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失配修形*王红梅董学朱【摘要】提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啮合分析的两种新方法:齿面相切法和齿面零间隙法。失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啮合分析表明:型传动对误差不十分敏感,但同时接触齿数少;标准型和型传动对误差十分敏感。本文提出失配修形法,用标准蜗杆与由型滚刀加工的蜗轮失配啮合,使蜗杆副初装时对误差不敏感,跑合后得到良好的接触质量。叙词: 蜗杆传动误差失配啮合齿面修形引言70年代初国内外开发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简称平面二包蜗杆副),具有承载能力大、效率高等优点,在我国已推广使用。对于无误差的平面二包蜗杆副已有较深入研究1,2。文献3利用日本学者提出的数学模型,对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齿面进行了误差分析。文献4提出以平面和锥面作为产形面分别展成蜗杆和滚刀,对减少二次包络蜗杆副对误差的敏感,效果良好。按日本学者的方法,对于蜗杆每一转角,须依次计算垂直于蜗轮轴线各截面内蜗杆与蜗轮两齿廓的间隙,并通过调整蜗轮转角,使得只有一个截面的两齿廓于一点接触(间隙为零)。这种方法计算量很大,需要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新方法。此外,以平面和锥面作为产形面,需要两种砂轮、两套磨头,很不经济,有待探索一种新的失配修形方法。1平面二包蜗杆副齿面失配啮合分析新方法图1蜗杆和蜗轮的位置及坐标系1.1齿面相切法蜗杆副无论是否失配,啮合时两齿面均须相切于接触点。此点应是由产形轮4(砂轮座)展成蜗杆1的切齿啮合面“41”与产形轮3(滚刀)展成蜗轮2的切齿啮合面“32”的交点,在此点两齿面有公法线。取静坐标系0i(i=1,2)如图1所示,01和02分别与蜗杆和蜗轮轴线重合,01=02与两轴线公垂线重合。由齿面接触点为两切齿啮合面交点得到式中R01,9012、R01,和R02,为回转矩阵(见文献5);()01=1(,4,04)为在01坐标系切齿啮合面“41”上任一点的向径(见文献7,以下同),4、4为产形平面的参数,04为产形轮4的转角;()02=(,03,13)为在02坐标系切齿啮合面“32”上任一点的向径,、为一次包络展成滚刀时产形面参数,03为一次包络展成滚刀3时产形轮的转角,13为二次包络展成蜗轮2时滚刀3的转角;a为蜗杆副理论中心距;a12和12分别为蜗杆副的中心距误差和轴交角误差;b12和c12分别为蜗轮和蜗杆沿其轴向的位移,它们可以是补偿调整,也可为安装距误差。初装蜗杆副时,为使蜗杆齿面和蜗轮齿面相切,不脱开也不“相交”,须使切齿啮合面“41”和“32”分别绕01和02转过和角。 由展成蜗杆1时的一次包络切齿啮合共轭条件方程解得=4(,04)(2)合解展成滚刀3时的一次包络切齿啮合共轭条件方程和展成蜗轮2时的二次包络切齿啮合共轭条件方程得到=(03,13)(3)=(03,13)(4)根据两齿面在接触点有公法线条件(*=*),可导出求和的计算公式i=*ii(i=1,2)(5)式中切齿啮合时,在0i(i=1,2)坐标系已求得齿面i单位法向量(i)0i=nix,niy,niz。由式(1)得到3个纯量方程,有、04、03和13四个未知数。给定其中一个(例如04),给出、03和13的初值,由式(2)式(5)求得、和,由式(1)迭代求解、03和13的终值,得到一个接触点。给出一组04值,在齿面上得到一条接触迹线。两齿面相对运动时不脱开的条件为:在接触点处两齿面相对速度垂直于公法线(12*1=0),由此得瞬时传动比的计算公式(6)齿面相切法只能用于求解两齿面相切的接触点,不能求解边缘接触点。其优点是能快速求解;缺点是不知道接触点周围两齿面的间隙,不能判断齿面其他位置是否有干涉。1.2齿面零间隙法蜗杆与蜗轮齿面接触点处的间隙为零,不接触各点的间隙大于零。求齿面各点间隙的具体方法是:在蜗轮齿面上先按无误差(a12=12=b12=c12=0)算出一个接触点M,有误差(a120,120)时两齿面和脱开(见图1)或相交。为便于求间隙,在点M处的切平面上取活动标架M2(M:*1,*2,*2),*1、*2为过M2点2的切平面上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见图1)。沿*1和*2将坐标轴作x等分和y等分,由x直线和y直线在切平面上形成网格,过网格上任一结点Q(x,y)作平行于*2的直线,分别与和2交于点Q和Q。QQ2即为与Q点对应处两齿面沿*2方向的间隙,依次计算两齿面上与网格各结点对应点的间隙,适当调整蜗杆和蜗轮的转角(调整量分别为和),必要时以蜗轮和蜗杆的轴向位移b12和c12作补偿,直到两齿面不脱开、不“相交”,只有间隙为零的接触点为止。为便于计算,假定蜗轮齿面不动,对蜗轮的调整可转换为对机架和蜗杆加了绕k02的转角-和沿02的位移-b12。齿面上点Q在M2坐标系的向径(7)式中M02M202M2的坐标变换矩阵6i23M、i23Q蜗轮齿面上点M和Q切齿啮合时的传动比13M、13Q点M和点Q切齿啮合时滚刀的转角2无误差时和在点M接触时切齿啮合面“32”的转角点Q与Q对应的条件为给定Q(x,y)之后,给出03和13的初值,由式(3)和式(4)求得和,由式(7)求得x2Q、y2Q和z2Q的值,由式(8)和(9)迭代求解03和13的终值。