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命题逻辑》PPT课件_第1页
《逻辑学命题逻辑》PPT课件_第2页
《逻辑学命题逻辑》PPT课件_第3页
《逻辑学命题逻辑》PPT课件_第4页
《逻辑学命题逻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命题逻辑 学习难点 复合命题的等值转换重点掌握 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掌握 复合命题的形式及其等值转换 重言式的判定方法了解 命题的特征 种类以及命题与判断 语句的关系 第一节命题概述 一 命题及其特征1 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 例 1 天下乌鸦一般黑 2 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 没有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4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命题概述 2 命题的特征 必有所陈述 2 必有真假 3 必由两种不同的成分组成 4 必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第一节命题概述 任何命题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任何一个命题形式都由变项和常项两个部分组成 如 有的花是红色的 有的鸟会飞 这两个命题所陈述的内容极为不同 但它们却具有相同的形式 都可被表示为 有S是P 这里 有 是 等是逻辑常项 也是逻辑联结词 起联结作用 表示被联结部分的逻辑关系 逻辑联结词还有许多 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并非 等 第一节命题概述 注意 逻辑学并不考虑思维的具体内容 并不研究某个特定命题的陈述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它只是从命题形式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命题的真假特征 以及各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第一节命题概述 二 命题与语句命题和语句具有密切的关系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1 区别 命题和语句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 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 命题是思维形式 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语句是语言形式 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 联系 1 任何命题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 2 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命题 3 同一个命题可通过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4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第一节命题概述 三 命题与判断命题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 而判断是对陈述事物情况的命题的断定 注意 命题的定义中包含的是 陈述 而判断的定义中包含的是 断定 因此 我们说 命题与主体相关 判断是被断定了的命题 凡判断都必须有所断定 而命题可以是已经被断定的 也可以是未被断定的 只有被断定了的命题才可以称为判断 第一节命题概述 所有的判断都是命题 但并非所有的命题都是判断 第一节命题概述 四 命题的种类1 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 将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2 根据陈述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之间的关系 将简单命题划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 3 根据复合命题包含的联结词的不同 将复合命题划分为负命题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等值命题 4 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模态词 将命题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 5 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规范词 将命题分为规范命题和非规范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一 概述1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有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 支命题 的命题 命题联结词的作用 1 联结支命题 2 反映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真值关系 3 在具体思维中还反映支命题在内容上或意义上的联系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注意 逻辑学不研究命题联结词所表达的命题之间在内容上或在意义方面的联系 只研究命题联结词所表达的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 只研究命题联结词和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 因此在逻辑学中研究的命题联结词只反映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真值关系 而不反映命题之间在内容或意义上的联系 这种联结词称为真值联结词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基本的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的性质是由命题联结词所决定的 联结词的不同 是区分各种类型复合命题的根据 命题之间存在5种基本的逻辑关系即真值关系 用自然语言来表达 分别是 并非 并且 或者 如果 则 当且仅当 用现代逻辑引进的人工语言来表达 分别可以记作 否定词 合取词 析取词 蕴涵词 等值词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4 复合命题的真假既与其中所包含的支命题相关 又与命题联结词相关 如 明天天冷并且刮大风 如果该复合命题所包含的两个支命题都真 则该复合命题真 如果其中有一假 则该复合命题假 明天或者天冷 或者刮大风 如果该复合命题所包含的两个支命题有一个为真 则该复合命题真 只有两个支命题都假时 该复合命题才假 5 多重复合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二 负命题1 什么是负命题 1 定义 负命题就是陈述某个命题不成立的命题 是对某个命题的否定 例 并非罗马法不是成文法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结构 两部分支命题 负命题中被否定的命题 也就是原命题 联结词 并非 3 命题形式 并非p 符号化为 p 否定式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负命题的真假情况支命题真 负命题假 支命题假 负命题真 支命题与负命题是矛盾关系 互为真假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三 联言命题 1 什么是联言命题 1 定义 联言命题是陈述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 也叫合取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结构 两部分 联言支 组成联言命题的支命题 例1 他不但能力强 而且品行好 例2 南拳和北腿 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都是中华神功 联结词 通常用 并且 表示 表示各个联言支间具有同时并存关系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命题形式 p并且q 符号化为 p q 合取式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联言命题的真假联言命题是陈述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 由此 只有当全部联言支所陈述的情况都存在时 联言命题才是真的 也即 当且仅当联言支全真时 联言命题为真 相反 只要有一个联言支为假 联言命题就必定为假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四 选言命题 1 什么是选言命题 1 定义 选言命题是陈述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复合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结构 两部分选言支 是选言命题中所包含的其他命题 一个选言命题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 选言命题的联结词 是在选言命题中表示各个选言支之间具有或然 可能 关系的逻辑标志 通常用 或者 表示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命题形式 p或者q 符号化为p q 析取式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选言命题的真假一个选言命题 只要有一个选言支真 则此选言命题真 只有当所有的选言支都假时才假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五 假言命题1 什么是假言命题 