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四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共22张PPT).ppt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四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共22张PPT).ppt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四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共22张PPT).ppt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四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共22张PPT).ppt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四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共22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世界的本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 知识结构 一 世界的物质性二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运动 变化 发展 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 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句话 世界是按其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1 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是事物的位置移动 一是事物产生 发展 灭亡的过程 运动变化与发展 强调事物在变 不是绝对静止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不仅在运动变化 而且会前进 上升 没有规定事物的最终趋势和方向 强调事物前进性 上升性的最终趋势和方向 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一定是运动变化 2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注意区分 物质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属性 注意1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是运动的承担者或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都是错误的 注意2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是事物的空间位置移动 二是事物产生 发展 灭亡的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不显著的运动 其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位置不变便是静止 其二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 相对的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 既要用运动 变化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或诡辩论 2012 江苏单科 27 2分 英国诗人雪莱在 无常 中吟唱道 今天 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 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 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b 本题以诗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 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雪莱的诗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选项中与此哲理相近的只有b项 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项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3 运动是有规律的 不是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 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 也不是上帝或绝对精神创造的 固有的不是外部赋予的联系 本质的不是现象的联系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联系 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 必然如此的联系 才能成为规律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挥着作用 规律起不起作用 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 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规律不是永恒的 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其中的规律也在发生变化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能够认识规律 通过思维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规律 人能够利用规律 体现在两方面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指导实践活动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 直到变害为利 为人类造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实事求是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反对割裂二者的关系 补充1 本质与现象关系 本质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 深刻的东西 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 现象是本质 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本质相对稳定 是共性 一般的 现象多变 不稳定 是个性 个别的 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规律 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现象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存在方式 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 但都是事物本身的 客观的 不是主观的 并由本质决定 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 现象都是客观的 属于物质范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主观的 属于意识范畴 补充2 对规律的理解1 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 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 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 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不同于具体规律 哲学研究一切规律的共性 不研究具体规律的个性 特殊性 补充2 对规律的理解 2 规律和规律性现象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 相对稳定 深刻的本质联系 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 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 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 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 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 3 规律与规则 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是主观的 意识范畴 可以制定 修改 补充或废除 一个正确的 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 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是客观的 物质范畴 不能被制定 修改或废除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 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 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 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 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 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 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2 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3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也不能消灭规律 4 规律是永恒的 规律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而条件是变化的 所以规律不是永恒的 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2012 浙江文综 27 4分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 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 a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正确 地质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科学防灾减灾 正确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应排除 防灾减灾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而不能只是 顺从自然 排除 故选a 2012 安徽文综 10 4分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