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速度 一、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甲,乙在AB途中相遇。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1、同时出发例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A.60米 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D。A、B两地的距离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2、不同时出发例2:每天早上李刚定时离家上班,张大爷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有一天李刚因有事提早离家出门,所以他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已知李刚每分钟行70米,张大爷每分钟行40米,那么这一天李刚比平时早出门( )分钟A.7 B.9 C.10 D.11解析:D。设每天李刚走X分钟,张大爷走Y分钟相遇,李刚今天提前Z分钟离家出门,可列方程为70X+40Y=70(X+Z-7)+40(Y-7),解得Z=11,故应选择D。3、二次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路程的两倍。例3: 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两城市相距( )千米A.200 B.150C.120 D100解析:D。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4、绕圈问题例4: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行一周需要( )?A.24分钟 B.26分钟 C.28分钟 D.30分钟答案:C。解析:甲、乙两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钟。即两人16分钟走一圈。从出发到两人第一次相遇用了8分钟,所以两人共走半圈,即从A到B是半圈,甲从A到B用了8+6=14分钟,故甲环行一周需要142=28分钟。二、追及问题要点提示:甲,乙同时行走,速度不同,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假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 追及时间核心是“速度差”。例5:一列快车长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车长130米,每秒行18米。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 )秒钟A.60 B.75C.50 D.55解析:A。设需要x秒快车超过慢车,则(23-18)x=170+130,得出x=60秒。例6: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都从甲开往乙地,汽车出发时,拖拉机已开出15千米;当汽车到达乙地时,拖拉机距乙地还有10千米。那么汽车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拖拉机的?A.60千米B.50千米 C.40千米D.30千米解析:C。汽车和拖拉机的速度比为100:(100-15-10)=4:3,设追上时经过了t小时,那么汽车速度为4x,拖拉机速度则为3x,则3xt+15=4xt,得xt=15,即汽车经过4xt=60千米追上拖拉机,这时汽车距乙地100-60=40千米。三、流水问题要点提示: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7: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解析: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要想有效提高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速度,必须熟练掌握并能自如运用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建议考生复习时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提升解题能力。 从历年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考试分析来看,数学运算中的行程问题一直是常考的一类题。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每一类问题的题型都有相应的解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解法,才能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下面专家就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做专项的讲解。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考生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例1.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 )倍。 A. 5 B. 6 C. 7 D. 8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答案】A 车往返需1小时,实际只用了30分钟,说明车刚好在半路接到劳模,故有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设劳模步行速度为a,汽车速度是劳模的x倍,则可列方程,75a15ax,解得x5。 例2.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 )分钟。A. 30 B. 40 C. 50 D. 60【答案】C 本题涉及相遇问题。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6040)x60y(x30)40(x30),y50。 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 A. 3km/h B. 4 km/h C. 5 km/h D. 6 km/h【答案】B 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 km/h,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120 B. 100 C. 90 D. 80 【答案】A 方程法: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乙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方法2:乙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一次的二倍,则有5424254120。 总之,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招警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作者:华图教育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376次 更新时间:2010-11-17 14:42 路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流水问题我们会在以后单独解析。这里我们先一起来探讨和学习相遇和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 应用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下面是专家组为各位考生精解的四道例题,请大家认真学习: 【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 A.3千米/时 B.4千米/时 C.5千米/时 D.6千米/时【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方法一: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头脑反应要灵活,时刻谨记速度和和速度差的问题。