1 定义 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复合命题 例1 如果某甲有选举权 那么某甲一定年满18周岁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结构 两部分假言支 假言命题所包含的支命题 包括两个 一个作为原因的称为 前件 通常用p表示 一个作为结果的称为 后件 通常用q表示 例1中的 某甲有选举权 是前件 某甲一定年满18周岁 是后件 假言命题的命题联结词 在假言命题中联结前件与后件并表示前件对后件具有某中条件关系的逻辑标志 通常用 如果 则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命题形式 如果p 则q 符号化为 p q 蕴涵式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一个假言命题 只有当其前件为真 后件为假时为假 其余情况下都为真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六 等值命题 1 定义 等值命题就是陈述两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或者同时不存在的复合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结构 两部分等值支 等值命题所包含的支命题 包括两个 当且仅当 前的称为 前件 通常用p表示 当且仅当 后的称为 后件 通常用q表示 命题联结词 p当且仅当q 符号化为 p q 等值式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命题形式 p当且仅当q 符号化为 p q 读做等值 p q读做p等值于q 相当于 p q p q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等值命题的真假情况只有当前后件同真同假时 真 否则 假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七 多重复合命题1 什么是多重复合命题 1 定义 支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是复合命题的命题 多重复合命题是由简单命题和命题联结词经过有限次的联结逐层构成的 是复合命题的有限次的组合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分析步骤 分析一个多重复合命题的结构时 第一是要知道这个命题的整体是哪一种复合命题 第二是判明这个命题的各支命题是什么复合命题 例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 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则不认为是犯罪 从整体上看 该命题是假言命题 再进一步 其前件由选言命题构成 用符号表示为 p q r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2 排斥选言命题 1 定义 排斥选言命题是断定选言支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命题 如 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打死老虎 要么被老虎吃掉 2 形式 要么p 要么q 符号化为 p q p q p q p q p q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排斥选言命题的真假根据排斥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或特征是几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存在 因此 它所包含的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 也不能同时为假 因此 一个排斥选言命题是真的 有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真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选言支真 或所有的选言支为假 则该排斥选言命题为假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 定义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陈述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所谓必要条件是指 设有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 如果没有p 就必然没有q 而有p 却未必有q 即可能有q 也可能没有q 这样 p就是q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命题形式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很多 必须 才能 除非 才能 只有 才 等 例1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例2 只有某人使用暴力 才有可能构成抢劫罪 例3 除非认识自己的错误 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逻辑学用 只有p 才q 作为代表形式 符号化为 p q q p 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形式 3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惟有前件假 后件真时 此命题才为假 其余情况下都为真 本节练习题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一 复合命题公式的分类1 重言式 永真式一个复合命题公式是永真式 当且仅当无论其中所包括的命题变项取何值 它总为真 如 p p 无论p取何值 都永远为真 因而是永真式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2 矛盾式 永假式一个复合命题公式是永假式 当且仅当无论其中所包括的命题变项取何值 它总为假 如 p p 无论p取何值 都永远为假 因而是永假式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3 协调式 可真可假的公式 一个复合命题公式是协调式 当且仅当它对于其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某些真值赋值 为真 而对于另一些真值赋值 它为假 如 p q 当p真 q也真时 为真 p q只要有一个为假 则为假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二 常用的重言等值式 1 p q q p例 如果某人去过现场 他就是作案人 等值于 如果某人不是作案人 他一定没有去过现场 2 p q p q 3 p q p q例 证人或签名 或盖章 等值于 如果证人不签名 他就盖章 4 p q p q 例 某犯确有悔改又有立功表现 等值于 并非如果某犯确有悔改 而无立功表现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5 p q p q q p 6 p q p q p q 7 p q p q例 并非如果天下雨 校运动会就会延期 等值于 虽然天下了雨 但校运动会不延期 8 p q p q例 并非甲或乙都在哲学系 等值于 甲不在哲学系并且乙不在哲学系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9 p q p q例 并非甲和乙都在哲学系 等值于 或者甲不在哲学系 或者乙不在哲学系 10 p q p q p q 11 p q p q p q 例 并非当且仅当秋高气爽 才放风筝 等值于 虽然秋高气爽但没放风筝 或者虽然还不到秋高气爽却放了风筝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重言等值式 三 重言式判定的方法1 真值表法 2 归谬赋值法 3 表列法 本节练习题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一 双重否定推理双重否定推理是根据否定词或负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 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 双否销去式 非非p 所以p 符号化为 p p例 并非18岁以上的公民不是成年人 所以 18岁以上的公民都是成年人 2 双否引入式 p 所以非非p 符号化为 p p例 有人出庭作证 所以 并非没有人出庭作证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二 联言推理 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 且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联言支必须全真 联言推理的基本形式 分解式 合成式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1 分解式联言推理 1 定义 是以联言命题为前提 以该命题的某一支命题为结论的联言推理 2 形式 p并且q 所以 p 或q 符号化为 p q pp q q例如 我们既要发扬成绩又要克服缺点 所以 我们要克服缺点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合成式联言推理 1 定义 是以联言命题的全部联言支为前提 以这些支命题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结论的联言推理 2 形式 p q 所以 p并且q 符号化为 p q p q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三 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 并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 否定肯定式p或q 非p 或非q 所以 q 或p 符号化为 p q p q p q q p例 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你没说错 所以 我听错了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附加式p 