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doc_第1页
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doc_第2页
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doc_第3页
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年12月第43卷第12期?1109?内科护理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吴慧瑜【摘要】目的通过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断裂的不同情况,探讨导管断裂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l3例肿瘤患者HCC导管断裂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修复导管,拔除导管,经手术取出导管的处理方法.结果11例导管经修复后继续使用,1例导管拔除,1例导管经手术取出.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导管断裂的预防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的临床使用价值.【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住院病人;健康教育【Keywords】Catheterization,CentralVenous;Inpatients;HealthEducation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_1.目前,临床上采用的PICC导管多为医用高等级硅胶材料,其质地柔软,但使用不当仍会出现导管断裂现象.我科于2003年5月至2o07年作者单位:510065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一区李艳红:女,本科,护师,Email:evaly_hi126.corn2008.0325收稿11月共行PICC置管371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导管断裂13例,现将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856岁,平均41.56岁.其中肠癌7例,乳腺癌2例,肺癌2例,恶性淋巴瘤l例,鼻咽癌1例,意识清楚,配合治疗.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全长60cm,导管型号为4Fr.13例均为导管体外部分断裂.其中7例因高压力注射操作致导管断裂;3例导管堵塞后用力冲管致导管断裂;2例固定方法不正确致导管断裂;1例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致导管断裂.注.同时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入量,加强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3.4观察出血情况冠状动脉瘘,特别是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患者.需严密观察引流管出血量及性质,在挤压引流管的同时,注意引流液的流出速度,颜色,温度等,每小时详细记录.若引流速度过快,管壁发热,引流量连续2h>4ml/(kg?h),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瘤,其中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大出血,平均每小时出血量大于200ml,即给予鱼精蛋白,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治疗后效果不佳,急诊二次开胸止血后出血得到控制,引流液逐渐减少至正常,术后4日拔除引流管,恢复良好.3.5预防血栓形成继发性血栓的形成是冠状动脉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每日做床旁心电图观察心肌有无缺血征象.患者术后1224h内应用肝素注射液行早期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激活的凝血活动时间值(ACT),使之保持在180220s.术后24h后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凝,根据每日检查抗凝国际标准比值(INR)调节抗凝药物剂量,使INR保持在1.82.2.用药过程中发现皮下有青淤斑,鼻黏膜,口腔黏膜出血,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药物剂量,保证用药安全.当INR>3时,停药1次;当INR>2.2时,减少华法林的剂量;当INR<I.8时,增加华法林的口服剂量.每次加减的量一般是0.51.0mg.指导患者观察用药后反应并掌握自我调节抗凝药的方法,指导患者回避干扰抗凝的因素:如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潘生丁,口服避孕药,安眠药等),饮酒,进食差,大量进食含维生素K.食物(菠菜,菜花,青菜,鲜豌豆,猪肝)等;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日进行活动,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参考文献1KungGC,MooreP,MeeLhirmeyDB,eta1.RetrogradetranseathetercoilembolizationofcongenitalcoronaryarteryfistulasininfantandyoungchildrenJ.PediatrCardiol,2003,24(5):448-453.2赵迎新,史冬梅,张维君,等.经导管弹簧圈栓堵法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I(5):264-266.3QureshiSA,TyrianM.CatheterclosureofcoronaryarteryfistulasJ.Intecardio1.200l,14:299-307.4胡盛寿,王水云.阜外心血管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193.5张象膦.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8.411.6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439.(本文编辑田力董兵)?l1lO?