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11题;共33分)1. (2分)“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 蔗糖溶解B . 水的电解实验C .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 . A烧杯中溶液变红2. (2分)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 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B .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 水汽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D .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3. (2分)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A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D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4. (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A . B . C . D . 以上都是5.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B . 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C . 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D . 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排列规律一样6.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春,湖面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B . 盛夏,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 . 深秋,用热水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 . 严冬,暖气片采用“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7. (2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 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8. (5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水的电解图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 试管1、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_,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 (2)请在图2中用“ ”、“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_9. (1分)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_(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_(填“咸”或“淡”),这是因为_。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_,这是因为_。 10. (10分)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如图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注析: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由于它们的分子间隔不一样,会相互扩散。11. (3分)超市卖的一种“自热米饭”,是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很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撕开外包装,将里面自带的发热用水包倒在发热包上,水和发热包自动混合升温,将米饭和菜肴蒸熟,815分钟即可食用。 (1)该自热米饭的发热包利用的原理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菜肴包的包装,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金属铝,目的是更快速地使菜受热,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 (3)上层盛装米饭的为塑料制品,塑料中的增塑剂分子加热更容易进入食物,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经常食用自热米饭。请你从微粒的观点解释“增塑剂分子加热更容易进入食物的原因: _。 二、 提升题 (共7题;共15分)12. (2分)下列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C . 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D . 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13. (2分)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 该实验证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 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体积在大小上是不一样的D .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14. (2分)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 .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 .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 .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 .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15. (3分)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_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选填“引力”或“斥力”)。 16. (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 . 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 . 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空隙减小D . 水分子聚合在一起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17. (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B . 喷香水的实验 C . 铅柱粘合实验 D . 液体扩散实验 18. (2分)图中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 三、 拓展题 (共1题;共2分)19. (2分)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