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件(共39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件(共39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件(共39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件(共39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第2课 倒幕运动与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件(共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1 原因 1 根本 黑船事件后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 2 直接 幕府对外妥协 对内镇压 引起爱国武士的不满 形成 尊攘派 2 标志 1860年 中下级武士刺杀井伊直弼 樱田门事件 1860年3月24日上午 来自江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 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 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 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 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樱田门事件 发动 樱田门事件 的武士们宣布 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反对幕府 只是为了清君侧 从此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 有地主 富农 商人和手工工厂主参加的 尊王攘夷 运动开始了 并由此揭开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序幕 樱田门事件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1 原因 2 标志 3 口号 尊王攘夷 1 含义 尊奉天皇 赶走外国侵略者 2 中心任务 攘夷 为 攘夷 而尊王 4 基础力量 主要参与者 中下级武士为主支持者 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响应者 富农 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 尊攘派 思考题 分析 尊攘派 为何会得到广泛支持 尊王攘夷 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口号 1 黑船事件后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 2 幕府对外妥协 对内镇压的反动统治 引起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3 尊王攘夷 的口号在民众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5 活动 刺杀 袭击 奇兵队 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 出现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人民参与的武装力量 奇兵队 1863年高杉晋作 p111简介 在长州藩组织 抗击西方侵略者 该组织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高杉晋作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5 活动 刺杀 袭击 奇兵队 6 结果 失败 1 经过 1863年8月 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 尊攘派被赶出京都 长州藩屈服 斗争失败 禁门之变 1863年秋天 幕府发动兵变 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 支持尊王攘夷运动长州大名毛利父子被免职 毛利父子原想同幕府妥协 但遭到幕府拒绝 遭到拒绝的毛利父子在长州藩重用高杉晋作等尊攘派人士 准备卷土重来 大约一年后 2000多长州藩兵进攻京都 但是 由于幕府事先得到消息 在京都集中了七八万人作好防守准备 双方在京都展开了激战 长州兵一度攻进皇宫的哈御门 但终因寡不敌众 被幕府兵击退 因哈御门又称禁门 故这一事件历史上又称 禁门之变 由于 禁门之变 长州藩和尊攘派被视为叛逆 幕府还纠集35藩兵力 征伐长州藩 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征长战争 英 美 法和荷兰等国配合幕府的运动 派军舰炮轰长州下关的各个炮台 长州藩面对内外强敌 只得妥协 高杉晋作逃亡 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 幕府撤兵 尊王攘夷运动宣告结束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5 活动 刺杀 袭击 奇兵队 6 结果 失败 2 原因 a 主观 尊攘派存在局限性 对幕府尚存幻想 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1 经过 1863年8月 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 尊攘派被赶出京都 长州藩屈服 斗争失败 b 客观 列强武装干涉 c 客观 幕府镇压 d 根本 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 资产阶级力量不成熟 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 想一想 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尊攘派为什么不能提出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样的口号 一 尊王攘夷 运动 1860 1863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探究 尊攘派为何转变成倒幕派 1 原因 背景 1 吸取 尊王攘夷 失败的教训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使尊攘派认识到 要想改变日本的现状 实现富国强兵 单纯 攘夷 是不行的 只有倒幕 2 吸取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受辱的教训 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2 领导 高杉晋作 木户孝允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维新三杰 长州 3 根据地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长州 萨摩 土佐等西南强藩 探究 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政治 经济 军事 领导 群众基础 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1 政治 长期受幕府排挤 倒幕派掌握藩政权2 经济 自强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3 军事 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 组建新军 军事实力增强 萨摩 长州缔结军事同盟 4 领导 高杉晋作等领导正确 夺取了西南强藩的实权 联络更多的藩参加倒幕 争取到天皇的支持 5 群众基础 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为倒幕运动奠定基础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重现情景 1866年 日本农业欠收 商人囤积居奇 米价暴涨 在暴涨最大的江户 大阪等地 贫苦农民包围米店 攻击富豪 6月22日 大阪一天就有800多家米店和商店被市民哄抢 称为 米骚动 或 捣毁运动 民心已离将军 幕府何足惧 大久保利通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4 大政奉还 1867 1 背景 倒幕派 幕府 加紧倒幕 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运动 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 争取天皇的支持 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住实际权力 