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卷第1期 1998年2月 哈 尔 滨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arbin U niversity of C E 硝化性能 生活污水 接触时间 分类号 TU 991 2 污水中的氮是造成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的物质之一 通常需经过生物脱氮工艺去 除 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硝化阶段保证高的硝化率 对反硝化阶段 硝酸盐的转化 1 是重要的 本研究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固定床 进行了城市生活污水硝 化性能的处理研究 并观测了接触时间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1 实验装置与条件 111 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见图1 该装置由污水槽 提 升泵 生物接触氧化槽 沉淀槽 曝气系统 组成 实验装置尺寸及运行参数见表1 生物接触氧化槽分为8格 每格容积 均相等 曝气量相同 槽内装固定接触塑 料板 第1格装4块 2 8格各分别装6 块 接触板尺寸为1115cm 115cm 槽内 设穿孔曝气管 表1 实验装置尺寸及运行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槽沉淀槽 有效接触日平均有效空气有效停留 容积时间流 量面积量容积时间 L h L d m2 CC S L h 4830103814116439110810510 112 实验条件 收稿日期 1997 05 16 杜茂安 男 副教授 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150008 原污水取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沉砂池 主要为粪尿污水 原污水平均水质分别 为 碱 度10095mg L pH值8 35 Cl 2896mg L BOD1511mg L COD1899mg L NH 4 N 2154mg L SS277mg L 原污水用自来水稀释14倍放入污水槽 由泵抽 升送入生物接触氧化槽 试验共连续运行74d 平均水温为19 5 水质分析项目分 别从进水 生物接触氧化槽第1 3 5 7格 沉淀槽出水取样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211 硝化反应 氨的生物氧化反应分两步完成 首先是通过亚硝化菌的作用 其生物氧化反应 式为 HN 4 3 2O 2 亚硝化菌 NO 2 H2O 2H 1 继之在硝化菌的作用下 进一步进行生物氧化反应 NO 2 1 2O 2 硝化菌 NO 3 2 2 为保证氨的生物氧化反应进行 需向生物接触氧化槽内曝气 提供生物氧化 所需的氧 生物接触氧化槽内曝气后溶解氧浓度变化见图2 由图可知 由于原污水有 机物浓度高 污水中溶解氧浓度极低 在生物接触氧化槽中由于向污水中曝气 槽内 各格内都有较高的溶解氧 这为氨的生物氧化提供了保证 图3为NH 4浓度变化曲线 由图中进 出水NH 4浓度变化曲线可知 NH 4具 有较高的硝化率 图2 溶解氧浓度变化曲线 图3 NH 4浓度变化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NO 2浓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NH 4在亚硝化菌作用下的生物氧 化 NH 4浓度的降低 NO 2在试验的第18d开始增加 第48d起又开起下降 第54d 起下降趋于平稳 由图5可以看到NO 3浓度在第18d随NO 2逐渐增加而变化 并 96第1期杜茂安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硝化性能 且在第54d起随NO 2浓度下降而明显增加 在第18d以前 NO 2和NO 3存在量极少 这段时间主要是NH 4存在 表明NH 4尚未生物氧化 从第18d至第54d这段期间 NH 4有明显降低 此期间NO 2则有明显增加 而NO 3增加则不明显 从第54d起 NO 3则有明显增加 NH 4与NO 2却有降低 由此可知 由NH 4 NO 2 NO 3的硝 化过程中 NH 4浓度降低 NO 3浓度增加 图4 NO 2浓度变化曲线 图5 NO 3浓度变化曲线 212 Ph值与碱度变化 由 1 式知 NH 4通过亚硝酸化菌的生物氧化反应 生成NO 2 H2O和两个H 这必将引起pH变化 见图 6 由资料知 1 亚硝化菌的生物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范围 为715 815 硝化菌的生物氧化反应的最 适pH值范围为615 815 在硝化反应过 程中 当pH值下降较大 超出最适pH值 时 将影响NH 4的硝化反应 这时需向槽 内投加碱剂 由图7可以看到碱浓度从第18d起有 明显下降 这是由于从这天起NH 4通过亚 硝酸菌的生物氧化反应生成NO 2 H2O并 放出两个H 引起pH值下降所至的结果 图6 pH值变化曲线 图7 碱度变化曲线 07哈 尔 滨 建 筑 大 学 学 报第31卷 3 结语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固定床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由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高的硝化性能 生物接触氧化槽内第1格的硝化性能尤 为明显 生物接触氧化槽总硝化率约为74 第1格约占总硝化率的50 21 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槽内的接触时间长 相应可提高NH 4的硝化率 但随着接 触时间的加长 硝化率提高并不显著 本试验第3格后即不明显 31 硝化反应过程 会引起pH值降低 加保证硝化反应进行 需使硝化反应在最 适pH值范围内 当pH值超出最适范围时 应向槽内投加碱剂 41 硝化反应是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作用下的生物氧化反应 在生物氧化反应中 应向水中曝气 以保证生物氧化反应所必需的氧量 参 考 文 献 1合田健 1 水质工学 1 日本 丸善出版社 11976 The Research of N itrifying Characteristics by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M ethod DuMao an Han Hongju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able bedw ith BiologicalContactOxidation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N itr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domestic w astew ater The effect caused by contact ti me is also tested It show s that this method has high nitrif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act ti m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ni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