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黄帝内经学习计划读经计划表累积式教育法复习的方法,简称“小、中、大循环”:“小循环”不是复习,而是新内容在7天内的循环;即一周的时间,每天读三样“易经乾卦第一、老子1-10、三字经1)”如果孩子能每天读三遍,一周时间这三样内容就读了有21遍,21遍后大部份内容孩子基本能背诵。读经班的孩子,可以读5遍。“中循环”一本一本的复习;比如读经三周后,就读完了弟子规可以按排复习一周这个内容,易经、老子读新内容。也可以三样一起复习。“大循环”是对整部经典的复习,比如易经,3本书一口气读完。按计划表全部读完后,安排总复习,一口气读完易经、老子、论语等复习因人而异,可以每周复习,也可以全部完成再复习;学习并不是追求短期效果,只要是无为而为,短期效果不考虑,合适的时候就复习。可以每隔2周复习一周;也可以每隔4周复习一周;还可以一季度后安排复习两周;半年后复习一个月;一年后进行大循环一口气整本复习。复习的时候,周计划往下推。2/11累积式教育法:1是读经的次数,一天最少一次,最多七次;3是读经的内容,一天最少三样,最多七样;班级:经济信息管理123-2班姓名:黄琪学号:12301020233皇帝内经上册素问第一章“上古天真论”-学习心得时光如流水,恍然已流去。不知不觉中,这一学期的选修课已接近尾声了。这学期的选修课中选了一门叫“皇帝内经与养生”的课,开始是受“养生”二字“诱惑”而来的,对于黄帝内经这一医学方面的名著并不太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与了解,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自身的身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养生方法,受益匪浅。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对于黄帝内经这一名著只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在医学方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更是一部养生宝典,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下面我就从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章就两三个方面联系我的学习浅谈一下心得体会。3/11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古人以致现在的人们,在繁衍生息,修身养生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我要讲的是黄帝内经的上册素问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它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各有一个小的主题。第一部分是用24个字创造、介绍了皇帝这一人:然后是第二部分:正文,用对比的手法讲“上古的人”与“今时之人”的不同,从生活行为上讲述上古圣人教下的养生之法是怎样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而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谈论的第一个话题:通过“上古”与“今时”的人们比较,再观现在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应该所注意和改变的生活习惯。在古文里歧伯的对曰中我们可以知道:上古时期,的人们洞悉道生方法、法则,能效法“阴阳”的转换变化规律,生活作息都有正常的规律,即能顺着生命的自然生长去生活,不费神劳累,所以能够身体健康,精神熠熠,轻易活到百岁,这是“上古之人”的养身之道;而“今时之人”恰巧与“上古”之人相反,不注重身体健康,一再放纵自己的内心欲望,生活在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中,为自身欲望所惑,“殚精竭虑”,身心受到破坏,元气大泄,4/11所以身体不好,寿命不长。这些都是我们的前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又何其不是“今时之人”呢?用上古之人的养生要求做参照,现在的我们是怎样的呢?现在,在科技和社会生活急速发展的状态下,大多数的人们都适应或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注重生活节奏,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爱吃快餐食品,爱喝各种碳酸饮料,暴饮暴食。有些人视就如命,醉酒伤人伤己;有些人纵欲过度,害人害己。如今的多数人随意挥霍自己的健康,只是求得短暂的快乐,得不偿失。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用正确的生活习惯来养护我们的身体。在作息上,少熬夜加班,按时就寝,准时起床,不让自己太劳累;在饮食方面,按时进餐,吃当季食物,少吃或不吃反季节蔬果,吃适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节食少吃。过度的劳累和不适当的饮食都会损耗我们的“真气”、“元气”,而我们身体中的“真、元之气”呢并不是无穷尽的,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它会慢慢消耗,如果我们不去补充和保养它,让它继续消耗,我们的身体会逐渐衰竭,不能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不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在寿命上就不能长寿,往往才年过半白就已经身心俱损,神行憔悴。所以,养身第一课:注重生活行为习惯各方面,有节有律。5/11第二个话题:心理层面的养生。说到心理养身之法,就是由内而外,从身体内部养护身体。养身仅仅在外部行为上是不够的,心理层面的养生是为了避免一些“虚邪”对身体的伤害。心理养生是为保养元气而进行养生。人若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自然不会有过多的索取和欲望,欲望减少,心理会慢慢平静,真气、精力的消耗就会减少,;内心没有沉重的负担,不焦躁,无恐惧,真元得到保护;对于身体的内部五脏六腑,顺应真气的流转,能正常工作,身体健康。以上几点对于真元的护养都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反之,这些会影响身体健康,器官衰竭,易生病,不长寿。只有把真元养护好,使它们一直处于盈满状态才能在“虚邪”来袭时,是身体不受到伤害。是以,在平时多多了解一些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和一些滋养方法,对保养我们的身体也是很有用处的,保护好我们的人体功能。人体功能若没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丧失的危险;人体各种功能存在而不丧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种运动能够不断进行,因此,保真固元十分重要。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话:魏文王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好?”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6/11“那么为什么你最有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病情初期,而我治病则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因此,一般人都看不到长兄和中兄的治病才能,而只看见我在经脉上针灸,用针管来放血,在躯体上动刀、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而得名,其实错矣。”由此可见,扁鹊认为防病或养生才是最重要,最好的。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在我看来,实质上也就是通过养护好身体从根本上防病长寿。当初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从中学到一些实在的,贴近生活的养身方法让身体得到“改正”,更健康。养身即养护身体,由内而外,避疾防病。到了期末,这门课程的确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养生知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的身体和了解许多生长、生理周期的要点。