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MWX车型产品专题培训 BMWX3 BMWX5 BMWX6 SheerDrivingPleasure 产品培训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BMWX车型产品专题培训 内容 为什么我们需要四轮驱动系统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车辆纵向力分析 持续力 制动力 重心 横向力 离心力 车辆横向力分析 车身重量 后轮负载 前轮负载 车辆驱动力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车辆直线加速时的受力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卡姆圆 最大可传递力 轮胎受力的情况 轮胎受力位于卡姆圆范围内 车辆稳定 轮胎的受力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轮胎受力的情况 超过了卡姆圆范围 车辆会失去稳定 卡姆圆 最大可传递力 卡姆圆 最大可传递力 干柏油路面 轮胎受力的情况 路面的变化 也会造成车辆失去稳定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卡姆圆 最大可传递力 湿柏油路面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需要转向 那我们如何将以上物理学分析与实际驾驶情况联系起来呢 车辆在过弯时发生了转向不足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车辆在过弯时发生了转向不足 DSC系统直接介入工作 后轮BMW驱动车型 降低发动机输出 制动干预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车辆在过弯时发生了转向过度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车辆基本行驶物理学回顾 车辆在过弯时发生了转向过度 DSC系统直接介入工作 后轮BMW驱动车型 降低发动机输出 制动干预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差速器与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车辆的差速器的作用是什么 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 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 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 因此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差速器与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差速器 制动力 低附着力路面 发动机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差速器与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高附着力路面 时刻监测各个驱动轮的转速 当系统监测到驱动轮之间出现较大转速差时 会自动对超过安全转速 也就是打滑 的车轮施加制动力 制动系统就是阻力的来源 从而减小了阻力差 给予了附着力较强车轮更大的动力 驱动车辆前进 制动力 后轮驱动车辆 对打滑一侧驱动轮实施制动 增加了牵引力 Engine Gearbox 中央传动装置 制动力 低附着力路面 高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高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高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发动机 四轮驱动车辆 对打滑一侧驱动轮实施制动 增加了牵引力 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差速器与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时刻监测各个驱动轮的转速 当系统监测到驱动轮之间出现较大转速差时 会自动对超过安全转速 也就是打滑 的车轮施加制动力 制动系统就是阻力的来源 从而减小了阻力差 给予了附着力较强车轮更大的动力 驱动车辆前进 Engine Gearbox 中央传动装置 制动力 低附着力路面 高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低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高附着力路面 制动力 发动机 四轮驱动车辆 对打滑的两个驱动轮实施制动 增加了牵引力 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 差速器与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时刻监测各个驱动轮的转速 当系统监测到驱动轮之间出现较大转速差时 会自动对超过安全转速 也就是打滑 的车轮施加制动力 制动系统就是阻力的来源 从而减小了阻力差 给予了附着力较强车轮更大的动力 驱动车辆前进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BMWX车型产品专题培训 内容 什么是xDrive 综合了最先进设计和技术的智能四驱系统 高效动态的多片式离合器系统 与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完美整合 xDrive是BMW独创的四轮驱动系统 非常高的动态反应时间 高舒适性 不需要任何干涉和操作 完全自动 在所有状态下都100 有效最佳牵引力同级别中最佳的动态性能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系统的组成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压盘 电动马达 多片式离合器 xDrive系统的组成 发动机动力 分配到前桥的动力 电动马达 分配到后桥的动力 电子控制的多片式离合器 分动装置中 使用多片式离合器可以保证动力在前 后桥之间进行较快的智能分配 必要时高达100 的驱动动力会全部分配到一个车桥上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驱动力分配路线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前后驱动力分配比例 40 60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将会如何在行驶中发挥作用呢 全时四驱系统 前后驱动力分配为50 