齿面上点Q在M2坐标系的向径式中i14M、i14Q展成蜗杆齿面上点M和Q(见图1)时的切齿啮合传动比04M、 04Q展成蜗杆齿面上点M和Q时产形轮4的转角和在点M接触时,切齿啮合面“41”的转角、2使失配齿面相接触蜗杆和蜗轮的调整角点Q与Q对应的条件为给定Q(x,y)之后,给出04和的初值,由式(2)求得,由式(10)求得x1Q、y1Q和z1Q值,由式(11)和(12)迭代求解04和的终值。与点Q(x,y)对应的点Q和Q处两齿面沿*2方向的间隙为z=z1Qz2Q(13)z0时,间隙为正,两齿面在该处脱开;z0时,间隙为负,两齿面在该处干涉;z=0时,两齿面在该处接触,可以相切,也可为边缘接触。齿面零间隙法的优点是:既可以求两齿面的相切点,也可以求边缘接触点,还可以求脱开或相交两齿面各对应点的间隙。缺点是计算量较大。为考核这两种新方法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先用文献2中线接触齿面啮合分析法求出若干瞬时接触线上的一些点,然后在无误差的情况下,分别用齿面相切法和零间隙法求这些接触点。对一些算例用3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完全吻合,说明文中的数学模型和所编程序无误。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啮合分析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有装配误差的标准型传动和型传动2进行了失配啮合分析,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齿面相切法无解;另一种虽有解,但以齿面零间隙法检验,在某些“接触点”的周围出现负间隙区域,两齿面有干涉,得到的不是真正接触点,用零间隙法可算出边缘接触点。大量算例说明:标准型和型平面二包蜗杆副,由于多齿双线接触对误差十分敏感,很小的误差都会导致边缘接触,即使进行蜗轮、蜗杆轴向移动补偿也无济于事。型平面二包蜗杆副2,由于蜗杆有效工作长度短,同时接触齿数少,无论单头或多头蜗杆副,均对a12不太敏感,但对12比较敏感。误差不大时用齿面相切法可算出齿面上的接触迹线;用零间隙法检验,各接触点处均无干涉(除接触点间隙z=0外,其余各点z0)。图2中心距误差a12=0.1 mm的型蜗杆副(a) 接触迹线、接触区(b) 传动比误差曲线(c) 蜗轮转角误差曲线在图2算例中,型平面二包蜗杆副,参数为z1=1,z2=40,a=240 mm,d1=80 mm,基圆直径rb=160 mm,砂轮轴倾角=10,蜗杆和滚刀的修形参数中心距变动量a1=a3=-1.0 mm。图2a为a12=0.1 mm时蜗杆和蜗轮齿面接触迹线和接触区,齿面瞬时接触椭圆的长半轴及其位置按文献5的方法求得;图2b为传动比误差曲线;图2c为蜗轮转角误差曲线。型蜗杆副虽对误差不敏感,但由于跑合后其有效长度仍然很短2,失去了多齿接触的特点。标准型和型蜗杆副对误差十分敏感,为避免边缘接触导致跑合时偏磨或齿面失效,必须通过失配修形为两齿面找到良好的初始接触区。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修形文献中见到的平面二包蜗杆副的各种修形,其蜗杆和滚刀的修形参数相同。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蜗杆和滚刀采用不同的修形参数,使蜗杆副失配,称之为失配修形,目的在于减少蜗杆副初装时对误差的敏感。平面二包蜗杆副需要经过跑合,在轻载情况下以蜗杆的硬齿面“展成”蜗轮的软齿面,采用标准蜗杆比较适宜。不宜用型蜗杆,因为同时接触齿数少。由型蜗杆跑合时,需由啮出端边齿棱边在齿面中间刮出后过渡曲面2,处理不当会划伤蜗轮齿面有效区。采用型滚刀加工出的蜗轮齿面有两个接触区,左边接触区2B与右边接触区2C之间有后过渡曲面C22,初装时对误差不太敏感。图3为平面二包蜗杆副失配修形啮合分析算例,参数为:a=240 mm,d1=80 mm,z=1,z=40,=10。标准蜗杆与由型滚刀加工成的蜗轮啮合,滚刀修形参数为a3=0.2 mm,蜗轮轴向安装误差b12=-0.09 mm,蜗杆轴向补偿调整c12=0.025 mm。初装时在左边2B区接触(见图3a),跑合后2C也参加啮合,呈多齿双线接触,但中间后过渡曲面不接触,齿面上无易点蚀的二次接触区2。图3标准蜗杆与型滚刀加工的蜗轮失配啮合(b12=-0.09 mm;c12=0.025 mm)(a) 接触迹线、接触区(b) 传动比误差曲线(c) 蜗轮转角误差曲线采用型滚刀加工出的蜗轮齿面只有偏左边的接触区2B2,与标准蜗杆初装时对误差也不敏感(算例从略),但跑合后只有2B啮合,单线接触,齿面上也无易点蚀的二次接触区。4结论(1) 提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失配啮合分析的两种新方法:齿面相切法用于计算齿面相切的接触点;齿面零间隙法用于计算边缘接触点和检验齿面是否有干涉,必要时可以为齿面相切法计算初值。