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1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2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3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4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程标准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课标解读1 知道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2 进行微生物培养 1 培养基类型划分 2 碳源 氮源及生长因子的来源与功能归纳 3 无菌技术 1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思维激活1 用酒精擦拭实验者手臂属消毒还是灭菌 70 与95 的酒精 哪一种效果更好 为什么 提示酒精擦拭属化学消毒 酒精消毒时 70 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 原因是 浓度过高 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成一层保护膜 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 浓度过低 杀菌力减弱 特别提示 1 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 尤其是葡萄糖 最常利用的氮源是铵盐 硝酸盐 2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 含C H O N的有机物既是碳源 又是氮源 能源 3 大凡对生长因子不能合成或合成能力有限的微生物 其培养基中均需额外添加生长因子 而许多微生物能自行合成生长因子 其培养基中不需再添加 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 称量 倒平板 2 倒平板的过程 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 左手 右手拿锥形瓶 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 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 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 左手立刻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 将平板放置 使皿盖在下 皿底在上 培养基的制备与大肠杆菌的纯化技术 计算 溶化 灭菌 拔出棉塞 火焰 盖上皿盖 倒过来 2 纯化大肠杆菌 1 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和 2 平板划线法 通过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种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 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 即可获得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环 连续 划线 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梯度稀释 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特别提醒 1 进行划线时最后一区和第一区不可接触 2 平板划线各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 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灼烧灭菌 划线操作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 每次灼烧目的不同 3 灼烧接种环之后 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 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 结果分析 确认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为确认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 需设置对照实验 即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中 培养12h和24h 观察现象并记录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 2d后无菌落生长 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 否则实验失败需要重新制备 接种操作成功的标准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 形状 大小基本一致 并符合该菌菌落的特点 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 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实验失败 需要分析原因 再次制备 菌种的保存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 需对菌种进行保藏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 我们可以采用法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可以采用法 临时保藏 甘油管藏 思维激活2 除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外 还有哪些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技术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微生物接种方法还有斜面接种及穿刺接种等方法 所有微生物接种方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防止杂菌污染 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巩固2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 每次划线前 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 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D 划线结束后 灼烧接种环 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平板划线操作中 接种环取菌种前灼烧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种 划线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 是为了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从第二次划线开始 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C 例1 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因其不易降解 会污染环境 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 图1 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SP1菌 培养基配方如表1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类型 图1 表1培养基的组成 1 配制 号固体培养基时 除添加 号液体培养基成分外 还应添加1 的 2 培养基配制时 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 3 从用途上来说 号培养基和 号培养基分别属于 培养基和 培养基 在 号培养基中 为SP1菌提供氮源的成分是 4 在营养缺乏或环境恶劣时 SP1的菌体变成一个圆形的休眠体 这种休眠体被称为 5 将SP1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氯苯的 号培养液中培养 得到生长曲线 如图2 从图2可知 SP1菌在 培养条件下最早停止生长 其原因是 图2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以及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 意在考查考生的图表信息转换与分析能力 1 固体培养基中需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2 先配制培养基后灭菌 调pH属于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故先调pH后灭菌 3 从用途上看 号培养基为通用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号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以氯苯为唯一的碳源 其中为SP1菌提供氮源的成分是硝酸铵 4 芽孢是在细胞质内高度浓缩脱水形成的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5 由图示可知SP1菌在20mg L氯苯培养条件下最早停止生长 20mg L氯苯可提供的碳源较少 碳源最早耗尽 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 答案 1 琼脂 2 先调pH 后灭菌 3 通用选择硝酸铵 4 芽孢 5 20mg L氯苯碳源最早耗尽 误区警示 1 琼脂是最常用的凝固剂 但固体培养基未必均加琼脂 如棉子壳培养基也属固体培养基 2 牛肉膏 蛋白胨等天然物质既可提供碳源 也可提供氮源及生长因子 例2 培养基 培养皿 接种环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空气 牛奶所采用的灭菌 消毒方法依次是 化学消毒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巴氏消毒法A B C D 无菌操作技术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皿能耐高温 需用干热灭菌 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如用酒精擦拭双手 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 牛奶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 答案A 思维深化 几种常用灭菌方法比较 见下表 例3 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划线的顺序为12345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 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 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微生物纯化培养 深度剖析本题考查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 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 在5个区域中 只要有单个活细菌 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 答案D 归纳提升 1 倒平板时不要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 否则此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 2 平板倒置原因 平板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培养基表面的温度也较高 平板倒置后 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造成污染 3 两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单击此处进入随堂达标检测 旁栏思考题1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 还有什么目的 解析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因此实验室中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答案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 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 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璃试管 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解析消毒和灭菌是无菌技术的两项基本技术 实践中需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合理地选择使用 原则是既要考虑使用的效果 又要考虑无菌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 答案 1 2 需要灭菌 3 需要消毒 倒平板操作讨论题1 培养基灭菌后 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答案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 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案通过灼烧灭菌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平板冷凝后 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案平板冷凝后 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 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造成污染 4 在倒平板的过程中 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 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答案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平板划线操作讨论题1 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 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为什么 答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使下一次划线时 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 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 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 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 在灼烧接种环之后 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案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 杀死菌种 3 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案划线后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涂布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