性时程分析与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3.12,36(12)2 叶献国基于非线性分析的结构地震反应与破损的数值模拟技术,土木工程学报,1998,NO43 叶献国,钱稼茹,李康宁Shaking table test and dynamic response prediction on an earthquake-damaged RC build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4,Vol.3(2)4 Xian-guo YE, Kang-ning LI and Xi-yuan ZHOU,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 of A Frame Structure of Power Plant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Bracing System, Proc. of 13WCEE, 2004, CANADA 5 叶献国,种迅,秦雷,汪锋异形柱框-撑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筑结构,2006,36(1):64-666 叶献国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8.8,NO.57 叶献国,周锡元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叶献国,周锡元,姜欣能量原理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集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9 叶献国,周锡元,种迅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纵向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10叶献国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近似评估一改进的能力谱方法,工程抗震1998.12,NO.411叶献国地震强度指标定义的客观评价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98,Vol.(6)12叶献国振动台三维模拟地震试验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8.12增刊13叶献国,种迅,李康宁,周锡元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24(6):1019-102414叶献国钢筋混凝土楼房地震结构破损的评估(西班牙语),墨西哥国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15叶献国Ayala A,G and Escobar J. A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损的评估分析(西班牙语),第九届墨西哥结构工程大会论文集,墨西哥, 1994.1016叶献国,周锡元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23(2)17. 叶献国,姜欣等16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三维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第十六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00,318-32318. 叶献国,种迅,周锡元循环往复加载方式与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第三届土木工程防灾会议论文集,200119叶献国,李康宁,徐勤,种迅Analitical Evaluation on Shaking Table Tes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Model,第1届国际工程混凝土大会(Fib2002)论文集,2002,日本20. 叶献国,种迅,周锡元Evalu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ultistory Residential Buildings using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国际混凝土与结构进展会议(ICACS 2003),2004.5 中国徐州21. 叶献国,李康宁,姜欣等Three- dimens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High- Rise RC Frame- wall Building,第5届国际运动与振动控制大会论文集,2000.12,悉尼22. 种迅,叶献国,吴本华 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影响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Vol3:298-302,200123. 徐勤,李守继,叶献国等两层底框砖房商住楼抗震和经济性能的综合评估研究,建筑结构,2001,31(9):21-24,24. Li K.N, Ye X.G,et alAnalytical Study on a Highrise RC Apartment Buildings subjected to Intense Ground Motions,ProcOf ICETS2000 Beijing,China, Oct11-13,200025. Ayala A.G, Tayebi A.K., Ye X.G. Dynamic response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earthquake damage, Proc. of the 11th WCEE, Acapulco, Mexico, 199626. Ayala A.G. and Ye X. G,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eismic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Proc. Of 7th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Montreal, Canada, 1995.5三、课程负责人叶献国编写教材与著作(1)建筑结构CAD应用基础,叶献国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建筑结构CAD应用基础(第二版),叶献国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四、课程组成员发表的论文1. 种迅,孟少平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静、动力分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2): 13-172. Meng Shaoping, Chong Xun, Pan Qijian, Zhang Linzhen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ISISS2005,Nanjing,China, 2005.11:457-4653. 种迅,孟少平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全过程pushover分析工业建筑,2006, 36 (5):5-84. 种迅,孟少平,张林振,潘其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及其设计方法研究工业建筑,2006, 36 (5):5-85. 种迅,孟少平,潘其健,张林振部分无粘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其节点抗震能力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07, 27 (4):55-616. 陈晓宝,陈丽华,董燕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空间索线筋的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J.a) 土木工程学报,2003,36(6):26-30.7. 陈丽华,李爱群,杜德润. 型钢混凝土柱的界限破坏和轴压比限值J. 工程抗震,2004,(4):32-34.8. 陈丽华. 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9):1078-1082.9. 陈丽华,李爱群,赵玲. 型钢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比较J. 建筑结构,2005,(1).10. 陈丽华,李爱群,赵玲.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J. 工业建筑,2005,35(1):56-60.11. 陈丽华. 高层建筑中叠层混合空腹桁架转换层内力分析和设计建议J. 建筑技术,2005,36(2):99-100.12.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低层双坡屋面房屋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7(6):634-638.(EI收录)13.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低层坡屋面群体建筑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3, 20(6):135-140.14.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低层房屋风压分布特性的模拟与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4,21(6):272-276. (EI收录)15.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群体建筑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