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例2】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欣欣在练习骑自行车,他每分钟行560米,彬彬在练长跑,他每分钟跑24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A1min B.1.25min C.1.5min D.2min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环形追及问题,追上时跑得快的人恰好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即多跑400米),根据追及问题基本关系式就可求出时间了即400(560240)4003201.25(分) 专家点评: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又分为直线和封闭线路两类。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比较简单,而封闭环形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近几年考察较多的题型。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从同时出发到下次追及的路程恰是一周长度,并弄清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例3】甲、乙两人联系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m/s,则乙的速度为252=5m/s,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m。 【例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 )分钟。 A.41 B.40 C.42 D.43 【答案】B。 【解析】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X8=40(分钟)。 专家点评:例三和例四中的行程问题比较复杂,难解。行程问题是数学运算里较难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千变万化,比较复杂,计算也比较困难。因此考生在遇到这类题型时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如果这道题是比较传统易解得,我们要把握住。如果是很复杂,无从入手,那么就要学会放弃。谨记不能在这类题上浪费过多宝贵的时间。 行程问题这类题型着实复杂且变化较多。专家建议考生们在做题时要分析此类题的难易程度,学会放弃。当然我们也不能在没做题之前就选择放弃。如果这类题是传统的不复杂的,常见的,我们就要把握住。 下面是专家组为大家精选5道有关行程问题的练习题。希望大家认真做题,掌握方法。 1、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2、甲、乙两人联系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A.15 B.20 C.25 D.30 3、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 )分钟。 A.43 B.48.5 C.42.5 D.44 4、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 )分钟。 A. 30 B. 40 C. 50 D. 60 5、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 )倍。 A. 5 B. 6 C. 7 D. 8 答案:1-5 ACCCA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及解析】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 2、【答案及解析】C。 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米/秒,则乙的速度为25/2=5米/秒,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米。 3、【答案及解析】C。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4、 【答案及解析】C。法1、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 (60+40)x=60y+(x-30)+40(x-30), y=50 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 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5、 【答案及解析】A。方法1、方程法,车往返需1小时,实际只用了30分钟,说明车刚好在半路接到劳模,故有,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2点15-1点)。设劳模步行速度为a,汽车速度是劳模的x倍,则可列方程,75a=15ax,解得 x=5。 方法2、由于, 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根据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 车速:劳模速度=75:15=5:1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 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 2011年国考冲刺班,特大优惠,笔试成绩148,不再遥不可及 学一手名师重点推荐辅导课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011年国家公务员在线模拟考试 2011年国考辅导页2011年国考招录广东公务员指导专题 2、两种思维 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针对特征明显的分数数列,学一手教育总结出三种解题方式,再加上特征明显的根式数列,总共是四种方式,熟练掌握这四种方法,就可以轻松解决分数(根式)数列。 连接分数线连接分数线后,分子、分母各形成一个数列,这两个数列或者单独有规律,或者交叉有规律。例3:9/30,7/20,( ),3/6,1/2A.5/7 B.5/9 C.5/12 D.5/18 约分、通分(广义)约分,就是将分子、分母同时缩小,化为最简形式通分(广义),包括通分母,也包括通分子,也就是将分母(分子)化为同一个数。例4:3/6,21/98,18/84,9/42,( )A.25/60 B.12/44 C.12/56 D.25/78例5:1/6,2/3,3/2,8/3,( )A.10/3 B.25/6 C.5 D.35/6例6:2/3,1/2,2/5,1/3,2/7,( )A.1/4 B.1/6 C.2/11 D.2/9 反约分(同时扩大)约分的逆过程,也就是将分母、分子同时扩大。关键的两步:扩大谁:数列中不符合递增(减)的规律的那个数怎么扩大:扩大到使那个数符合数列的整体规律 5、五大题型五大题型包括多级数列、多重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基本上这五种数列占了所有数字推理题的95%以上。因此,必须对这五种数列进行详细阐述。 多级数列主要包括两两做差(80%),做商(10%),做和(7%),做积(3%),又分为二级数列、三级数列例9:3,6,12,21,33,( )A.44 B.46 C.48 D.50例10:5,8,( )23,35A.19 B.18 C.15 D.14例11:109.0,1,4,11,26,( )A.61 B.57 C.43 D.33例12:1,1,2,6,24,( )A.48 B.96 C.120 D.144 多重数列多重数列一般包括交叉数列和分组数列。