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doc_第1页
美丽乡村规划.doc_第2页
美丽乡村规划.doc_第3页
美丽乡村规划.doc_第4页
美丽乡村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案例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篇一:美丽乡村规划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初稿)委托单位:松阳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究所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乙级 121121-sy) 项目负责:蔡建国 所长/博士 规划人员:王欣 博士、副教授 陶一舟 风景园林师徐晓民 吴玫 杨斯杨 徐兴根 智伟静 赵然 钱黎君 马跃杰 二一一年三月硕士目 录一、文本部分第一章 项目背景 . - 1 -四、生态人居规划 . 五、生态经济规划 . 六、生态文化规划 .第五章 行动计划之一:道路沿线景观整治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一、项目概况 . 二、松阳概况 . 三、上位规划分析 .第二章 现状调研与分析 .第六章 行动计划之二:水体整治与综合利用计划 .一、现状分析 .一、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 二、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 三、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 四、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 五、案例调研与分析六、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不足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七章 行动计划之三:乡村形象营造及旅游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第三章 规划总纲 .一、规划依据 . 二、规划范围及内容 . 三、规划目标 . 四、规划指导思想 . 五、规划原则 . 六、规划年限及分步实施计划 .第八章 行动计划之四:乡村农业及产业振兴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九章 行动计划之五:建筑及乡村环境改造计划第四章 建设思路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一、总体布局 . 二、分类整治目标 . 三、生态环境规划 .第十章 行动计划之六:文化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美丽乡村规划.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 三、类型与措施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二、图纸部分第一章 现状分析1、区位分析 . 2、“三沿”范围 . 3、“三沿”主要节点 . 4、节点现状 . 5、农业产业带现状 . 第二章 总体规划1、农业产业带规划 . 2、风景林建设规划 . 3、道路景观规划 . 4、古村保护 . 5、河道整治规划 . 第三章 分项规划第一章 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在2010年10月,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丽水市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称:“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形象和城乡品位,改善民生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沿路、沿江、沿景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整治重点等。松阳县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丽水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松阳县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对该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根据松阳实际,“对龙丽高速、50省道、上松线沿线两侧,县城和古市入城口,松阴溪小港河道沿线及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努力创建美丽乡村”,“开展松阳“三沿”整治,主要目的是不断深化和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改善“三沿”地区的生态状况,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和发展环境,全面展示松阳县的特色、品牌和生态优势,促进“三沿”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三沿”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总体目标是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全县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高。通过一系列整治,使松阳县“三沿”地区沿线山体凸显风景、河道水清流畅、路旁茶果飘香、村庄整洁美丽。使“美丽乡村”的建设从点连线,由线扩面,逐步把松阳所有乡村都打造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田园松阳”成为松阳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浙江农林大学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项目组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介入松阳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于2010年11月23日、24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研,并提出了规划纲要。在2011年2月15日至18日组织九人队伍分两组做了较为全面的现状调研工作。之后经项目组内部多次讨论与协商,并在农办协助下收集各方面资料,最终形成草案;在3月29日汇报,征求各方意见。经再次补充收集资料和修改后形成目前初稿成果,用于再次征求意见,以便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活动更好地开展。二 松阳县概况 2.1自然环境历史地理松阳县因县治在旧市(今古市镇),地处长松山(牛头山)之南,松阴溪之北,故名“松阳”。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臵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地区建臵最早的县份。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910-11942,北纬2814-2836之间,东邻丽水市,南接云和县、龙泉市,西和西北接遂昌县,东北毗武义县。 地形地貌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21座,境内海拔相差悬殊,最大高差达1429.3米。瓯江支流松阴溪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松古平原。仙霞岭山脉逶迤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主要山峰有箬寮岘、包山头、留明尖、高济尖分布在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 总面积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 气候特点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松古盆地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份,最低为1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532mm,年蒸发量1294mm,以36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年相对湿度79%左右;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仅4050毫米。全年无霜期206236天。由于山地垂直落差和地貌切割悬殊,局部地区存在小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 水文状况松阳县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主要有松荫溪和小港溪,并以此为主干,分别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向东南。众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弯曲迂回,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狭浅坡降较大,流量受降水控制明显,水位易涨易落,洪、枯变化悬殊,多为山溪性河流。松阴溪为瓯江上游大溪一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安口乡,流经县境内 60.千米,南北分割松古盆地,全部流域面积1302.57平方公里,两岸主要支流17条,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92.55%。其中最大支流小港发源于枫坪乡龙虎坳,全场63公里,流域面积500.3平方公里。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桥3乡部分山间小溪流注入宣平港;大东坝镇和枫坪乡的部分山间小溪注入龙泉溪,其流域面积占7.45%。 土壤概况全县土壤面积1371.22平方公里,土壤种类较多,可分5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面积774.73平方公里,占56.5%;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338.20平方公里,占24.66%;岩性土零星分布在松古盆地低丘小山上,面积14.38平方公里,占1%;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800米的盆地、谷地、丘陵、低山,面积238.16平方公里,占17.14%。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方案(最新版)篇二: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 XX村美丽乡村建设 三年规划方案(20162018年)XX村位于镇区以南4公里,共有4个村民小组,425户,1550人,版图面积6700亩,耕地面积2100亩。为全面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不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一、指导思想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农村管理为动力,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以市民观念塑造农民,走具有彭家庄村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努力实现居民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网格化,设施城镇化,服务公共化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工作目标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20162018年主要完成以下个方面的工作目标。1、建一个高标准城市化小区,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进程,加快乡村道路硬化速度,体现一个“美”字。目标要求:(1)小区建筑风格新颖,整齐一致;(2)基础设施配套;(3)绿化面积达标;(4)文体活动场所标准,健身器材齐全。美丽乡村项目计划介绍篇三: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项目计划2014年4月,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南涵盖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村庄建设包括了生活设施(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和农业生产设施(土地整治和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生态环境包括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治理、村容整治(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经济发展涉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瓶颈是乡村的经济发展,将农业、自然资源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美丽乡村规划.2.