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39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39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39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39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无情地检验了两国这两场几乎同时代的自强运动 产业革命后的大阪纺织工厂 1895年2月8日 日军第六师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召开动员大会 马关条约 谈判现场 1875年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八国联军总兵力3万3千人中 日本就有2万2千人 相当于联军总兵力的2 3 1905年9月5日 日俄在美国签订 朴茨茅斯条约 擅自重新划分在中国东北的 势力范围 1915年5月25日 二十一条 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决定对华侵略总政策的所谓东方会议 右起第3人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1928年6月4日 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 炸死了从北京返回沈阳途中的张作霖 图为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1941年12月1日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 发动太平洋战争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37南京攻陷的消息传到东京 裕仁天皇下令给日军每人一杯御酒和十支香烟作为犒赏 第四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明治维新 19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 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八幡制铁所这是甲午战后建立的日本最大的钢铁厂 产量占全日本钢铁产量一半以上 所用矿石全部来自中国 伊藤博文 1841年10月16日 1909年10月26日 日本近代政治家 内阁总理大臣 首相 明治维新元老之一 伊藤博文与1889年日本宪法颁布 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的情景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中 走向世界 的含义 二是对外侵略 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一是近代化 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顺应世界潮流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 单位 千捆 独特视角 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 历史学家们称之为 统制主义经济模式 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 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 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 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大国崛起 一 走向世界之近代化 一 经济近代化 资本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 2 表现 1 19世纪90年代初 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重工业发展迅速 以钢铁 机器制造业为代表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国家主导工业化 1 特点 1878年5月14日 掌握明治政府实质权力的大久保利通遭到六名刺客的袭击 当场毙命 刺杀大久保利通的六位刺客走到临时皇宫前面自首 他们留下了斩奸状 批判藩阀政治家上不听天皇的谕旨 下不听民众的公议 压制民权 以政治为私有 他们要求改革有司专制的现状 要求举办民会 采取公议 由上述材料可知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包括哪些阶层 农民以及中小地主 中小资产阶级 自由民权运动 历史回眸 后者因此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一 走向世界之近代化 二 政治近代化 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1 标志 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暴动 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 自由民权运动 2 经过 1885年 日本实行内阁制 伊藤博文出任首相1889年 钦定 日本帝国宪法 颁布 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目的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稳定社会局面 探究活动 根据明治宪法 请同学们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分男女生两组派代表上台比赛 pk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行政机关 只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协助天皇 服务天皇 天皇 议会 立法 内阁 行政 法院 司法 枢密院 顾问 最高决策机关 三权分立 神圣不可侵犯 享有实权 探究 根据明治宪法 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英国宪政制度的特点 第一 立宪君主制 英王权力受到一系列宪法性限制 女王 统而不治 英国王权的有限 君主的虚位 使英国成为一个 戴王冠的民主国家 第二 议会主权 18世纪英国法学家威廉 布莱克斯通说 凡天意所能为之事 议会皆可以人力为之 第三 代议民主制 英国的代议制民主是通过议会内阁制来实现的 行政从属于立法或议会 从而实现了分权制衡的宪政精神 第四 法治 法治的原则是人民服从法律之治 而不应服从统治者的专断意志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 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 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 回观国情 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 视其为金玉良言 以至国家几被损毁 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 报国正是此时 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 1882年 1 标志 2 经过 3 特点 民主形式 进步性 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天皇专制 封建神权色彩 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4 评价 1 性质 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 局限性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及神权色彩 3 影响 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一 走向世界之近代化 二 政治近代化 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试比较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与1889日本宪法的主要相同之处 议会 君主 内阁 权力较小 尤其是众议院 帝国议会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 只对君主负责 2 特点 君主绝对权力 封建主义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1 内容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材料一吉田松阴在1858年就竭力主张 今日之计 当以谨守疆域 乘机垦拓虾夷 今北海道 收取琉球 北取朝鲜 挫败满洲 东压支那 南临印度 以此 达丰国未成之大计 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 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 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 利益线 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 大陆政策 确立的标志 材料三 明治维新后 日本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 但和西方工业强国相比 显然还有相当大差距 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实现赶超的目标 日本一直在寻找一条捷径 二 走向世界之对外侵略 二 基础 1 军事近代化 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 并不断加强 2 外交上民族独立 20世纪初废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 对外扩张表现 说一说 一 原因 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对外侵略蓄谋已久 资本主义发展 国力提升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资源 市场 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 二 走向世界之对外侵略 二 基础 1 军事近代化 2 外交上民族独立 三 对外扩张表现 1876 江华条约 打开门户 1895 马关条约 获得驻兵权 1905日俄战争后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10 日韩合并条约 正式吞并 b侵略琉球 1872开始 1879正式吞并 变为冲绳县 c侵略中国 1874侵入台湾 1894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割占台 澎 1901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一 原因 a侵略朝鲜 明治维新的成功和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民族优越论在日本民众中滋生 他们蔑视亚洲邻国 甚至儿童游戏也模仿甲午战争 材料三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 参与维新的功臣 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 决心把西方的一切 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 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 奉命使节要点 中所写 要把 超越我东洋 的 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 风俗教育 营生守产 等 开明之风 一概移入我国 使我国民迅速进步 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 寻找现代化的楷模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1888 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增长情况 探究活动评价明治维新 1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积极作用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 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政治 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 经济 改变封建落后状况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 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地位 摆脱民族危机 崛起为东方强国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评价明治维新 1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积极作用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 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3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成为了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提示 答题时注意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学习延伸 同 1 背景 内忧外患 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 殖民地的危险加剧 国内封建落后 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 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 内容 都提出了 自强 求富 富国强兵的目标 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 标志着两国近代化的开端 都创建了近代海军 举办了新式学堂 异 1 领导阶级 日本是从封建统治中分化出来 不满幕府统治的中下层武士 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化 中国的洋务派是封建势力的一部分 2 目的 日本明治维新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推翻幕府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 巩固封建统治 3 性质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 内容 日本在政治 经济 军事 教育 生活习俗诸方面 进行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改革 洋务运动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指导思想下 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 生产 军事和教育技术等 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 只 布新 不 除旧 没有对封建体制进行全面改造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