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案 合阳县城关中学 秦萍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方法。4、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 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今年的元宵节,大家有没有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谜语大会。师:那你们猜中了几个谜语。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灯谜,大家猜猜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灯谜):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板书:莲)师: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爱莲花,宋代的周敦颐对莲花更是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知军时,曾亲率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莲花盛开之时,微风吹过,朵朵荷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荷香远播。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爱莲说)二、 解题:1、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2、作者:师:课下注释有对作者的介绍,大家迅速记忆一下,我来提问。字 哪里人 哪个朝代什么家 作品 师: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那么学习文言文就要围绕“读、译、品、悟”来进行学习,根据这四个字,我们定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方法。4、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四、初读课文1、师:同学们,下来让我们带着这几个目标,一起走进文本,诵读课文。提示语:同学们,请始终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起手中的笔,大声诵读,把不会读的字画出来。2、师:现在交流一下生字,看看小组能不能解决,解决不了再提出来。3、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出示生字)读准字音:蕃fn:多。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mn不枝: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 亵玩xi: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噫y:唉。陶后鲜有闻:鲜,少。(xin)4、师:请同学们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5、师:同学们读的很流畅,但是情感投入的还不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一步理解,接下来我们来译读课文。五、译读课文1、师:请将笔拿出来,根据要求翻译课文。(多媒体出示要求):(1)、根据书下注释,连词成句,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再提出来全班解决。)(2)、小组合作,利用“增、删、调、换、留”口头翻译课文。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4、指名翻译句子。(多媒体出示翻译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放声朗读,体会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六、品读:1、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莲的可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这七个短语不仅仅写出了莲花的可爱,在描写中更渗透着作者对莲花的无限赞美之情,写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2、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君子。3、以莲花比喻了君子哪些美好的品行?师:作者以莲花喻君子,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描写莲花的句子,从莲花的身上你看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庄重质朴中通外直正直通达不蔓不枝单纯方正香远益清品质美好亭亭净植体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令人敬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括了莲的品格,莲有如此品格,菊花和牡丹又如何呢?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者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多媒体出示参考资料):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j(雨雪停止,天放晴)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qing(茕子(孤儿);茕孑(孤单);茕困(孤苦);茕妻(寡妇);茕疚(因孤单而感忧伤);茕居(寡居) 】嫠(l.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借花述志。学生思考、讨论。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难点引导:(1)师:谁爱菊花?(陶渊明)师: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黑暗,归隐山林,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作者写陶渊明爱菊,正是赞颂了他不苟同与世俗的高洁品质,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2)师:谁爱牡丹?(世人)师:牡丹一丛花可顶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可见其昂贵。世人皆爱牡丹,可见世人追名逐利之熙熙攘攘。作者写牡丹是从反面来衬托莲的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师:谁爱莲? 师:周敦颐就像莲花一样,在宦海里浮沉,却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不怕劳苦,不畏权贵。正如黄庭坚评价的那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就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师: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4)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对菊花赞美对牡丹鄙视5、总结:菊花和牡丹的出现使莲的形象更加高大。秋菊能傲霜,却不愿与百花争春,和菊相比,莲不消极避世;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纷纷追逐,和牡丹相比,莲能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动。作者赞美莲花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