50 开放式差速器 装备xDrive系统的车辆 DSCSystem 最大牵引力38 xDrive 反应时间0 5秒 反应时间0 1秒 最大牵引力100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功能 保证车辆最佳的牵引力 50 50 反应时间0 5秒 不稳定的车辆 扭矩被传递向前桥 车辆恢复稳定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功能 提升公路行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转向不足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功能 提升公路行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转向过度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功能 提升公路行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xDrive的功能 提升越野驾驶的性能 xDrive灵活的驱动力分配 下坡辅助系统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xDrive 与其他四轮驱动系统相比 xDrive的独特亮点 智能化全时全轮驱动系统xDrive拥有极快的响应速度 能够在任何路面上确保最佳的牵引力 前后桥之间的动力分配比几乎完全可变 因此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确保最佳的平衡操控性 xDrive系统所带来的客户利益 提高了驾驶的主动安全性敏捷的弯道性能 提高了驾驶乐趣最佳的驾驶舒适性同时配备下坡控制系统 具备良好的越野行驶性能 BMWxDrive重要销售论据 结合了BMW后轮驱动车辆的所有优点 动态操控性能 和所有四轮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提供给客户同级别中顶尖的操控性能和主动安全性能的四轮驱动系统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的组成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装备于BMWX6全能轿跑车上 与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配合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可以将驱动力连续可变地分配到左右两侧后轮 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所带来的客户利益有 转弯速度更快 操控性更灵活 方向稳定性更好 牵引力更大 安全性更高 车辆对转向命令反应更迅速 转向反应更准确 没有转向不足现象 完美的组合 xDrive 前 后桥之间的动力分配 和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左后轮和右后轮之间的可变分配 行驶物理学与驱动力分配xDrive与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BMWX车型产品专题培训 内容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四轮驱动技术的历史简介 所谓四轮驱动汽车 简洁明了的定义就是 具有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的结构 并通过这些车轮驱动 行驶的汽车 能像马一样行驶的汽车从汽油机那一百多年的历史的最初时刻 人们就开始考虑研制四轮驱动汽车 严格的说 在很久以前 即在蒸汽机时代 就已经有了装用蒸汽机的四轮驱动车 世界上第一辆四轮驱动电动车 该电动车是FerdinandPorsche年轻时制造的 1900 1920 1900 1940 1960 1980 2000 1899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四轮驱动技术的历史简介 荷兰造的Spyker汽车是世界上第一台四轮驱动汽车 该车是中间差速器式常时四轮驱动汽车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1903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四轮驱动技术的历史简介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1938 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 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 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 它采用的时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 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1945年 威利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批量生产的民用四驱车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四轮驱动技术的历史简介 因为差速器的等扭矩作用 车辆会因为一个车轮失去附着力而动弹不得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失去牵引力的那个车轮的半轴锁住 使该车轮对动力分配不再发生影响 其一就是利用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另一个手段就是差速锁 这套系统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 驾驶员无需进行任何操纵 这一过程完全由电脑控制 比较于机械式差速锁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更强 它能够针对各种路况进行自动控制 适应面要比机械式差速锁更宽泛 对于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也能提供一定帮助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四轮驱动技术的历史简介 以前的差速锁均为手动操控 这给司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在需要用到差速锁的时刻 司机们本就专注于换档和方向的控制 许多司机总是忘记解除差速锁在用过之后 