吸引年青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存意识及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等功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提高农副产品及二、三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交流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5.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服务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业务领域,我们针对各区域的特点,为个项目提供如下全过程的服务:一.评估乡村资源1.自然资源评价体系包含:生态环境评估、土地资源评估、空间资源评估、景观资源评估 2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包含:文化资源社会效益评估、文化资源经济效益评估、文化资源可持续效益评估3综合资源评价体系包含:产业资源评估、地域吸附力评估、受众群体评估、同质化吸附力评估二. 构建乡村基底1.乡村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可持续发展等。2.乡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环卫设施、道路亮化等。3.乡村风貌打造:软景景观风貌、硬景景观风貌、建筑构筑风貌等。4.乡村产业格局:结合各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当地特色产业。三.美丽乡村产品线1.观光旅游型观光游览型美丽乡村是以乡村景象为载体,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如油菜花田、百草园等、农业观光园、包括各种花卉、果品、稀有植物等形成的农业公园等。2.文化传承型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是将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原始的乡村习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突出乡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休闲度假型休闲度假型美丽乡村依托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田园风格,开发建设适量的度假产品及设施,以独特的民宿体验和休闲活动来吸引游客。4.娱乐体验型娱乐体验型美丽乡村通过开发主题活动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要求,比如采摘果品、品尝美食、参与农事活动、节庆活动、购买土特产品等。5.科研教学型科教研学型美丽乡村是集学习知识、游览、娱乐于体,通过青少年拓展培训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园、农具陈列馆、农业博物馆等为载体,开展以为农业科普主的研学活动。6.产业发展型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以农业或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乡村旅游,并衍生出一系列与该村主要产业相关联的其他产业。7.康体疗养型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通过乡村休闲运动和康养设施的开发建设,吸引人群前往进行康疗、养身、养老等活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篇四:美丽乡村规划第一章 总则一、制定目的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张家口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河北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结合张家口市提出的重点采取四种建设模式(精品示范模式、综合整治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二、编制依据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前,各县或各乡镇应首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领各片区村庄的统筹发展。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及河北省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在对村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注意一村一品发展引导,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村庄整体风貌引导、产业发展规划、传统文化保护、绿化景观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统筹协调美丽乡村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是以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指导,并与镇(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三、规划指导思想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张家口市三大发展机遇为契机,落实各县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任务及要求,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工作重点。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村庄为重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统筹推进。采取分区、分类、分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建设计划,按照村庄的特色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四、编制原则1、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级党委、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以县为单元,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规划编制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切实作到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应履行公示和村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应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美丽乡村规划.按照“就地改造保留村,稳步推进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控制搬迁撤并村、帮扶发展贫困村”的思路,根据各村庄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十二个专项行动”开展重点,科学确定村庄的具体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更经济有效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对保留类村庄,要一村一策,就地改造;对并入城镇与撤并村庄实施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中心村实施增减挂钩、联村并建;对历史文化名村实施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对贫困村实施重点倾斜、精准帮扶。规划应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根据村庄实际合理确定保护、保留、整治、新建的范围,保证村民住房质量。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村民住宅建设不宜占用耕地和林地。3、设施完善,统筹规划完善村庄环境卫生水平,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维护相结合,坚持设施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4、生态优先、宜居和谐规划应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主要位置,注重村庄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快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积极抓好路旁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和谐村庄。5、突出特色,传承文化规划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因地制宜,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不盲目追求城市的洋气阔气,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等历史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尊重村庄肌理,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地方特色。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强化规划即法的理念,突出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可持续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有机结合,根据村庄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并分步落实,分期组织实施。五、规划目标规划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四化四美”,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实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实现生态美。规划做到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实现美丽乡村“生态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美村庄面貌改善、乡村产业发达、公共设施完善、乡村居民幸福”的建设目标。六、村庄分区指引根据张家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传统风貌等因素,以着力发展大农业、大林业、大数据、大旅游和新能源为目标,按照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将全市分为四大片区,即坝上片区(包括张北县、康保县、尚义县、沽源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城市规划区片区(包括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崇礼区、万全区)、西南部片区(包括阳原县、蔚县、怀安县)、环首都片区(包括怀来县、赤城县、涿鹿县)。坝上片区应对传统村落、旅游特色村庄和草原丝路、草原天路及其延伸线附近的村庄进行重点研究。该片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发展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采用综合整治模式,对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本着“不搞大拆大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规划引导不适宜居住的居民点,集中布局建设;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和设施配套,突出坝上高原、草原的景观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方面主要打造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及食品加工、生态旅游、健身康体等绿色产业。坝下的城市规划区片区、西南部片区、环首都片区作为首都北部的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涵养区、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区,区域生态环境优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该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应以采取精品示范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为主。一是对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实力较强的村,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典型引领作用的精品示范村。二是对对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村,本着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