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晋江市新塘街道杏田小学 杨淑婉 2017年春教学目标:1、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知道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2、 练习标画并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继续做好批注笔记。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3、 运用本单元“金钥匙”所教授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从整体内容理解),初步学习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4、 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难点】理解张迎善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今天的学习1、上节课,我们就认识了这样的(出示课题“一双手”,生齐读课题)师:这双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这双手很大:“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生:这双手伤痕累累:“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生:这双手颜色很深:“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生:这双手很硬很粗糙:“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2、(ppt出示)是啊,这双手与你我的手大不相同,他是那样的独特!师引读:A这双手活像是半截老松木!B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C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D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E这还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3、师:这就是张迎善(ppt出示张迎善图,生读)的一双手,是一位年仅32岁年轻林业工人的手。看着这双与众不同的手,我们又回想起上节课大家很关注的问题(请生回答):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带着这个疑惑,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复习回顾张迎善这双手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思考: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二、重点研究问题二: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一)、出示自学提示(请生读提示):“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认真思考: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1、请用横线勾画相关的语句。2、在重点词下打上“”,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感受,把感受简要地批注在旁边。3、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句子。” (二)、老师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语文天地“金钥匙” ,提示用金钥匙的方法学习):“怎样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呢?要看上文,看下文。”请带着这把金钥匙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自悟重点语句,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同桌交流、补充(四)、请生汇报,全班交流。(ppt出示)当学生找到原因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生说找到的句子,师出示原文语段: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关注动词,从动词中感悟张迎善劳动的辛苦,对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抓动词 “拣”“送”“插” 来体会张迎善不怕吃苦,不畏艰辛。在张迎善的眼里,一棵棵树苗就像是一个个婴儿必须百般呵护,精心照料。在他辛勤的劳作中,这双手已变得伤痕累累。你看,引读:“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师生分角色读:师:“指关节缠线做什么?”生:“治手裂。”师:“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生:“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2、 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引入计算,计算启情。)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当学生说到描写手的句子,就回扣读描写手的语句。)你们想对张迎善说些什么?(体会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和钢铁般的意志。) 3、“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圈数促情。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把抽象变为具体)举例:咱们学校占地30亩,这33垧有16.5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22个学校这么大。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200多层。(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学生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正是因为长年不畏艰辛的劳动,他在短短的4年间(引读)“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正是因为张迎善超乎常人想象的无私付出,让他的手慢慢变了样(引读):“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4、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其实小兴安岭的每一片绿叶知道,张迎善栽下的每一棵大树知道,每一朵鲜花知道,每一条河流也知道。(ppt图片渲染) 5、引读回顾手的句子:虽然这双手(引读)“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由于对大树的百般呵护(引读)“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使“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甚至(引读)“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但是,(引读):“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板书:创建绿色金库)三、借助课件,引发想象,升华情感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就是这样一双近乎丑陋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伤痕累累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2、联想升情出示“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透过这个省略号,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_。”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的汗水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四、 拓展训练: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创设情境:请你借鉴以上颁奖词,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1、请生默读,勾画感动你的语句。2、齐读颁奖词3、仿照李春燕的颁奖词给张迎善写颁奖词4、同桌交流,汇报展示5、教师展示,生齐读:“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一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垧;一双手,仅4年种树26万多棵!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之中。一双丑陋的手,创建了永恒的美!”“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蘑。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五、 总结:让我们记住感动我们的张迎善、李春燕,以及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们。让我们记住他们无私奉献的“一双手”(齐读课题)也让我们伸出自己的手,告诉大家: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双手造福人类,创造美好未来!六、作业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为写“的手”做准备。 板书设计: 一双手 创建绿色金库无私奉献 课后反思:1、读过一双手这篇文章,我被张迎善所感动。我也希望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因而我选择这篇文章执教。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潜心会文本,借助实物感受、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力求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将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2、在对“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