或q 所以 p或q 符号化 p p qq p q如 你说错了 所以 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种很少用到 所以 传统逻辑不讲 但在现代逻辑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有效式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四 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 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假言推理的基本有效式有2种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1 肯定前件式 如果p则q p 所以 q 符号化为 p q p q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例 如果发烧 那么就是生病了 发烧 所以 就是生病了 例 如果某甲犯贪污罪 那么 某甲应是国家工作人员 某甲犯贪污罪 所以 某甲是国家工作人员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否定后件式 如果p则q 非q 所以 非p 符号化为 p q q p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例 如果发烧 那么就是生病了 没有生病 所以 没有发烧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所以 根据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假言推理规则如下 肯定前件 就要肯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 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 就要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 肯定后件 不能肯定前件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3 假言推理常见错误 1 否定前件的错误 指由肯定一个假言命题并否定该假言命题的前件 得出否定该假言命题后件的结论 其无效式为 如果p则q 非p 所以 非q 可从真值表来说明这一点 非p q可真可假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例如 如果某甲是盗窃犯 则某甲应受到法律制裁 而某甲不是盗窃犯 所以 某甲不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肯定后件的错误 指由肯定一个假言命题并肯定该假言命题的后件 得出肯定该假言命题前件的结论 其无效式为 如果p则q q 所以 p 可从真值表来说明这一点 q真 p可真可假 例如 如果他是这起案件的作案人 则他有作案时间 事实上他有作案时间 所以 他是这起案件的作案人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五 等值推理1 定义 等值推理实质上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它是根据等值词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 即 等值号两边的命题变项 命题表达式 必须同真同假 前真后必真 前假后必假 后真前必真 后假前必假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主要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 肯定式包括 肯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p当且仅当q p q 所以 q 所以 p 符号化为 p q p q 符号化为 p q q p例 当且仅当某机关是法院时 它才有审判权 某机关是法院 所以 某机关有审判权 例 当且仅当某机关是法院时 它才有审判权 某机关有审判权 所以 某机关是法院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2 否定式 否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p当且仅当q 非p 非q 所以 非q 所以 非p 符号化为 p q p q 符号化为 p q q p例 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等边 则它等角 这个三角形不等边 所以 这个三角形不等角 例 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等边 则它等角 这个三角形不等角 所以 这个三角形不等边 第四节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3 规则 肯定前件 就要肯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 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 就要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 就要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一 排斥 不相容 选言推理1 定义 排斥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排斥选言命题 并根据排斥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2 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 肯定否定式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例 某甲要么是有罪的要么是无罪的 而某甲是有罪的 所以 某甲不是无罪的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2 否定肯定式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例 某甲要么是成年人要么是未成年人 而某甲不是成年人 所以 某甲是未成年人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3 规则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 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一部分选言支 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二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1 定义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前假后必假 后真前必真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2 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 否定前件式 p q p q例 只有思维清楚 才能语言表达清楚 小王思维不清楚 所以 小王语言表达不清楚 2 肯定后件式 p q q p例 只有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才能发芽 这粒种子发了芽 所以 这粒种子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3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否定前件 就要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 肯定前件 不能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 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 不能否定前件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三 假言连锁推理 纯假言推理 1 定义 假言连锁推理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命题为前提 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其特点是 前一个假言前提的后件是后一个假言前提的前件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2 有效的推理形式 p q q r p r 例 如果一个数能被8整除 那么它能被4整除 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 那么它能被2整除 所以 如果一个数能被8整除 那么它能被2整除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四 二难推理 1 定义 二难推理又叫假言选言推理 是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为前提 并根据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最常见形式 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二支的选言命题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2 二难推理的有效推理式根据二难推理的结论是直言命题还是选言命题 二难推理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两种 又根据选言前提的选言肢分别是肯定假言前提的前件还是否定假言前提的后件 二难推理又分为构成式和破坏式 第五节复合命题推理的其他有效式 1 简单构成式如果p 则r 如果q 则r 或者p 或者q 所以 r 符号化为 p r q r p q r例 如果这个推理的前提为假 则其结论可真可假 如果这个推理的形式无效 则其结论可真可假 这个推理的前提为假或者推理形式无效 所以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