中华护理杂志2008年l2月第43卷第l2期2处理方法导管断裂可分为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根据发生情况的不同所采取处理的方法也不同.2.1体外部分断裂处理的方法当导管断裂的部位发生在体外,且断裂位置离穿刺口至少5era以上时才可采用修复导管的方法.本组有11例患者通过修复后能继续使用,先安置患者体位,尽可能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小心地拆除原有敷料,检查导管的破裂部位,以确定剪断导管的位置.准备一个规格相同的备用接头,打开无菌换药包,用碘伏,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20cm的范围3遍.戴好无菌手套,用无菌剪刀以直角剪断导管破裂部分,去掉受损导管;将连接器的减压套筒部分套在导管尾端,再将导管接头倒钩部分完全插进去,直到锁紧时证明两部分已经完全装好.再连接器上接好注射器,抽回血确定导管通畅,用2O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连接准备好的肝素锁或输液器,用贴膜及抗过敏胶布妥善固定导管.2.2体内部分断裂处理的方法2.2.1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本组1例置管后第153天输注高渗性营养液时自觉穿刺口上约7era处疼痛,观察发现离穿刺口上7cm处沿静脉走向有轻微红肿,即进行造影检查.结果示PICC导管在体内部分距穿刺口上7cm处有破裂致液体渗漏而发生静脉炎,因此须拔除导管.为避免导管断裂,操作时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在拔管遇到阻力时切忌用力拔管,调整手臂位置或对静脉部位热敷1020min后慢慢拔出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2.2.2经手术取出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PICC导管的体内部分断裂或体外部分断裂后缩至静脉内.本组有1例携带PICC管出院休息期间,术侧肢体进行了剧烈运动致导管断裂.当时导管断端位于体外部分距穿刺口仅有lcm,由于患者紧张,致PICC管缩至血管内,后急诊人院.入院后即在穿刺上肢腋部扎止血带,并嘱患肢制动.经X线检查发现残留体内静脉置管末端位于右心房内,断端位于距左肘关节约5em处,遂即行动静脉造影+右心及腔静脉内留置管取出术取出断裂导管.3预防措施PICC导管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重要的是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方案有计划,按时,准确无误的进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I3.为提高PICC的临床使用价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避免高压注射因高压力注射操作致施加在管壁的压力过大易致导管断裂,所以行辅助检查如CT注射显影剂时切勿从PICC管注入,临床操作时不宜使用1Ornl以下的注射器,使用输液泵施加压力时,应严格遵照说明来调整输液泵的压力E4.3.2避免导管堵塞避免出现导管堵塞,更好地保持PICC的通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肝素帽.每次静脉输液,输血,给药后及时冲管,减少药物在PICC内的沉淀,防止管腔堵塞.采取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正压封管,退针时应持续推注封管液,以保证封管内的正压状态,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_5.3.3正确固定导管导管固定不当同样易导致导管断裂.导管平直固定或角度过大,患者一旦肢体稍微有较大的活动就有可能将导管拉至断裂.建议固定导管时,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型固定,导管接头处不打折,扭曲,如果冲管时阻力过大,应适当调整导管的角度,减少阻力,切不可强行推注.3.4加强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护士在操作前及置管后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关于导管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宣教,尤其是对术侧肢体日常活动的指导,嘱患者术肢切勿进行剧烈运动,例如打球,提重物,大幅度运动,游泳等.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严防导管断裂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留置PICC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允许患者及家属做出选择,并在”深静脉置管术前谈话记录单”上签字,护理和操作过程要及时记录,并留做医疗档案,做到有据可查.3.5建立监测档案监测档案内容为:姓名,日期,置管长度,穿刺侧臂围周径,外留导管长度.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及填写监测档案,发现异常及时回院请护士进行专业维护.同时建立随访机制,请患者留下联系电话地址,对特殊的患者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7.3.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证,禁忌证,导管的维护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随着PICC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必要建立一个专业的护理网络,这样既可以方便广大患者,也可以使这项技术突破局限,得到广泛的普及8.参考文献1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33.2吉承玲,宁晓莉,邱嫒嫒.血液病患者使用PICC导管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2):11-12.3张晓琳,宋金兰,王蕊.肿瘤病人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Jl2007,7(5):5960.4潘丽花,于兰贞.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及护理J.护理研究,2OO6,20(10):263326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