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文 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doc_第1页
教学设计范文 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doc_第2页
教学设计范文 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doc_第3页
教学设计范文 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doc_第4页
教学设计范文 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方 案案例名称必修二 专题七 第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科目高中历史教学对象市一中高一学生课时15课时课型新授课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各自的实施背景、措施内容及意义影响,了解两大政策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苏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作用。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各自的实施背景、目的、内容及意义。2、【难点】: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这次转变中得到的经验。三、学情分析在“必修一专题八”中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均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且时间跨度小,课前已要求学生预习本课,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不易理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性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学生会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取代而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定为完全错误的政策。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各自的实施背景、目的、内容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图片材料,加深对“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所面临的形势”的印象;创设与本课相符的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更能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总结的能力;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将两大政策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维埃政权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新生政权的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不畏困难、挫折的勇气;通过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白要与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而不断完善、发展自我;认识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的过程,加强学生对革命者的敬佩之情,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选择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阶段(5分钟):课前简要回顾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苏俄成立后布尔什维克政府采取的措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紧接着话锋一转(但此时的苏俄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随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苏俄三年国内战争形势图及两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可以得出国内外反动势力同时进攻苏维埃政权的信息;文字材料一可以得出苏俄人民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的信息;文字材料二可以得出苏俄国内依旧战火纷飞的信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苏俄在经济(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难)、政治(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军事(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上面临着严峻形势,最后用一句“那么这时的苏维埃政权该怎么应对这一危机呢?让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中去一探究竟”来正式导入本次课题。运用转折和设置疑问,层层深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展示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苏俄建国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苏维埃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讲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内容(8分钟)由于在导入阶段讲解了苏俄建国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即讲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所以在本阶段,“背景问题”只需要简要一提,不必再详细讲解。师:“同学们,其实通过刚才三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苏俄在建国后,不仅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艰苦,还受到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到了1918年下半年,苏俄已经有大量的土地及资源产地落入敌人手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布尔什维克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1918年,布尔什维克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决定在经济领域实施一系列特殊的战时措施,这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那么,这项政策的措施内容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帮助苏维埃政权缓解危机呢?接下来,老师就要为大家一一讲解。”随后配合课件框架依次列举并讲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将除种子粮和口粮外的一切粮食上交给国家,而政府给予一定的钱或少量工业品进行补偿。这项措施可以保证前线作战部队的粮食补给)、工业(企业无论大小全部收归国有,所有权由私人转移到了国家手上,接受国家统一且集中地管理,这项措施可以提高作战物资、生活用品的生产效率)、产品分配(取消市场贸易,实行配给制。就是说,如果我要买一件日用品,是无法用金钱就直接可以购买到的,我只能等待国家进行物资分配。而国家会根据年龄、人口等标准进行分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资源有限,而这有限资源中的很大一部分要用来供应前线部队,剩下的小部分物资必须要严格地进行分配,才能维持)、劳动制度(义务劳动制度,要求在规定年龄范围内的公民要完成规定标准的工作量才能领取维持生活的必需品,这就叫“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样做可以补充前线兵源和工厂劳动力)方面的措施内容以及实施该措施的原因,讲解过程中可以更换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化难为易。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本阶段课件的设计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该政策的措施内容,而教师的讲授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政策的措施内容的相关知识,加深其印象,不仅不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反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讨论并讲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影响(12分钟)让学生联系之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措施内容的讲解,讨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用时5分钟)。.讨论结束后,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总结。在学生给出积极影响的答案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该政策的消极影响”。再由教师总结该政策的全部影响,按照“先积极后消极”的顺序总结(取得革命胜利,巩固新生政权;政策产生诸多弊病,引发危机)。在讲解完消极影响后,用“这些消极影响为日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取代埋下了伏笔。那么,为何救苏俄人民于水火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来会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接下来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一探究竟”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提高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事物皆有两面性”的道理,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鼓励与引导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并讲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措施内容、意义影响(25分钟)创设情境,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1921年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一起为战后的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出谋划策。”将课堂设定为1921年3月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现场,将教师设定为列宁,学生设定为参加会议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人员。在会议上,师:“同志们,国内战争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但是我了解到,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教师列举出“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继续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危机(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匮乏;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愈发困难)和政治危机(暴动、叛乱不断)”,询问“之前我们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引发了一系列危机,甚至危害到我们的新生政权,那么我们还要继续实施共产主义政策吗”,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再继续实施下去,如果继续实施下去,势必会为危害到我们苏维埃政权,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教师提出“我决定用新经济政策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家请看,这是我拟定的措施,大家认为我这样修改对吗”,随后在多媒体上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一一对应,依次讲解新经济政策的措施的概念(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这就意味着农民生产农产品生产得越多,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劳动成果就越多,此外,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所上缴的物资大为减少,进的多,出的少,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实施租让制和租借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这些租让和租借的企业由私人经营,也就是说,使用权属于个人,而所有权依旧属于国家。租用的人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租用期一到,就要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国家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繁荣;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这就等于承认了市场机制,有利于商品、货币流通,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既然干活有报酬,那自然积极性就高了),方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的讲解相同,讲解完毕后提问“大家作为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精英人员,你们认为我这样更改措施是否正确,你们的理由又是什么”,请学生依照措施的顺序进行作答,无论对错,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正确的,对苏俄是有利的。通过情境讨论的总结,分析出“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影响(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苏俄的经济生产,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把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温故而知新;通过这种理性认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知识结构总结(5分钟)师:“同学们,现在和老师一起总结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要点。”随后引导大家总结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各自的历史背景、措施内容、评价(影响)。对整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不会遗漏知识点。作业布置(2分钟)师:“同学们,这堂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需要巩固刚汲取的知识点,此外,我们还需要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所以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两项作业。”作业1:联系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做一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图。作业2:预习下节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找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作业1是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作业2可以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七、板书设计经济背景政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军事政治内容农业工业产品分配劳动制度余粮收集制一切企业收归国有配给制义务劳动影响积极消极内容农业工业产品分配劳动制度粮食税租让制、租借制;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工资制政治危机意义(3点)经济危机背景新经济政策八、教学反思1、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保持了历史课的生动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我运用了生动通俗的语言、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法等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可以说,无论回答是对还是错,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历史。 3、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激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