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教学设计汤阴县岳飞小学 申东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等词语。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培养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六、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故事传说等方面的资料。七、教学过程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长城,生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谈话: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4.板书:长城 二、初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自己先读课文,读的时候做到不漏读,不错读,边读边思考 :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3、提问: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说你的感受。 三、细读,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图文结合,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感知长城的长: 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如果要为刚才那个短片配上一两句话,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合适?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 (2)看完了图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图中的长城的样子,“蜿蜒盘旋”也不难理解了吧? (3)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3、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师:课文是怎么来描写垛子、瞭望台和射口的,谁来读一读。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垛子:躲避敌人,防止与敌人正面冲突 瞭望口:侦察敌情 射口:攻击敌人 城台:屯兵,守兵呼应联系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抓重点句,感受“伟大的奇迹”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建长城的材料: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3、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4、小结: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长城的建造是多么的艰难,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包含着多少的心酸啦! 5、有感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齐读最后一段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出示: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欣赏歌曲长城长。 五、课外拓展: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为长城写一写导游词。八、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