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_第1页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_第2页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_第3页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_第4页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中江县高店乡中心学校 叶青立一、透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略读课文精读化。综观全套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其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大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面对这些阅读精品,教师不免产生难以割舍的感觉,教学环节精雕细琢,字词句段面面俱到,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白白浪费。2略读课文泛读化。目前,不少教师曲解了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在教学策略上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对立起来,不敢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蜒点水,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不求甚解,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低效结果。3略读课文自读化。“信马由缰,开放无度”这是眼下略读课文教学的又一尴尬现状。课堂上教师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二、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翻阅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册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每单元都以主题编排,具有整体感,略读课文大都故事性强,趣味性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笔者认为编者编排略读课文旨在发挥略读课文的两大独特功能:1巩固迁移正如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单元中略读课文都紧随精读课文后,人教版教材总以一精一略或两精两略形式编排,正好说明了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1)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略读课文教学应该运用、巩固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学生在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中学习到写景文章的特点:即抓住景物特点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掌握了阅读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后,在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叶圣陶曾说:“国文功课训练阅读,须内容形式兼顾,两者皆重要不可分割。略读课文既是国文功课方面的工作,对略读课文定将作写作技术的研究。”确实,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课文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了典型的夏季农作物,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再比如四(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生从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达到巩固和迁移写作方法的目的。2拓展延伸(1)内容的拓展。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譬如五(上)第八单元的编排,就是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的,其中的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虽身居高位却不自傲,与乡亲们平等相处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2)思想的拓展。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五(上)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这种思想上的拓展,使单元主题更加丰满,角度更加全面。(3)文体的拓展。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五(下)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有古文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字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不同文体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4)方法的拓展。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很有特色,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性阅读,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拓展,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5)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