这会给差速系统本身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限制差速器的等扭矩作用另一个手段就是差速锁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Quattro技术的核心就是其中央差速器 托森 Torsen 差速器 它是一套由蜗轮和蜗杆组成的纯粹的机械系统 主要组成是 蜗杆行星齿轮差速器壳体前输出轴后输出轴 奥迪Quattro 输出到前轴 输出到后轴 涡轮涡杆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 在车轮没有产生滑转的情况下 前后轴输出的驱动力保持固定的比例 40 60 在一边车轮产生滑转的情况下 托森 Torsen 差速器因为行星齿轮的蜗杆设计 让它具备了一个自锁死功能 会向另一边车轮输出更多的扭矩 扭矩分配的比例可高达80 20 注意这一全套机构都是纯机械联动的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介入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 前后轮相同状态 转向时 前轮位于冰面上 后轮位于冰面上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 奥迪Quattro对比BMWxDrive 没有电子传感器 被动工作 纯机械的托森差速器只有在轮胎出现打滑时才反应 而xDrive会预先激活 主动安全性更高 驾驶更灵活 Quattro可实现的最大驱动力分配20 80 无法实现纯粹的后轮驱动 有转向不足的趋势性能稳定 结构紧凑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奔驰4MATIC技术 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 采用了前 中 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 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 4ETS 技术 4ETS就是一套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实现了差动限制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奔驰4MATIC技术 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带多片式离合器驱动力分别为45 55 4MATIC全时四轮驱动系统采用的是行星齿轮式桥间差速器 以45 55的固定比例将动力分配至前后轴 这个系统也带有一个多片式离合器 如果路面摩擦系数极低 比如在冰面上 导致某个车桥完全无法传递扭矩 通过锁止多片式离合器将发动机动力从转动较快的车桥传递至转动较慢的车桥 与xDrive不同的是 它不能做到像xDrive那样的动力分配连续可变 4ETS自动差速制动系统造成的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 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 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 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 4MA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 公路性能是弱点 奔驰4MATIC对比BMWxDrive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奔驰4MATIC技术 固定的动力分配比例 灵活性较低 公路性能远远落后于xDrive反应速度明显落后于xDrive 因此主动安全性能没有xDrive出色成本较为低廉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路虎四驱技术 路虎神行者2代 Freelander2 智能四驱全时四驱 中央黏性耦合装置 制动干预系统 牵引力控制系统和陡坡缓降控制系统HDC 路虎揽胜 RangeRover 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 越野低速挡 制动干预 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DSC动态稳定程序 和HDC陡坡缓降控制系统 揽胜比起Q7来说 无非是增加了越野低速挡和陡坡缓降控制系统HDC而已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路虎四驱技术 全地形反馈系统的设定将改变以下车辆系统 发动机管理系统DSC ETC ABS的敏感度下坡辅助控制换挡控制程序电子中央耦合器 预压设定 反映速度全地形反馈系统提供五种档位设定 普通 默认设定 光滑路面 草地 砾石 雪地 泥地 车辙沙地岩石攀爬地面 神行者2代不具备此档位 xDrive与竞争对手技术的对比 竞争对手的四轮驱动技术 路虎四驱技术 全地形反馈系统 草地 沙砾 雪地模式 高速档区操作 启动时选二档 以防止出现车轮打滑 低速档区操作 启动时选三档 以防止出现车轮打滑 自动变速器运动模式不可使用 而是手动 自动一体化换档模式 中央和后部差速器预定设置增加 降低车轮打滑的可能性 泥地和车辙模式 发动机反应变更 渐进油门 启动时车轮滑转的可能性小 可实现 更平稳的驾驶 自动变速器设置变更 自动变速器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ADHOH 0004-2023智能手语翻译系统测试规范
- 高中光的折射课件
- 高中中国小说《红楼梦》课件
- 农业企业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
- 电子商务平台劳动合同签订与网络安全责任协议
- 离婚协议无子女抚养及财产分配合同范本
- 髋部解剖课件
- 化工生产工艺改进方案
- 如何在职场中建立人际关系
- 花草养护技巧让园艺更加快乐
- (9月10日)师者如光虽微致远-2025年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秋外研新版三起点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DBJ51T214-2022四川省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 南京市202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零模)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钻孔桩钻孔及灌注记录表
- 执业医师注册新版医疗机构聘用证明
- 大小球分拣传送机械控制系统设计
- GB/T 19436.2-2013 机械电气安全 电敏保护设备 第2部分:使用有源光电保护装置(AOPDs)设备的特殊要求(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