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作秀的阅读课_第1页
望闻问切:作秀的阅读课_第2页
望闻问切:作秀的阅读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闻问切:作秀的阅读课因工作需要,笔者近日相继观摩了十余节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学公开课,上至省市,下至区县、基层学校,从常规的研讨课,到新秀的竞赛课、名家的示范课观课越听越多,有种感觉也越发强烈:作秀之风泛滥,浮华之气弥漫!心中有话如鱼刺梗喉,不吐不快。于是特撰此文,择其典型,望闻问切,一探究竟。望秀场写真1媒体运用泛滥成灾时下,许多老师放着好好的课文不读,热衷使用多媒体。即使根本不需运用课件的文章,也会将板书设计、思考题目甚至课文内容在媒体上展示出来。课件取代了板书,鼠标取代了粉笔,图像取代了文字,录音取代了朗读;课堂成为影院,课件成为影片,学生成为观众,教师成为放映员。课堂上,教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2合作学习煞有介事现在的语文课,不乏被美其名曰“突出主体,合作探究” 的“热闹繁荣”景象: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讨论;一讨论,必是小组合作。问题一抛出,前后座位的几个学生立即“训练有素”地围成团,开展“讨论”。教师置身合作之外,袖手旁观,俨然是个局外人。瞬间,教师一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接着便是毫无二致的小组长发言,交流讨论的成果。一堂课时间,如此这般“讨论”五、六次,甚至更多,可谓“高潮迭起”!实际上,学生每一次不过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就被迫停止,使讨论流于肤浅,使讨论流于形式,令听课者感到遗憾。3探究延伸信马由缰上课伊始,总是让学生匆匆读完,连课文中的句子还未读熟,课文的内容都没理解,就架空谈论、延伸探究:或欣赏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你的看法”;或补充一些课外读物,来个拓展阅读;或驰骋“想象”,在课尾来一个迁移写作;或让学生离开书本去探究,从网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更有甚者,在延伸时将一些晦涩艰深的理论带进课堂,弄得学生如坠云雾一般。闻秀者心声这种包装亮丽、华而不实的课,为什么目前会作为一种“范式”被纷纷仿效?笔者通过与授课者深入的交谈,似乎寻得个中缘由:1盲目心理 一些教师思想认识朦胧,没有很好地把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实质,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探究延伸就得天马行空。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瓢”起来:该讲的不敢讲,怕承担“越俎代庖”之嫌;明知有错不予匡正,怕染上“专制独裁”之名以为这样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却忘记了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2屈从心理 赛课时,有的评委往往看轻思想的价值,注重课堂的包装;时不时,主管部门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昨日“讨论式”,明日“探究式”,今天“多媒体”,明天“网络化”;平日里,学校领导又来点形式主义,用各种方式来检验老师的表现是否符合的“潮流”。“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慑于行政干预的压力,许多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3时髦心理 不少老师认为现在有了CAI,好像课上不用课件就落伍了。为了迎合新潮,把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当作标本,刻意模仿,矫揉造作,最后画龙不成反为狗。4依赖心理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朗读水平低下,书写鬼糊乱画,总感自惭形秽。每每要上公开课,只得运用眩目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精彩的导语来精心包装,以此掩饰自身的不足。问秀风之害1技术秀:喧宾夺主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可是,教师一旦成了课件的奴隶,就会忽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唯课件精美第一,将语文课堂从“死气沉沉”带向“浮躁”和“花哨”,游离在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导致语文课在图片和声音的热闹中失去了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步入了技术主义的歧途,陷入了新的高耗低效的境地。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追求一种时髦,甚至把课文处处内容以画面形式对号入座地呈现,直接干扰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直接对话交流,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想象力的发挥,致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品质。2合作秀:不知所终合作的宗旨和归宿是在学生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煞有介事的合作学习,把小组讨论作为课堂点缀,存在过多过滥、匆忙展开、草率收场、缺少分工、缺乏指导五大弊病,根本无法实现合作的价值。过多过滥,使得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匆忙展开,使得一些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使那些思维迟缓的学生,只能默默无语、充当听客、坐享其成、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草率收场,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强行中断了学生的正在进行的讨论,使得学生的思维难以深入,甚至会掐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缺少分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其产生强烈的内驱力。缺乏指导,就会远离了目标和价值,必然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合作的兴趣。3探究秀:莫名其妙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语文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信马由缰的探究是泛化的浅层的随意的探究,无异于水中花、镜中月。探究内容从重点词、句、段,到课文的内容,情感、章法,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事事必探究,样样要交流,势必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将熄灭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打消学生真正探究的兴趣。探究问题皆由学生发现、选择、决定,一切跟着学生走,结果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汇报交流时只能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焦点、产生合力。脱离教材任意发挥,将说明性课文的学习探究成了“科学课”,将记叙性课文的学习探究成了“故事课”“思想品德课”,纯属狗尾续貂,只会迷失自我,结果“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切治秀之方处方一:立足语文尽管语文教学可以使用课件,但语文课绝不是信息技术课;尽管语文教学要强调“综合”,但语文课绝不是拼盘课语文并非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装。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语文味儿”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不管我们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扎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这是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的脉搏,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处方二:着眼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通过学生与文本材料之间的直接对话,唤醒并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和认识,实现新的认知建构。无论音画是多么地美仑美奂,也无助于学生对作品直接地品读感悟。文本阅读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用课外资料、多媒体课件取代文本,以观看课件作品代替阅读文本,无疑否定了文本的价值,也否定了文本阅读的价值。着眼文本,首先要做到凡是与学习课文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律不引进,确实对学习课文内容有直接帮助的,也要慎重引进、点到为止,杜绝大量引进相关材料冲击文本阅读的做法。着眼文本,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上,尊重文本作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文体的写作背景,注重文本字词句的落实,挖掘文本意境的延伸含义,并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在理解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接近作品的内涵,建构文本意义,生成各自特有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处方三:关注学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得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师的点拨引导要精当简要,非到可提升处不轻易施用。不能以教师的预设束缚学生的体验生成,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与安全的阅读对话情境,真正地把阅读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