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源期刊网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作者:谭红英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5年第12期【摘要】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阴虚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患者水煎服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知柏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阴虚发热;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丸【中图分类号】R25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86-02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瘟病条辨的下焦篇,书中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其方药组成: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所治症候为温热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致夜热早凉,舌红苔黄,脉细数。笔者应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所诊治门诊患者的160例阴虚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6.056.0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2年,平均病程(2.622.42)年;对照组8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7.256.8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1年,平均病程(2.532.39)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版教材中的内伤发热篇,即: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然而临床上证候的表现往往并不全部如上所述,常常仅见身体某部位(如口腔内部、胸部、后背部、下肢部)反复性发热、发烫、烧灼感(在后面的病例介绍中将以此为例)。临床上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所测体温正常,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除以上症状外还多伴口腔溃疡、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小便频数等。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以清虚热,凉血滋阴为治疗原则。药物组成:青蒿12g,鳖甲30g,生地黄15g,知母10g,丹皮10g。随证加减:口苦、口干,剑下烧灼者,加生石膏、黄连,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心慌难眠、易怒者,加连翘、栀子,以凉血清心安神;口腔溃疡、便秘者,加玄参、竹叶,以滋阴清热,导热下行;午夜发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麦冬,以清退虚热、滋阴液。用法:1日1剂,煎汤60200ml口服,3次/d,餐后一小时服用。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2 对照组给予知柏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11020152)6克/次,2次/d,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症候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lOO%。临床痊愈: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 病例举例患者周某,男,52岁,于2012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诉反复口腔热烫三年,但不欲饮,伴手心烫、手汗多,饮食二便均正常。食水果后口腔热烫反而加重,至此患者也很少食水果。曾怀疑糖尿病,在省内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查血糖、糖耐量实验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均正常,口腔科检查亦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血脂亦在正常范围内。服用田七花叶颗粒、清火胶囊及黄连解毒汤等,稍微减轻但并不明显,二至三日后又复发,由于过用苦寒伐胃之品,致服药期间及服药后数日出现腹胀、腹痛,恶心,不欲食,大便粘涩难下等一派脾虚胃阳受损之象,又需服用健脾胃、消食除胀中药才能恢复。详询之,患者于此病前,因到朋友家做客,食用较多羊肉后引起。查其舌质红,其上覆以白腻苔,自觉口腔内有如火烧感,即使冬季亦如此,手心发烫,握拳后汗出漉漉,纳可,时有返酸,脉细数。遣方以清虚热,凉血滋阴为主,辅以化湿健脾理气之药。其方如下:青蒿12g,鳖甲30g,生地15g,知母10g,丹皮10g,茯苓20g,枳壳8g,甘草5g,七剂水煎服。该方服用七剂后,口腔烧灼感明显减轻,手心出汗好转,大便通畅,1日l行。患者来门诊询问要不要再持上方继续服用。按脉查舌后,舌已由白腻转为薄白,脉象和缓,知其内热已退,脾胃湿气渐化,证明上方思路正确,继上方基础上加重清虚热力量,而化湿健脾药稍减,即成:青蒿18g,鳖甲30g,生地20g,知母15g,丹皮10g,茯苓I5g,枳壳5g,甘草5g。予继续服用,半年后随访,以上诸症均已消除。5 讨论阴虚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现代医学认为此症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多给予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满意。中医学认为此病是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阴液亏耗,阴不制阳,阳胜则热,故为发热。但此种发热往往热势不高或体温多在正常范围或仅患者自觉发热。多半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发生,究其原因多由患者禀赋阴虚,饮食多食煎炸炙牔之物,持久情志过激,郁而化热,耗伤阴液,久病耗伤阴液所引起。本方中青蒿苦、辛,寒,为清虚热除骨蒸之要药,本草求真中有“能人肝经血分,以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凡骨蒸劳热当须服此。”在临床上常以清透阴分伏热,对于阴虚内扰所致五心烦热,低热不退及瘟病后期余热未清有可靠的疗效。鳖为至阴之物,滋阴潜阳,退虚热,药性论中述“除骨热,骨节间劳热”,其质较重,药量应较青蒿为大。生地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然其较滋腻,量不宜大,正如本草衍义所言“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伤人胃气。”知母为退热除蒸之良品,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丹皮凉血除烦,清相火,阴虚发热者多有烦躁易怒的情志,而此药除烦解郁正合病症。在阴虚发热的辨证上,多从卫气营血结合脏腑辨证,适当地加以滋补某脏之阴的药物。本研究证实,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