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品质_第1页
巧妙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品质_第2页
巧妙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品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妙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我们教师可能都碰到过这种情形:有一些学生好像很聪明,接受能力也很强,老师一讲就懂,一点就通,自己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还未完全形成,凭“想当然”解题。而教师在课堂上又总是扮演成功的角色,什么问题都会解。而且思路又巧总正确,总处于不败之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有机、有序持续不断地进行,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在课堂上充分暴露编者、教者、学者的思维活动过程。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虽然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份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思维还未完成成熟,看问题欠全面,讨论问题易武断、偏激、缺乏冷静态度。因此,我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弱点,选择合适的例题,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节骨眼上设置“陷阱”。先让学生“上当”,陷进去,再诱导他们在“自查自纠”中挣扎出来。学生有了陷进去的“滋味”体验,自然会增强“陷阱”的防防御能力。为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巧设“陷阱”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做了如下的探讨:一、 针对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深造成的失误,巧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果学生只停留在词语,形式的记忆上,而不能深入理解和下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重视在解题中应用概念,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经不起“考验”的。对此,教学中我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陷阱。然后引导学生辨析,对此,识别真伪。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弄清概念的理解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中进行深刻思维,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有些学生常常认识模糊,对“经过变形整理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这一本质属性缺乏了解,设置了下列问题。例1:下面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的个数是 xy + x + 5= 0 x2 + +2 =0 + + 5 =0 (2x + 3)(x - 2) =2 x2 6A.1 B.2 C.3 D.4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B答案,认为有2个;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比从正面讲几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要好得多。例2 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有理式?哪些是无理式?x + + 1学生解答可能认为都是无理式,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帮助他们区别无理数与无理式,让他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二、 针对运用法则,公式和定理时忽视前提条件造成失误,巧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作业或考试中容易忽视公式,定理的前提条件,一再造成推理和运算的错误,我特意设置一些问题或思维不严密而导致推理的漏水洞的解(证)题的过程,让学生争论辨析,找出错误所在及产生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确的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例3 已知关于k的方程k2x2 + (2k - 1)x + 1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 (2)当k为何值时,x1 与x2互为倒数。解:(1)依题意有0 即(2k - 1)2 - 4 k20 解之得k k的取值范围是k (2)依题意得 x1.x2 = 1 x1.x2 = 解得k = 1当k = 1 或 k = -1 时x1 与x2互为倒数 上面解答有无错误?若有请指出错误之处,并直接写出正确答案。通过争论辨析,学生都找到了错误之处,并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什么。运用时必须注意定理适用的条件,忽视这些条件,就会导致错误,如为了强调等比性质前提条件时选用了下题:例4 已知 = 则可推出 A = B = C = D. = 不少学生忽视了条件,容易选择A,等比性质中强调各比的后项和不能为零,而本题没有给出这个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最后选择B。三、 针对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造成的失误,巧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对新的问题情境,缺乏教学求异意识表现出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等错误现象,反映了思维狭窄不灵活。因此,我抓住学生常受干扰的那些思维的消极影响,出一些“形似神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及时转向找到正确的解法。如对学生常受“套用公式(定理)的定势”影响,设置了正是下题:例5 已知函数y = x2 +2x + 5 (x0) 画出图象并求出极值。此题不少学生用极值公式Y极值= 求出极值为4,而忽视了x 的取值x0,一看求极值就套用极值公式,缺乏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思维品质,结合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