(2) 型传动对误差不很敏感,但同时接触齿数少;标准型和型传动对误差十分敏感,一有误差就出现边缘接触,须进行失配修形。(3) 提出失配修形新方法。采用标准蜗杆与由型滚刀展成的蜗轮失配啮合,初装时对误差不敏感,跑合后可得到良好的接触质量。收稿日期: 1997043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王红梅山东工程学院汽车学院讲师, 255012山东省淄博市董学朱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100083北京市参考文献1齐麟 等. 蜗杆传动设计(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2682董学朱, 冯晓云, 张德华. 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修形分析. 机械传动, 1996, 20(2增刊): 53553秦大同, 张光辉. 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齿面接触及运动精度的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 1993, 16(1): 45514秦大同, 张光辉. 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齿面修形的效果. 重庆大学学报, 1993, 16(1): 7135董学朱. 齿轮啮合理论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11416董学朱, 魏文军. 真实齿面的描述和相啮合齿面各点间隙的计算. 机械传动, 1992, 16(4): 6117王红梅.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1997.TOOTH MODIFICATION OF MISMATCHED PLANAR-GENERATED DOUBLE ENVELOPING WORM GEAR PAIRWang Hongmei(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ong Xuezhu(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Two new methods of tooth meshing analysis of mismatched planar-generated double enveloping worm gear pair are put forward. One is called tangent-tooth method, and the other is called zero-backlash of teeth. Mismatched tooth meshing analysis of planar-generated double enveloping worm gear pair shows that type worm gearing is not too sensitive to errors and that type and standard worm gear pairs are obviously sensitive.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modifying the mismatched worm gear pair is proposed. When worm gear pair is formed by st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线下演出市场复苏与城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硬件架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真实性评估与分析报告
- 2025年快时尚在时尚零售市场中的时尚跨界合作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 私人雇佣送货合同范本
- 自家农田开垦合同范本
- 贴砖工具转让合同范本
- 活动物料公司合同范本
- 门面无偿出租合同范本
- 民间债券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时政练习题及答案
- 机械租赁服务方案
- 老年康复护理专项技术指南
- 消防设施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 2025外汇展业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
- 散装柴油管理制度
- 原发性高血压
- 退休教师国庆节活动方案
- CA6140普通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
- 低效林改造管理办法
- 体重控制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