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八班 王一安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孩子犯错 究竟该不该打 事实上 年幼的孩子都会蛮横 任性 不讲理 这是因为孩子在认知 情感和道德水平上的发展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他 们无法像大人那样明辨是非善恶 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以家长应当 更理智地看待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 不要因为意气用事 采用了不当的教 育方式 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家长就采用 打 的方式作为惩罚 这 看似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来得省力和有效 但是 家长一时冲动的打骂却会使孩 子的心理产生偏差 一些孩子开始说谎 变得自卑 懦弱甚至变得固执 暴躁 偏执 打 是一种惩罚方式 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下的错 以后不再犯同 样的错误 但打后达到目的了吗 当孩子犯错了 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打 只是对孩子施加一种外在 的控制力 往往 打一顿 好一阵 却没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 单纯的打 骂只会让他们产生 依赖 的情绪 一旦犯错总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得到约 束 孩子的自律能力会变得很差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 建议家长 在家中建立一个 反省角 或 反省屋 事前先与孩子约法三章 只要孩子违反 了规定 家长就可以剥夺他们游戏或娱乐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 尽量 让孩子自发地意识到 我做错了 为了最终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 里 惩罚是为了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 让孩子学会判断错与对 并且能够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责任意识 5岁左右的孩子自 尊心开始增强 建议家长在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之后 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和交流 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同时也能安抚孩子的情绪 让他知道惩罚的用 意和家长对他的爱 小八班 王一安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 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 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 孩子不小心把 杯子摔碎了 虽然他不是故意的 也应该告诉他 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没有料 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但仍要为此道歉 如果他是无意的 并勇于承认错误 家长会相信他 并减轻对他的惩罚 如果他隐瞒事实 逃避责任 他将受到加 重的惩罚 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 负责的性格 另外 要让孩子知道 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 即使孩子央求 也不能答应 否则有了取消的先 例 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 量刑 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 惩罚的 量刑 就必须合乎孩子的 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 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 因 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 既不能轻描淡写 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 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 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 非等完全达到目 的之后 不可中止 而且还要逐渐加重 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 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 这样 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 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当孩子犯错后 家长 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 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 若是孩子以后犯了 同样的错误 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 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 树立威信 指明 出路 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 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 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 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 否则有 小八班 王一安 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 不爱整理的习惯 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 其自己收拾好东西 整理好玩具 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 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 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 自己去想 家长不给 出路 孩子改错就没有 目标 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 态度一致 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 至煞有介事地奖 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 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 措施 果断 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 知错即改 的品行 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 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 随即 又来安慰他 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 惩罚 奖励 惩罚的恶 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 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 从而使惩罚归 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 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 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 即予以相应的惩罚 如果当时的情境 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 不允许立 即作出反应 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 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 中去 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 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 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 更不能自恃 孩子是我生的 是我养的 而 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 谩骂孩子 实践证明 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 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 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 家长应该牢记惩 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 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 小八班 王一安 自尊心 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 满口脏话时 自己也 出口成脏 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 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 我的话你听见 了没有 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 为了免受皮肉之苦 只能别无选择地说 听见 了 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 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 根本就没听 孩子之 所以说知道了 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 为了早点结束训斥 于是 当孩子下次 再犯同样的错误时 家长便感到 痛心疾首 随即说孩子 不把我的话当回事 当成了 耳边风 说孩子 不听话 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 令孩子 分不清主次 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 再者 经常性的唠叨多了 也会导致孩子 失聪 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 0反应 无动于衷 使训教失去效果 因此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 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 孩子最厌恶家长 倒咸菜梗 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 账翻出来 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 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 横牵 竖连 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 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 的主题 孩子怎样想呢 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 以前取得的成绩 改正的 缺点家长都看不到 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 对改错失去了信心 也就 破罐破摔 我行我素 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 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 必要一事一议 就事论事 切勿搞牵连 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 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 惩罚 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因此 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 否则 孩子在 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 所以 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 剖析的方 小八班 王一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川师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大专法律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大专舞蹈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信贷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演练培训会议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平面铣床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护理专业教师试讲课件大纲
- 2025至2030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自膨式颅内支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 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GB/T 15843.2-2024网络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采用鉴别式加密的机制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题库(附参考答案)
- 基坑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DL∕T 514-2017 电除尘器 标准
- DL∕ T 895-2004 除灰除渣系统运行导则
- 地下室外墙大截面套管后开洞加固防水处理节点技术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含内容两篇
- 3D打印技术在食品加工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