2 概况 德川庆喜 幕府将军 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 将政权交还天皇 称为大政奉还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德川庆喜 大政奉还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二 倒幕运动的兴起 4 大政奉还 1867 1 背景 倒幕派 幕府 加紧倒幕 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运动 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 争取天皇的支持 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住实际权力 2 概况 3 影响 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 自主探究 既然幕府已经 大政奉还 了 为什么1868年初 倒幕派还要发动政变 什么是 辞官纳地 三 戊辰战争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1 原因 1 根本 大政奉还 后 幕府仍控制国家政权 2 目的 彻底打跨幕府 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 直接 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 辞官纳地 京都政变 王政复古 1868年1月3日 倒幕派发动政变 以天皇的名义发表了 王政复古大号令 批准德川庆喜奉还大政并辞去将军职务 废除幕府制度 组成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决定勒令德川庆喜 辞官纳地 交出领地和军队的统治权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1 原因 1 根本 大政奉还 后 幕府仍控制国家政权 2 目的 彻底打跨幕府 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 直接 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 辞官纳地 4 德川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倒幕武装 2 经过 1 开始 1868 1 德川幕府以 除君侧之奸 为名 进攻京都 2 决定性战役 鸟羽 伏见战役 新政府军在西乡隆盛指挥下大胜 3 1868年4月 幕府将军不战而降 西乡隆盛 1827 1877 倒幕军的实际指挥者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鸟羽 伏见战役 1868年 是旧历 戊辰 年 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在这一年进行的 因此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为 戊辰战争 鸟羽 伏见战役是其中的关键战役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3 结果 日本明治天皇 1 推翻幕府统治 2 1868年成立明治政府 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3 1869年迁都东京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京都 东京 江户 迁都 1869年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阅读教材 概括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方法点拨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因素 人心所向 实力对比 斗争策略 国际援助等 问题探究 三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高潮 倒幕派胜利的原因 1 在国内 1 以天皇为名义 取得政治主动权 2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 遭到广泛痛恨 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 参与倒幕战争 3 政府军士气高昂 战斗力较强 4 三井等大商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5 新政府废幕府苛政 减租税 得到人民支持2 在国际上 英国等大商人向倒幕派出售大量武器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立 在倒幕运动中 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异同 问题探究 在倒幕运动中 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异同 同 1 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 对幕府统治不满 2 目的 希望实现富国强兵 抵制外来侵略 3 斗争对象 指向外来侵略者和幕府的反动统治 4 对天皇的态度 都拥护天皇 并以天皇名义讨伐幕府 5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为主 大名和工商业者支持 6 根据地 西南强藩 1 战略中心 前者中心是攘夷 后者中心是倒幕 2 对幕府 天皇的立场 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 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前者拥立天皇仅是口号 天皇地位 权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后者迫使幕府 大政奉还 并推翻了幕府 在倒幕运动中 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异同 异 在倒幕运动中 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异同 异 3 对外立场不同 尊攘派以赶走外来侵略为中心任务 采取攘夷排外政策 倒幕派认识到幕府的封建落后统治无法抵挡外来侵略 必须振兴工商业 实行开国政策 扩大对外贸易 所以为了倒幕而要求开国 于是放弃了攘夷论 4 结果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天皇地位 权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武装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使天皇重掌权力 线索指示 尊王攘夷 倒幕运动 1868年戊辰战争 失败 内忧外患 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 建立明治政府 为明治维新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兴起 发展 高潮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第1课 第2课小结 1 在幕府统治下 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 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社会分化加剧 封建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3 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但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 4 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胜利 推翻了幕府统治 成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 1 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a 人民的反抗b 西方的入侵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d 幕府的腐朽统治 c 知识检测 2 有人说 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 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这里的 外部因素 主要是指 a 中下级武士破产b 西南大名的强大c 民族危机的加剧d 倒幕运动的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