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与朱元思书 省优获奖教案 11与朱元思书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o)急湍(tun)轩邈(mio)泠泠(lng)嘤嘤(yng)千转不穷(zhun)鸢飞戾天(yun)(l)经纶(ln)窥谷(ku)横柯(k)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梳理思路思考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 2、3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脉络分明。 目标导学三仔细品味,把握特征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是_的,从_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 明确示例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 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是清澈、湍急的,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以体现。 要点水的特征清澈、湍急。 山的特征高峻、连绵、充满生机。 目标导学四修辞品析,写作借鉴1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澄澈透明;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水的湍急;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把山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极具音韵美。 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来描绘江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 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湍急。 目标导学五整体感悟,体会情感探究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及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山?所见高山、寒树所闻泉、鸟、蝉、猿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鄙弃名利向往自然可取之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教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熟读成诵,为疏通文义,理解内容和情感打好了基础。 此外,通过对文中美景的品味,让学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白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领略了富春江山水之奇异,更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做到了“美文美读”。 不足之处在疏通文义方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对于基础不牢固的同学而言,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10短文二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4关注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动静相衬之美?流水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游鱼竞跃(动)高峰青林翠竹日出雾歇日落山暝(静)第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 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 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遂(su)寝(qn)藻(zo)荇(xng)3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目标导学二概括内容,把握情感1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明确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至第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第五至第七句)议论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请简要分析。 明确“欣然起行”,作者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现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 “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理解写法1如何理解“月色入户”?明确“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何妙处?明确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 作者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突出月光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三、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叙事赏月缘由写景庭下月景抒情愉悦苦闷悲凉苦闷豁达乐观可取之处两篇文章本身比较简短,字词也容易理解,因此易于讲解,正是由此,两篇文章都强调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同时,两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篇一的“动静结合”写作手法,篇二中的“抒情、叙事、议论”融合写法,在课时中都结合文本特色进行学习。 不足之处两篇文章都有深刻的内蕴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在课时中,难以用大量的辅读资料让学生对其加深理解,宜有所改进。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3竭力保持庄重。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寂静幽静恬静安静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听丌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_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写句子)_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被”字句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和_,以及她_、_和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借款合同风险管理与政府投资监管
- 教育机构线下校区2025年扩建项目:投资策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碎片管理-洞察及研究
- 品牌形象差异化分析-洞察及研究
- 住宿业消费者满意度分析-洞察及研究
-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洞察及研究
- 猜歌曲竞赛试题及答案
- 初英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xx江苏南京租房合同范本
- 空调安装施工合同
-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
- 二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第一学期B版)
- 山西省洪洞西区块勘查实施方案
- 信贷欺诈与反欺诈技术
- 小额贷款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样本
- 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政治试卷(原卷+解析)
- 吊篮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 银行养生沙龙策划方案
- 《孕产期保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