总之,不枉此行。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读书,二者常结合在一起,自来京住在江苏会馆起,题书斋曰五斗斋。每早五时起床,即读佛经、打坐、读医书。每天食饮定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临终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毫无痛苦。一生中收藏图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先父读儒书时,即取内经、难经而读之。数年,以为医学一道,非内经不足以明其理。熟读7/11内经以后,继之以本草经、伤寒金匮,均能熟诵,至老不忘。认为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正如朱丹溪所说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又说:仲景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先父认为内经文词古奥,初学颇不易读,须广看各家注解,其义始通。王太仆为注素问之先河,其中有很多精辟之处,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注解诚高出千古。马元台、张隐庵之注解,亦有超乎前贤之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王注,四维为筋骨血肉;马张二人注,四维为四肢,似较王注为优。正如虞天民说:内经其书深而要,其旨邃以弘,其考辩信而有征,是当为医家之宗。我初学医时,先父即教导说:学医要从四部经典著作入手,熟读以后,再博览群书;经过认真临床,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如千金、外台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金元四家,补前人所不及。历代各家著作及名医医案,须要多读多看。总之,开卷有益也。尤其清代叶天士之温热论,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王盂英之温热经纬更为必读之书。然先父临床运用,不8/11执前人成见,师古而不泥古,不论经方时方,善于化裁。先师治学的特点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首先,注重一个勤字。他在读书和思考方面是十分刻苦的。每当凌晨和夜静的时候,他书桌上的灯光总是准时拨亮,伏案阅读,孜孜不倦。并常说,一来这时头脑清爽,效力最高,二来没有白天的干扰,精力集中。就这样,他不论阴晴寒暑,每天早晚坚持学习四,五小时,几十年没有间断过。他对所读之书,还要认真思考,深入领会,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丝毫也不马虎。他要求学生也是同样。谆谆教导说:经典著作要精读深思;各家学说要博览兼收;基础知识书籍要勤读牢记。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书读通弄懂。他一生不耻下问。在梓潼时,幕龚老名,谦恭追随数年不懈,龚老甚为感动,于临逝世前,授以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他广泛收集民间有效疗法,随闻随采。他交往医界名流,总是虚怀若谷,善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从不存门户之见,他经常说,学问学问,不但要勤学,而且要好问。只学不问,无以启思,只问不学,无以明理。要有每事问的精神,才能在学识上有所进益。其次,坚持一个恒字。他认为,中医理论深奥,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9/11是不易掌握和领会的。他每读一部中医文献,无论是巨著,还是中短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从头读起,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竭泽而渔,不使遗漏。即使读两遍、三遍,也不改易这种方法。我追随先师十七年,亲眼看到他系统阅读内经、千金、外台、证治准绳、张氏医通、本草纲目各一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寒温条辨、伤寒指掌和金匮冀、医学心悟等两遍,没有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是办不到的。他常说:学无止境,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其三,要求一个严字,他认为,治学严谨与否,不仅是科学态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问题。他自己订立了三条:好读书,必求甚解。见重点,则作好笔记,加深记忆;有疑义,则反复查证,务求明辨。不作采菊东篱之陶渊明。谨授课,必有准备。讲原文,则主题明确,论之有据,作分析,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要学传道解惑的韩昌黎。慎临证,必不粗疏。问病情,则详察体认,明其所因,辨证治,则胆大心细,伏其所主。效法治医有素之孙思邈。记得在一次重型乙型脑炎会诊讨论中,在座同道分析:高热灼手,胸腹痞满,已三日不大便,脉沉数,苔黄腻,可下之。他力排众议,指出虽有痞满而不坚,脉非沉实而两尺滑,苔非老黄而见厚腻,不待下,大便将自行,正当认真剖析,意见渐趋一致时,10/11护土来报,溏粪已下。同座莫不叹服。并称赞他认证之真确,完全由于治医的严谨,分辨细微处,一症一脉从不轻易放过。这种高度负责的作风,值得学习和发扬。熟读、精思是先父的读书方法先父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为主。他说: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又说:伤寒、温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一详于寒,一详于热。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的发展。金匮是治疗内科杂病的专书,其中虽有痉、湿、喝等一些篇章是外感病,但究竟是以内科杂病为主。后世各家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伤寒、金匮宜先看原文,勿过早看注释,以免流散无穷。先父对伤寒、金匮二书推崇备至。他曾回忆到,在刚开始应诊时,由于家传的缘故,求诊的人较多,有效者,亦有不效者。为此决心停诊,闭门读书三年,把内、难、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以后在临床上就比较得心应手。他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所在。11/11他还认为温病条辨实用价值很大,而且是集温热诸家大成的作品,所以应该是中医的必读书。在熟读以上诸书之后,再兼及各家,明其所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电解池课件教学课件
- 高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试
- 高速上应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血压科普教学课件
- 高血压分级课件
- 施工电源建设EPC总承包合同
- 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监理合同
- 电脑小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课件
- 2025年郑州小升初选拔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押品评估准入考试题库
- 弹药安全管理办法
- 新疆处方管理办法
- GB/T 5028-2025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
- 2025年兵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中考语文试卷真题解读及备考指导(精校版)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大纲2024版》
- 护理标识管理制度
- 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