现在的分组数列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包括两两分组、三三分组、六项分三组等。例13:3,8,6,1l,9,14,( ),( )A.11,16 B.12,16 C.12,17 D.13,17例14:5,24,6,20,( ),15,10,( )A.7,15 B.8,12 C.9,12 D.10,10例15:2,5,3,6,3,8,5,17,( )A.2 B.12 C.6 D.8例16:2,4,7,21,( ),96A.24 B.27 C.54 D.81 分数数列前面已详细阐述。 幂次数列掌握幂次数列要求较高的数字敏感性,除了要求背诵常见的平方数、立方数,还要求考生在看到一个非幂次数的时候,能够迅速联想到其周围的幂次数。一般来说,幂次相关的数列只有两种,普通幂次数列、幂次修正数列普通幂次数列(An型)例17:1,4,16,49,121,( )A.256 B.225 C.196 D.169例18:1,8,9,4,( ),1/6A.3 B.2 C.1 D.1/3幂次修正数列(AnB型)例19:2,7,28,63,( ),215A.116 B.126 C.138 D.142例20:-3,0,23,252,( )A.256 B.484 C.3125 D.3121 递推数列介于篇幅的关系,因为递推数列在下文中进行了详细讲解,这里不再累述。我们将在下一篇中继续讲解提高数字推理能力的八句口诀中的后三句:六种趋势、七种数列、八大特征。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两岸型S=3S1-S2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 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 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A. 1120 米B. 1280 米C. 1520 米D. 1760 米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t2-t1)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A. 3 B.4C. 5 D.6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A.24B.24.5 C.25D.25.5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5.电梯问题: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行运动所需时间(顺) 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 (逆)6.什锦糖问题公式:均价A=n /(1/a1)+(1/a2)+(1/a3)+(1/an)例题: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有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费用分别为4.4 元,6 元,6.6 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成本多少元?A4.8 元 B5 元 C5.3 元 D5.5 元7.十字交叉法:A/B=(r-b)/(a-r)例: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1.2X 75-X1 75=X 1.2X-75 1.8得X=70 女生为848.N人传接球M次公式:次数=(N-1)的M次方/N 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 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例题: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A. 60种 B. 65种 C. 70种 D. 75种公式解题: (4-1)的5次方 / 4=60.75 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9.一根绳连续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2的N次方*M+1)段10.方阵问题:方阵人数=(最外层人数/4+1)的2次方 N排N列最外层有4N-4人例: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析: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96/4+125,则共有学生25*25=62511.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需要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 (N-A)次例题 (广东05)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A.7B. 8 C.9 D.10解:(37-1)/(5-1)=912.星期日期问题:闰年(被4整除)的2月有29日,平年(不能被4整除)的2月有28 日,记口诀:一年就是1,润日再加1;一月就是2,多少再补算例:2002年 9月1号是星期日2008年9月1号是星期几?因为从2002到2008一共有6年,其中有4个平年,2个闰年,求星期,则:4X1+2X2=8,此即在星期日的基础上加8,即加1,第二天。例:2004年2月28日是星期六,那么2008年2月28日是星期几?4+15,即是过5天,为星期四。(08年2 月29日没到)13.复利计算公式:本息=本金*(1+利率)的N次方,N为相差年数例题:某人将10万远存入银行,银行利息2%/年,2年后他从银行取钱,需缴纳利息税,税率为20%,则税后他能实际提取出的本金合计约为多少万元? ()A.10.32 B.10.44C.10.50D10.61两年利息为(1+2%)的平方*10-10=0.404 税后的利息为0.404*(1-20%)约等于0.323,则提取出的本金合计约为10.32万元14.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题: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A、16 B、20 C、24 D、28解:(10-X)*8=(8-X)*12 求得X=4(10-4)*8=(6-4)*Y 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教学工作总结
- 2025年信息、零售和物流杂志:用人工智能塑造未来报告 INFOSYS CONSUMER,RETAIL,AND LOGISTICS JOURNAL SHAPING TOMORROW WITH AI
- 2026届安徽省滁州来安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级)电厂水化验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导游业务试题库简答题附带答案
- 2026届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巴中学市恩阳区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绝对值》说课课件 肖娜
- 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表
- 二级制图员判断题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DDI领导力学习地图
- 顾正田医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处理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
- 控制论与维纳
- GB/T 12718-2001矿用高强度圆环链
- 舞蹈教学课件第五单元-中外舞蹈名作赏析
-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及治疗课件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